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德的最後一課寫的是真的嗎,都德的 最後一課 是真是假

2022-11-12 18:35:13 字數 5594 閱讀 4617

1樓:匿名使用者

《最後一課》描寫普法戰爭後被割讓給普魯士的阿爾薩斯省一所鄉村小學,向祖國語言告別的最後一堂法語課,通過一個童稚無知的小學生的自敘和對他的心理活動的描寫,生動地表現了法國人民遭受異國統治的痛苦和對自己祖國的熱愛。作品題材雖小,但精心剪裁,記敘詳略得當,主題開掘得很深。教師韓麥爾先生作為一個普通的老師和一個愛國知識分子的典型,他的形象栩栩如生。

本文被譯成世界各國文字,常被選為中、小學生的語文教材,中國也有譯文。

《最後一課》寫於普法戰爭剛結束的第二年(1873),以淪陷了的法國阿爾薩斯省的一個小學校被迫改學德文的事為題材,描寫了最後一堂法語課的情景,刻畫了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國人民深厚的愛國感情。

但是《最後一課》其實是都德不顧歷史事實顛倒黑白的編造之作。阿爾薩斯省在當時絕大部分居民都是說德語方言的,阿爾薩斯地區在過去長期屬於德意志地區。直到2023年,才成為法國的「非正式保護國」。

直到路易十四時期,法國佔領斯特拉斯堡,這才確立了對此地的正式統治,但阿爾薩斯依舊獲得自治的獨特地位。2023年,法國戰敗後,阿爾薩斯被劃歸為德國。2023年一戰德國戰敗,該地區又劃歸法國。

一直到今天,該地區絕大部分人依然說德語,很少說法語。據英國《不列顛百科全書》第一卷245頁記載——「一戰後,法國**企圖同化該地,特別是企圖用國立學校取代當地傳統的教會學校,並禁止德文報紙出版(德語是當地75%居民使用的書面語)」。後果是:

「阿爾薩斯自治運動蓬勃發展,尋求在法蘭西共和國內自治。」後來法國**放棄了這些文化同化的措施,自治運動才停歇。

2023年,阿爾薩斯有人口150萬。其中也的確夾雜著說法語的5萬人口。法國戰敗後,那5萬人後來多數遷移到了法國。

都德的描寫即使是真實的,也只反映了極小部分法國人的遭遇。過去由於資訊流通不發達,別國難以瞭解這件事的內情,所以許多國家誤把這篇文章收入教材。但在今天,都德的做法已經被人揭露,作為讀者一定要明辨是非。

法國並沒有把該文章收入教科書中

2樓:小隊的傳說

不是真的,只是介用戰爭背景來寫。用一個孩子的心理變化來表達愛國思想,是很好的文章。

都德的<最後一課>是真是假?

3樓:手機使用者

《最後一課》其實是都德不顧歷史事實顛倒黑白的編造之作。阿爾薩斯省在當時絕大部分居民都是說德語方言的,阿爾薩斯地區在過去長期屬於德意志地區。直到2023年,才成為法國的「非正式保護國」。

直到路易十四時期,法國佔領斯特拉斯堡,這才確立了對此地的正式統治,但阿爾薩斯依舊獲得自治的獨特地位。2023年,法國戰敗後,阿爾薩斯被劃歸為德國。2023年一戰德國戰敗,該地區又劃歸法國。

一直到今天,該地區絕大部分人依然說德語,很少說法語。據英國《不列顛百科全書》第一卷245頁記載——「一戰後,法國**企圖同化該地,特別是企圖用國立學校取代當地傳統的教會學校,並禁止德文報紙出版(德語是當地75%居民使用的書面語)」。後果是:

「阿爾薩斯自治運動蓬勃發展,尋求在法蘭西共和國內自治。」後來法國**放棄了這些文化同化的措施,自治運動才停歇。 2023年,阿爾薩斯有人口150萬。

其中也的確夾雜著說法語的5萬人口。法國戰敗後,那5萬人後來多數遷移到了法國。 都德的描寫即使是真實的,也只反映了極小部分法國人的遭遇。

過去由於資訊流通不發達,別國難以瞭解這件事的內情,所以許多國家誤把這篇文章收入教材。但在今天,都德的做法已經被人揭露,作為讀者一定要明辨是非。

4樓:江狐於天

是真。阿爾薩斯的法國情懷的建立早於德二出現。並且由於大革命和德國的歧視,進一步強化了這種情懷。

首先,阿爾薩斯原本是屬於哈布斯堡奧地利的,和普魯士並無關係。

其次,阿爾薩斯加入法國的時候,德意志都沒出現,更別談對這個侵佔領土的德國有什麼認同感了。當時即使是阿爾薩斯德意志族,絕大多數都認同自己是正統的法國人。

最後,由於參與了大革命(並且擊退了德奧聯軍),阿爾薩斯人對法國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極強,而德二政治上對阿爾薩斯地區的歧視進一步強化了對法國的認同。(自認為法國是民主和自由的燈塔,並對德國這些國家嗤之以鼻)

