吳三桂,耿精忠,納蘭明珠,紀曉嵐,和珅,林則徐,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奕

2022-01-06 08:30:07 字數 5058 閱讀 8223

1樓:馬文河

吳三桂與清軍在一片石戰役中聯合大敗李自成,受清封平西親王 康熙十七年(2023年),吳三桂在衡州(今衡陽)稱帝,稱衡州為「應天府」,國號大周,建元昭武。其本人也開始蓄髮,改穿明朝皇帝冠袍。同年秋在衡州皇宮病死 。

其孫吳世璠繼位衡州,退據貴陽、雲南 。康熙二十年(2023年)昆明被圍,吳世璠自殺,餘眾出降。吳三桂的子孫後代幾乎被徹底殺光,包括襁褓中的嬰兒,其中一些為躲避誅九族,在貴州、雲南部分地區隱居數百年

耿精忠(1644 ~1682),清朝靖南王,康熙十二年(2023年),清廷下詔撤「三藩」,耿精忠反,自稱**兵馬大將軍,蓄髮易冠服,與吳三桂合兵入江西,被清軍鎮壓,遂降,康熙二十一年(2023年)正月,「三藩」之亂徹底平息,康熙帝即詔將耿精忠凌遲處死。 納蘭明珠初任雲麾使,二任郎中,三任內務府總管,四任弘文院學士,五任加一級,六任刑部尚書,七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八任都察院左都御史、經筵講官,九任經筵講官、兵部尚書,十任經筵講官、兵部尚書、佐領,十一任經筵講官、吏部尚書、佐領,十二任加一級,十三任武英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佐領、加一級,十四任今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佐領、加一級,而後更賜三眼花翎,在「相位」二十載,其能力可見一斑。 兄弟百科那有

2樓:匿名使用者

吳三桂山海關總兵 清平西王, 耿精忠清鎮南王,納蘭明珠東閣大學士 相當於宰相, 紀曉嵐大學士兼閱微堂堂主禮部侍郎, 和珅六部尚書兼內廷總管, 林則徐巡撫, 曾國藩兩江總督南洋大臣, 李鴻章直隸總督北洋大臣, 左宗棠湘軍名將也是總督 不過任職過很多地方,奕?領班軍機大臣兼外交總理, 劉墉宰相

3樓:花雨滿天飛揚

1.清康熙元年(2023年),吳三桂殺南明永曆帝於昆明。同年,清廷晉封吳三桂為平西親王,兼轄貴州省,永鎮雲貴。

2.清康熙十年(2023年),繼茂死,精忠襲爵靖南王,仍鎮守福建。

3.清康熙十六年(2023年),授納蘭明珠武英殿大學士,屢充實錄、方略、一統志、明史諸書總裁,累加太子太師。

4.清嘉慶八年(2023年),紀曉嵐八十大壽,皇帝派員祝賀,並賜上方珍物。不久,拜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少保銜,兼國子監事。

5.清乾隆五十一年(2023年)晉和珅文華殿大學士,仍兼吏部、戶部事。清乾隆四十八年(2023年)以平定甘肅回民起義之功晉一等男爵。

清乾隆五十三年(2023年),臺灣林爽文起義克平後,封三等忠襄伯。清嘉慶三年(2023年)老皇帝乾隆臨終前,以「襄贊機宜」,又於擒獲白蓮教首領王三槐後晉他為一等忠襄公。

6.清道光二十五年林則徐被重新起用署陝甘總督,次年轉任陝西巡撫。二十七年升雲貴總督。

二十九年因病辭職歸籍。三十年九月(2023年10月)奉旨為欽差大臣,赴廣西鎮壓農民起義。十月抱病起程,2023年11月22日病逝於潮州普寧縣(今廣東普寧北)行館。

7.曾國藩被封為一等勇毅侯,成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後歷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官居一品。

8.李鴻章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華殿大學士。

9.左宗棠官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封二等恪靖侯。

10.道光帝遺詔封奕?和碩恭親王,清末洋務派、總理衙門首領。

11.劉墉官至吏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

百家講壇紀連海《正說清朝二十四臣》系列,說了和珅、劉墉、紀曉嵐、多爾袞、鰲拜、吳三桂、李蓮英

4樓:匿名使用者

隆科多、于成龍、明珠、年羹堯、湯若望、劉銘傳、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奕欣、林則徐、丁汝昌、鄧世昌、譚嗣同、魏源、袁世凱

