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子推這個字到底怎麼發音,介子推的優秀品質用四字詞語概括

2022-05-30 12:20:15 字數 1110 閱讀 3699

1樓:匿名使用者

tui就行。現在就應該按現在這個字的音念。因為語言使變化發展的。就像陳寅恪很多人說應該讀陳寅que4音。

2樓:情感枷鎖

讀tui 沒有特別的讀音 其實連"干將莫邪"的讀音都被同化了 所以這種細枝末節沒什麼計較了

3樓:匿名使用者

古文裡應是cui一聲

介子推的優秀品質用四字詞語概括

4樓:牧枋馥

白求恩捨己為人無私奉獻,救死扶傷治病救人優秀品質,毫無自私,毫無自利功成身退都行。

5樓:追風尋跡

功成身退,無私奉獻都可以。

介子推的故事150字,快!!!!!

6樓:匿名使用者

故事一 割股充飢

早年重耳出亡時,先是父親獻公追殺,後是兄弟晉惠公追殺。重耳經常食不果腹、衣不蔽體。據《韓詩外傳》,有一年逃到衛國,一個叫做頭須(一作裡鳧須)的隨從偷光了重耳的資糧,逃入深山。

重耳無糧,飢餓難忍。當向田夫乞討,可不但沒要來飯,反被農夫們用土塊當成飯戲虐了一番。後來重耳都快餓暈過去了,為了讓重耳活命,介子推到山溝裡,把腿上的肉割了一塊,與採摘來的野菜同煮成湯給重耳。

當重耳吃後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時,重耳大受感動,聲稱有朝一日做了君王,要好好報答介子推。在重耳落難之時,介子推能如此肝腦塗地,忠心耿耿,實屬難能可貴。

故事二 辭官不言祿

介子推十九年的逃亡生涯結束後,重耳一下子由逃亡者變成了晉文公,時值周室內亂,「未盡行賞」,便出兵勤王,「是以賞從亡者未至隱者介子推」。對此,介子推沒有像壺叔(一名陶叔狐)那樣,主動請賞。他說,晉文公返國,實為天意,介子推卻認為忠君的行為發乎自然,沒必要得到獎賞,並以接受獎賞為恥辱,狐偃等「以為己力」,無異於「竊人之財」的盜賊,故「難於處矣」。

介子推無視狐偃等人的夾輔之力是錯誤的,但其中絲毫沒有對晉文公的怨恨;沒有對功名利祿的豔羨。有的卻是對狐偃,壺叔等追逐榮華富貴的鄙夷。有些並未跟隨晉文公逃亡的人(例如:

豎頭須)為了貪小便宜通過說些難聽的話也來請賞,介子推因此很氣憤,進而隱居綿山,成了一名不食君祿的隱士。

介子推是誰啊

介子推 公元前636年 又名介之推,後人尊為介子,春秋時期晉國 今山西介休市 人,生於聞喜戶頭村,長在夏縣裴介村,因 割股奉君 隱居 不言祿 之壯舉,深得世人懷念。死後葬於介休綿山。晉文公重耳深為愧疚,遂改綿山為介山,並立廟祭祀,由此產生了 清明節前一天 寒食節 歷代詩家文人留有大量吟詠緬懷詩篇。人...

晉文公封賞功臣的時候,為什麼忘記了介子推

因為還沒有封到介子推的時候,周王室出了事,周襄王的弟弟姬子帶引西戎兵攻周,都城不保,周襄王逃到了鄭國 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介子推雖然一直跟著晉文公流亡,卻並非流亡團隊的核心成員,除了 割股啖君 這一事蹟外,再無其他功勳。第二個原因介子推為人高冷,與晉文公的心腹保持著距離,也不願與那些貪功之人...

清明節的來歷(介子推和重耳的故事)縮寫成的

晉文公將介子推死去的一天定為 寒食節 第二年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 清明節 習俗 四川 川東重慶 萬縣等地,舊時有 上野墳 的習俗。清明節前後,三兩女子結伴攜酒食往郊外野餐。不管是否相識的男子均可入席同樂。什邡等地,婦女以薺菜花沾油後投入水中,視水面花紋以卜吉凶,稱為 油卜 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