甚至在一戰時,有不少阿爾薩斯人逃往法國參軍。

「《最後一課》是謬誤」 的謠言,主要**於中國大部分民眾對於法國大革命時期和德國建立過程的不瞭解。

都德 《最後一課》的寫作背景

5樓:匿名使用者

1870~2023年,法國同普魯士王國之間爆發戰爭,法國戰敗,被迫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

據說當初都德寫最後一課的目的是想文化侵略是不是真的?

6樓:

阿爾薩斯地區自古以來屬於德語圈,幾乎全部的居民在當時都以阿爾薩斯語(德語的一種方言)為母語.而參加過普法戰爭的都德出身於普羅旺斯(法國靠近義大利邊境,語言與法語差別不大),不太可能理解阿爾薩斯地區居民的心情.都德在作品中寫道,阿梅爾老師說:

"德國人可能要這樣說:'你們都自稱為法國人.但你們卻連你們的語言(法語)都不會說,不會寫嗎?

'"(之後,又反省說不光是弗朗茨及學生們的責任,同時也是沒有認真教大家國語的老師們的責任)

可見,阿爾薩斯的小學生們既不會說也不會寫作為國語的法語,必須到學校學習法語.阿梅爾老師實際上處在對這些以阿爾薩斯語為母語的阿爾薩斯人,強加上法語作為"我們的語言"乃至"國語"的立場,但在這篇**中這一點被刻意隱藏了

在法國,這篇文章由於採用"國語"這一意識形態,否定了語言的多樣性,具有較強的政治色彩,無法被入選入教科書(現在這篇文章尚殘留在教科書裡的只有中國,日本從2023年起從教科書中刪除了這篇文章).這篇文章並沒有反映當時阿爾薩斯的實情,而是一篇充滿反德民族主義意識形態的作品

都德的「最後一課」具體指什麼

7樓:小薇薇

1、《最後一課》具體是指普法戰爭後法國戰敗,割讓了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地,普魯士佔領後禁教法語,改教德語,愛國的法國師生上了最後一堂法語課,表現法國人民的愛國情懷。

2、創作背景

一八七零年七月,法國首先向普魯士宣戰,九月,色當一役,法軍大敗,拿破崙三世被俘,普魯士軍隊長驅直入,佔領了法國的阿爾薩斯、洛林等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這時,對法國來說,已經變成自衛戰爭。面對普魯士軍隊的燒殺掠奪,法國人民同仇敵愾,抗擊敵人。

這個短篇**,就以淪陷了的阿爾薩斯的一個小學校被迫改學德文的事為題材,通過描寫最後一堂法文課的情景,刻畫了小學生小弗郎士和法語教師韓麥爾先生的形象,反映了法國人民深厚的愛國感情。這最後一課雖然短暫,卻讓我們感受到了阿爾薩斯人的悲痛的心情。

3、作者簡介

阿爾豐斯·都德(alphonse daudet),19世紀法國著名的現實主義**家。2023年5月13日生於美麗的普羅旺斯(provence)。因為都德家世貧窮,母親又酷愛讀書,所以自幼展現出了過人的聰慧。

2023年開始文學創作。代表作品有散文和故事集《磨坊書簡》,長篇**《小東西》,短篇**集《月曜日故事集》,他的短篇**集具有委婉、曲折、富有暗示性的獨特風格,2023年的《小弗洛蒙特和大黎斯雷》讓他成為當時最偉大的**家之一,《最後一課》《柏林之圍》等作品都已成為世界文學的珍品。2023年都德去世,葬入巴黎拉雪茲公墓。

8樓:匿名使用者

通過阿爾薩斯省的一個小學生小弗郎士在最後一堂法語課中的見聞和感受,真實地反映了法國淪陷區的人民慘遭異族統治的悲憤和對祖國的熱愛,以及爭取祖國解放和統一的堅定意志,集中地表現了法國人民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也展現了韓麥爾先生強烈的愛國精神以及崇高的品質。希望你滿意

