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甫祺泰嘉
古代的一個叫屈原的人吧,在端午那天投河自盡了老百姓就每年的那天用粽子扔在河裡紀念他,後來變成吃粽子了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端午節吃粽子的意義是什麼
2樓:匿名使用者
根據民間傳說得知,我們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在楚國時期,是一名朝中大臣。屈原諫言楚國和齊國聯手對抗秦國,但是最後卻遭到反對,而後還被奸人所害,被罷黜官職流放於外……
屈原只能看著出國慢慢走向滅亡而無能為力,在流放期間,任然不忘強國之心,對楚國的一點一滴都格外上心,知道得知出國被秦國攻滅之後,悲憤、痛苦、傷懷、決裂之心,讓屈原抱石投入汨羅江!
而屈原投江這一天,楚國百姓也是悲痛萬分,投江後的屈原人有怎樣找尋到老也不見其屍首,為了保護屈原的身軀不被魚蝦侵蝕,於是,百姓們便將粽子投進江裡。因此,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的原因,主要是為了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吃粽子,從屈原跳江之後便一直流傳至今日,在五月五端午節這一天,人們包粽子、吃粽子、過著很多的傳統節日活動!吃粽子已經是我們過端午節的必然,這是端午節的象徵!我們也要傳承這個風俗習慣,在端午節吃粽子,意指對屈原的懷念與尊敬!
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直至今日,我們除了吃粽子,還會划龍舟,這些傳統節日活動一直影響著我們世世代代子子孫孫……歷史文化長河中,傳統與傳承是我國豐富的知識慰藉與歷史意義,吃粽子這一端午節習俗,我們不能忘!
3樓:秒兔**
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直至今日,我們除了吃粽子,還會划龍舟,這些傳統節日活動一直影響著我們世世代代子子孫孫……
端午節吃粽子的意義是?
4樓:度娘吧啦
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吃粽子的來歷
5樓:種花家的小米兔
西漢把粽子做為最早出現的端午時食,應屬「梟羹」。《史記》「孝武本紀」注引如淳言:「漢使東郡送梟,五月五日為梟羹以賜百官。
以惡鳥,故食之」。大約因為梟不易捕捉,所以吃梟羹的習俗並沒有持續下來。銼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東漢就已出現。
200年後南朝梁文學家吳鈞在《續齊偕記》中說:「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按《齊諧記》說法,因為怕祭屈原之米被蛟龍所竊,因此創造了粽子這種形色。
因為蛟龍怕楝葉、綠絲。可見人們對忠義之士感情之彌篤了。
民間傳說吃粽子是為紀念屈原,傳說粽子是為祭奠投江的屈原而傳承下來的。粽子作為中國歷史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之一,傳播亦甚遠。日本、越南以及華人聚居的新加坡、馬來西亞、緬甸等地也有吃粽子的習俗。
粽子種類繁多,從餡料看,北方有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綠豆、五花肉、豆沙、八寶、火腿、冬菇、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廣東鹹肉粽、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
6樓:路過的麻陶桑
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為什麼後來又用艾葉或葦葉、荷葉包粽子呢?《初學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官名),對他說:
「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後可用艾葉包住,將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於是,人們便以「菰葉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傳,並逐漸發展成為我國的端午節食品。
擴充套件資料:
一般認為,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實際上據專家考證,粽子只不過是民間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說端午節吃粽子是祭屈原,是後人附會而形成的,只是反映民眾的心裡願望而已。
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可能你會說,那吃粽子、賽龍舟總應該是跟屈原有關吧,不是人們在他投江自盡後,用來紀念他的嗎?那也未必。據考證,端午龍舟競渡的習俗,早在屈原之前已經存在。
吳越之地於春秋之前就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在被認定是屈原本人的作品中,也可以反映出當時競渡的風俗來,如《楚辭˙涉江》中就有:「乘舲船余上沅兮,齊吳榜以擊汰。
」舲船實質上就是當時一種競渡用船。
而粽子,最早相關文字記載出自許慎的《說文解字》,顯示食粽子習俗早於屈原去世400多年;西晉周處在《風土記》中稱「於五月五日及夏至啖之」,可見古人夏至也吃粽子,不是隻在端午節吃這種美食。
參考資料:人民網-端午節為什麼要包粽子、吃粽子?
人民網-端午節咋來的?為什麼吃粽子?
7樓:匿名使用者
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農歷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新增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
「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等。
8樓:匿名使用者
粽子的來歷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民間有吃粽子的習慣,傳說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大臣屈原的。
屈原是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積極主張楚國聯合齊國,抗擊秦國,他的意見沒有被採納,反而被罷了官,發配到邊遠的地方。
楚國快要滅亡時,農曆五月五日這天,屈原投汨羅江自殺。
屈原投江後,楚國人民為了不讓江裡的魚蝦鱉蟹吃屈原的屍體,就往江裡投好吃的食物。這樣年復一年,人民為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每逢端午節那天,便把食物投到江裡祭祀屈原。
一天晚上,有一位老人在夢裡夢到屈原,就問他:「我們給您投去那麼多的食物,您吃到沒有?」屈原說:「你們送給我的飯,都讓那些魚蝦鱉蟹吃了。」老人問「怎樣才不會被他們吃掉呢?」
屈原說:「你們用竹葉把飯包起來,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它們以為是菱角就不敢搶著吃了。」
第二年的端午節,人們就照著屈原說的話,向汨羅江裡投下尖角粽子。可是,過了端午節後,屈原又給老人託了個夢,說:「謝謝你們給我送來了那麼多粽子,我吃到了。
但大多數仍是被魚蝦鱉蟹吃了。」
老人問屈原:「還有什麼辦法呢?」
屈原說:「送粽子的船要打扮成龍的樣子,因為魚蝦鱉蟹屬龍管轄,它們不敢吃龍王的東西。」
從那以後,年年端午節那天,人們划著龍船到汨羅江送粽子。這就是端午節吃粽子划龍舟的來歷
9樓:夏日絕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新增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有什麼活動,端午節除了吃粽子,賽龍舟之外,還有什麼活動呢?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有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迎鬼船 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 艾草,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放風箏,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洗苦草麥藥澡,塗雄黃,飲用雄黃酒 菖蒲酒,吃五毒餅 鹹蛋 時令鮮果等活動。端午是入夏後第一個節日,氣溫上升,正是疾病多發的時期,所以在很多年前人們往往...
端午節有什麼意義,端午節的意義是什麼?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又被稱為端陽節 五月節等!還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紀念屈原,懷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一是與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相適應 二是有利於弘揚和傳承民族傳統文化 三是減少對經濟社會執行影響和衝擊 四是體現了社會公平,讓全體公民共享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 五是充分考慮到國民旅遊需求。而隨之而...
端午節的含義,端午節的意義是什麼?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又被稱為端陽節 五月節等!還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端午亦稱端五,端 的意思和 初 相同,稱 端五 也就如稱 初五 端五的 五 字又與 午 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 午 月。又因午時為 陽辰 所以端五也叫 端陽 五月五日,月 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