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詩的八病:平頭、上尾、蜂腰、鶴膝、大韻、小韻、旁紐、正紐。
1、平頭:第一字與第六字同聲,第二字與第七字同聲 。
2、上尾:第五字與第十字同聲 。
3、蜂腰:第二字與第四字同聲 。
4、鶴膝:第五字與第十五字同聲 。
5、大韻:與韻相犯,一聯中有與韻同音者 。
6、小韻:除韻外,一聯中有相犯同音者 。
7、旁紐:一聯中有同韻母而同聲調者,如田延連 。
8、正紐:一聯中有同韻母而不同聲調者,如壬荏衽 。
【永明體簡介】是中國南朝齊武帝永明年間出現的詩風,「永明體」亦稱「新體詩」,這種詩體要求嚴格四聲八病之說,強調聲韻格律。這種詩體的出現,對於糾正晉宋以來文人詩的語言過於艱澀的弊病,使創作轉向清新通暢起了一定的作用。對「近體詩」的形成產生了重大影響。
【介紹】當時的音韻學家周顒發現並創立以平上去入制韻的四聲說,沈約等人根據四聲和雙聲疊韻來研究詩的聲、韻、調的配合,提出了八病(平頭、上尾、蜂腰、鶴膝、大韻、小韻、正紐、旁紐)必須避免之說。永明體,即以講究四聲、避免八病、強調聲韻格律為其主要特徵。
【特徵】
1,講求聲律,用韻已相當考究,其主要表現為押平聲韻者居多,押本韻很嚴,至於通韻,很多已接近唐人。
2,詩的篇幅已大大縮短,句式漸趨於定型,以五言四句、五言八句為主,也有一些是五言十句的。
3,講求寫作技巧,講求駢偶、對仗,律句已大量出現,有些典故很自然地融入詩中。
4,革除了劉宋時元嘉體詩痴重板滯的風氣,追求流轉圓美和通寫景抒情有機地融為一俗易懂的詩風。
5,講求詩首尾的完整性,講求構思的巧妙,追求詩的意境。
2樓:雲遮世說的生活
1、八病各指如下:
平頭:五言詩第一字、第二字不得與第六字、第七字同聲(同平、上、去、入)。
上尾:五言詩第五字不得與第十字同聲(連韻者可不論)。
蜂腰:五言詩第二字不得與第五字同聲,言兩頭粗,**細,有似蜂腰。
鶴膝:五言詩第五字不得與第十五字同聲,言兩頭細,**粗,有似鶴膝。(近人從蔡寬夫說,以為五字中首皆濁音而中一字清音者為蜂腰,首尾皆清音而中一字濁音者為鶴膝。)
大韻:五言詩如以「新」為韻,上九字中不得更安「人、津、鄰、身、陳」等字(即與韻相犯)。
小韻:五言詩除韻以外而有迭相犯者(即九字之間互犯)。
旁紐:也叫做大紐,即五字句有「月」字,不得更安「魚、元、阮、願」等與「月」字同聲組之字。
正紐:也叫做小紐,即以「壬、衽、任、入」為一組,五言一句中已有「壬」字,不得更安「衽、任、入」字,致犯四聲相紐之病。
2、當時流行詩體以五言為主,故而都以五言來說。
3、《文鏡祕府論》所述,八病,是古代關於詩歌聲律的術語。為南朝梁沈約所提出,在運用四聲方面所產生的毛病。謂作詩應當避免的八項弊病,即平頭、上尾、蜂腰、鶴膝、大韻、小韻、旁紐、正紐。
對於增加詩歌藝術形式的美感,增強詩歌的藝術效果,具有積極意義,但也帶來了一定的弊病。
這標誌著我國古代詩歌從原始自然藝術的產物——「古體」詩,開始走向人為藝術的「近體詩」。
3樓:杳杳清思
平頭五言詩的第
一、二字不能與第
六、七字(下句第
一、二字)聲調相同。不然就犯了平頭的毛病。如:芳時淑氣清,提壺臺上傾。芳時、提壺同是平音字,這就是平頭。
上尾五言詩的第五字(出句最後一字)與第十字(對句最後一字)不能聲調相同。不然就犯了上尾的毛病。如樂府中:青青河畔草,鬱郁園中柳。草、柳都是上聲,犯了上尾的毛病。
蜂腰顧名思義是兩頭大,中間小。指五言詩一句內第二字與第四字的聲調不能相同;或第二字與第五字不能同是濁音聲母而第三字是清音聲母,不然就犯了蜂腰的毛病。如:
飲馬長城窟: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從、方都是平聲字,我、鯉又都是濁音字,中間的雙則是清音,讀起來兩頭重,中間輕,這就是犯了蜂腰的毛病。
鶴膝對於這一條各文獻說法不一,揀錄兩條:
其一:五言詩的第五字與第十五字的聲調不能相同。其二是與蜂腰第二點正好相反。這一點,《杜詩祥注》中有簡略的說明,不詳盡。
大韻指五言詩兩句之內不能有與韻腳同一韻部的字。如:漢樂府:胡姬年十五,春日獨當壚。胡與壚同韻部,則是犯了大韻的毛病。
小韻五言詩兩句各句之間不能有同屬一個韻部的字。如:古樹老連石,急泉清露沙。樹與露,連與泉同韻部,則是犯了小韻的毛病。