各個朝代有哪些名人

5樓:

春秋:齊桓公(小白)、管仲、隰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3363462朋、鮑叔牙、易牙、豎刁、鄭莊公(寤生)、太叔段、祭足、潁考叔、公子糾、宮之奇、公孫無知、晉文公(重耳)、狐突、狐偃、狐毛、介子推、裡克、邳鄭、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石碏、石厚、州籲、鄭突、鄭忽、老子、孔子、孫武、左丘明、伍子胥、范蠡、西施、勾踐、闔閭、夫差、文種、專諸、要離、慶忌、吳王僚、伊尹、燭之武、公子光、魏舒、晏嬰、慶父戰國:樂毅、吳起、孫臏、龐涓、廉頗、趙牧、趙奢、趙括、項燕、田單、韓非、荀子、莊子、墨子、惠子、孟子、燕丹、荊軻、高漸離、樊於期、孟嘗君、春申君、信陵君、平原君、鄒忌、白起、商鞅、李悝、藺相如、屈原、魏斯、樂羊、西門豹、孔伋、楊朱、聶政、申不害、屍佼、趙武靈王、匡章、淳于髡、張儀、蘇秦、田闢疆、田忌、鬼谷子、甘德、石申、李冰、扁鵲、范雎、蔡澤、郭隗、唐蔑、宋玉、觸龍、毛遂、魯仲連、公孫龍秦:

嬴政、呂不韋、李斯、尉繚、王翦、王賁、李信、蒙驁、蒙武、蒙恬、嬴扶蘇、嬴胡亥、趙高、章邯、司馬欣、董翳、李由、甘羅、嫪毐、陽泉君、嬴子嬰、嬴成矯、徐福、盧生、陳勝、吳廣、項梁、項羽、張良、韓信、蕭何、劉邦、陳平、周勃、夏侯嬰、曹參、范增、項伯、項莊、樊噲、英布、彭越、熊心(楚懷王)、龍且、酈食其、鍾離昧、周殷、灌嬰、周章、魏咎、趙歇、田儋、田臧、李歸、鄧說、伍徐、張賀、莊賈、朱雞石、餘樊君、王離、陳餘、張耳、宋義、涉間、蘇角、李左車、田榮、殷通漢:劉邦、蕭何、曹參、韓信、張良、英布、周勃、周亞夫、呂雉、呂祿、呂產、陳平、灌嬰、灌夫、郅都、寧成、張湯、東方朔、劉徹、劉啟、劉安、衛青、衛子夫、霍去病、霍光、劉賀、田蚡、竇嬰、蘇建、蘇武、司馬相如、卓文君、司馬談、司馬遷、揚雄、李廣、李陵、王莽、趙飛燕、趙合德、劉秀、馬援、鄧禹、吳漢、蓋延、趙破奴、張騫、劉細君、王昭君、樑冀、陳蕃、竇武、何進、盧植、皇甫嵩、朱雋、班超、班固、班昭、董卓、蔡邕、袁紹、袁術、鄭玄、張衡、賈誼、晁錯、郭解、劇孟三國:曹操、劉備、孫權、關羽、張飛、諸葛亮、趙雲、黃忠、馬超、魏延、法正、龐統、周瑜、司馬懿、徐庶、曹丕、曹植、曹彰、郭嘉、荀彧、荀攸、賈詡、程昱、滿寵、蔣濟、韓浩、陳群、張遼、徐晃、許褚、典韋、張郃、于禁、樂進、李典、曹仁、文聘、張燕、曹洪、曹休、曹真、夏侯敦、夏侯淵、夏侯霸、夏侯威、姜維、魯肅、呂蒙、陸遜、張昭、張紘、虞翻、丁奉、徐盛、陳武、潘璋、甘寧、太史慈、蔣欽、周泰、董襲、駱統、廖化、馬謖、王平、蔣琬、劉禪、孫亮、淩統、費禕、諸葛瑾、公孫淵、鄧艾、鍾會、諸葛恪、司馬師、司馬昭、孫皓、曹髦晉:

