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燈泡廠裡上班
這句話出自:《金剛經》雲:「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此法身如來也。
意思是:如來,也沒有一個地方來,也沒有一個地方去,所以就叫如來。
就是離一切分別念,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不可得之心,即是如來清淨本性。
擴充套件資料
《金剛經》說: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所以,諸佛的心如如不動,切能來度無數大眾離苦得樂,得名如來。
如來萬德莊嚴,我們學佛,應該學習戒、定、慧,從而進入如來三種品德:
1、法身德。法即正法,謂諸佛由正法而得成佛,故名法身,此之法身,在諸佛不增,在眾生不減,眾生迷之而成顛倒,諸佛悟之而得自在,迷悟雖殊,體性恆一,具足常樂我淨,是名法身德。
2、般若德。梵語般若,叫做智慧,謂佛究竟始覺之智,而能覺了諸法,不生不嚴滅,清淨無相,平等無二,不增不減,具足常樂我淨,是名般若德。
3、解脫德。不繫名解,自在名脫,謂佛永離一切業累之縛,得大自在,具足常樂我淨,是名解脫德,由如來三種品德得解,我們應以為大眾演說法要,使大家成就法身慧命 ;用智慧利益眾生;送福廕令眾滿足,使其內心解脫常樂,共入如來願海。
2樓:謹祭流年
意思是說如來,沒有從一個地方來,也沒有往一個地方去,所以就叫如來。
這是金剛經中的一段話,此處的如來,是指眾生本具的如來本性。如來者,諸法一如,離一切分別妄念。所謂「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就是離一切分別念,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不可得之心,即是如來清淨本性。
擴充套件資料《金剛經》著重佛的體認,如說「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佛是離一切相的。「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佛是不能於色聲相中見的。「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佛是不能從威儀中見的。
如來說法,其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如來無所說」,「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佛度眾生,其實「實無眾生如來度者」。如來能知一切眾生心,其實「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
3樓:冥想音主站
這是金剛經中的一段話,此處的如來,是指眾生本具的如來本性。如來者,諸法一如,離一切分別妄念。所謂「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就是離一切分別念,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不可得之心,即是如來清淨本性。
4樓:匿名使用者
佛家一直以「空」為整個心境概念體系,也就是無處不在。
5樓:細小吉兒
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
故名如來」:說這個如來,也沒有一個地方來,也沒有一個地方去,所以就叫如來。那麼這是甚麼意思呢?
因為這個法身哪,那麼佛的法身,是無在無不在的,遍滿一切處;既然是遍滿一切處,所以你說他來,又從那裡來呀?遍滿一切處,你說他去,又到甚麼地方去呢?所以說無在無不在。
你要是懂佛法了,這個山河大地都是如來的法身的地方;你要不懂佛法呢?你就見著如來也不認識如來。你要明白佛法了,你就沒有見著佛法;沒有見著佛,你也認識如來了。
你要認識如來,那麼就容易依法修行了;你不認識如來,連佛是怎樣一個情形你都不知道呢!
所以彌勒菩薩有這麼幾句偈頌,是這樣說的,說是,「去來化身佛」,這是化身的佛。「如來常不動」,如來是常不動的。所以,「去來化身佛」,這是化身佛。
「如來常不動」。「於是法界處」,「非一亦非異」,在這個法界,也不是一個,也不是多,「非一亦非異」。這是彌勒菩薩,他說如來這個意思。
6樓:閉眼睡覺到處都是蓮花
不動尊如來!
好像有又好像沒有!
自己參悟
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是什麼意思?