旁紐對於這一條不甚瞭解,只能將《詩話》中的大意寫下來,用原例,且不知出處:指五言詩中兩句各字不能同聲母。比如:
魚遊見風月,獸走畏傷蹄。魚與月的聲母同屬古音疑紐,這就犯了旁紐的毛病(另外獸走同韻,犯小韻)。
正紐五言詩兩句內不能雜用聲母、韻母相同的四聲各字。比如:梁簡文帝詩:輕霞落暮錦,流火散秋金。錦與金聲母韻母相同,只調不同,這就是正紐的毛病(流與秋小韻)。
古詩八病,即平頭、上尾、蜂腰、鶴膝、大韻、小韻、旁紐、正紐。是針對五言詩而言。。想問。。。
4樓:小魚服裝品鑑官
當時流行詩體以五言為主,故而都以五言來說。
《文鏡祕府論》所述,八病,是古代關於詩歌聲律的術語。為南朝梁沈約所提出,在運用四聲方面所產生的毛病。
謂作詩應當避免的八項弊病,即平頭、上尾、蜂腰、鶴膝、大韻、小韻、旁紐、正紐。對於增加詩歌藝術形式的美感,增強詩歌的藝術效果,具有積極意義,但也帶來了一定的弊病。
這標誌著我國古代詩歌從原始自然藝術的產物——「古體」詩,開始走向人為藝術的「近體詩」。
擴充套件資料
「八病」利弊
沈約此說,在當時就受到鍾嶸等人的批評。宋嚴羽《滄浪詩話·詩體》也說:「作詩正不必拘此,弊法不足據也。
」 對仗詩律術語。指詩歌中詞句的對偶。可以兩句相對,也可以句中相對。
對仗一般用同類句型和詞性。
作為格律要求,律詩中間兩須對仗,首尾兩聯不用對仗。但也有變例,或頸聯不對仗,或尾聯用對仗;首聯對仗的較少見。絕句不用對仗,但時有作偶句者。 工對詩律術語。
對仗須用同類詞性,如名詞對名詞,代詞對代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副詞對歌詞,虛詞對虛詞。舊時把名詞又分為天文、時令、地理、器物、衣飾、飲食、文具、文學、草木、鳥獸蟲魚、形體、人事、人倫等門類。嚴格的對仗、詞性、詞類都要相對,稱之工對
七言詩歌有無八病之說
5樓:匿名使用者
七言詩歌沒有八病之說。「八病」是針對五言詩而言的,指作五言詩時,在運用四聲方面所產生的毛病。
【「八病」基本資訊】
八病 ,即平頭、上尾、蜂腰、鶴膝、大韻、小韻、旁紐、正紐。
據《文鏡祕府論》所述:
平頭指五言詩第一字、第二字不得與第六字、第七字同聲(同平、上、去、入)。上尾指第五字不得與第十字同聲(連韻者可不論)。
蜂腰指五言詩第二字不得與第五字同聲,言兩頭粗,**細,有似蜂腰。
鶴膝指第五字不得與第十五字同聲,言兩頭細,**粗,有似鶴膝。(近人從蔡寬夫說,以為五字中首皆濁音而中一字清音者為蜂腰,首尾皆清音而中一字濁音者為鶴膝。)
大韻指五言詩如以「新」為韻,上九字中不得更安「人、津、鄰、身、陳」等字(即與韻相犯)。
小韻指除韻以外而有迭相犯者(即九字之間互犯)。
旁紐一名大紐,即五字句有「月」字,不得更安「魚、元、阮、願」等與「月」字同聲組之字。
正紐一名小紐,即以「壬、衽、任、入」為一組,五言一句中已有「壬」字,不得更安「衽、任、入」字,致犯四聲相紐之病。
【「八病」的詮釋】
八病:指作五言詩時,在運用四聲方面所產生的毛病。
1.平頭:五言詩的第
一、二字不能與第
六、七字(下句第
一、二字)聲調相同。不然就犯了平頭的毛病。如:芳時淑氣清,提壺臺上傾。芳時、提壺同是平音字,這就是平頭。
2.上尾:五言詩的第五字(出句最後一字)與第十字(對句最後一字)不能聲調相同。不然就犯了上尾的毛病。
如樂府中:青青河畔草,鬱郁園中柳。草、柳都是上聲,犯了上尾的毛病。
3.蜂腰:顧名思義是兩頭大,中間小。指五言詩一句內第二字與第四字的聲調不能相同;或第二字與第五字不能同是濁音聲母而第三字是清音聲母,不然就犯了蜂腰的毛病。
如:《飲馬長城窟》:「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
」從、方都是平聲字,我、鯉又都是濁音字,中間的雙則是清音,讀起來兩頭重,中間輕,這就是犯了蜂腰的毛病。
4.鶴膝:對於這一條各文獻說法不一,揀錄兩條:其一:五言詩的第五字與第十五字的聲調不能相同。其二是與蜂腰第二點正好相反。這一點,《杜詩祥注》中有簡略的說明,不詳盡。
5.大韻:指五言詩兩句之內不能有與韻腳同一韻部的字。如:漢樂府:胡姬年十五,春日獨當壚。胡與壚同韻部,則是犯了大韻的毛病。
6.小韻:五言詩兩句各句之間不能有同屬一個韻部的字。如:古樹老連石,急泉清露沙。樹與露,連與泉同韻部,則是犯了小韻的毛病。
