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靖難之變,明代靖難之役的「靖難」是什麼意思?

2022-01-11 20:32:25 字數 5016 閱讀 2453

1樓:

靖難之役

1、起於建文元年(2023年)至建文四年朱棣由燕王登皇位而結束,歷時4年。

2、建文下令削藩

3、經過

戰事之初,因北方諸將多燕王舊部,降燕從戰者甚多。燕軍先後下通州、薊州、懷柔等城,宋忠等戰死。八月,朱允炆以太祖舊將耿炳文為大將軍,率師三十萬伐燕。

先鋒抵雄縣,為燕師所襲,九千人全部戰死。復戰於真定(今河北正定),又大敗。朱允炆遂以勳戚李景隆代耿炳文,調兵五十萬伐燕,築壘九門,圍攻北平。

十月,朱棣親自率精騎襲大寧,執寧王朱權及其妃妾世子,得其部朵顏三衛騎兵,兵力驟增。李景隆乘虛攻北平,但不能克。燕王師自大寧返回後,於鄭灞大破李景隆軍。

朱允炆被迫罷兵部尚書齊泰、太常寺卿黃子澄職,以緩燕師。建文二年四月,雙方又戰於白溝河,李景隆再次戰敗,燕師乘勝圍攻濟南。山東參政鐵鉉固守濟南,以逸待勞,燕師久攻不下,敗還。

九月,朝廷升鉉為山東市政使,改命盛庸代李景隆。十二月,盛庸率師與燕軍會戰於東昌(今山東聊城),燕師大敗,主將張玉戰死。建文帝於三年復齊、黃職。

二月,燕師再度南下。三月,敗盛庸於滹沱河,再敗吳傑等於藁城。朱允炆以放逐齊、黃為名,使其外出募師勤王。

當時,燕師雖多勝,但損失頗重,而朝廷軍源頗廣,燕軍於河北、山東一帶所攻下的城邑,兵回後又為朝廷兵所據。同年底,有內臣自京師告密,朱棣知南京空虛可圖,決計改變戰略,於四年正月率師南下。四月,連破何福、平安師,五月克泗州、揚州。

建文帝遣慶成郡主至燕師,乞割地求和,燕王不許。六月,江防都督陳瑄以舟師降燕,燕師渡江,下鎮江,直逼南京。谷王朱橞與李景隆開金川門降燕,南京城陷,宮中火起,朱允炆不知所終。

4、靖難的意義

靖難之變中,「靖難」的意思:「靖」指平息,掃平,清除。「靖難」代表平定禍亂,平息戰亂,掃平奸臣的意思。

5、明初一懸案

一說,燒死。一說逃亡,出家為僧。

傳說,鄭和下西洋目的之一就是尋建文帝的下落,這是海上那一路。還有陸上那一路,好像也有,忘記那人叫啥名字了。

明代靖難之役的「靖難」是什麼意思?

2樓:匿名使用者

「靖難」的意思:「靖」指平息,掃平,清除。「靖難」代表平定禍亂,平息戰亂,掃平奸臣的意思。

朱元璋當國時,恐權臣篡權,規定藩王有移文**索取奸臣和舉兵清君側的權利,他在《皇明祖訓》中說:「朝無正臣,內有奸逆,必舉兵誅討,以清君側。」(譯文:

朝中沒有正直的大臣,其中有亂臣賊子,必須發兵討伐,將皇帝身邊的亂臣賊子清理乾淨。)

朱棣以此為理由,指齊泰、黃子澄為奸臣,須加誅討,並稱自己的舉動為「靖難」,即靖禍難之意。故而靖難之役中朱棣的口號是「清君側,靖國難」。

擴充套件資料

結果:建文四年(2023年)六月十三,燕軍抵金陵。徐增壽作內應,事敗,被朱允炆親自誅殺於左順門。

守衛金川門(位於南京城西北面)的朱橞和李景隆望見朱棣麾蓋,開門迎降,是為金川門之變。燕軍攻入金陵,江山易主。靖難之役結束。

為了更有效率地處理國務,建文四年(2023年)八月初一,朱棣令解縉、黃淮入直文淵閣,預機務。隨後擴充內閣至七人。從此內閣開始在明朝政治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甚至清朝仍沿用此制度。

由於靖難之役時,京中宦官提供的情報幫助成祖擊敗惠帝,成祖即位後便改變太祖以來禁止宦官干政的政策,開始重用宦官。

一方面,明朝出現了鄭和等著名的優秀宦官,下西洋宣揚國威;另一方面,由於司禮監、東廠等宦官掌權的部門地位提高,且地方鎮守、監督採辦等重要工作皆由宦官擔任(不全為朱棣設定),埋下了日後宦官禍國的種子。

