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樂慕蕭記
歲月不待人,杜甫他萬年蕭瑟的坐船孤立在湖**,靜靜的凍死……一代詩聖,可悲可泣啊
杜甫他晚年經歷了什麼? 5
杜甫晚年詩風
2樓:晨光美
杜甫晚年所寫的《登樓》《登高》兩首七律,表現唐朝受外族侵凌的衰敗局面和詩人的遲暮心情,境界仍然雄壯闊大。此類的例子尚多。杜甫晚年的這類詩篇,往往被明清詩論家譽為表現盛唐氣象的佳作。
3樓:匿名使用者
其詩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被稱為「詩史」。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被後世詩家尊為「詩聖」。
有《杜工部集》。杜甫,唐代詩人。字子美,自稱少陵野老,祖籍襄陽(今屬湖北),生於鞏縣(今河南鞏義市)。
早年漫遊各地,後居長安多年。安史之亂中逃離長安,寓居成都,建草堂。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世稱杜工部。
與李白齊名,並稱「李杜」。詩作揭露社會矛盾,反映民生疾苦,顯示了唐代由盛而衰的歷史,被稱為「詩史」。詩風沉鬱頓挫,語言精練。
4樓:
沉鬱頓挫,其詩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被稱為「詩史」。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被後世詩家尊為「詩聖」。
有《杜工部集》。杜甫,唐代詩人。字子美,自稱少陵野老,祖籍襄陽(今屬湖北),生於鞏縣(今河南鞏義市)。
早年漫遊各地,後居長安多年。安史之亂中逃離長安,寓居成都,建草堂。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世稱杜工部。
與李白齊名,並稱「李杜」。詩作揭露社會矛盾,反映民生疾苦,顯示了唐代由盛而衰的歷史,被稱為「詩史」。
5樓:酷牛2世
一樣,沒什麼特點,沒什麼區別
杜甫和杜牧是什麼關係?
6樓:匿名使用者
杜牧和杜甫本身是沒有任何血緣宗室之類的關係的,杜甫和杜牧都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甫人稱「老杜」、"大杜「,杜牧人稱「小杜」,並且不是一個時代的人。
杜甫 (唐朝著名現實主義詩人):(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後徙河南鞏縣。 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
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大杜「。
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7樓:石子兒科技談
中國有這個燦爛性悠久的文化,而在中國學者的文化中,有一個文化形式,特別受到歷史的歡迎,那就是唐詩宋詞,而在唐詩中非常出名的兩位詩人就是杜甫和杜牧,因為這兩個人的名字實在是太相似了,很多人都覺得這兩個人是不是有什麼關係,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杜甫和杜牧只是兩位詩人而已,其他的就沒有太多的聯絡了,他們都是我們在課本上見到最多的兩位詩人,而且他們的作品也廣泛的受到大家的喜愛,對中國的文學史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具有一定的意義,而且我相信他們也會在歷史的長河中走得越來越遠。
在中國的文學史中,最燦爛的就是唐詩宋詞,元曲,還有清朝的**,這也是我們大家都熟悉的,唐朝的詩詞,確實是一隻特別燦爛的文化,他們通過短短的幾行字,表達出了很多的意境,而這些意境有很多人甚至是長篇大論都無法表述的,這就是古代人利用文字的想象力了。
儘管過了那麼多年,我們現在還在課本上學習他們的詩詞,這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證明,說明他們的文化他們的是從在一定程度上是先進的,是具有文化意義的同時也是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了,這一點我覺得是非常厲害的。
而更厲害的就在於,儘管已經過了這麼多年,我相信無論再過多少年,唐詩宋詞元曲,這些藝術形式都要永遠的流傳下去,這就是真正的經典,這就是真正的文學作品,而那些一般的文學作品隨著時間的流逝就慢慢的被淘汰掉了。
8樓:我是大角度
杜甫和杜牧都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甫人稱「老杜」、"大杜「,杜牧人稱「小杜」,不是一個時代的人。
杜甫 (唐朝著名現實主義詩人)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後徙河南鞏縣。 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牧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鬱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
