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春風化雨時
在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臺灣、日本中南部以及韓國南部等地,每年6、7月份都會出現持續天陰有雨的氣候現象,由於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稱其為「梅雨」,此時段便被稱作梅雨季節。梅雨季裡空氣溼度大、氣溫高、衣物等容易發黴,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稱為同音的「黴雨」。 連綿多雨的梅雨季過後,天氣開始由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主導,正式進入炎熱的夏季。
梅雨主要出現於副熱帶季風氣候區的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和臺灣、遼東半島、朝鮮半島的最南部、日本的中南部。世界同緯度的其他的地區沒有梅雨。華南地區沒有明顯的梅雨現象。
2樓:手機使用者
梅雨是初夏季節長江中下游特有的天氣氣候現象,它是我國東部地區主要雨帶北移過程中在長江流域停滯的結果,梅雨結束,盛夏隨之到來。這種季節的轉變以及雨帶隨季節的移動,年年大致如此,已形成一定的氣候規律性。但是,每年的梅雨並不完全一致,存在很大的年際變化。
前面我們講述的是正常年份梅雨形成的原因,下面我們將討論是什麼原因造成了梅雨狀況的異常。 (1) 造成早梅雨的基本原因是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北跳提早發生,使得我國東半部主要的降雨帶突然從南嶺以南移到長江中下游。像2023年的梅雨5月26日就開始了,比正常的梅雨提前半個多月。
這一年天氣的轉折變化是從熱帶地區先開始的。在5月下旬短短十天內,西北太平洋熱帶洋麵上先後發生了三次颱風,這些颱風發生在副熱帶高壓的南側,並向西北方向移動。它的這種活動,就好象副熱帶高壓受到一個往北的推動力那樣,使這個高壓向北拾升上來,在這個變化期間,高空西風急流北移,長江中下游的梅雨也就因而突然開始。
需要說明的是,副熱帶高壓的提早北跳,並不都是熱颱風活動所引起的,其他的原因也可造成它的北跳提前發生。只要出現副高提前移到華南沿海穩定的局面,都會造成"早梅雨"。 (2) 遲梅雨:
有的年份,初夏南支西風急流強而穩定。6月份,在對流層的中部,從我國長江流域到日本南面的西北太平洋上,一直維持著一支強勁的西風,它的存在,抑制了西北太平洋副高的北抬,使得長江中下游的雨帶久久不能建立。這樣,就造成了梅雨姍姍來遲。
如2023年,長江中下游的梅雨直到7月9日才開始,就是屬於這種情況。這一年在6月20日以前,西風急流偏南,副熱帶高壓也偏南。到20日前後,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伸展在我國東南沿海的高壓脊曾經一度加強,北抬到華南沿海地區,長江中下游曾經出現過
三、五天的陰雨天氣。但是,這個變化還不是季節性的轉折。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主體尚未北移,特別是南支西風還停留在北緯30度附近。
在西風急流影響下,一股股冷空氣南下,副熱帶高壓不久也南退了。直到7月上旬後期,東亞上空的西風急流突然向北撤退,使副高在我國東部沿海及日本上空明顯北跳,梅雨才開始到來。 (3) 特長梅雨:
特長梅雨的主要原因是"出梅"特別遲,如2023年梅雨到7月底8月初才結束。是什麼原因使得梅雨久久不能結束呢?這一年,整個北半球的大氣運動特徵有許多異常之處,從亞洲及西北太平洋這個區域來看,主要有以下兩方面:
第一,2023年6、7月間,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位置比正常年份偏南很多。尤其是7月份,對流層中部東亞沿海地區副高的脊線位置基本上沿著北緯18度,比常年平均偏南約八百公里。整整一個月的平均位置比常年出現如此大的偏差,是非常罕見的。
本來"小暑"以後,長江中下游應該在副高控制下,盛行東南季風,天氣晴熱。但由於這種偏差,這一年7月在對流層下半部,暖溼的西南季風代替了東南季風,它為"梅雨鋒"停留在長江流域提供了重要條件;第二,這一年的6、7月間、有一個強大的高氣壓,長期停留在西伯利亞東部上空。它象一座大山那樣,"阻塞"在高空西風帶的通道上,使西風急流分成兩支。
-支從它的北邊通過,另一支從它的南邊向東傳播,而且南邊的一支還十分穩定。前面已提到,"出梅"時,急流要移到北緯40至50度之間,而這一年7月的南支急流,卻仍然沿江淮流域伸向日本列島。在這支急流上不斷有一個個低壓槽自西向東移動,每當一次低壓槽通過時,便與副高西北方的西南氣流匯合,引起一次大到暴雨。
直到8月初,這個"阻塞"高壓突然消失,急流才向北移,副高也向北跳,梅雨始告結束。上面這兩個特點雖然在2023年最為典型,但它對長梅雨的年份是有代表性的。凡是梅雨在7月下半月結束的年份,大多有這樣的特徵。
