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 士 的含義

2022-09-20 03:45:16 字數 1424 閱讀 9846

1樓:匿名使用者

《論語》

「行已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這句話中,既表明了「士」的官吏身分,同時也指出了作為一名「士」的最基本條件和責任:一是要「行己有恥」,即要以道德上的羞恥心來規範自己的行為,二是要「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即在才能上要能完成國君所交給的任務。

前者是對士的道德品質方面的要求,後者則是對士的實際辦事才能方面的要求。而這兩方面的統一,則是一名合格的士,也就是一名完美的儒者的形象。荀子寫了一篇題為《儒效》的文章,其中對於儒者的形象和社會作用是這樣來描寫的:

「儒者,在本朝則美政,在下位則美俗。」「美俗」就要不斷修身,提高道德品質,以身作則;「美政」則要「善調一天下」,為社會制訂各種禮儀規範、政法制度等,以安定社會秩序和富裕百姓生活。

簡單介紹一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2樓:真航

論語子路第十三 這裡是講士 看譯文

【原文】

13·20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1)矣?」子曰:「行已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曰:「敢問其次。」曰:「宗族稱孝焉,鄉黨稱弟焉。」

曰「敢問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2),硜硜(3)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曰:「今之從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4),何足算也?」

【註釋】

(1)士:士在周代貴族中位於最低層。此後,士成為古代社會知識分子的通稱。

(2)果:果斷、堅決。

(3)硜硜:音kēng,象聲詞,敲擊石頭的聲音。這裡引申為像石塊那樣堅硬。

(4)斗筲之人:筲,音shāo,竹器,容一斗二升。比喻器量狹小的人。

【譯文】

子貢問道:「怎樣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說:

「自己在做事時有知恥之心,出使外國各方,能夠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子貢說:「請問次一等的呢?

」孔子說:「宗族中的人稱讚他孝順父母,鄉黨們稱他尊敬兄長。」子貢又問:

「請問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說:「說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堅持到底,不問是非地固執己見,那是小人啊。

但也可以說是再次一等的士了。」子貢說:「現在的執政者,您看怎麼樣?

」孔子說:「唉!這些器量狹小的人,**能數得上呢?

」【評析】

孔子觀念中的「士」,首先是有知恥之心、不辱君命的人,能夠擔負一定的國家使命。其次是孝敬父母、順從兄長的人。再次才是「言必信,行必果」的人。

至於現在的當政者,他認為是器量狹小的人,根本算不得士。他所培養的就是具有前兩種品德的「士」

3樓:

士指讀書人,古代讀書人是一種職業,而且只有讀書人才有資格做官,即士是貴族中最低層

4樓:佩拉太

士是指貴族的一個等級,王-----諸侯----卿-----士-------平民

5樓:蜂帶刀

諸侯的門客的行為規範,平民能夠晉身的道德準則。

論語中,士應該是怎樣的人,論語十則1 曾子認為 士 應該具備怎樣的品行

曾子有一句話清楚地描寫了他對 士 的見解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就是說,為 士 者,必然要胸懷寬廣,意志堅定,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遙遠.可以稱之為士的人也很多 一 曾子自己就表明了自己的心意 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意思是說把實現 仁 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

論語是孔孑寫的,論語全篇, 論語。子路 的全文

論語 述而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譯文 孔子說 沒有到學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時,先不要去開導他 沒有到學生心裡明白,卻又不能完善表達出來的程度時,也不要去啟發他。如果他不能舉一反三,就先不要往下進行了。論語節選 1 子貢問君子。子曰 先行其言爾後從之。譯文 子...

論語三則的論語三則,論語三則的原文 翻譯

1.學習到的東西,常常去練習 實踐,不是很快樂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快樂嗎?人家不瞭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2.學習過的知識進而又能從中獲得新的理解與體會,就可憑此做學習的榜樣 3.學習而不思考,就會迷惑 思考而不學習,就會因為迷惑而更加危險。回答您好,這邊已經看到您的問題了,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