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孫子兵法》是中國古典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是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作者為春秋時期偉大軍事家孫武,大約成書於春秋末年。
該書自問世以來,對中國古代軍事學術的發展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被人們尊奉為「兵經」、「百世談兵之祖」。歷代兵學家、軍事家無不從中汲取養料,用於指導戰爭實踐和發展軍事理論。三國時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曹操第一個為《孫子兵法》作了系統的註解,為後人研究運用《孫子兵法》開啟了方便之門。
《孫子兵法》不僅是中國的謀略保庫,在世界上也久負盛名。8世紀傳入日本,18世紀傳入歐洲。現今已翻譯成29種文字,在世界上廣為流傳。
英國著名軍事理論家利德爾.哈特向人透露:他的軍事著作中所闡述的觀點,其實在2023年前的《孫子兵法》中就可以找到。
他也確實對孫武及其著作深感興趣,不僅為《孫子兵法》英譯本作序,還在自己的得意之作《戰略論》前面大段引述孫武的格言。2023年的海灣戰爭中,美國海軍陸戰隊軍官都奉命攜帶一本《孫子兵法》,以便在戰場上閱讀。
《孫子兵法》歷代都有著錄。2023年4月山東省臨沂縣銀雀山漢墓出土的竹書《孫子兵法》為迄今最早的傳世本,可惜為殘簡,不能窺其全貌。現存重要的版本為南宋寧宗時所刻《十一家注孫子》,宋刻與宋抄《武經七書》本,其中宋本《十一家注孫子》經清代孫星衍校定考辯後,成了近世流傳最廣,影響最大,最敷實用的讀本。
本電子版《孫子兵法》根據袁閭琨、張文才主編,遼寧人民出版社2023年1月出版的《中國兵書十大名典·孫子》掃校(遼版社《孫子》選用的是中華書局2023年出版的影印宋本《十一家注孫子》)。
孫子兵法十三篇目錄
孫子兵法《計篇》第一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
孫子兵法《作戰篇》第二 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
孫子兵法《謀攻篇》第三 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
孫子兵法《形篇》第四 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
孫子兵法《勢篇》第五 凡治眾如治寡,分數是也;鬥眾如鬥寡,
孫子兵法《虛實篇》第六 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故善戰者,
孫子兵法《軍爭篇》第七 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合軍聚眾,交和而
孫子兵法《九變篇》第八 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合軍聚
孫子兵法《行軍篇》第九 凡處軍、相敵:絕山依谷,視生處高,戰隆無
孫子兵法《地形篇》第十 地形有通者,有掛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險者,
孫子兵法《九地篇》第十一 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輕地,有爭地,有交地,
孫子兵法《火攻篇》第十二 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積,三曰火
孫子兵法《用間篇》第十三 凡興師十萬,出征千里,百姓之費,公家之奉,日費千
2樓:羊振梅傅錦
《孫子兵法》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兵書,又名《孫子》、《孫子兵書》、《吳孫子兵法》、《孫武兵法》、《孫武兵書》等。歷來受到兵家的重視,據說拿破崙戰敗後還曾為沒有早日得到此書而後悔。宋朝以後被列入了《武經七書》之首,在唐初傳入日本,近代以來又傳入歐美,翻譯成多種文字。
此書是春秋末期(公元前476年前後)的孫武所著,孫武,原為齊國人,後來到了吳國,因為獻上兵法十三篇,被吳王闔閭重用,拜為大將,和伍子胥共事,輔佐吳王,後來領兵攻破楚國都城郢。
《孫子兵法》從漢代開始一直認為是孫武所著,但宋朝以後,有人提出異議,認為此書有著明顯的戰國特徵,是不是孫武所作值得懷疑。最早提出質疑的是北宋時期註釋《孫子兵法》的名家梅堯臣。南宋的葉適也推測《孫子兵法》是「春秋末戰國初山林處士所為,其言得用於吳者,其徒誇大之說也」。
在梅、葉等人說法的影響下,後來又出現了不少懷疑之說,影響較大的是「孫臏所作說」,主要是近代的一些中國和日本學者,他們認為,漢代人所說的孫武不見於先秦古書,疑點很多,可能由孫臏的傳說演化而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關於《孫子》的成書年代和作者也有爭論,通行的看法認為,《孫子兵法》是孫武草創,但最後整理成書的是孫臏。
《孫子》全書共十三篇。《計》講的是廟算,即出兵前在廟堂上比較敵我的各種條件,估算戰事勝負的可能性,並制訂作戰計劃。這是全書的綱領。
《作戰》主要是廟算後的戰爭動員。《謀攻》是以智謀攻城,即不專用武力,而是採用各種手段使守敵投降。《形》、《勢》講決定戰爭勝負的兩種基本因素:
「形」指具有客觀、穩定、易見等性質的因素,如戰鬥力的強弱、戰爭的物質準備;「勢」指主觀、易變、帶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氣的勇怯。《虛實》講的是如何通過分散集結、包圍迂迴,造成預定會戰地點上的我強敵劣,最後以多勝少。《軍爭》講的是如何「以迂為直」、「以患為利」,奪取會戰的先機之利。
《九變》講的是將軍根據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戰略戰術。《行軍》講的是如何在行軍中宿營和觀察敵情。《地形》講的是六種不同的作戰地形及相應的戰術要求。
《九地》講的是依「主客」形勢和深入敵方的程度等劃分的九種作戰環境及相應的戰術要求。《火攻》講的是以火助攻。《用間》講的是五種間諜的配合使用。
書中的語言敘述簡潔,內容也很有哲理性,後來的很多將領用兵都受到了該書的影響。
在2023年
4月,山東臨沂銀雀山一號漢墓出土了竹簡本《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它證實了《史記》關於《吳孫子》和《齊孫子》從漢初就各有其書的記載,澄清了一些誤解。
3樓:言之午
《孫子兵法》的作者是孫武嗎?