3樓:匿名使用者

朱棣是以為國「靖難」為名 靖難就是平定變亂的意思,說白了就是打著清君側的旗號造反 中國明代初年,燕王朱棣(見明成祖)以「靖難」為名而發動的爭奪皇位的戰爭。始發於建文元年(1399)。四年,朱棣攻陷南京,建文帝朱允炆失蹤,朱棣即位,是為明成祖。

4樓:匿名使用者

皇上有難了,咱上。和「靖難」二字經常掛勾的是「削藩」和「清君側」,受害者有晁錯(被殺)、朱允火文(丟官)等,受益者有周亞夫(平定七國之亂)、安祿山(當了兩年皇帝)、朱棣(當了二十一年皇帝)等

5樓:匿名使用者

靖難就是清除皇帝身邊的危險.靖有特指皇帝的意思

朱棣「靖難之役」後,執政二十二年,為何一直沒再生個一男半女?

6樓:橋靈鬆

關於這個問題有三個說法,一是因為對自己的愛妻徐皇后情深意重,一是因為做了太多傷天害理的事情導致遭到了上天的報應,一是因為自己個人身體的原因不方便說出來。具體是怎麼樣的下面讓我們來詳細介紹。

首先,先來分析第一個原因,我們應該是很熟悉徐達了,是一位名將,而朱棣的徐皇后就是徐達的長女,徐皇后自小就很聰明,對各種事情也是都有自己的見解。在她只有十五歲的時候就和十七歲的朱棣結婚了,婚後倆人生活的也是十分的恩愛,一種說法就是倆人感情很深,於是就相互約定,朱棣不和其她的女人生孩子,但這個說法也不是很說得通,因為朱棣在登基前十年就已經沒再生孩子了。

其次,再來分析第二個說法,朱棣本來想著自己是可以當上君王的,因為再朱元璋的兒子中,只有朱棣和朱元璋是最像的,誰料想到最後竟然不是他,他沮喪歸沮喪,但生活還是要繼續了,也沒有想過要去謀反什麼的。但是如果危害到他的利益,那麼他就不能夠忍耐了,於是就發動了靖康之變,又把很多的對他有危害的人能除的除掉,可以說是也做了很多傷天害理的事情啊。

最後,再來說說最後一個令人感到尷尬的問題,是由於朱棣的個人原因導致自己不能夠生育,因此所以說剛開始的時候是由兒女的,但到後來也沒有個一兒半女。

7樓:鄭州打老虎

朱棣這一生只有一個皇后,而這個皇后還是他作為燕王時的結髮妻子,朱棣的9個兒女,有7個都是這位皇后所出,而且,在這位皇后去世以後,朱棣非但沒有再立後,甚至再無所出,最後還和皇后合葬了。

朱棣的最後一個兒子是老四---朱高爔,只不過這個孩子沒活半個月就死了。死時是公元2023年,也就是洪武二十四年。這個時候朱棣32歲,離他當皇帝還有10年,離他死還有32年。

可是在隨後的32年間他再也沒有生出一個兒子。

所以肯定不是不願意生,那麼就只有一種可能了,那就是生不了。朱棣登基的時候只有40歲,可以說正值壯年,而且身體素質特別好。從6次御駕親征,深入大漠去追著蒙古人暴打就可以看出來,精力很旺盛,所以肯定不是年齡的問題。

那既然不是年齡,那就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失去了生育能力,跟溥儀和宋高宗一樣的。

8樓:匿名使用者

明成祖朱棣在發動「靖難之役」戰爭後,於建文四年(2023年)打敗了自己的侄子、建文帝后,稱帝當上了明朝的第三位皇帝。

從朱棣當上皇帝開始,到他於永樂二十二年(2023年)去世,他總共當了22年的皇帝,而令人奇怪的是,坐擁眾多後宮佳麗的他,在這麼長的時間裡,竟然沒有再生下一兒一女,這是為什麼呢?

朱棣當上皇帝時,他年僅42歲,按說還屬於中壯年的時候,應該不會因為他年歲已經偏大,而不能生育的原因。

而且,朱棣在稱帝之前,已經生有四子五女,《明史·諸王傳三》記載:「成祖四子。仁宗、漢王高煦、趙王高燧俱文皇后生。

高爔未詳所生母。」而且,這個朱高爔是生於洪武二十四年,不足月九夭折了。

朱棣生的五個女兒,前四個也均為徐皇后所生,最小的常寧公主,其母不詳,但她是生於洪武十九年。

這樣看來,朱棣是有生於能力的,否則,他也不會和徐皇后能生下三子四女。

而且,他們朱氏這幾代人還有著強大的生育基因,比如朱棣的老父朱元璋前前後後就生了26個兒子,16個女兒;朱棣那個肥胖的長子明仁宗朱高熾也是生有10個兒子,7個女兒。

朱棣當了這麼多年的皇帝,在正史中記載有名有姓的妃子也有二十多個,但這些妃子沒有為朱棣生下一兒一女。

朱棣從當燕王時已經和徐皇后生了三個兒子,那就只有一種原因可以解釋了,那就是:朱棣對結髮妻子徐皇后的感情特別深!

