鋤禾日當午這首詩作者是誰,請問鋤禾日當午這首詩是哪位詩人寫的

2022-04-08 05:40:16 字數 4985 閱讀 5165

1樓:七夜鈴蘭

李紳(772—846)漢族,亳州(今屬安徽)人,生於烏程(今浙江湖州),長於潤州無錫(今屬江蘇)。字公垂。27歲考中進士,補國子助教。

與元稹、白居易交遊甚密,他一生最閃光的部分在於詩歌,他是在文學史上產生過巨大影響的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作有《樂府新題》20首,已佚。著有《憫農》詩兩首: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膾灸人口,婦孺皆知,千古傳誦。《全唐詩》存其詩四卷。

故事傳說

唐朝時候,亳州出了一名大詩人,名叫李紳。李紳自幼好學,二十七歲中了進士,皇帝見他學識淵搏,才學

憫農詩 鋤禾

出眾,招官翰林學士。 有一年夏天,李紳回故鄉亳州探親訪友。恰遇浙東節度使李逢吉回朝奏事,路經亳州,二人是同榜進士,又是文朋詩友,久別重逢,自然要盤桓一日。

這天,李紳和李逢吉攜手登上城東觀稼臺。二人遙望遠方,心潮起伏。李逢吉感慨之餘,吟了一首詩,最後兩句是:

「何得千里朝野路,累年遷任如登臺。」意思是,如果升官能象登臺這樣快就好了。李紳此時卻被另一種景象感動了。

他看到田野裡的農夫,在火熱的陽光下鋤地,不禁感慨,隨口吟道: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2樓:寒風之覺醒

李紳,為作者,是《憫農》

請問鋤禾日當午這首詩是哪位詩人寫的

3樓:凌峰汽貿

「鋤禾日當午」出自《憫

農》李紳(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唐朝宰相、詩人,中書令李敬玄曾孫。

與元稹、白居易交遊甚密,為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著有《樂府新題》二十首,已佚。代表作為《憫農》詩兩首: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全唐詩》存其詩四卷。

4樓:q星a星

憫農 (唐-李紳)

鋤 禾 日 當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誰 知 盤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註釋]

1.憫:憐憫。

2.鋤禾:用鋤頭鬆禾苗周圍的土。

[簡析]

這首詩是寫勞動的艱辛,勞動果實來之不易。第

一、二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描繪出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仍然在田裡勞動,這兩句詩選擇特定的場景,形象生動地寫出勞動的艱辛。有了這兩句具體的描寫,就使得第

三、四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嘆和告誡免於空洞抽象的說教,而成為有血有肉、意蘊深遠的格言。

這首詩沒有從具體人、事落筆,它所反映的不是個別人的遭遇,而是整個農民的生活和命運。詩人選擇比較典型的生活細節和人們熟知的事實,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會制度。

在表現手法上,作者採用相互對比,前後映襯的方法,不僅給人以鮮明強烈的印象,而且發人深省,將問題留給讀者自己去思考,從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簡介:李紳(772-846),字公垂,泣州無錫(今江蘇無錫)人。唐代詩人。

憫 農1

李 紳春 種 一 粒 粟,

秋 收 萬 顆 子。

四 海 無 閒 田,

農 夫 猶 餓 死。

[註釋]

1.憫:憐憫。

2.粟:(sù)

[簡析]

這是一首揭露社會不平、同情農民疾苦的詩,著重寫舊社會農民所受的殘酷剝削。

第一、二句「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以「春種」「秋收」,概寫農民的勞動。從「一粒粟」化為「萬顆子」,形象地寫出豐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無閒田」,更寫出全國的土地都已開墾,沒有一處田地閒置著。

此句與前兩句的語意互相補充,進而展現出碩果累累,遍地金黃的豐收景象。勞動人民辛勤勞動創造出如此巨大的財富,在豐收的年頭,照理該豐衣足食了吧?誰知結句卻是「農夫猶餓死」。

這真是觸目驚心!一個「猶」字,發人深思:到底是誰剝奪了勞動成果,陷農民於死地呢?

「猶餓死」三字極為深刻地揭露了社會不平,凝聚著詩人強烈的憤慨和真摯的同情。

作者簡介:李紳(772-846),字公垂,泣州無錫(今江蘇無錫)人。唐代詩人。

5樓:幽め凌

憫農 李紳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6樓:心碎飛揚

李紳,這詩叫〈〈憫農〉〉

7樓:胡大遠

這麼弱智的問題也來問,是不是閒著沒事做?自己不會上網查啊?

鋤禾日當午全詩的作者是誰

8樓:柯蘭

古風二首 / 憫農二首

【作者】李紳【朝代】唐代

春種一粒粟,秋成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鋤禾日當午這首詩的名字叫什麼?誰是作者?

9樓:凹凸小田螺

1、鋤禾日當午這首詩叫做《憫農》,作者是唐代詩人李紳。

2、《憫農》

其一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其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3、註釋

其一春天播種下一粒種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穫很多的糧食。

天下沒有一塊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種田的農夫餓死。

其二農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鋤禾,汗水從身上滴在禾苗生長的土地上。

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每顆每粒都是農民用辛勤的勞動換來的呢?

