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提 見賢思齊焉的目的,孔子提出「見不賢而內自省」的目的是什麼

2022-05-30 12:20:15 字數 5959 閱讀 3256

1樓:藍色羽毛的陰天

看到別人好的地方,我們要學習。看到別人不好的地方,就反省自己有沒有,有的話就努力改正。

2樓:匿名使用者

看到德行高的人,就想學得與他一樣。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3樓:流星拳啦啦啦

看見賢人就想和他們看齊,看見不是賢人的人就在內心自己反省

4樓:0羽化青龍

看見賢人就想和他們看齊

5樓:火眼金竟

看到德行高的人,就想學得與他一樣。

6樓:匿名使用者

一定要虛心向人家學習,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注重學習。

孔子提出「見不賢而內自省」的目的是什麼

7樓:冷侃娛文

一、目的:「見不賢而內自省」看到不好的事情或人,而自我反省,引以為戒。自己避免做類似的事情或人。

二、出處及原文:《論語·里仁》第25條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三、釋義:

看見有德行或才幹的人就要想著向他學習,看見沒有德行或才幹的人就要自己內心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樣的錯誤並加以改正。

四、賞析:

這是孔子說的話,也是後世儒家修身養德的座右銘。「見賢思齊」是說好的榜樣對自己的震撼,驅使自己努力趕上;「見不賢而內自省」是說壞的榜樣對自己的「教益」,要學會吸取教訓,不要跟別人墮落下去。孟子的母親因為怕孟子受到壞鄰居的影響,連搬了三次家;杜甫寫詩自我誇耀「李邕求識面,王翰願為鄰」,都說明了這種「榜樣的作用。

8樓:奧馬哈的送報童

促進個人修養 保持社會和諧

孔子的理想是恢復周朝以禮治天下的政治風貌

各個階層 恪守身份秩序

9樓:瞿冷農英博

這是孔子說的話,也是後世儒家修身養德的座右銘。「見賢思齊」是說好的榜樣對自己的震撼,驅使自己努力趕上;「見不賢而內自省」是說壞的榜樣對自己的「教益」,要學會吸取教訓,不斷跟別人墮落下去。孟子的母親因為怕孟子受到壞鄰居的影響,連搬了三次家;杜甫寫詩自我誇耀「李邕求識面,王翰願為鄰」,都說明了這種「榜樣的作用。

10樓:飛鴻貓

自我反省,人都是一樣的,都容易犯同樣的錯誤,所以需要時時自省。

11樓:藍色戀人雙子

自我反省,人都是一樣的,看見別人有不好的,不要想著去嘲笑別人,要先反省自己有沒有相同的錯誤。都容易犯同樣的錯誤,所以需要時時自省。

12樓:丙慧

看見別人有不好的,不要想著去嘲笑別人,要先反省自己有沒有相同的錯誤。

13樓:匿名使用者

賢,多才也。子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可能是一個動態的、不斷完善的「賢賢」過程吧?

14樓:笑談窗外事

一、目的:「見不賢而內自省」是說壞的榜樣對自己的「教益」,要學會吸取教訓,不要跟別人墮落下去。

二、原文及出處:

1、原文: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2、出處:

《論語·里仁》第25條

三、翻譯:

看見有德行或才幹的人就要想著向他學習,看見沒有德行或才幹的人就要自己內心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樣的錯誤並加以改正。

四、解讀:

這是孔子說的話,也是後世儒家修身養德的座右銘。「見賢思齊」是說好的榜樣對自己的震撼,驅使自己努力趕上;「見不賢而內自省」是說壞的榜樣對自己的「教益」,要學會吸取教訓,不要跟別人墮落下去。孟子的母親因為怕孟子受到壞鄰居的影響,連搬了三次家;杜甫寫詩自我誇耀「李邕求識面,王翰願為鄰」,都說明了這種「榜樣的作用。

15樓:灰心大俠

反省自己有沒有類似的問題

見賢思齊焉全文與解釋

16樓:國寶卡卡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大體意思是,孔子說:「看見賢人(德才兼備的人)就向他學習,希望和他一樣;看見不賢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沒有和他一樣的缺點。」

出處:《論語·里仁》

註釋:見:動詞,看見

賢: 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齊:向······看齊,與······平等。

「焉」:代詞,意為「他」。

近義詞:力爭上游、取法乎上、見德思齊

反義詞:不思進取

語法:  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指追求進步相近意思的一句話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7樓:指縫漣漪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里仁》)

孔子說:「看見賢人(德才兼備的人)就向他學習,希望和他一樣;看見不賢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沒有和他一樣的缺點。」

