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種花家的小米兔
西漢把粽子做為最早出現的端午時食,應屬「梟羹」。《史記》「孝武本紀」注引如淳言:「漢使東郡送梟,五月五日為梟羹以賜百官。
以惡鳥,故食之」。大約因為梟不易捕捉,所以吃梟羹的習俗並沒有持續下來。銼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東漢就已出現。
200年後南朝梁文學家吳鈞在《續齊偕記》中說:「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按《齊諧記》說法,因為怕祭屈原之米被蛟龍所竊,因此創造了粽子這種形色。
因為蛟龍怕楝葉、綠絲。可見人們對忠義之士感情之彌篤了。
民間傳說吃粽子是為紀念屈原,傳說粽子是為祭奠投江的屈原而傳承下來的。粽子作為中國歷史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之一,傳播亦甚遠。日本、越南以及華人聚居的新加坡、馬來西亞、緬甸等地也有吃粽子的習俗。
粽子種類繁多,從餡料看,北方有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綠豆、五花肉、豆沙、八寶、火腿、冬菇、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廣東鹹肉粽、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
2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吃粽子的原因流傳最廣的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其實千百年來粽子還被賦予了許多其他的寓意,比如古人求子、求取功名、求取光宗耀祖都會取粽子的相關諧音,端午節這天吃粽子討個喜頭。
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關於吃粽子的來歷《初學記》中還有這樣的記載: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官名),對他說:「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後可用艾葉包住,用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這樣就不用擔心再被蛟龍破壞了。
於是,人們便以「菰葉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傳,逐漸發展為我國端午節食品。
端午節簡介:
1.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稱「正陽節、龍日節、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天中節等等。
2.端午習俗主要有端午食粽與賽龍舟。食粽子的習俗,自古以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賽龍舟活動在中國南方沿海一帶十分隆重,傳出國外後深受各國人民喜愛並形成了國際比賽。
3.端午節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民俗大節,是由上古龍圖騰祭祀演變而來的節日,百越之地在上古時代就有以龍舟競渡形式祭祀龍祖的習俗。因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節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後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
4.個別地方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總的來說,端午節起源於南方百越龍圖騰祭祀,把端午視為「惡月惡日」起於北方,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附會紀念屈原跳江自盡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最後形成端午節文化內涵相沿迄今。
5.端午節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民間四大傳統節日。2023年5月,***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2023年起,端午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6.2023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並批准將中國的端午節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7.相傳,屈原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詩篇。
8.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自盡,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9.屈原投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
百姓們又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10.端午節是中國民間十分盛行的民俗大節,過端午節,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
早在遠古時代,百越之地就有在天地純陽旺盛的午月午日,以龍舟競渡形式祭祀龍祖習俗。
11.時至今日,扒龍舟仍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古時南北風俗各異,南方越族在吉日舉行龍圖騰祭祀之時,北方中原地區卻是把端午當作「惡月惡日」而避之。
隨著歷史的發展,端午習俗注入了夏季時令驅邪與祛病防疫風尚。
12.夏季也是一個驅除瘟疫的季度,端午這天必不可少的也有"驅邪防疫"活動。根據陰陽術數,午為陽,重午為至陽,午日太陽行至中天,達到最高點,因此古認認為重午是天地純陽之氣極盛的吉祥日子。
古人把端午日午時,三午相重,視為極陽時分,最能辟邪。
13.古人還把端午這天正好逢上夏至看作吉祥的年份,稱為「龍花會」,有「千載難逢龍花會」之說。自古傳承下來的很多端午習俗都有「驅邪防疫"內涵,如掛艾草、沐蘭湯、薰蒼朮等習俗。
3樓:路過的麻陶桑
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為什麼後來又用艾葉或葦葉、荷葉包粽子呢?《初學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官名),對他說:
「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後可用艾葉包住,將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於是,人們便以「菰葉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傳,並逐漸發展成為我國的端午節食品。
擴充套件資料:
一般認為,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實際上據專家考證,粽子只不過是民間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說端午節吃粽子是祭屈原,是後人附會而形成的,只是反映民眾的心裡願望而已。
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可能你會說,那吃粽子、賽龍舟總應該是跟屈原有關吧,不是人們在他投江自盡後,用來紀念他的嗎?那也未必。據考證,端午龍舟競渡的習俗,早在屈原之前已經存在。
吳越之地於春秋之前就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在被認定是屈原本人的作品中,也可以反映出當時競渡的風俗來,如《楚辭˙涉江》中就有:「乘舲船余上沅兮,齊吳榜以擊汰。
」舲船實質上就是當時一種競渡用船。
而粽子,最早相關文字記載出自許慎的《說文解字》,顯示食粽子習俗早於屈原去世400多年;西晉周處在《風土記》中稱「於五月五日及夏至啖之」,可見古人夏至也吃粽子,不是隻在端午節吃這種美食。
參考資料:人民網-端午節為什麼要包粽子、吃粽子?