徐皇后是誰?她乃是明朝開國第一功臣徐達的嫡長女。徐氏自幼天資聰穎,愛好讀書,所學皆過目不忘,其對行軍佈陣之法也頗在行,當時被人稱為「女諸生」。

徐家出了個才女,朱元璋特意召見徐達,說:「朕與卿,布衣交也。古君臣相契者,率為婚姻。卿有令女,其以朕子棣配焉。」(《明史·后妃·徐皇后傳》)

洪武九年(2023年),15歲的徐氏嫁給了17歲的燕王朱棣,婚後,一對小夫妻極為恩愛。

後來,當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後,朱棣親率大軍南征之際,建文帝派李景隆帶領朝廷的軍隊十多萬人向朱棣的大本營北平城進攻,在這危急時刻,徐氏充分顯示了將門虎女的風範。

面對兵臨城下的強敵,徐氏冷靜地在宮中告訴兒子朱高熾如何應變後,她來到城牆上親自督戰,指揮守軍擊退了朝廷大軍的一次次進攻,最後硬是堅持到了朱棣回師救援的時候。

這場北平守衛戰,徐氏表現出的智謀和膽略,在歷代皇后中是極為罕見的,朱棣能夠成功地當上皇帝,離不開徐氏的支援和謀略。

朱棣當上皇帝后,徐氏隨即被冊封為皇后,徐皇后常給朱棣出謀劃策,讓他多與民修養聲息,多用太祖遺留下的賢臣,比如像永樂朝的解縉及後期的「三楊」,都是太祖後期的精英人才。

只是可惜的是,徐皇后僅僅當了五年的皇后,就於永樂五年(2023年)七月逝世了,年僅46歲。

徐皇后的離世,朱棣十分悲慟,他為徐皇后賜諡號「仁孝」,並決定自己從此不再立後。

朱棣與徐皇后大概也同隋文帝楊堅和獨孤皇后一樣,曾經誓言「誓無異生之子」,也就是說,兩人的孩子必定要是同父同母的。

徐皇后雖然走的早,朱棣又繼續當了17年的皇帝,后妃佳麗依然不缺,但他能一直堅守著夫妻兩個人的「密約」(也許有,也許沒有),僅此一點,朱棣也是一個令人稱佩的帝王!

本文參考自:《明史》、《中國后妃全傳》

9樓:風雪浴花

朱棣與徐皇后大概也同隋文帝楊堅和獨孤皇后一樣,曾經誓言「誓無異生之子」,也就是說,兩人的孩子必定要是同父同母的。

徐皇后雖然走的早,朱棣又繼續當了17年的皇帝,后妃佳麗依然不缺,但他能一直堅守著夫妻兩個人的「密約」(也許有,也許沒有),僅此一點,朱棣也是一個令人稱佩的帝王!

10樓:匿名使用者

二十多年沒有再生,很可能是因為在戰亂中傷到了生殖系統,不能再生了。,

11樓:匿名使用者

壞事做多了!擔心被同族造反,壓力甚大啊!

朱棣靖難之役開始為什麼失敗,靖難之役佔據優勢的建文帝,為什麼會敗給處於劣勢的朱棣?

朱棣初起兵時,燕軍只據北平一隅之地,勢小力弱,朝廷則在各方面都佔壓倒性優勢。所以戰爭初期,朝廷擬以優勢兵力,分進合擊,將燕軍圍殲於北平。開始的時候畢竟實力不怎麼滴,而且朱棣那時候畢竟是反朝廷吧,不得人心。朱棣起兵還是比較倉促的.或許是真的沒有準備好.兵力少,地盤小,武將少.沒辦法,藩王起兵哪有這麼容...

靖難之役的過程,靖難之役的過程

靖難之役 的原因,過程,結果 朱棣為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對立朱允炆為皇太孫一直心懷不滿。靖難之役 的導火索是建文帝自以為能夠穩住統治大局的改革政策 削藩 削藩確實是一項能有效抑制藩王勢力的改革措施,但他錯在並沒有先削燕王朱棣,而是先從燕王的同母兄弟周王下手,這樣不僅引起了親王們的岌岌自危,還打草驚蛇...

明成祖朱棣最信任的人,靖難之役的主要策劃者,黑衣宰相姚廣孝到底是誰

姚廣孝 1335年 1418年 幼名天僖,法名道衍,號獨庵老人 逃虛子。長洲 今江蘇蘇州 人。明朝政治家 佛學家,文學家,靖難之役的主要策劃者。因 上朝穿朝服,退朝著僧服 人稱 緇衣宰相 姚廣孝生於醫生世家,14歲落髮為僧,法名道衍,卻師事道士席應真,得其陰陽之術。洪武十五年,姚廣孝與燕王朱棣結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