司馬炎、司馬衷、賈充、賈南風、王祥、羊祜、王渾、王浚、陸機、陸雲、周處、劉琨、謝逖、陶侃、孫秀、劉淵、石勒、石虎、王彌、苟晞、潘岳、石崇、左思、王覽、王導、嵇康、阮籍、阮咸、劉伶、王戎、杜預、荀勖、何曾、張華、司馬攸、司馬瑋、司馬亮、司馬倫、司馬冏、司馬穎、司馬顒、司馬乂、司馬越、段匹磾、張寔、劉曜、劉聰、司馬睿、王羲之、王獻之、桓溫、謝安、謝玄、謝道韞、桓玄、苻堅、姚萇、慕容垂、陶淵明、王敦、司馬道子、孫恩、謝琰、王恭、殷仲堪、瘐楷、盧循、徐道覆、王猛南北朝:拓跋珪、拓跋嗣、拓跋燾、元雍、元琛、元暉、法慶、爾朱榮、酈道元、劉裕、劉義隆、徐羨之、傅亮、謝晦、檀道濟、劉義康、劉湛、宇文泰、高歡、高洋、宇文覺、高長恭、蕭道成、袁粲、褚淵、劉秉、蕭衍、蕭統、陳霸先、陳叔寶、謝靈運、楊大眼、元英、邢杲、万俟醜奴、阮孝緒、王筠、蕭寶卷、陳慶之、蕭子云、蕭子顯、楊炫之、蘇綽、祖沖之、賀拔嶽、賀拔允、賀拔勝、侯景、魏收、王僧辯、蕭繹、庾信、宇文護、斛律光、顧野王、江總、綦毋懷文、顏之推、施文慶、沈客卿隋:楊堅、楊廣、楊勇、翟讓、李密、楊素、楊玄感、獨孤皇后、賀若弼、韓擒虎、牛弘、史萬歲、宇文愷、楊玄感、宇文述、何妥、何稠、裴矩、陳稜、宇文化及、楊林、王世充、宇文智及、宇文成都、陰壽、劉焯、李春、楊俊、楊秀、楊諒、盧思道、操天成、明克讓、虞慶、鄭譯、樑士彥、宇文善、竇榮定、長孫冕、高穎、智永禪師、伍建章、伍雲召、伍天錫、魚俱羅、邱瑞、定彥平、魏文通、新文禮唐:

李淵、李世民、侯君集、李靖、魏徵、房玄齡、杜如晦、柴紹、程知節、尉遲恭、秦瓊、長孫無忌、李存恭、封德彝、段志玄、劉弘基、徐世績、李治、武則天、太平公主、韋后、李隆基、楊玉環、王勃、陳子昂、盧照鄰、楊炯、王之渙、安祿山、史思明、張巡、雷萬春、李白、高力士、杜甫、白居易、王維、孟浩然、杜牧、李商隱、郭子儀、張易之、張昌宗、來俊臣、楊國忠、李林甫、高適、王昌齡、孫思邈、玄奘、鑑真、高駢、狄仁傑、黃巢、王仙芝、文成公主、松贊干布、薛濤、魚玄機、賀知章、李泌、韓愈、柳宗元、上官婉兒五代十國:朱溫、劉仁恭、丁會、李克用、李存勖、葛從周、王建、劉知遠、石敬瑭、郭威、柴榮、孟昶、荊浩、劉彠、張及之、杜宇、高季興、喻皓、歷真、李茂貞、朱友珪、朱友貞、劉守光、盧文進、李嗣源、馮行襲、康義誠、薛貽矩、朱弘昭、馮贇、李存孝、霍存、張歸霸、張延壽、氏叔琮、朱瑾、朱珍、張存敬、牛存節、李罕之、樂從訓、王師範、康懷英、王彥章、時溥、秦宗權、史懿、蘇逢吉、楊邡、桑維漢、耶律德光、安重榮、邊光範、袁繼忠、李筠、薛懷讓宋:趙匡胤、趙匡義、石守信、慕容延釗、曹彬、潘美、趙普、楊業、田重進、王禹偁、林逋、楊延昭、楊文廣、包拯、狄青、寇準、范仲淹、司馬光、歐陽修、蘇軾、蘇轍、王安石、呂惠卿、曾布、曾鞏、蘇洵、宋江、方臘、岳飛、秦檜、韓世忠、梁紅玉、趙構、朱熹、柳永、黃庭堅、秦觀、晏殊、晏幾道、陸游、辛棄疾、魏良臣、李清照、唐婉、史彌遠、韓佗胄、賈似道、丁大全、文天祥、陸秀夫、高俅、蔡京、楊戩、童貫、張叔夜、韓錡、岳雲、張憲、梅堯臣、蘇舜欽、呂文煥、呂文德、楊么、沈括元:

