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少數民族傳統節日介紹
藏族:藏族的節慶活動很多,幾乎每月都有一個節日,而且民間節日和宗教節日互相穿插。傳統節日中以藏曆新年、沐浴節、雪頓節和望果節最有規模、最具特色。
此外還有達瑪節、賞花節、上九節、郎扎熱甲節、俄喜節、羅讓扎花、沐浴節、驅鬼節、響浪節、酥油花燈節、望果節、轉山會等等。
侗族:各地侗族大多要過春節,時間也是正月初一。有些地方在10月底或11月初擇日過侗年。
4月8日或6月6日為祭牛節,節日時不準使用牛。此外,還有搶花炮的花炮節,吃新米的吃新節,停止生產活動,以及各姓氏自己過的姓氏節及趕歌會、姑娘節、鬥牛節、花炮節等。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節,各地舉行的日期不同。
拿三江侗族自治縣來說,是正月初三(農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祿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卻是十月二十六。花炮分為頭、二、三炮,包炮都系上一個象徵幸福的鐵圈,外用紅綠線包紮。燃放時以火藥鐵炮為衝力,把鐵圈衝上高空。
當鐵圈掉下來時,人們便以鐵圈為目標,蜂擁爭奪,謂之「搶花炮」。據說,誰搶得花炮,誰在這一年裡就能人財兩旺,幸福安康。集會地點還唱侗戲、演彩調、吹蘆笙、「多耶」、打籃球等助興。
花炮節是侗族人民最熱鬧的節日。
傈僳族:傈僳族的主要傳統節日有澡塘會、收穫節、過年節等。每年農曆二月初八舉行傳統的刀杆節,在節日會場的**,豎起兩根約20米的粗大長杆,上面像梯子一樣綁上36把長刀作為橫檔,刀口向上,謂之刀杆。
正午時刻,鞭炮鼓點齊鳴,五名傈僳族漢子身著大紅袍,頭戴藍布帽,在刀杆下將斟滿的白酒一飲而盡,縱身跳上刀杆。他們雙手扶握住上層的刀面,赤腳蹬著鋒利的刀刃,勇敢地攀援而上,爬至杆頂,取出鞭炮燃放,一時間鞭炮聲歡呼聲響成一片。爬杆者下來後,人們紛紛向他敬獻美酒,能爬刀杆的人在傈僳族中很受尊敬。
爬杆結束後,青年男女還進行丟煙包活動,男女各站一邊,互相投擲,如果姑娘接著小夥子的煙包,並收藏起來,就說明姑娘接受了小夥子的愛慕之情。闊什節,「闊什」是傈僳語的譯音,「歲首」之意。闊什節,是傈僳族人民的節日。
在農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之間舉行,歷時兩三天。相當於漢族的春節。
毛南族:春節放鳥飛、端午找草藥。毛南族也過端午節,還有南瓜節、重陽節。
俄羅斯族:俄羅斯人傳統節日主要與宗教信仰有關,每年公曆的1月7日俄羅斯族均歡度聖誕節。紀念耶穌降生。的主要節日是農曆新年。
維吾爾族:傳統節日有肉孜節(即開齋節)、庫爾班節(即古爾邦節)和諾魯孜節節。
瑤族:瑤族的傳統節日較多,主要有盤王(即盤瓠王,畲、瑤族傳說中的始祖,傳說是一隻名叫「盤瓠」的龍犬)節、達努節等。達努節是為紀念創世女神密洛陀而過的節日,日期為農曆五月二九日。
此外還有「耍歌堂」節,又叫「耍望」節、晒衣節、乾巴節、月半節、祝著節等。
佤族:佤族和漢族一樣過春節。還有插種節、新米節。
柯爾克孜族:柯爾克孜人的節日分傳統節日與宗教節日。宗教節日則指伊斯蘭教的三大節日。
仡佬族:祭山、吃新、過年,是仡佬族普遍過的三大節日。
鄂溫克族:鄂溫克族不管是牧民、獵民還是農民,都以農曆新年為主要節日。臘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
牧區五月二十二日要過「米闊魯」節,實際是由一種生產活動演變而成的節日。這一天,要統計牲畜的數目,給馬剪鬃尾、打烙印。人們在5月初五早起採艾蒿戴在頭上,去河邊洗臉、沐浴,以求安康。
牧區還有「祭敖包」,這是從宗教祭祀演變成的節日,要舉行賽馬等活動。赫哲族烏日貢節是赫哲族人一個新生的節日,誕生於2023年。「烏日貢」意思為娛樂或文體大會,每兩年舉行一次,一般在農曆五六月間舉行,歷時三天。
苗族:苗族的傳統節日有苗年、四月
八、龍舟節、吃新節、趕秋節、花山節、晾橋節等。其中以過苗年最為隆重。苗年相當於漢族的春節,一般在秋後舉行。
白族:白族人民主要節慶活動有大過年、三月街、繞三靈、火把節、耍海會
、拜日望等。同漢族相同,也過清明、端午、中秋等。其中三月街、火把節饒有特色。
畲族:畲族主要過三月三和畲族畲族春節。
土族:土族傳統節日春節、端陽節與漢族相同。本民族的傳統節日和廟會有舊曆正月十四佑寧寺官經會,二月
二、三月
三、四月四等。
錫伯族:錫伯族的傳統節日有春節、端午節等,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要算是抹黑節和西遷節。
德昂族:有關門節和開門節,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節),是虔誠的佛教徒最大的淨居把齋節日。還有潑水節。