這是因為進入"小暑"以後,冷空氣通常已侵襲不到長江中下游地區。只有當西伯利亞上空有強大的高壓"阻塞"在那裡,使得急流分成兩支,一支從高壓南邊通過,位置比正常年份大大偏南時,冷空氣才能影響到長江中下游地區。同樣,到那時,只有西北太平洋副高明顯偏南的年份,雨帶才能停留在長江流域。
一旦這個高壓加強,控制了長江中下游,那末,就將是烈日炎炎的盛夏了。 (4) "短梅"與"空梅":"短梅"與"空梅"通常是副熱帶高壓與北方冷空氣兩者活動不協調的結果。
當冷空氣活動頻繁的時候,副熱帶高壓位置很南,冷暖空氣交匯於南嶺山脈一帶。而當副高北跳到華南沿海,通常長江中下游梅雨開始的時候,高空西風急流卻很快再一次北跳,冷空氣活動就突然減弱了。它使得副熱帶高壓不久再一次北跳並控制長江流域。
這樣,梅雨就很短或者不出現。但是,也有些年份,"空梅"是大氣運動狀況十分異常的結果。主要是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特別強,它北上控制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時間比常年提早了很多,而且很穩定,長時間停留在這個地區。
這種"空梅"年份,往往會出現嚴重的乾旱。 (5) "倒黃梅":"倒黃梅"的出現主要是東亞上空大氣運動初夏到盛夏的季節轉變過程中發生反覆所造成的。
具體說來,主要是高空西風急流和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在第二次北跳以後,重新南退一段時間,這好象兩軍對陣,戰線向前推進以後,陣地沒有鞏固,又不得不暫時後撤。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東部的主要降雨帶,重新從黃淮流域移到長江中下游。過一段時間以後,高空西風急流和副熱帶高壓才真正北移穩定下來,雨帶從此北上,"倒黃梅"結束。
(6) 上面從高空西風急流、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等方面,說明了異常梅雨產生的原因。但是必須指出,梅雨異常的出現,並不是長江中下游孤立的天氣氣候現象,有些嚴重的年份,還與整個北半球以至全球範圍的大氣活動異常聯絡在一起。全球範圍內大氣運動的異常與海水溫度異常變化(如厄爾尼諾、拉尼娜)、全球火山活動、太陽黑子的活動等都有相當大的關係。
什麼是梅雨季節
3樓:多爾安巨集教
雨帶停留時間稱為「梅雨季節」,梅雨季節開始的一天稱為「入梅」,結束的一天稱為「出梅」。
4樓:
梅雨季節是由準止靜鋒造成的,江淮地區在每年的初夏都會由於冷鋒和暖鋒的實力相當而造成風速低,溼度大,多雨等氣象特徵。由於潮溼的天氣會使物品發生黴變,所以又稱「黴雨」時間大約是6——7月份,這是地理老師教得,嘿嘿。今天在這裡用上了!呵呵
5樓:匿名使用者
初夏江淮流域一帶經常出現一段持續較長的陰沉多雨天氣。此時,器物易黴,故亦稱「黴雨」,簡稱「黴」;又值江南梅子黃熟之時,故亦稱「梅雨」或「黃梅雨」。在中國史籍中記載較多。
如《初學記》引南朝梁元帝《纂要》「梅熟而雨曰梅雨」。唐柳宗元《梅雨》:「梅實迎時雨,蒼茫值晚春。
」等。中國曆書上向有黴雨始、終日的記載:開始之日稱為「入黴」,結束之日稱為「出黴」。
芒種後第一個丙日入黴,小暑後第一個未日出黴。入黴總在6月6~15日之間,出黴總在7月8~19日之間,中國東部有一個雨期較長、雨量比較集中的明顯雨季,由大體上呈東西向的主要雨帶南北位移所造成,是東亞大氣環流在春夏之交季節轉變其間的特有現象。6月中旬以後,雨帶維持在江淮流域,就是梅雨。
雨帶停留時間稱為「梅雨季節」,梅雨季節開始的一天稱為「入梅」,結束的一天稱為「出梅」。
梅雨季節是指什麼?
6樓:1琴閒
中國曆書上向有黴雨始、終日的記載:開始之日稱為「入黴」,結束之日稱為「出黴」。芒種後第一個丙日入黴,小暑後第一個未日出黴。
入黴總在6月6~15日之間,出黴總在7月8~19日之間,中國東部有一個雨期較長、雨量比較集中的明顯雨季,由大體上呈東西向的主要雨帶南北位移所造成,是東亞大氣環流在春夏之交季節轉變其間的特有現象。6月中旬以後,雨帶維持在江淮流域,就是梅雨。雨帶停留時間稱為「梅雨季節」,梅雨季節開始的一天稱為「入梅」,結束的一天稱為「出梅」。
7樓:匿名使用者
在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臺灣、日本中南部以及韓國南部等地,每年6、7月份都會出現持續天陰有雨的氣候現象,由於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稱其為「梅雨」,此時段便被稱作梅雨季節。梅雨季裡空氣溼度大、氣溫高、衣物等容易發黴,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稱為同音的「黴雨」。 連綿多雨的梅雨季過後,天氣開始由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主導,正式進入炎熱的夏季。
梅雨季節是什麼意思?
