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古代科舉考試每種考試的具體時間,包括縣試 府試 院試的時間

2022-02-17 11:05:15 字數 2929 閱讀 4870

1樓:浪不費

縣試一般在每年二月舉行,府試試期多在四月,院試三年之內兩次,八月。

縣試在各縣進行,由知縣主持。清朝時一般在每年二月舉行,連考五場。通過後進行由府的**主持的府試,在四月舉行,連考三場。

通過縣、府試的便可以稱為童生,參加由各省學政或學道主持的院試。

府試由知府或直隸州知州、直隸廳同知主持,考試內容和場次與縣試相同,試期多在四月。府試合格方可參加院試。

院試又叫道試,由主管一省諸儒生事務的學政主持。院試合格後稱秀才,方可進入官學和正式參加科舉考試。凡經府試錄取的童生均可參加, 其報名、填寫履歷、廩生作保等手續與府試、縣試略同。

學政於駐在地考試就近各府應試童生,其餘各府則依次分期親臨考場主持。

明清時期,縣試、府試及院試的放榜日期是什麼時候? 5

2樓:索隱者

古代科舉考試,首先要接受由本縣知縣主持的考試,俗稱縣試。

清朝的縣試多在二月舉行。在知縣的主持下進行四或五場考試。前三場每次考完都發榜,稱為圓案。

考完最後一場發榜時,榜上姓名橫排,有先後次序,叫做長案。第一名稱為案首。最後一名之下用硃筆畫一勾,以示截尾。

縣試通過後,再接受由知府主持的府試。府試及格的稱作「童生」。取得童生身份後,才有資格參加正式的科舉考試。

由於有的人多年參加縣試、府試方才成為童生,或者有的童生多次參加科舉的院試都沒能通過,所以童生的年齡不一定都小,甚至有白髮老人。

清朝的府試,考期多在四月份舉行。

院試是科舉考試的最初一級,在府城或直屬省的州治所舉行。主持考試的長官是學政。

院試包括歲試和科試兩種考試。 歲試的基本任務是:第一,從童生中考選出秀才;第二,對原有的秀才進行甄別考試,按照成績優劣分別給予獎懲。

這前兩場便是甄別秀才的考試,後一場則是從童生中考取秀才。童生通過歲試,就算是「進學」了,即成為國家的學生,稱為生員,俗稱秀才、相公。這些秀才被分別安排在府學或縣學內,雖然他們不一定真的到那裡去讀書,但是他們在名義上屬於這些學校的學生由學校的教官負責管教。

歲試成績優良的生員,方可參加科試。科試通過了,才准許參加更高一級的鄉試,叫做「錄科」。

時間在六七月份。

縣府試規模小,人數少,一般兩三日就放榜。

院試一般五日左右放榜。

3樓:蘇勒個航的

鄉試放榜日期為八月底或九月初,會試二月下旬放榜,殿試三月(有時四月)放榜。

院試:院試是為了取得參加正式科舉考試的資格先要參加的一種考試,也叫章試。各地考生在縣或府裡參加考試,由省裡的提督學政主持,靠取者稱生員,俗稱秀才或相公。

鄉試:鄉試每逢子、午、卯、酉年舉行,是為正科。若遇慶典,有時加科,是為恩科。鄉試在秋天舉行,故又稱秋試或秋闈。出舉人。

會試:每逢辰、戌、醜、未年的春季,舉行會試。以往各屆會試中未中的舉人與國子監的監生也可一同應試。因考試在春天,又稱春試或春闈。出會元,即貢士。

殿試:又稱御試、廷試,即指皇帝親自出題考試。會試中選者始得參與。目的是對會試合格區別等第。及第者分上、中、下三甲。前三人賜進士及第,為一甲;餘賜進士出身、同進士出身,為

二、三甲。殿試在會試結束即開始籌備。

古代科舉考試分;鄉試-會試-室試-殿試。。它們的順序的怎樣排列是??