18樓:巨龍崛起

里仁第四

子曰:「

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這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子曰:「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子曰:「放於利而行,多怨。」

子曰:「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

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子曰:「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恭之不逮也。」

子曰:「以約失之者鮮矣。」

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子游曰:「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的意思

19樓:匿名使用者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的意思是遇見有才能的人,要選擇他的長處向他學習,遇見沒有德行的人,要學會反省自己是否有和他一樣的錯誤。

一、出處:《論語·里仁》

三、解析:賢:,賢者,有賢德、有才華的人。

齊:與......看齊。

焉:於加之。內:

方位名詞作狀語,在心裡。 思:思考,心裡想。

見賢思齊焉:見到有才華的人就向他學習,希望和他看齊。

四、原文翻譯:遇見有才能的人,要選擇他的長處向他學習,遇見沒有德行的人,要學會反省自己是否有和他一樣的錯誤。

五、原文:

1.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4.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

5.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6.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7.子曰:「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

8.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9.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10.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11.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12.子曰:「放於利而行,多怨。」

13.子曰:「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

14.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為可知也。」

15.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16.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17.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18.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19.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20.子曰:「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2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2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23.子曰:「以約失之者,鮮矣。」

24.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25.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26.子游曰:「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20樓:蘇佑慧

孔子說:「見到賢能的

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齊,見到不賢能的人就要(以他為反面教材)做自省.應該是這個意思。

【出處】《論語·里仁》

【大意】見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齊,見到沒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點。

【提示】這是孔子說的話,也是後世儒家修身養德的座右銘。「見賢思齊」是說好的榜樣對自己的震撼,驅使自己努力趕上;「見不賢而內自省」是說壞的榜樣對自己的「教益」,要學會吸取教訓,不斷跟別人墮落下去。孟子的母親因為怕孟子受到壞鄰居的影響,連搬了三次家;杜甫寫詩自我誇耀「李邕求識面,王翰願為鄰」,都說明了這種「榜樣的作用。

參考資料:http://zhidao.

21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說:「見到有仁德的人,要像他看齊。見到沒有仁德的人,也要思考有沒有像他一樣的錯誤。」

22樓:漫迷之屋

開心私塾論語篇: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23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說:「見到有德行的人要努力向他看齊,看見沒有德行或才幹的人就要自己內心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樣的錯誤並加以改正。」

24樓:匿名使用者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自省也的意思是:看見有德行和有才幹的人就要向他學習,向他看齊,沒有德行的人自己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樣的錯誤。

25樓:李慕熙

就是看見優秀的人就要向他學習,看到不好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是否跟他有一樣的地方

26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說:見到有德行的人要句他好好學習,見到沒有德行,的要看看自己有沒有和他一樣的錯誤並改正。

27樓:手機使用者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譯文]孔子說:「見到有德行的人要向他看齊,見到沒有德行的人就要內心省察。"

「見賢思齊"和「賢賢易色"是一個道理,看到比自己有成就的人,就去學習,看到失敗者,就總結他們失敗的經驗。

28樓:匿名使用者

見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過自己的優點,就虛心請教,認真學習,想辦法趕上他,和他達到同一水平。見有人存在某種缺點或者不足,就要冷靜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樣的缺點或不足。

孔子提出庶富教的歷史背景是什麼,孔子的庶富教是什麼意思?

子適衛,冉有僕。子曰 庶矣哉!冉有曰 既庶矣,又何加焉?曰 富之。曰 既富矣,又何加焉?曰 教之。論語 孔子到衛國 濮陽 冉有駕車。孔子說 人口真多啊!冉有問 人口已經很多了,又該怎麼辦呢?孔子說 讓他們富裕起來。冉有問 已經富裕了,又該怎麼辦呢?孔子說 教育他們。孔子的庶富教理論,認為國家要繁榮昌...

請問孔子大約於何時提出「因材施教」的原則

肯定是春秋時期,孔子公元前551 前479 子路問 聞斯行諸?子曰 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 聞斯行諸?子曰 聞斯行之。公西華曰 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 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 聞斯行之 赤也惑,敢問。子曰 求也退,故進之 由也兼人,故退之。是春秋時期,孔子是公元前551 前479...

孔子思想中「仁」的解說是誰最早提出的

正所謂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 1 仁 是儒家學說的核心,對中華文化和社會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仁 字始見於儒家經典 尚書 金滕 予仁若考。仁指好的道德。孔子首先把仁作為儒家最高道德規範,提出以仁為核心的一套學說。仁的內容包涵甚廣,核心是愛人。仁字從人從二,也就是人們互存 互助 互愛的意思,故其基本涵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