鐵木真、朮赤、窩闊臺、察合臺、拖雷、忽必烈、博爾術、博爾忽、木華黎、赤老溫、歐陽貞、關漢卿、王實甫、白樸、鄭光祖、周德清、夏鎮、蒙哥、土土哈、床兀兒、不花帖木兒、燕鐵木兒、撒敦、唐其勢、泰不花、王保保、伯顏、脫脫、陳也先、倪雲林、司居敬、速渾察、相威、黃道婆、圖帖睦爾、雪別臺、劉傑、楊瓊、鄭露、明玉珍、劉福通、陳友諒、陳友定、張士誠、徐壽輝、柯九思、彭瑩玉、倪文俊、張必先、張定邊、妥歡貼睦爾(元順帝)、趙孟?#92;、管道昇、康裡脫脫、魯明善、汪汝懋、張雨、賽典赤·贍思丁、盛懋、黃公望、察罕鐵木兒、亦黑迭兒丁、也裡迷失、王開明:朱元璋、劉基、宋濂、高啟、李善長、徐達、常遇春、鄧愈、湯和、沐英、馮勝、朱亮祖、傅友德、朱允炆、朱棣、鄭和、鐵鉉、解縉、姚廣孝、王景、鄒輯、唐賽兒、唐寅、文徵明、祝枝山、周文賓、馮夢龍、吳承恩、湯顯祖、戚繼光、嚴嵩、嚴世蕃、胡宗憲、俞大猷、譚綸、海瑞、李時珍、徐霞客、宋應星、王守仁、高拱、張居正、馮保、徐階、王振、劉瑾、魏忠賢、崇禎皇帝、正德皇帝、天啟皇帝、王承恩、陳圓圓、張獻忠、李自成、熊廷弼、孫承宗、袁崇煥、毛文龍、王世貞、顧起元、何可綱、趙率 教、祖大壽、丘睿、柳如是、李香君、鄧子龍、徐渭、王抒、楊大中、方孝孺、齊泰、黃子澄清:

皇太極、順治、多爾袞、孝莊、鰲拜、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康熙、洪承疇、吳三桂、範仁寬、納蘭明珠、索額圖、姚啟聖、施琅、尚可喜、耿精忠、雍正、年羹堯、隆科多、李衛、乾隆、紀曉嵐、劉墉、和紳、和琳、阿貴、福康安、張廷玉、周培公、熊賜履、李光地、陳廷敬、于成龍、南懷仁、湯若望、林則徐、關天培、嘉慶、道光、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林鳳翔、李開芳、陳玉成、李秀成、田文鏡、洪宣嬌、咸豐、同治、光緒、宣統、慈禧、慈安、奕昕、左宗棠、曾國藩、曾國荃、劉永福、李鴻章、榮祿、張之洞、李蓮英、鄧世昌、丁汝昌、曹雪芹

吳三桂的家族成員,吳三桂有幾個兒子

父親 吳襄 明崇禎初官錦州總兵。母親 祖氏 哥哥吳三鳳 弟弟吳三輔 兒子 吳應熊 順治十年 1653年 與建寧公主成婚,以額駙的身分留居京師,實為朝廷人質。康熙十三年 1674年 吳應熊及其子吳世霖處絞,其餘幼子俱免死入官。吳應麒幼子數人 女兒吳氏,嫁夏國相 吳氏,嫁胡國柱 吳氏,嫁王永康 吳世霖 ...

吳三桂所說的寧遠指哪,吳三桂的真實歷史

現在的遼寧興城 天啟六年那次,是努爾哈赤親自率領號稱 十三萬 大軍 實際為五六萬 將寧遠城團團包圍,努爾哈赤以必克之心,不惜一切代價欲攻佔它。當時,關外明軍,除了袁崇煥獨守孤城寧遠,已全部撤到山海關。就在這孤立無援 聽任後金兵圍攻的危機情況下,袁崇煥率軍民頂住了它的猛烈攻擊。努爾哈赤損兵折將,無可奈...

吳三桂他爹是誰,吳三桂他爹是誰?

其父吳襄,字兩環,明天啟二年 1622年 武進士,崇禎年間先後任都指揮使 都督同知 總兵 中軍府都督等重要職務。吳三桂出身於遼東將門望族,吳襄自幼習武,善於騎射。吳襄耳聞目睹了明朝在天啟二年 1622年 如何丟失廣寧,遼東經略熊延弼如何被傳首九邊,遼東巡撫王化貞如何下獄而死。崇禎十七年 1644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