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①《名》道德;品德。《勸學》:「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
②《名》恩德;恩惠。《垓下之戰》:「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
【又】《動》感激。《史記·信陵君列傳》:「趙孝成王德公子之矯奪晉鄙兵而存趙。」。
③《名》德政;功德。《餚之戰》:「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④《名》福。《禮記·哀公問》:「君之及皮言也,百姓之德也。」
【德化】道德教化,道德影響。
2樓:匿名使用者
(一)道德,品行;特指好的品行。參見詞條「道德(一)」。例:品德|公德|德育|德才兼備。
(二)情義;恩惠。例:功德|積德|感恩戴德|《書·盤庚上》 「汝克黜乃心,施實德於民」。
(三)心意;信念。例:同心同德|離心離德。
(四)感德。例:《左傳·成公三年》 「然則德我乎?」
(五)事物的屬性。例:章炳麟《國故論衡·語言緣起說》 「實、德、業三,各不相離。」
(六)德國的簡稱。
(七)姓。
【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多用來稱頌老年人。
私在古文中的意思?
3樓:匿名使用者
1.私人的,自己的,與「公」相對:強公室,杜私門
2.偏私,不公道:賞不私親近
3.私自,私下,偷偷地:私見張良
4樓:小哥姓汪
個人的,自己的,不公開的,暗地裡的,邪,不正的,小的,非法的,通姦(做動詞),小便(做動詞),偏愛,求多,佔有,賄賂,私下地。
古文中的「德」指的是什麼
古文中,道,天,德。大人的幾種意思 求解
而字在古文中的意思?
「得」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
5樓:陽光的水簾洞
文言文中一般讀作dé
一、作動詞
得到,獲得
找到得知
捕獲成功;完成
適,合具備
同「德」,恩惠,感恩
助動詞。能,能夠
得意,滿足
看到二、作名詞
收穫,心得
德,道德,有德之人
三、作副詞
必須,應該
四、作形容詞
合適;正確
得dé一、【動】
(會意。金文字形,右邊是「貝」(財貨)加「手」,左邊是「彳」,表示行有所得。手裡拿著財貨,自然是有所得。本義:得到,獲得)
同本義(本來沒有而爭取得來成為己有)
得,行有所得也。——《說文》
三人行必得我師焉。——《論語》。釋文:「本或作必有。」
緣木求魚,雖不得魚,無後災。——《孟子·梁惠王上》
佳婿難得。——《世說新語·假譎》
賣炭得錢何所營。——唐·白居易《賣炭翁》
工之僑得良桐焉。——明·劉基《郁離子·千里馬篇》
又如:得人心;各得其所;得肆(得志,肆意);得閒兒(有空閒時間;得空);得勝回頭(宋元說書人在開講正書前先說一段小故事作引子,叫得勝回頭);得職(獲得官職);得情報;得錢;得獎
找到知得而不知喪。——《易·文言》
慮而後後能得。——《禮記·大學》。注:「謂得事之宜也。」
至德不得。——《莊子·秋水》
既而得其屍於井。——《聊齋志異·促織》
得知故無術者得於不用。——《韓非子》
禮得其報則樂。——《禮記·樂記》。注:「謂曉其義。」
武王得之矣。——《呂氏春秋·義賞》。注:「猶知也。」
捕獲然得而腊之以為餌。——唐·柳宗元《捕蛇者說》
亦指**獲;被逮捕。又如:得俊(俘獲敵方的勇猛將士)
成功;完成
已經傳人畫圖樣去了。明日就得。——《紅樓夢》
又如:得算(計謀成功);得策(謀略得當)
適,合傲嘯東軒下,聊復得此生。——陶淵明《飲酒》
具備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荀子·勸學》
同「德」,恩惠,感恩
所識窮乏者得我歟。——《孟子·告子上》
地廣而不得者國危,兵強而凌敵者身亡。——《鹽鐵論·擊之》
助動詞。能,能夠
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避之,不得與之言。——《論語·微子》
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群書。——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進退不得,為之奈何?——《吳子·應變》
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史記·項羽本紀》
得意,滿足
意氣揚揚,甚自得也。——《史記·管晏列傳》
常使兩情皆得,彼此俱暢。——《世說新語·文學》
又如:洋洋得意
看到林盡水源,便得一山。——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二、【名】
1.收穫,心得
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宋·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開鄭有得,便欣然忘食。——《南史·陶潛傳》
2.德,道德,有德之人
尚得推賢不失序。——《荀子》
三、【副】
必須,應該
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記·項羽本紀》
四、【形】
合適;正確
於彼計則得。——馬中錫《中山狼傳》
歷古今之得失。——《漢書》
五、【嘆】
1.用在口語中表示同意或禁止。如:得,就這麼辦;得了,別說了;得也麼(算了吧;又作答應之詞)
2.用在口語中,瞧。在情況變壞時表示無可奈何。如:得,又搞錯了;得,全完了
6樓:違法的傢伙
①齊全,齊備。 例:張溥《五人墓碑記》:「故今之墓中全乎為五人也。」
②完整,整個。 例:《莊子·庖丁解牛》:「三年之後,未嘗件全牛也。」
③保全。 例:諸葛亮《出師表》:「苟全性命於亂世。」
④全部,所有的。 例:《資治通鑑·赤壁之戰》:「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限於人。」
⑤完全,都。 例:梁啟超《少年中國說》:「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7樓:匿名使用者
文章不同意思不同例如:在《周禮 考工記 玉人》中:天子用全。在這裡全的意思是:純色的玉
全的意思還有:1.齊全,完整(引申義:整個,全部):;2.保全;3.完全,都;4.純色的玉;
8樓:詹爵雲蕙若
dàn①《副》只;僅;唯獨
。《陳情表》:「~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木蘭詩》:「不聞爺孃喚女聲,~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指南錄〉後序》:「~欲求死,不復顧利害。」
②《副》只管;儘管。《孔雀東南飛》:「卿~暫還家,吾今且報府。」
③<副》不過;只是。《賣油翁》:「無他,~手熟爾。」《採草藥》:「~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正枯,採掇者易辯識耳。」
④《副》徒然;白白地。《漢書?食貨志》:「民欲祭祀喪紀而無用者,錢府以所人工商之貢~賒之。」《漢書?匃奴傳》:「何~遠走,亡匿於幕北寒苦無水草之地為?。」
⑤<連》只要。《失街亭》:「與汝一萬兵,去此城屯紮,~街亭危。可引兵救之」
【但可】只須。《三國志?魏書?鍾會傳》:「~敕會取艾,不足自行。」
9樓:夢裡心落
【古義】
1、什麼。清· 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子何恃而往?