8樓:暮夏淺眠
通常,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後是梅雨季節,這段時間裡,天空連日陰沉,降水連綿不斷,時大時小。此時溫度高、溼度大、風速小、光照奇缺,器物易發黴,所以又稱「黴雨」。梅雨季節一般出現在6—7月份。
梅雨,是初夏江淮流域一帶經常出現的持續時間較長的陰沉多雨天氣。
梅雨形成的原因是,每年大約5月下旬至6月上旬,來自北方的冷空氣與從南方北上的暖空氣的匯合於華南地區,形成華南準靜止鋒。大約到了6月下旬,暖空氣勢力增強,準靜止鋒北移至江淮地區,成江淮準靜止鋒(又稱為梅雨鋒)。
由於來自南方的暖空氣夾帶大量水汽,當遇上較冷的氣團時,便會產生大量對流活動。由於這段時間冷暖空氣勢力相當,以致鋒面停留在江淮地區。現在氣象上的梅雨是泛指初夏向盛夏過渡的一段陰雨天氣。
9樓:匿名使用者
什麼是梅雨?
居住在長江中下游的人們,往往有這樣的體驗:晴雨多變的春天一過,初夏隨著而來,但不久,天空又會雲層密佈,陰雨連綿,有時還會夾帶著一陣陣暴雨。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梅雨」來臨了。
梅雨是指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初夏,我國長江中下游指宜昌以東的28—34°n 範圍內或稱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這狹長區域內出現的一段連陰雨天氣。
「梅雨」的名稱是怎麼得來的呢?原來它源於我國的一個氣象名詞。梅雨,在古代常稱為黃梅雨。
早在漢代,就有不少關於黃梅雨的諺語;在晉代已有「夏至之雨,名曰黃梅雨」的記載;自唐宋以來,對梅雨更有許多妙趣橫生的描述。唐代文學家柳宗元曾寫過一首詠《梅雨》詩:「梅實迎時雨,蒼茫值晚春,愁深楚猿夜,夢斷越雞晨。
海霧連南極,江雲暗北津,素衣今盡化,非為帝京塵」。其中的「梅實迎時雨」,指梅子熟了以後,迎來的便是「夏至」節氣後「三時」的「時雨」。現在氣象上的梅雨是泛指初夏向盛夏過渡的一段陰雨天氣。
宋代賀鑄曾被稱譽為「賀梅子」,據說就是因為他在《青玉案》一詞中寫下了這樣的名句:「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宋代陳巖肖在《庚溪詩話》中也有「江南五月梅熟時,霖雨連旬,謂之黃梅雨」的記述。
明代徐應祕在《玉芝堂談薈》中寫道:「芒後逢壬立梅,至後逢壬斷梅」。歷史上所稱的「黃梅雨」通常是指「梅」節令內的降水。
長江中下游地區的群眾習慣上取「芒種」節氣為梅節令,此時正值梅熟時節,因此也叫「黃梅」。
此外,由於這一時段的空氣溼度很大,百物極易獲潮黴爛,故人們給梅雨起了一個別名,叫做「黴雨」。明代謝在杭的《五雜炬�6�1天部一》記述:「江南每歲
三、四月,苦霪雨不止,百物黴腐,俗謂之梅雨,蓋當梅子青黃時也。自徐淮而北則春夏常旱,至六七月之交,愁霖雨不止,物始黴焉」 。明代傑出的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更明確指出:
「梅雨或作黴雨,言其沾衣及物,皆出黑黴也」。
可見,「梅雨「或」黴雨「的稱謂由來已久,它開始在我國流傳,至少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
梅雨季詩詞,關於梅雨季節的詩句
卜運算元 梅雨詞 貴穀子細雨霪霏霏,梓鄉水田肥。魚躍巴塘五月訣,翹迎端陽梅。燕雀呢喃舞,清灑柳絲蕾。小河流溢大江滿,江南霖霖沛。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兗 李商隱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關於梅雨季節的詩句 約客 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
武漢梅雨季節的具體時間,武漢梅雨季節的具體時間是什麼時候?
暫且放開書上的教條一邊,按照武漢這麼多年來的氣候來看一般都是盛夏時節 7月末到8月 下雨次數總來說不算多 下雨不涼快 反倒是下一場是熱一場啊 氣壓低雲層多 那個空氣中都充滿了熱的味道 全身感覺悶熱啊 很是難受!梅雨是初夏季節長江中下游特有的天氣氣候現象,每年6月中 下旬至7月上半月的初夏,我國長江中...
梅雨季節多肉怎樣養護,梅雨季節怎樣養護多肉
1 讓肉肉儘可能旺盛生長 這是最最重要的一條建議。旺盛生長的肉肉具備迅速自我修復的能力,這是抵禦真菌病害的最強大的 如果你家的肉肉並沒有放在外面淋雨,在潮溼的環境裡,你可能很不願意給肉肉澆水。但是,請注意,梅雨季節的空氣溼度已經超過了90 即使你不澆水,黴菌也會以很高的密度存在。敵人已經那麼多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