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仲尼亟稱於水 參考譯文
徐子說:「孔子對水有極高的評價,他說:『水呀,水呀!
』對於水,孔子取哪一點呢?「孟子說:「源頭裡的泉水滾滾湧出,日夜不停,注滿窪坑後繼續前進,最後流入大海。
有本源的事物都是這樣,孔子就取它這一點罷了。如果沒有本源,像七八月間的雨水那樣,下得很集中,大小溝渠都積滿了水,但它們的乾涸卻只要很短的時間。所以,聲望超過了實際情況,君子認為是可恥的。」
2樓:匿名使用者
徐子說:「孔子曾多次讚歎水,說:『水啊!水啊!』他到底覺 得水有什麼可取之處呢?」
孟子說:「水從源泉裡滾滾湧出,日夜不停地流著,把低窪之處--填滿,然後又繼續向前,一直流向大海。它是如此水不枯竭,奔流不息。
孔子所取的,就是它的這種特性啊。試想,如果水沒有這種永不枯竭的本源,就會像那七八月問的暴雨一樣,雖然也可以一下子灌滿大小溝渠,但也會一下子就於酒枯竭。所以,聲望名譽超過了實際情形,君子就會感到羞恥。
3樓:匿名使用者
徐子說:「孔子對水有極高的評價,他說:『水呀,水呀!
』對於水,孔子取哪一點呢?「孟子說:「源頭裡的泉水滾滾湧出,日夜不停,注滿窪坑後繼續前進,最後流入大海。
有本源的事物都是這樣,孔子就取它這一點罷了。如果沒有本源,像七八月間的雨水那樣,下得很集中,大小溝渠都積滿了水,但它們的乾涸卻只要很短的時間。所以,聲望超過了實際情況,君子認為是可恥的。」
4樓:匿名使用者
上不天則下不遍覆,心不地則物不必載。太山不立好惡,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小助,故能成其富。故大人寄形於天地而萬物備,歷心於山海而國家富。
上無忿怒之毒,下無伏怨之患,上下交樸,以道為舍。故長利積,大功立,名成於前,德垂於後,治之至也。(《韓非子·大體》 )
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厭人,故能成其眾;士不厭學,故能成其聖。 (《管子·形式解》 )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論語·雍也》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論語·子罕》)
徐子曰:「仲尼亟稱於水,曰:『水哉,水哉!』何取於水也?」
孟子曰:「源泉混混,不捨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爾。
苟為無本,七、八月之間雨集,溝澮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孟子·離婁下》)
孟子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
觀水有術,必觀其瀾。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於道也,不成章不達。
」(《孟子·盡心上》)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老子》第八章)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老子》第六十六章)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第七十八章)
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 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孫子·虛實篇》)
······································
說行天下 是非常不錯的****大全,你值得擁有。
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徐子曰①:「仲尼亟稱於水,曰『水哉,水哉!』何取於水也?」孟子說:「源泉混
5樓:犁驪桖
小題:①如果沒有本源,像七八月間的雨水那樣,下得很集中,大小溝渠都積滿了水,但它們.的乾涸卻只要很短的時間。②所以,聲望超過了實際情況,君子認為是可恥的。
小題:文中運用了比喻說理的方法。以「七八月之間雨集,溝澮皆盈」喻「聲聞過情」,以「其涸也,可立而待也」喻徒有虛名的結果,生動形象,說服力強。
小題:見譯文
小題:無
參考譯文
徐子說:「孔子多次稱讚水,說道『水啊,水啊!』對於水,孔子取它哪一點呢?
」孟子說:「源頭裡的泉水滾滾湧出;日夜不停,注滿窪坑後繼續前進,最後流人大海。有本源的事物都是這樣,孔子就取它這一點罷了。
如果沒有本源,像七八月間的雨水那樣,下得很集中,大小溝渠都積滿了水,但它們的乾涸卻只要很短的時間。所以,聲望超過了實際情況,君子認為是可恥的。」
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題。(10分)小題1:徐子曰:「仲尼亟稱於水,曰『水哉,水哉!』何取於水也?」孟
求《<孟子>理讀·離婁下》翻譯
6樓:匿名使用者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意思是說:得天下必先得民,得民必先得民心。所謂的「得民」,就是得到人民的支援、擁護和幫助。
"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所惡勿施,爾也。」意思就是:人民所希望的,就替他們聚積起來,人民所厭惡的,不要強加給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