7.旁紐:對於這一條不甚瞭解,只能將《詩話》中的大意寫下來,用原例,且不知出處:指五言詩中兩句各字不能同聲母。
比如:魚遊見風月,獸走畏傷蹄。魚與月的聲母同屬古音疑紐,這就犯了旁紐的毛病(另外獸走同韻,犯小韻)。
8.正紐:五言詩兩句內不能雜用聲母、韻母相同的四聲各字。比如:梁簡文帝詩、輕霞落暮錦,流火散秋金。錦與金聲母韻母相同,只調不同,這就是正紐的毛病(流與秋小韻)。
永明體的出現,標誌著我國古代詩歌從原始自然藝術的產物——「古體」詩,開始走向人為藝術的「近體詩」。永明體,也就成為近體詩形成的前奏,成為人為藝術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八病」利弊】
沈約此說,在當時就受到鍾嶸等人的批評。宋嚴羽《滄浪詩話·詩體》也說:「作詩正不必拘此,弊法不足據也。
」 對仗 詩律術語。指詩歌中詞句的對偶。可以兩句相對,也可以句中相對。
對仗一般用同類句型和詞性。作為格律要求,律詩中間兩須對仗,首尾兩聯不用對仗。但也有變例,或頸聯不對仗,或尾聯用對仗;首聯對仗的較少見。
絕句不用對仗,但時有作偶句者。 工對 詩律術語。對仗須用同類詞性,如名詞對名詞,代詞對代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副詞對歌詞,虛詞對虛詞。
舊時把名詞又分為天文、時令、地理、器物、衣飾、飲食、文具、文學、草木、鳥獸蟲魚、形體、人事、人倫等門類。嚴格的對仗、詞性、詞類都要相對,稱之工對。如「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 寬對 詩律術語。與工對相對而言。寬對只要詞性相同,便可相對。
如「飲馬雨驚水,穿花露滴衣。」 借對 詩律術語。一個詞有兩個以上的意義,詩人在詩中用的是甲義,同時又借用乙義或丙義構成工對,便稱借對。
如「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除了借義,還有一種借對是借音,如「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流水對 詩律術語。
指一聯中相對的兩句關係不是對立的,且單句意思不完整,合起來才構成一個意思,似水順流而下,故稱。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合掌 詩病的一種。
指對仗中意義相同的現象。一聯中對仗,出句和對句完全同義或基本同義,稱為合掌。此為詩家大忌。
請解釋下古詩中的仄韻,平韻,上,下闋怎樣看詩詞是仄韻平韻呢
仄韻 用仄聲字押韻 平韻 用平聲字押韻 格律詩一律壓平聲韻 詞的話,具體要查詞譜 看語文的拼音的聲調 如第一聲或第四聲 平韻主要指聲的陰平陽平 一聲二聲 仄韻主要指入聲去聲 三聲四聲 填詞是有詞譜的,固定的平仄 平韻仄韻是看押韻的字是平是仄。首先判斷字音。平上去入四聲。仄就是不平的意思。隨著時代的發...
古詩中還是用什麼字代替筆古詩中可用什麼字代替
猶,可以替代。例如長亭柳,君知否。千里猶回首。又也可以。例如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猶 有還是的意思,轉折時也可以不用任何字替換 押韻亦稱 壓韻 作詩歌時於句末或聯末用韻之稱。舊因押韻,例須韻部相同或相通,但也有少數變格。詩歌押韻既便於吟誦或記憶,又使作品具有節奏 聲調之美。韻是詩詞的基本...
古詩中帶有顏色的詩句,古詩中有哪些描寫帶顏色的詩句
1 玉樓春 春景 宋代宋祁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譯文 條條綠柳在霞光晨霧中輕擺曼舞,粉紅的杏花開滿枝頭春意妖嬈。2 暮江吟 唐代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譯文 傍晚時分,快要落山的夕陽,柔和地鋪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鮮紅色的,而綠波卻又在紅色上面滾動。3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