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輕描歲月跎
馬超是在特定情況下投劉備的,當時劉備正在與劉璋爭奪益州,最差「臨門一腳」。而滯留在漢中的馬超幾乎已走投無路,《三國志》說馬超向劉備「密書請降」,劉備正需要馬超,所以大喜過望,劉備高興地說:「我得益州矣!
」劉備現在要的是馬超的名氣,為將來治蜀考慮,劉備只能「和平解放」成都,不能硬攻。劉備悄悄給馬超增兵,對外說是馬超帶來的,讓他們屯駐於成都城北,然後宣稱馬超帶著涼州兵前來助戰,成都城內原本物資儲備充足,糧食吃兩年都沒問題,而大家都願意死戰,但現在聽說名將馬超和勇猛異常的涼州軍來了,鬥志終於瓦解了。
但此後馬超的地位就下降了:一是歷史原因,馬超不是劉備的舊部,也不是荊襄派,他是蜀漢**的孤鳥;二是現實原因,馬超沒有自己的人馬,是「光桿司令」,唯一好用的是他的名氣,但這個東西不是次次都能用上;三是性格原因,馬超跟呂布有些類似,有過叛降的記錄,為了自己又能忍心犧牲家族幾十口人的性命,存在非議。
馬超也知道自己的處境,所以平時比較低調,儘量避開是非,史書上說他「羈旅歸國,常懷危懼」,即便這樣小心,還是發生了一件事把他牽扯進其中,這就是彭羕事件。
彭羕是益州本土出身,開始頗為劉備和諸葛亮所器重,但他大權在手就很自得,說話做事流露囂張之意,諸葛亮經過觀察發現他不可重用,於是向劉備進言,劉備將彭羕調任到外地。
彭羕聽說自己遠調,很不高興,私下裡跑去見馬超,馬超與彭羕並不熟,頂多客氣地安慰他幾句。馬超對問彭羕說:「卿才具秀拔,主公相待至重,謂卿當與孔明、孝直諸人齊足並驅,寧當外授小郡,失人本望乎?
」哪知彭羕突然口出狂言,大罵劉備:「老革荒悖,可複道邪!」
彭羕又對馬超說:「卿為其外,我為其內,天下不足定也。」不是發牢騷,而是要造反了,性質變了,馬超內心翻騰不已。
馬超是個經歷過各種複雜鬥爭的人,他知道今天的事不能裝聾作啞,於是把情況寫了下來,向劉備書面舉報了彭羕。
劉備大怒,把彭羕抓起來,後來將其處死,不久之後馬超也在成都病逝,時年47歲。
馬超是漢末三國一員猛將,雖然打了很多敗仗,雖然最終的結局也有些落寞,但能讓曹操深為忌憚的人在那個時代並不多,馬超是其中的一個。
但蜀漢並不是馬超最理想的舞臺,他在這裡沒有根基,沒有部下和幫手,跟大家也沒有太多淵源,就像不能反覆充電使用的一次性電池一樣,他最大的價值在初來蜀漢就被消耗掉了,此後只依靠名氣這個外殼在蜀漢平淡度日。
2樓:孤獨的yu呀
因為收服了馬超之後,凡是大事上都不任用他,怕他有謀反之心,先讓他在小事情上歷練歷練,所以經看不到他他
3樓:茅廬論古今
因為馬超乃是半生為諸侯之人,如今寄人籬下便被劉備處處限制,所以只是在漢中之戰登場一回後,就很少在露面的。
4樓:不知道幾千裡也
因為劉備沒有重用他,很少讓他出戰,主要是不想讓他積攢軍功,因此很少見到他。
三國演義裡為什麼沒有講到曹衝,為什麼《三國演義》裡面沒有提及曹衝?
因為曹衝太優秀了,天賦驚人。文才武略仁德幾乎是整個三國時代最優秀的。怎樣寫他?看了看,這樣一個人,諸葛亮,司馬懿,陸遜等文武兼長的統帥將都不是他的對手,歷史將怎樣寫?人們在三國演義問世之前都已經熟悉了那些神話般的英雄,如諸葛亮,司馬懿,陸遜,曹操,孫權,關羽,趙雲,呂布,馬超,曹植等等的絕世奇才,英...
為什麼三國裡的主角是劉關張,三國裡劉關張三人是怎麼成名的?(求真實歷史)
首先演義裡的主角才是劉關張,演義是羅貫中寫的,封建社會的主流思想是 正統 為正義。劉關張作為正統 漢 的代言人自然成為了主角,其次是劉關張本身所作的行為雖然沒有真正實際上那麼誇張,但也是有一點基礎的。再次是劉關張所做行為的目的符合封建主流思想就是復興正統。因為劉備是漢室宗親,在當時看來是正統。羅貫中...
關於《三國演義》的名句,《三國演義》裡有哪些名句?
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 鞠躬盡瘁,死而後己。三國演義 裡有哪些名句?三國演義 名詞名句 三顧茅廬,身在曹營心在漢,徒有虛名,有機可乘,言過其實,另眼相待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既生瑜,何生亮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大丈夫處世,當努力建功立業,著鞭在先。今若不取,為他人所取,悔之晚矣寧教我負天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