彝族:彝族年,是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彝族人民的年節。根據彝族的歷法,一年10個月,每月36天。
年節無固定日期,一般在金秋10月上旬擇一吉日舉行,此外還有跳公節、插花節及二月八年節等。
土家族:土家族的傳統節日中,「以趕年」最為隆重,每年農曆春節,漢族過除夕,土家族部是在漢人至少提前一天過年,所以叫「趕年」,土家族過「小年」,也要比漢人提前一天。還有土牛毛大王節。
達斡爾族:達斡爾族的傳統節日有春節、中秋節等,大致與漢族的傳統節日相同。但達斡爾人對這些節日卻有自己傳統的節慶習俗特點。
阿昌族:耍白象是阿昌族傳統節日。
保安族:民族傳統節日也都是伊斯蘭教的重大節日,如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等。
珞巴族:珞巴族以桃樹開花為歲首,月亮週期變化12次為1年。每年莊稼收穫後,珞巴族都要舉行近兩天的豐收節,叫做昂德林節。
節日期間全村男女身穿盛裝,各家端出準備好的美酒,共享節日食品。
壯族:三月三歌會、春節、陀螺節、隴端節、吃立節、婭拜節等。
哈尼族:「扎勒特」是哈尼族最大的節日,因在農曆十月間進行,故又稱「譯臘和實」,即十月年。「好收」,是元江縣那婼一帶哈尼族三大節日之一,雖不及「扎勒特」和「苦扎扎」那麼隆重,但它特別重要,當地哈尼族認為,不過此節,新的一年尚未真正來到,十月歲首也只是個序幕。
「好收色」是「染黃飯」的意思,當地漢族稱之為「黃飯節」或「二月年」。當地哈尼族以此節祭獻倉摩米天神的使者布穀鳥和「筆苦」鳥,因此節日是在聽到布穀鳥和「筆苦」鳥的第一次呼叫之後,選擇一個亥豬日舉行,節日一天結束;「矻扎扎」節,每年夏曆五月的「矻扎扎」,是滇南哀牢山一帶哈尼族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歷時3—5天,其慶典活動極為隆重;「耶苦扎」,是西雙版納一帶哈尼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從每年農曆六月的第一個屬牛日(哈尼人的吉日)開始,節期3—5天,過節期間,人們都停止上山生產勞動,在家裡吃喝玩樂,或外出走親串友。節日期間,還舉行賽馬、打陀螺、跳竹筒舞等活動。
拉祜族:拉祜族統一的傳統節日有五個,即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火把節和八月月圓節。其中春節是最大有節日。
這些節日的來歷和過節的內容,都有其本民族的特色。按照拉祜族的歷法,一輪12天,一月30天,一年12月,後來按照漢族的歷法三年潤一個月,但他們還是潤月不潤節,所以在拉祜族地方,碰上潤月年,就會出現過兩次節和過兩次年的情況。有的地方過前一個月的節,不過後一個月的節。
仫佬族:仫佬山鄉幾乎每1個月都有節日。由農曆正月初一春節(即農曆年)開始到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灶王爺上天,十二月三十日(大年)或十二月二十九日(小年)的除夕,全年的每個節日都有其活動的形式與風格。
有春節、二月春社日,牛生日、祭真武等。
普米族:普米族節日,主要是「大過年」、「大十五節」、「供巖洞」、「轉山會」、「嘗新節」等,這些節慶活動,多與生產勞動和宗教習俗有密切的聯絡。
基諾族:這是紀念基諾族創世紀祖阿嫫堯白的紀念日,一般在6月間舉行,歷時3天。阿嫫堯白創造了基諾族及其山川、日月、動物、植物,最後在造田運動中遭人暗算而殉難。
基諾族的節日與祭祀活動基本不分的。
布依族:查白歌節是布依族的重大節日。每逢農曆六月二十一日這天,貴州、廣西、雲南三省區邊界的布依族青年男女就從四面八方聚集在興義縣的查白場,舉行盛大的歌會。
歌節上的浪哨(唱歌)是布依族青年男女的社交戀愛活動。浪哨時要互甩糠包,包上綴有多條繡花穗須,拋甩時猶如彩蝶漫天飛舞,十分好看。此外還有布依族的大年辰、布依族三月
三、布依族四月
八、六月六等。
哈薩克族:節日主要有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和納吾魯孜節。前三個是源於伊斯蘭教的節日。
納吾魯孜節是哈薩克族傳統節日。「納吾魯孜」是哈薩克語「送舊迎新」之意,節期在民間曆法的新年第一天(公曆3月22日前後)。
水族:水族有許多傳統節日,最隆重的當推「端節」。水族有自己的歷法,「端節」就選擇在水歷十二月至次年二月(相當於農曆八月至十月),時值大季收割、小季播種,也是水歷的年終歲首,因此是辭舊迎新、慶賀豐收、祭祀祖先的盛大節日。
羌族:羌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是羌歷新年,羌語稱「日羌節」,時間是農曆十月初一。另一年節日是「祭山大典」,又稱祭山會、山神會等。
塔吉克族:節日分傳統節日和宗教節日兩大類。迄脫乞迪爾節是他們的傳統節日,每年三月舉行。