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勳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
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大杜「。
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9樓:再騎金錢豹
嚴格的說,杜甫和杜牧還是有關係的,只不過關係已經非常遙遠,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有的朋友們可以會很好奇,這裡我就為大家解答一下:首先,這兩位並非碰巧都姓杜這麼簡單,這兩位的關係,如果要追溯,那還要從唐朝往前再推五百多年,即三國時期,熟悉三國故事的朋友都知道:最後一個被滅的政權是東吳,而領兵完成統一的不是別人,正是這兩杜的先祖、晉朝大學者、名將杜預。
杜甫這一支是杜預的次子杜耽的後代,而杜牧則是出自杜預最小的兒子杜尹這一支。這個分支點就在這裡,經過五百多年的稀釋,從狹義上講兩人已經沒多少血緣關係,但從廣義上來說,兩人有著同一個先祖,這本身就是一種關係。
再說點題外話:杜甫是公元770年去世的,而杜牧則生於公元803年,也就是杜甫已經去世三十三年之後杜牧才出生,所以兩人是沒有見過面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據杜甫《祭遠祖當陽君文》,甫自稱為杜預「十三世孫」;元稹《唐故檢校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亦云:「晉當陽成侯姓杜氏,下十世而生依藝,令於鞏。依藝生審言,審言善詩,官至膳部員外郎。
審言生閒,閒生甫。而杜甫曾有多首詩贈與他的族弟杜位。(《杜位宅守歲》、《寄杜位》(寒日經簷短)、《寄杜位》(近聞寬法離新州))。
而據《杜氏宗譜》載,杜位此人出自杜預另一子杜尹,乃杜希望嫡子、杜佑胞兄。而杜牧是杜佑的嫡孫。所以杜甫是杜牧的從祖父,不過是一個家族的兩支。
11樓:匿名使用者
有關係啊,只不過關係很遠。不知道說沒關係的人是怎麼想的。杜牧是杜甫同族從子(俗稱侄子)杜位的胞弟杜佑的嫡孫,因此杜牧稱杜甫為從曾祖父,他們之間同宗共祖。
12樓:遙遙萬里
本身是沒有關係的,因為杜甫去世後很多年杜牧才出生。
13樓:漢中謝太保
別聽樓上瞎扯哈,裝高人而已
晉朝名將杜預,滅了東吳同時配享文武廟的那個,是他倆共同的祖宗,杜預的四子杜耽向後繁衍,孕育出了盛唐詩人杜甫,杜甫是杜預的十三世孫;杜預的少子杜尹向後繁衍,孕育出了晚唐詩人杜牧,杜牧是杜預的十六世孫,杜甫和杜牧同宗同族,只是代數相差太遠,以及地理位置和生活境遇上不同讓很多文盲自以為這兩個人沒有關係罷了,雖然不是兄弟但是還是有宗族關係的(這麼多代際差距已經不能說是血緣關係了)
14樓:戴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姐
沒什麼關係只是都是詩人
15樓:
父母關係。啊卡路里消耗了吧
16樓:dandanwu女士
不是。他們不是一個朝代的。
17樓:匿名使用者
同族關係(都姓杜),同事關係(都是詩人),同國關係(中國唐朝)
詩聖杜甫晚年有多淒涼
18樓:大愚若智
詩聖杜甫晚年有多淒涼?但依然堪稱是憂國憂民的典範!
杜甫是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詩人之一,他流傳下來的古詩對後世影響極大,被人尊稱為「詩聖」。因為杜甫書寫的詩句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環境,較為真實地表現了歷史,所以杜甫的詩也被稱為「詩史」。然而,如此偉大的詩人堪稱晚景淒涼,連兒子都活活被餓死,自己因為貪吃離奇身亡,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杜甫已經年逾五十了,杜甫見戰亂臨身,便前往梓州(四川三臺縣)打聽路線,投奔一些老朋友,希望得到協助,舉家搬出成都。不久便搬到了梓州。公元763年,杜甫聽到 了一個好訊息:
河南河北收復,可以回洛陽老家了。(早在公元762年冬便已收復了洛陽、鄭州,交通不便,訊息中斷) 喜極而泣的杜甫看到了返鄉的希望。
逃亡中,人人爭先恐後,杜甫由於過分的疲勞,陷在蓬蒿里不能前進,這時和他一同逃亡的表侄王砯已經騎馬走出十里,忽然找不到杜甫,於是呼喊尋求,在極危急的時刻把自己乘用的馬匹讓給杜甫騎乘,他則右手持刀,左手牽韁,保護杜甫脫離了險境 (杜甫《送重表侄王砅評事使南海》詩)。就是在這樣的逃亡路上,女兒餓得不住啼苦,男孩只採摘路旁邊的苦李充飢,天氣則是雷雨連綿,道路泥濘,沒有雨具,野果是糧食,低垂的樹枝是他們過夜的屋簷……
在杜甫逝世的那一年,還因為避臧介之亂而捱了五天餓(一說得救後因食太飽撐死)。可貴的是,他在生活上不論怎樣苦,也不論漂泊到什麼地方,杜甫總是在關懷著國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疾苦。同時也從不曾忘記和放鬆自己的創作,在漂泊的十一年間,他寫了一千多首詩。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又呈吳郎》《遭田父泥飲》《諸將》《秋興》《歲晏行》等都是這一時期最優秀的作品。
