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正康三年
題破山寺後禪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竹徑通幽處, 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 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 但餘鐘磬音。
一、鑑賞
破山在今江蘇常熟,寺指興福寺,是南齊時郴州刺史倪德光施捨宅園改建的,到唐代已屬古寺。這首詩題詠的是佛寺禪院,抒發的是寄情山水的隱逸胸懷。筆調古樸,描寫省淨,藝術上相當完整,是盛唐山水詩中獨具一格的名篇。
詩人在清晨登破山,入興福寺,旭日初昇,光照山上樹林。佛家稱僧徒聚集的處所為「叢林」,所以「高林」兼有稱頌禪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顯露著禮讚佛宇之情。然後,詩人穿過寺中竹叢小路,走到幽深的後院,發現唱經禮佛的禪房就在後院花叢樹林深處。
這樣幽靜美妙的環境,使詩人驚歎,陶醉,忘情地欣賞起來。他舉目望見寺後的青山煥發著日照的光彩,看見鳥兒自由自在地飛鳴歡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見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塵世雜念頓時滌除。精神上極為純淨怡悅。
此刻此景此情,詩人彷彿領悟到了空門禪悅的奧妙,擺脫塵世一切煩惱,象鳥兒那樣自由自在,無憂無慮。似是大自然和人世間的所有其他聲響都寂滅了,只有鐘磬之音,這悠揚而巨集亮的佛音引導人們進入純淨怡悅的境界。顯然,詩人欣賞這禪院幽美絕世的居處,領略這空門忘情塵俗的意境,寄託自己遁世無悶的情懷。
這是一首律詩,但筆調有似古體,語言樸素,格律變通。它首聯用流水對,而次聯不對仗,是出於構思造意的需要。這首詩從唐代起就備受讚賞,主要由於它構思造意的優美,很有興味。
詩以題詠禪院而抒發隱逸情趣,從晨遊山寺起而以讚美超脫作結,樸實地寫景抒情,而意在言外。因此,詩中佳句,往往好象突然出現在讀者面前,令人驚歎。而其佳句,也如詩的構思一樣,工於造意,妙在言外。
宋代歐陽修十分喜愛「竹徑」兩句,說「欲效其語作一聯,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為難工也」。後來他在青州一處山齋宿息,親身體驗到「竹徑」兩句所寫的意境情趣,更想寫出那樣的詩句,卻仍然「莫獲一言」(見《題青州山齋》)。歐陽修的體會,生動說明了「竹徑」兩句的好處,不在描摹景物精美,令人如臨其境,而在於能夠喚起身經其境者的親切回味,故云難在造意。
二、考題:
1、《題破山寺後禪院》中的(竹徑通幽處, 禪房花木深。 )被譽為千古名聯。
2、《題破山寺後禪院》一詩中寫景的句子是(竹徑通幽處, 禪房花木深。)
3、《題破山寺後禪院》寫花名句(竹徑通幽處, 禪房花木深。)
4、 常建在《題破山寺後禪院》中借寫景抒發隱逸之情的詩句是(山光悅鳥性, 潭影空人心。)
5、.《題破山寺後禪院》中描繪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意境深邃的詩句是 (竹徑通幽處, 禪房花木深。)
以動顯靜,因情生景、含蓄雋永的詩句是 (萬籟此俱寂, 但餘鐘磬音。)
6、大自然美麗的湖光山色滌盪了我們的心胸,,讓我們心清如水;愉悅了百鳥的性情,使它們在山林間盡情歌唱。這真是「山光悅鳥性, 潭影空人心。 」。(填寫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中的詩句)
7、《題破山寺後禪院》表現了禪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靜的環境的詩句是:(竹徑通幽處, 禪房花木深。)
2樓:匿名使用者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宗教對文學的影響?
3樓:痞子說痞話
文學是文化的表現形式,文化是人類發展的歷史軌跡,這和宗教發展是密不可分的,因為人有了對外界事物的求知慾所以人類社會才得以發展,而宗教中因為有了「神」,所以人類在不斷得朝著「神」的腳步跟進,所以人類發展離不開宗教的表現形式,在人類追求真理,道德極限的過程中「神」就是一個永遠觸控不到的標杆,因為有了這個「標杆」所以人類才得以發展,在發展的同時再以文字形式寫下,這就是文學的誕生。
4樓:青蓮荷花藕
有宗教信仰,那麼對於文學會更加的深入理解的
文學與宗教的關係(世界文學)
5樓:匿名使用者
《悲慘世界》和《聖經》的關係。
6樓:靦簡如
何謂文學?就是你的宗教觀。何謂宗教?就是一大批人信服的文學。只要你的文學意境美,具有可信性,那就是你創造的獨一無二的宗教。
如:莎士比亞等
7樓:鞏大可
明告訴你,你這樣深邃的問題在這裡是得不到答案的。
古印度宗教文學有哪些?