4樓:匿名使用者

鄉試——省試(在明清時期叫會試)——殿試

由小到大,由低至高

科舉考試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我國古代科舉考試是在什麼時候? 10

5樓:麻薯

不同朝代時間不一樣。

1、宋代科舉,最初是每年舉行一次,有時

一、二年不定。實英宗治平三年,才正式定為三年一次。每年秋天,各州進行考試,第二年春天,由禮部進行考試。省試當年進行殿試。

2、明、清兩朝,鄉試時間在陰曆八月份,會試在陰曆二月份,殿試在三月份。鄉、會兩試的時間定在當月的初

九、十二、十五三天。

古代科舉考試舉行多少年一次?

6樓:閒擲葡萄

一、我國古代科舉考試的時間不定。

二、在完善了科舉制度的唐朝,科舉考試的時間分為兩類,一種是每年舉行的常科,另一種是由皇帝臨時下令舉行的制科。

三、宋代科舉,最初是每年舉行一次,有時

一、兩年不定。 宋英宗治平三年,才正式定為三年一次。

四、到了明清時期,仍然採取三年一次的制度。

五、科舉制,又稱科舉、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科舉制從隋朝(一說唐朝)開始實行,直至清光緒卅一年(2023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前後經歷一千三百餘年,成為世界延續時間最長的選拔人才的辦法。

對中國在內的漢文化圈諸多國家,以及西歐國家啟蒙影響深遠。

古代科考縣試在哪府試在哪院試在哪鄉試在哪?及考試時間

7樓:匿名使用者

縣試在縣學考棚,府試在府學考棚,院試、歲考、科考由省學政巡考,大縣在本縣考,小縣合併到鄰近的大縣考。鄉試在各省的貢院考,會試在京城的禮部考,殿試在皇宮內的保和殿考。

8樓:甫政

縣試在各縣進行,由知縣主持。

清朝時一般在每年二月舉行,連考五場。

通過後進行由府的**主持的府試,在四月舉行,連考三場。

通過縣、府試的便可以稱為童生,參加由各省學政或學道主持的院試。

清朝的院試是每三年舉行兩次,由皇帝任命的學政到各地主考。辰、戌、-(醜)-、未年的稱為歲試;寅、申、巳、亥年,稱為科試。院試得到第一名的稱為案首。

通過院試的童生都被稱為生員,俗稱秀才,算是有了功名,進入士大夫階層;有免除差徭,見知縣不跪、不能隨便用刑等特權。秀才分三等,成績最好的稱「稟生」,由公家按月發給糧食;其次稱「增生」,不供給糧食,「稟生」和「增生」是有一定名額的;三是「附生」,即才入學的附學生員。

古人科舉考試遇到「三急」怎麼辦,古代科舉考試,內急怎麼辦

據說明代科考時,皇恩 抄浩蕩,准許考生如廁,只是屆時須領取一塊牌子,上寫 出 恭入敬 憑牌進出廁所和考場,好比衙門裡要打出 威武 肅靜 的招牌,以示莊嚴。雖說內急之時,尚須作恭敬如儀狀,終究是件費力而滑稽的事,但堂堂科考而能顧及內急之需這等細節,真可算得是推己及人 深體 下 情的大大仁政,士子們於感...

古代的公務員考試是怎樣的,古代科舉考試和公務員考試,有哪些區別

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在中國,科舉制從隋朝開始實行,直至清光緒卅一年 1905年 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 世界上最後一屆科舉考試結束於1919年的越南阮朝 前後經歷一千三百餘年,成為世界延續時間最長的選拔人才的辦法 在現代,我們有高考制度...

古代的科舉考試有多難,背誦量有多大?

困難程度應該是大於現在的高考的。背誦量方面至少四書五經得倒背如流還得有自己的見解,對待歷史著名事件,人物得瞭如指掌並且知道如何實際運用。要背 漢書 春秋 論語 孟子 禮記 就 左傳 一書,就將近20萬字,加上詩詞,想參加科舉考試至少60萬字背誦量。古代的科舉考試很難。需要背誦很多古詩文章,各種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