7樓:
意思是如來,沒有從一個地方來,也沒有往一個地方去,所以叫如來。
這句話出自《金剛經》。句中的如來,是指眾生本具的如來本性。如來者,諸法一如,離一切分別妄念。
所謂「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就是離一切分別念,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不可得之心,即是如來清淨本性。
擴充套件資料
《金剛經》的思想重心
一、著重「無相」
如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於一切相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不取於相,如如不動」。「無相」與原始般若的「無受三昧」、「是三昧不可以相得」稱之為「離相門」一樣。
《金剛經》說「無相」而不說「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風。
二、著重「無我」的菩薩行
如說「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習慣大乘我法二空者,或不解於菩薩行著重「無我」。
而古傳般若即以「無我」悟入實相。「原始般若」闡明菩薩(我)與般若(法)不可得(空),原理是一樣的。但《金剛經》不只說「無我」,也說「無法相,亦無非法相」。
三、著重「利他」的菩薩行
般若的原義,菩薩行重於自行。《中品般若》的不退菩薩「報得波羅蜜」、「報得五神通」,「成就眾生」,「莊嚴國土」。《金剛經》著重菩薩「受記」、「度眾生」、「莊嚴國土」,與《中品般若》的重利他行相合。
四、著重佛的體認
如說「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佛是離一切相的。「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佛是不能於色聲相中見的。
「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佛是不能從威儀中見的。如來說法,其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如來無所說」,「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
佛度眾生,其實「實無眾生如來度者」。如來能知一切眾生心,其實「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
五、佛和法的並重
早期佛教視舍利塔為佛,從下品到上品般若卻寧取般若經不取舍利塔(重法)。而《金剛經》是重法又重佛(塔)的(與《法華經》相同)。
如說:「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在在處處若有此經……當知此處則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這與法藏部是非常接近的。
8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那個意思,再說過來還是這樣解釋
就是說如來,這個佛性這個,沒有所來的地方,也沒有所去的地方,離開能所的,這個其實你不開悟也說不明白,我也沒開悟也不能裝模作樣跟你說啊,大概這個意思,佛性,也就是如來,離能所,常清淨,無無明
再簡而言之,佛性本來清淨,無法追究來去
9樓:匿名使用者
如來嘛,未曾來過,也未曾走,所以就叫如來(好像來過)。
如來一般指佛的法身,釋迦牟尼是佛的應化之身,毗盧遮那佛,即大日如來是佛的報身。
如來法身無時無處不在,也就是佛經中講的,如來常住。既然常住,也就是說萬事萬物中,包括我們人的身心中都存在如來法身,只是我們未曾發現。如果通過佛所教的三十七道品的修行,我們會慢慢發現並認識如來,未曾來、也未曾去,一直在那。
10樓:忠實者
如來者,無極也,道也!如環無端,不生不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
11樓:閉眼睡覺到處都是蓮花
沒來去,如如不動,所以故名如來!
「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什麼意思,通俗一點。 謝了。
12樓:匿名使用者
通俗點來說,如來即善,如來即心,心即如來,是要用心去感悟的一種存在。"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就是說天生就有而且永不消逝的存在於三千大千世界,為什麼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人世間有生死這種對關係,大部分人只能在將死去的那一刻,才能忽然悟透生死。
生,包含了生命,生存,生活等等很多由時間,空間,物質,非物質(精神,感受等等)因素,世有眾生,注意是眾生,也就是人很多,人多了之後就存在對比,誰的生命長?(時間),哪個地方好(氣候,水源,生活方便程度。。。)(空間),誰的錢財多(物質),誰會享受到更多的快樂和尊重(非物質),因為有了對比,所以就有了追求,因為有了追求,所以就有了爭鬥,在爭鬥中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獲勝的那一方,於是自私就以這樣形式體現出來,其實自私本來是一種天性(設想一種情況:
如果我們碰到了一頭野獸,如果只能有一方能生存下來,那麼不論是人還是野獸都不希望自己是被殺死的那方),所以為了生存,自私是一種天性,本身並沒有善惡,但自私的行為卻會造成一種惡,而且無可避免,既有眾生,則有比較,則有利己,則有自私,則惡已定,但萬事萬法都要有個平衡才能永續存在,上天有好生之德,眾生既生而為惡,則需要善來作平衡,所以在生而為惡的同時,也在每顆心裡同時播下了善的種子,如果說為了生存我們不得不去做惡,那麼為了更好的生存我們則必須為善。其實社會發展到今天,很多人早就過了要自私作惡才能生存的階段了,更多的只是為了自己那永難填滿的慾望而在不斷自私做惡,殊不知自私作惡只能是生存,而只有行善才是快樂。
13樓:夢中的五臺
這句話出自金剛經。
這句話表明瞭如來的含義。一般人都將如來,也就是佛,看作是具體的人格化的神,有莊嚴的身相,法力無邊,這種看法是錯誤的,佛法中要表述的如來,就是金剛經中說的「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也就是如如不動,也就是無生,無生故而無滅,本來就有,而且不會有任何變動,這才是對如來的正解。所以佛學其實是哲學,而不是神學。
另外這句話中又有「故名如來」這四個字,由此可見,佛經中所要表達的如來,也只是假名,並不是真的有如來這個法。事實上,不光是如來這個法,一切法都是假名的法,都不是真實的存在,這在金剛經中說得很多,金剛經中常說「所謂某某,即非某某,是名某某」就是這個意思。
14樓:煩惱即菩提
如來到處都在,永遠都在,所以不能說從什麼地方、什麼時候來,也不能說到什麼地方、什麼時候去。
15樓:
我相信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過一種『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的心情,那就叫如來。好好體會吧,你會懂的。
16樓:匿名使用者
你和你周圍的一切溶為一體. 所有的一切沒有差別.
17樓:佛道之子
就在你心中,和佛相應則來(顯現);不相應則去(隱遮在心裡不顯現)
18樓:
如:好像。來:來過。 如來:好像來過。
從來就沒有來過,從來也沒有走過,當你明心見性,你會發現它就在那裡。這就是如來。
19樓:匿名使用者
可惜「理障」太重,難沾佛法實益。
20樓:無處不在
沒有先後,不一也不異。通俗了,但是......
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出自**?
21樓:男凡烏
照這麼說:如來不是「時空」的代名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