宗教節日就是伊斯蘭教的三大節日。塔吉克族不封齋,所以開齋節不如其他兩個宗教節日熱鬧。該族最隆重的宗教節日是巴羅提節,亦稱燈節,每年齋月前兩個月舉行。
京族:京族歲時習俗中隆重的傳統節日為「唱哈節」,包括祀神、祭祖、文娛和鄉飲四項重要活動。「唱哈節」的日期各地有所不同。
澫尾、巫頭兩地在農曆6月初十,山心在8月初十,紅坎在正月十五。「唱哈節」在哈亭內舉行。各地都建有「哈亭」,各村「哈亭」選用上等木料,有獨特的民族形式
2樓:匿名使用者
各個民族都有不同的風俗和習慣,例如:彝族嫁人要跳火盆啊,還要哭孃家啊,還有,許多民族的春節都不是在同一天的。龍舟節,劃龍船,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
很多民族也有不同的節日,舞獅龍啊,拜訪親戚,串門啊,等等......
3樓:匿名使用者
拉木鼓節,佤族傳統節日。拉木鼓是阿佤人重要的宗教儀式,也是他們精神生活的重要內容,其凝聚人心、追求幸福、表現強悍、抒發熱情的文化傳統得以弘揚光大,可以說,拉木鼓節就是佤族的狂歡節。
端節是水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水語稱「藉端」、「過端」。依據水族典籍水書、水歷的規定,端節在水族曆法年底、歲首的谷熟時節舉行,時值大季收割、小季報告團種的年終歲首階段。
因此,端節是辭舊迎新、慶賀豐收、祭祀祖先和預祝來年幸福的盛大節日。節期正對應農曆的八月至十月。
潑水節,亦稱「浴佛節」,又稱「楞賀尚罕」,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語民族和東南亞地區的傳統節日,當日,中國西雙版納、泰國、寮國、緬甸、柬埔寨等國,以及海外泰國人聚居地如香港九龍城、臺灣新北市中和區等地的人們清早起來便沐浴禮佛,之後便開始連續幾日的慶祝活動,期間,大家用純淨的清水相互潑灑,祈求洗去過去一年的不順。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當於公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續3至7天。
傣族潑水節又名「浴佛節」,傣語稱為「比邁」(意思為新年),多在公曆4月中旬左右舉行。西雙版納及德巨集地區的傣族又稱此節日為「尚罕」和「尚鍵」,兩名稱均源於梵語,意為週轉、變更和轉移,指太陽已經在黃道十二宮運轉一週開始向新的一年過渡。慶祝活動長達三至七天。
第一天叫「網黴」(死的意思)。人們認為這天不吉利,因此不洗頭、不理髮、不幹活。大家去趕擺、賽龍船、放高升。
第二天叫「網腦」(臭的意思)這天被認為不乾淨,要沐浴、洗頭、理髮、更衣、洗佛像和佛塔,晚上舉行趕擺,放煙火,放孔明燈,把一年中的疾病、災難和髒東西統統送掉,乾乾淨淨進入新的一年。這兩天在傣歷裡,認為是「空日子」 不稱在舊年,也不算入新年。第三天是新年元旦,叫「叭網瑪」(意為神靈,也是歲首之意)。
民族的傳統節日56個民族的傳統節日
1 阿昌族 火把節農曆六月二十五日 會街節農曆九月初十 潑水節農曆二月二十九日 撒神農曆七月初 一 嘗新節農曆八月十五日。2 白族 三月街農曆三月十五日 火把節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漁潭會農曆八月十五日 保安族 聖紀節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開齋節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古爾邦節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3 布...
傳統節日的作文,介紹傳統節日的美食作文 300以上
中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國家之一,歷史上,中國人根據各種知識現象而自發形成過許多很有意義的節日,這些節日,不僅僅蘊涵著深刻的科學內涵,還為中國歷史上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繁榮,作出過重大貢獻。中國人應該逐步恢復自己的傳統節日習慣,這其中的文化 經濟等重大意義,是不言而喻的。一 中國農曆的現實意義 筆者一直...
中國傳統節日介紹,中國傳統節日的簡介
1 春節 即農曆新年,是一年之歲首,亦為傳統意義上的 年節 俗稱新春 新歲 新年 新禧 年禧 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 慶歲 過年 過大年。在古代民間,人們從歲末的廿三或廿四的祭灶便開始 忙年 了,新年到正月十九日才結束。春節期間的慶祝活動極為豐富多樣,有舞獅 飄色 舞龍 遊神 廟會 逛花街 賞花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