《孫子兵法》是現存我國最早、也是最傑出的兵法,歷來被稱作「兵經」,譽為「百代談兵之祖」。它精邃的思想、奇妙的謀略、深刻的哲理、優美的語言,哺育了我國一代又一代軍事家的成長。公元8世紀當我國唐朝時,它傳入日本,立刻受到日一本各界的高度重視,研究、註釋、講解、運用者層出不窮。
近幾個世紀以來,它又傳到歐美各國,翻譯成十幾種文字,除了軍事領域外,它還被運用到外交活動、企業管理、市場競爭、體育競賽等方面,成為世界人民最喜愛的讀物之一。
可是,《孫子兵法》的作者是誰,長期以來一直是個疑惑不解的問題。《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說,春秋戰國時期有兩個「孫子」——孫武和孫臏,孫武是春秋後期吳國的將軍,孫臏是戰國中期齊國的軍師,他們各有兵法傳世。《漢書·藝文志》「兵權謀家」中,也著錄有 《吳孫子兵法》和《齊孫子》兩種。
唐顏師古注前書的作者是「孫武」,後書的作者是「孫臏「。然而、孫臏的兵法書自東漢末年以後就失傳了。這樣,兩個「孫子」只有一部《孫子兵法》。
於是,自宋代以來,就引起了許多人的懷疑和猜測。有人根據《孫子兵法》闡述的許多是戰國時代的情況,就認為此書源出於孫武,而完成於孫臏;有人則乾脆主張,它是孫臏所作。
由於「孫子」有兩個,而《孫子兵法》只有一部,不少人更懷疑起孫武其人的有無。宋人葉適根據《左傳》中毫不提及孫武,而《史記·孫子傳》敘孫武用兵「試以婦人」,其事「奇險不足信」,因而指出:「故凡謂穰苴、孫武者,皆辯土妄相標指,非事實」。
(《習學記言》)清人全祖望完全贊同上述觀點,認為:「吳原未嘗有此人,而其事其書皆縱橫家所偽為」。(《鮑崎亭集·孫武子論》)現代學者齊思和撰《孫子兵法著作時代考》也主張:
「孫武實未必有其人,十三篇乃戰國之書」。(《燕京學報》第26期)還有人認為,孫武就是孫臏。如日本學者齋藤拙堂作《孫子辨》一文論道:
「孫武與孫臏,畢竟同是一人,武其名,而臏是其綽號」。(見江俠庵編譯《先秦經籍考》中冊)現代學者錢穆也指出:孫子在吳、齊兩國都呆過,太史公莫能辨,遂「誤分以為二人」(《先秦諸子系年考辨》)。
可見學術界在這個問題上說法之紛紜離奇。
2023年在山東臨沂銀雀山的西漢墓葬中,同時發現了書寫《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的大批竹簡。這個發現不僅使失傳了1700多年的孫臏著作得以重見天日,而且證實了《史記·孫子傳》和《漢書·藝文志》關於兩個「孫子」有兩部兵法的記載是確實的。但是,有些學者認為,它還不能證明《孫子兵法》就是春秋末年的孫武所撰,因為這部兵法闡述的大多是戰國時代的情況:
(一)《孫子兵法》的許多用語都是戰國時代流行而春秋時所未見的。如《勢篇》說「鬥眾如鬥寡,形名是也」;《九地篇》說「夫霸王之兵,伐大國,則其眾不得聚」。這裡的「形名」和「霸王」,都是戰國時常用的詞語。
(二)《孫子》言用兵數動輒就是十萬。如《作戰篇》曰:「帶甲十萬」;《用間篇》又云:
「興師十萬」。而春秋大國用兵不過數百乘,約二三萬人。到戰國中期,才有帶甲十萬至數十萬者。
(三)春秋時的大戰一般都在數日內解決,即使圍城亦不過數月,而《孫子兵法》所談戰爭往往曠日持久。如《作戰篇》說:「久暴師則國用不足」;《用間篇》又說:
「相守數年,以爭一日之勝。」這分明是戰國時代的狀況。