杜甫的爺爺杜審言當時就在武則天的手下當官,杜審言家世顯赫,才華橫溢,人脈發達;在武則天當政時期朋友們紛紛得志,但他只是個小官;在官場爭鬥之中,甚至還賠上了兒子的性命;中年之後放下架子,開始阿諛奉承,結果被罰的更重;到老年時,終於升了職,可已經要死了。到了杜甫這代,青年和壯年時期生活過的還算是很滋潤的,安史之亂之後一切都變了,杜甫只能勉強度日,甚至有段時間兒子還餓死了,自己和家人餓肚子更是常事。
杜甫的「正思戎馬淚盈巾」一句,頗含深意。這裡面不僅有對兵荒馬亂控訴的意思,還有造成這個婦人貧困的原因。她為何「正思戎馬淚盈巾」呢?
一想到戎馬之事,她為何就哭泣呢?也許是她的親人喪身於戰亂,也許她有親人蔘軍至今未歸。她今天的困頓,不正是這該死的戰爭造成的嗎?
安史之亂爆發以後,多少人被強行徵召入伍,說是保家衛國,其實生命賤如草芥,何曾被官府重視並尊重過?
杜甫的早年、中年、晚年分別有哪些詩?
19樓:匿名使用者
1、杜甫早期詩:
《望嶽》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贈李白》
二年客東都,所歷厭機巧。野人對腥羶,蔬食常不飽。豈無青精飯,使我顏色好。苦乏大藥資,山林跡如掃。李侯金閨彥,脫身事幽討。亦有樑宋遊,方期拾瑤草。
2、杜甫中期詩:
《麗人行》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
頭上何所有,翠微(盍勹)葉垂鬢脣。背後何所見,珠壓腰衱穩稱身。就中雲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
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犀筯厭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黃門飛鞚不動塵,御廚絡繹送八珍。
簫鼓哀吟感鬼神,賓從雜遝實要津。後來鞍馬何逡巡,當軒下馬入錦茵。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
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兵車行》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
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
況復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
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溼聲啾啾。
3、杜甫晚期詩:
《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登岳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1、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後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2、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3、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4、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巨集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杜甫的早年 中年 晚年詩各2首,李白各個時期的詩 早年 中年 晚年 三首 加每首五十字左右的簡介 不同風格的三首詩也行 反
725乙丑玄宗開元一三,杜甫十四歲。壯遊詩曰 習年十四五,出遊翰墨場,斯文崔魏從,以我似班揚。原注 崔鄭州尚,魏豫州啟心。726丙寅玄宗開元一四,杜甫十五歲。百憂集行曰 憶昔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來。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望嶽 開元二十四年 736 年,二十四歲作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康熙少年擒鰲拜人盡皆知,為何他晚年後悔了,每天都在痛哭流涕
因為康熙晚年的時候才發現鰲拜他並不是想謀反,只是脾氣比較暴躁。因為在後來的時候才發現,鰲拜這個人並非是有野心謀求篡位的。那是因為他到了晚年才明白這個人對國家的貢獻非常大。康熙少年擒鰲拜人盡皆知,為何他晚年會特別後悔呢?康熙少年擒鰲拜人盡皆知,他晚年會特別後悔,是因為他知道鰲拜是一個有才能並且忠心之人...
杜甫為什麼被稱為「詩聖」,杜甫,為什麼後人稱他為詩聖 又為何稱他的詩為詩史
杜甫,之所以被稱為詩聖和他的詩被稱為詩史的原因如下 1 杜甫一生顛沛流離,但始終抱有積極的入世熱情,忠君愛國。自身身處困境之中,卻還能關心廣大和自已一樣的人,這種博愛的情懷,是當得起聖人稱號的。2 杜甫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中寫道,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所表現的就是這種情懷。杜詩是集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