翻譯:您憑藉著什麼去呢?
2、怎麼樣。唐· 白居易《賣炭翁》:得錢何所營。
翻譯:賣炭所得的錢用來幹什麼?
3、**,什麼地方。唐· 賀知章《回鄉偶書》:笑問客從何處來。
翻譯:笑著問客人你是從**來的。
4、誰。《後漢書·列女傳》:不知何氏之女。
翻譯:不知道何氏的女兒。
5、哪樣,哪點。《論語》:何有於我哉?
翻譯:哪一樣我能有呢?
6、問,盤問,詰問。《史記·秦皇紀》:陳列兵而誰何。
翻譯:士兵上前盤問來者是誰。
7、甚,多麼。曹操《步出夏門行》:水何澹澹。
翻譯:海水多麼寬闊浩蕩。
【今義】
[ hé ]
1、疑問代詞。
2、副詞,多麼:~其壯哉!
3、姓。
[ hè ]古同「荷」,擔。
[ hē ]古同「呵」,譴責。
組詞:1、幾何[jǐ hé] 多少:價值~。
2、如何[rú hé] 疑問代詞。怎麼;怎麼樣:該~處置就~處置。
3、何處[hé chù] **,什麼地方。
4、為何[wèi hé] 為什麼:~一言不發?
5、任何[rèn hé] 指示代詞。不論什麼:~人都要遵紀守法。我們能夠戰勝~困難。
6、何嘗[hé cháng] 副詞。表示婉轉的否定,帶有反問和辯解的語氣。相當於「未曾」「**」「並不是」等。在肯定形式前表示否定;在否定形式前表示肯定。
7、奈何[nài hé] 意思跟「怎麼辦」相似,用於反問或否定式,表示沒有辦法:無可~。~不得。
8、何止[hé zhǐ] 用反問的語氣表示超出某個數目或範圍:這個風景區方圓~十里。廠裡的先進人物~這幾個?
9、何故[hé gù] 為什麼;什麼原因:他~至今未到?
10、何妨[hé fáng] 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妨:~試試。東西不貴,~買點帶回去?。拿出來叫人們見識一下,又~呢?
在古文中裡謀的是意思,而字在古文中的意思?
動詞 形聲。從言,某聲。本義 考慮 謀劃 同本義 側重於商議出辦法或盤算出主意 慮難曰謀。說文 聰作謀。書 洪範 諮難為謀。左傳 襄公四年 誰適與謀。詩 小雅 蒼伯 在事為詩,未發為謀。春秋 說題辭 心思為謀。論衡 超奇 謀及子孫,可謂死君乎。左傳 僖公三十三年 未能遠謀。左傳 莊公十年 肉食者謀之...
也在古文中的意思,也古文中是什麼意思
1句末語氣詞,表示判斷或肯定。2句末語氣詞,與 何 等詞相應,表示疑問語氣。3句中語氣詞,表示語氣的停頓,以引起下文。4副詞。這是後起意義。也古文中是什麼意思 1 表示選擇,還是 or 你見我府裡那個門子,卻是多少年紀?或是黑瘦也白淨肥胖?水滸傳 2 用在句末表示判斷或肯定語氣。相當於 啊 呀 少時...
嘉在古文中什麼意思,絕在古文中什麼意思?
嘉 fine good praise 嘉 ji 1 形聲。從壴 zh 加聲。本義 善,美 2 同本義 beautiful fine good 嘉,美也。說文 嘉,善也。爾雅 孚於嘉。易 隨 嘉靖殷邦。書 無逸 以嘉視親萬民。絕 在古文中什麼意思?絕絕 ju 動 1 會意。從糸 m 表示與線絲有關,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