(四)《孫子兵法》所談的戰術多為運動戰,主張深入敵後,長距離的調遣。如它說:「凡為客之道,深則專」;「並敵一向,千里殺將」(《九地篇》);「後人發,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計者也」(《軍爭篇》)。
這些都是戰國時代的打法。
(五)《孫子》特別好用「五」數,如《勢篇》曰:「五聲之變,不可勝聽也」;「五色之變,不可勝現也」;「五味之變,不可勝嘗也」。《虛實篇》又云:
「五行無常勝」。這些都應是在戰國時代「五行」學說流行後的說法。
(六)《孫子》的體裁類似於《墨子》的《尚賢》、《兼愛》等篇。它每篇定名都總括全篇的大意,篇前都冠以「某子曰」。這種體裁,大致晚於《論語》、《孟子》而早於《荀子》、《韓非子》,約出現於戰國中後期。
(七)春秋時的戰爭一般都由國君親自統率軍隊出征,或者由中軍元帥統御上下軍。而《孫子》言兵,由「將」獨當一面。如它說:
「將受命於君」(《九變篇》);「將能而君不御者勝」(《謀攻篇》)。戰國時才有如此格局。
(八)春秋時作戰之軍隊,一般都自帶糧食,所謂「裹糧坐甲」(《左傳·文公十二年》),糧食吃盡而返歸,未有指敵以為食者。而《孫子》卻一再強調:「因糧於敵」,「智將務食於敵」(《作戰篇》)。
這又是戰國時之策略。
(九)春秋時對卿大夫稱「主」,而稱國君為「主」乃是三家分晉以後的事。《孫子》每每稱國君為「主」,此又為出於戰國之證。此外,《用間篇》說的「謁者」、「門者」、「舍人」,也都是戰國三時之用語。
(十)銀雀山漢墓竹簡《孫子兵法·用間》篇,有「燕之興也,蘇秦在齊」一語。蘇秦活動的時代當戰國中後期,在孫武之後約200年。這更足以說明《孫子》成書之晚。
因為此句與孫武之時代不合過於明顯,後被人刪去。
上述十條關於《孫子兵法》出自戰國時代的論據,都有一定道理。當然,歷來也有不少學者,如明代的宋濂(作《諸子辨》)、清代的孫星衍(作《孫子十家注序》)和《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的作者等,都根據《史記》和《漢書》的記載,認為《孫子兵法》是春秋時孫武所自著。歷史的真相究竟如何,讀者當審慎鑑別之。
孫子兵法誰寫的孫子兵法是誰寫的,在什麼朝代?
孫子兵法的作者是孫武。而非孫臏。孫武 春秋末人,是齊國田氏之後。到吳國受闔閭重用,破楚。是孫武寫的。當時鬼谷子還給了孫臏一本親手註解的孫子兵法,龐涓為了得到孫子兵法,還把孫臏膝蓋骨剃了。最後龐涓點火把 樹皮上的字,被數十隻箭射中,失血過多死亡。沒有一致的結論,1.有說孫武的 2.孫武原稿孫臏修改的 ...
《孫子兵法》是誰編寫的,何時出版
作者是孫武,至於出版,我想應該是孫武用哆啦a夢的時光穿梭機來到現在出版的吧!孫武 出版?那個時代應該是手抄的吧!孫子什麼時候創作孫子兵法?一般認為,孫子兵法 成書於專諸刺吳王僚之後至闔閭三年孫武見吳王之間,也即前515至前512年。全書分為十三篇,是孫武初次見面贈送給吳王的見面禮。事見司馬遷 史記 ...
孫子兵法的作者是誰,他的生平是怎麼樣的
孫子兵法 的作者,根據歷史學家的考究和史料的記載是孫武,孫武約公元前545年出生,約公元前470年去世,是現在的山東省人,生活在春秋末期的齊國,被後世稱之為百世兵家之師 他是中國歷史上地位很高的軍事家,曾經創造了很多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他所著的 孫子兵法 經典流傳,被後人甚至商業效仿學習。孫武出生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