人民網-端午節咋來的?為什麼吃粽子?
4樓:匿名使用者
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農歷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新增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
「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等。
5樓:夏日絕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新增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粽子的來歷
6樓:路過的麻陶桑
從南北朝以
後,民間開始有粽子,源自百姓祭奠屈原的說法。話說當年屈原投身汨羅江之後,百姓莫不感嘆哀傷,空有抱負的屈子就這樣離開了楚國,實乃國家損失。所以百姓為免讓魚蝦侵蝕屈子,就紛紛將米糧投入江中,希望魚蝦只顧吃這些米糧而不損傷屈子肉身。
而後,據古書記載,是屈原託夢百姓說,米糧投入江中實則被江中的蛟龍所食,如果用艾葉包裹,再綁以五色繩,則可以免遭蛟龍吞食;這才有了後來的粽子。
擴充套件資料:
可通過三種方法辨別粽子的質量:
一看外觀。染色粽葉具有均勻的青綠色,表面色澤光鮮,看上去很誘人。而原色粽葉顏色發黃發暗;
二是聞味。染色粽葉包裝的粽子煮熟後,粽子的清香味不足,其至反而會有淡淡的硫磺味道;
三辨煮水。由於經過化學處理,返青粽葉的顏色相對穩定,加熱後水的顏色變化不大,或呈輕微綠色,綠色明顯者其化學原料含量高。而原色粽葉加熱後,水的顏色則會呈現淡黃色。。
參考資料:人民網-端午粽子挑選攻略
7樓:灰色人生
民間傳說吃粽子是為紀念屈原,傳說粽子是為祭奠投江的屈原而傳承下來的。粽子作為中國歷史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之一,傳播亦甚遠。
話說當年屈原投身汨羅江之後,百姓莫不感嘆哀傷,空有抱負的屈子就這樣離開了楚國,實乃國家損失。所以百姓為免讓魚蝦侵蝕屈子,就紛紛將米糧投入江中,希望魚蝦只顧吃這些米糧而不損傷屈子肉身。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新增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米中摻雜珍禽獸肉、板栗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日本、越南以及華人聚居的新加坡、馬來西亞、緬甸等地也有吃粽子的習俗。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有什麼活動,端午節除了吃粽子,賽龍舟之外,還有什麼活動呢?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有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迎鬼船 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 艾草,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放風箏,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洗苦草麥藥澡,塗雄黃,飲用雄黃酒 菖蒲酒,吃五毒餅 鹹蛋 時令鮮果等活動。端午是入夏後第一個節日,氣溫上升,正是疾病多發的時期,所以在很多年前人們往往...
端午節的來歷,這一天為什麼要賽龍舟,吃粽子
癲癇病醫院的醫生說我的確是個好男人的女人都是因為你的老婆大人和孩子們在家做飯了,你要我去 玩玩而已。你的手機號碼都不見了 一切為了自己喜歡?一定程度上次的人也都沒什麼大不了!端午節的來歷這一天為什麼要賽龍舟吃粽子端午節的風風俗作文370個字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 重午節 龍舟節 龍日節 正陽節 浴蘭節...
端午節為什麼要包粽子,吃粽子,粽子選購小竅門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主要有四種,其中以源於紀念屈原的傳說流傳最廣。端午節吃粽子,端午吃粽子,現在人們只知道這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實際上,為了紀念春秋時晉國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間節俗的 寒食節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