8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在四copy大文明古國中,古印度文明有一處明顯不同於其他文明:古印度人注重歷史和文學的口耳相傳,而非文字記載;現存的作品既是重要的宗教文獻,更是不朽的文學作品。古代印度文學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宗教文學、世俗長篇史詩、戲劇等等。
文學表現手法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從古老的《吠陀本集》、最長的歷史傳說《摩訶婆羅多》到英雄史詩《羅摩衍那》,在世界文學史上光彩奪目。這些文學鉅著以一種詩歌形式的韻律格式出現,鏗鏘上口,易於記憶和傳誦,至今仍在印度廣為流傳。
吠陀文學
吠陀文學是印度最早的文學,屬宗教文學,其代表性作品是婆羅門教《吠陀本集》的《梨俱吠陀》和《阿闥婆吠陀》。
文學與宗教的關係是什麼?從比較文學的角度談
9樓:
討論居多的總是哲學和宗教的關係,文學還真不多見!
個人觀點:
1、文學將神話故事進行系統化和美化,從讚美中客觀的反映出現實中人類美好的的道德和倫理觀。把神話故事藝術化、系統化,為之後的宗教產生起到了梳理的作用。
2、西方最早的詩歌多數都是讚美英雄的事蹟,其中最不可缺的就是神靈的祝福,表達人類對勇武的崇尚,因此在人類生存中加深對神靈的敬畏,對信仰的建立起到推動作用。
3、西方文藝復興後的詩歌、**多是悽美的愛情故事,雖其中也不缺乏神靈的祝福,但表達的是人性對美的和自由的嚮往,也因此人類開始逐漸走出滿是神靈的世界,對中世紀宗教哲學的沒落和終結也是起到了客觀的推動作用的。
4、華夏主導的東方文化下的詩詞多是對自然、人性的歌頌讚美,對人類在自然面前的渺小而謙畏。對道教的建立也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5、在百家歸
一、儒教獨尊的時候,詩詞的主流逐漸向反映文人內心的抗爭和對心中抱負的表達,相對下黃老道學逐漸淡出了政治之外,也算是對道家沒落起到了一些作用。
6、到元代之後逐漸興起了戲曲、**,其中多數不乏為神話故事的色彩。對中國的宗教復興又起到了一定的推動力。
總的來說人類最早的思維活動依託的是自然而引申出來的神話故事。而文學起源於人類的思維活動,所以文學能與哲學、宗教、法律、政治並駕為社會的上層學問,這兩者是密不可分的關聯相互推動的作用。宗教神話為人類嚮往美德的標準,而文學又把這種美德進行藝術形式的傳播。
但隨著文學思維的進步多元化,人類自然會逐漸走出滿是神話的故事中。宗教與哲學的分離、宗教與理性不相容的境況誕生,人類把生活和信仰分別對待的方式,這其中文學傳播的作用功不可沒
10樓:匿名使用者
宗教是文學創作的思想源泉,文學是宗教傳播的通路橋樑。
11樓:流水不腐珩
我小時看過一本書叫《少年百科》,裡面說,最早的文學不是紀實的,而是神話故事,好像山海經和羅馬神話希臘神話都蠻古老的吧。其實神話裡講的故事,我們現在看覺得不可思議,但應該是信仰和宗教的產物吧。有人說宗教是政治統治的工具,好像過了吧,現在的宗教教義大都是以愛為出發點,和政治掛鉤似乎不太合適。
文學的發展,現在看來,無論是內容到形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古代記錄的祭祀,比如詩經中的頌,到現在的科學玄幻,似乎都和生產力的發展有很大影響,價值觀的變化也是主要因素。當代社會背離道德,畸形的社會心態讓太多的人受到傷害,所以文學作為一種大眾文化應該向宗教所傳達的教義,即愛,相靠攏。這樣人們才會獲得快樂。
宗教對文學藝術的影響,1000字左右
12樓:百度使用者
我能寫10000000000000000000萬字,,,,,,你識數嗎
宗教題材的文學作品舉例
13樓:晨讀
《失樂園》《天路歷程》《復活》《卡拉馬左幅兄弟》《大師與瑪格麗特》《紅字》《魔戒》《納尼亞傳奇》……
宗教文學在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是什麼?
那位仁兄能根據《題破山寺後禪院》的意思寫文章
我建議你自己寫,這樣你既能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也能寫出家長滿意,老師誇獎的文章。如果你實在不會寫,就聽聽我給你講講寫景作文的方法吧!寫景,如同敘事和議論一樣,它也是中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最基本的寫作基本功。鑑於當前中學生寫作寫景文的缺限,筆者謹以此文談點膚淺的看法,希望能給同學們提供點幫助。我們知道,...
題破山寺後禪院這首山水詩描寫了怎樣的景象
1 題破山寺後禪院 描寫了詩人晨遊山寺,看到幽靜的竹林 清澈的水潭,青山煥發 鳥兒歡唱,嫋嫋的鐘磬聲時隱時現的景象。2 原文 題破山寺後禪院 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都寂,但餘鐘磬音。3 譯文 大清早我走進這古老寺院,旭日初昇映照著山上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