4、賞析

這組詩深刻地反映了中國封建時代農民的生存狀態。第一首詩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到處碩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農民辛勤勞動獲得豐收卻兩手空空、慘遭餓死的現實問題;第二首詩描繪了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田裡勞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現了農民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最後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樣近似蘊意深遠的格言,表達了詩人對農民真摯的同情之心。

10樓:手機使用者

這是民間流傳的一首口頭詩,詩名:《鋤禾》,作者不詳。

11樓:匿名使用者

李紳的詩,題《古風二首》,又稱作《憫農二首》

你知道「鋤禾日當午」這首詩作者是誰?

12樓:邶景明魯香

李紳:《憫農》唐代詩人李紳寫的《憫農(一)》李紳,字公垂。他不僅是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之一,而且是寫新樂府詩的最早實踐者。

元稹曾說過:「予友李公垂,貺予樂府新題二十首。雅有所謂,不虛為文。

予取其病時之尤急者,列而和之,蓋十二而已。」元稹和了十二首,白居易又寫了五十首,並改名《新樂府》。可見李紳創作的《新題樂府》對他們的影響。

所謂「不虛為文」,不也就含有「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意思嗎?可惜的是李紳寫的《新樂府》二十首今已不傳,不過,他早年所寫的《憫農二首》(一稱《古風二首》),亦足以體現「不虛為文」的精神

「鋤禾日當午」這首詩作者是誰?

13樓:終於懂了變通

說「鋤禾日當午」詩的真正作者,應該是唐朝另一位詩人聶夷中。此說的主要理由是:

一,《全唐詩》於聶夷中和李紳名下分別收錄這兩首五言絕句,李 ... 鋤禾日當午,汗滴

禾下山;誰念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

14樓:匿名使用者

憫農二首》

唐·李紳

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

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15樓:匿名使用者

「鋤禾日當午」這首詩作者是:土撥鼠2811

16樓:匿名使用者

李紳《鋤禾》又名《憫農詩》

17樓:睢長鍾溶

李紳(772—846),唐代詩人,字公垂,生於唐大曆七年,祖籍安徽亳州。父李晤,

歷任金壇、烏程(今浙江吳興)、晉陵(今江蘇常州)等縣令,攜家來無錫,定居梅里抵陀裡(今江蘇無錫東亭長大廈村)。

18樓:阮然宛瑰瑋

唐代詩人李紳(772年—846年)生於唐大曆七年(772年),江蘇無錫人。父李晤,歷任金壇、烏程(今浙江吳興)、晉陵(今常州)等縣令,攜家來無錫,定居梅里祇陀裡(今無錫縣東亭長大廈村)。

19樓:昌陽扶盼

唐代 詩人 李紳 《憫農》

20樓:佔雅懿宗仙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念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唐詩讀來朗朗上口,是婦孺皆知的佳句。這首詩作者到底是唐朝詩人李紳。

21樓:龍煊許萱

李紳,可惜他可不是憫農詩人,這可是諷刺,有興趣的上網看看

鋤禾日當午出自哪首詩?作者是?整首詩是?

22樓:類遠達醜

鋤禾日當午出自

《鋤禾》,作者是唐朝詩人李紳,整首詩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念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鋤禾日當午,這首詩的名

23樓:爆米花

憫農,作者來

:李紳自

憫農(一)

鋤 禾 日bai 當 午,

汗 滴 禾 下 土。du

誰 知 盤 中zhi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二)春dao 種 一 粒 粟,

秋 收 萬 顆 子。

四 海 無 閒 田,

農 夫 猶 餓 死。

24樓:

現在的小學課本都稱之為《憫農》

25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是憫農 作者李紳

26樓:匿名使用者

那就好和你爸爸冰

河世紀妲己查查擦擦就發經濟飛機

鋤禾是誰寫的,鋤禾日當午全詩的作者是誰

唐朝詩人李紳。李紳 772 846 字公垂,無錫 今屬江蘇 人,元和進士,是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和實踐者之一,與著名文人白居易 元稹等交往甚密。元稹稱李紳說 予友李公垂,貺予樂府新題二十首,雅有所謂,不虛為文,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顯見,李紳的詩風,與 鋤禾日當午 詩的格調相一致。全...

請問鋤禾日當午這首詩是哪位詩人寫的

鋤禾日當午 出自 憫 農 李紳 772年 846年 字公垂。祖籍亳州譙縣 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 唐朝宰相 詩人,中書令李敬玄曾孫。與元稹 白居易交遊甚密,為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著有 樂府新題 二十首,已佚。代表作為 憫農 詩兩首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全唐詩 存其詩四卷。憫...

這首詩的作者是誰,這首詩作者是誰?

其詩未見,安知是誰。提問不全,作答難推。這首詩作者是誰?這首詩的作者是唐朝詩人元稹,出自 遣悲懷三首 意思是往昔開玩笑說死後的安排,今天都一一擺到我面前來。施捨衣裳早已沒剩下幾件 只留下針線盒我不忍開啟。想起舊日情意更憐惜婢僕,也曾因夢見你而贈送錢財。我知道這種遺恨人人都有,貧賤夫妻樣樣事使人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