都德《最後一課》原文

9樓:水吉貓咪

ce matin-là, j』

10樓:匿名使用者

最後一課

阿方斯都德

那天早上我很晚才去上學,心中害怕要挨訓斥。老師說過要問我們動詞的問題,可是我沒有溫習功課,一點也不會。

逃學的念頭在我腦子裡閃了一下。天氣多麼暖和,多麼晴朗呀!林邊樹梢上畫眉在吟唱,鋸木廠後面的草坪上傳來普魯士軍人操練的聲音。

此情此景比學習動詞規則有趣多了,可是我不敢逗留,就趕緊朝學校跑去。

經過鎮公所,我看見一群人站在小布告牌前。這兩年,我們就是在這兒得到關於戰爭的各種訊息,有打勝仗的,有吃敗仗的。

「又有什麼事了?」我尋思著,沒停下腳步。

我剛跑過去,這時,在那兒看佈告的鐵匠朝我喊道:「別跑那麼快,小傢伙,你來得及趕到學校的。」

我以為他是同我開玩笑,便跑得更快了。到學校的時候,已經上氣不接下氣了。

平時,剛開始上課的時候,在街上就能聽到課桌開開關關的乒乓聲和孩子們一遍遍高聲念課文的讀書聲。有時,老師還用大戒尺拍打講桌,喊道:「安靜點,請安靜點!」

我本想趁著這陣喧鬧神不知鬼不覺地溜到自己的座位上。可是這天早上,教室裡卻安安靜靜,規規矩矩。

從開著的窗子望進去,我看到同學們已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老師手裡拿著一本書,胳膊下夾著鐵戒尺,在教室裡走過來走過去。

我走進教室,老師慈祥地看著我,口氣不帶責備地說:「快到座位上去吧,小弗朗茨,我們就要開始上課了,不準備等你了。你應該5分鐘前到教室才是。」

我跨過板凳,坐到座位上。這時我才發現,老師第一次穿上了他那件漂亮的綠上衣,戴著黑色繡邊絲帽。

但是最叫我吃驚的是看到教室後面的凳子上坐著好些村民,有個人還在膝上放著一本舊拼寫書。他們個個都憂鬱地望著老師。

我正感到納悶,只見老師登上了講臺,對我們說:「孩子們,這是我最後一次給你們上課了。柏林已下令,阿爾薩斯和洛林的學校只准教德語。

明天新老師就來教你們德語。今天是你們最後一次法語課,我懇求你們用心聽講。」

聽了這幾句話,我嚇壞了。原來布告牌上講的是這麼回事!原來鐵匠看的是這麼一個佈告!

我最後一次上法語課了!我幾乎還不會作文呢,就再也不能學了。想起浪費在樹林和田野裡的時光,想起本應學習卻只顧玩耍的那些日子,我真後悔極了!

就在剛才還覺得那麼討厭、那麼沉重難帶的課本,此時對於我卻像老朋友一般親切!

我正想著,忽然聽見老師叫我的名字。輪到我背書了。唉,要是我能一點不錯地說出動詞的規則該多好哇!可是我一個字也說不出,站在座位上不敢抬頭。這時,聽到老師對我說:

「我不批評你,小弗朗茨。你現在心裡夠難過的了。你以前總是在想:『時間有的是,明天再學不遲。』這下你知道後果了吧。」

然後他開始對我們講起了法蘭西語言。他說法語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我們一定要經常講,永遠不要忘掉。

說完這些,老師拿起文法書,給我們講課。真怪,我今天全能聽懂,老師講的似乎都挺容易。這才明白,我從來沒有這麼用心聽課。這個好心的人彷彿要在這最後一堂課把他的全部知識教給我們。

文法講完了就開始習字。老師專門為那一天準備了一些卡片,上面寫著:「法蘭西,阿爾薩斯;法蘭西,阿爾薩斯。」

這些卡片就像無數面小旗點綴著教室。我們個個都那麼用功!課堂裡一點聲音也沒有,只聽見老師的講課聲和鉛筆在紙上寫字的沙沙聲。

現在誰也顧不上玩了。教室的屋頂上,幾隻鴿子在咕咕咕地輕聲叫著,我心想:「會不會叫鴿子唱歌也用德語?

」我不時從練習紙上抬起頭,每一次都看見老師在望著周圍,彷彿要把教室裡的一切都印在心上。

寫完字,老師又給我們講歷史。然後教小班的同學齊聲念著「ba, be, bi, bo, bu」來拼音。

啊,我永遠忘不了這最後的一次課!

突然,教堂的鐘聲敲響了12下。老師從座位上站起來。「朋友們……」他說,「朋友們……我……我……」

他的聲音哽咽了,說不下去。他回到黑板前,拿起一根粉筆,寫下幾個大字:「法蘭西萬歲!」

寫完字,老師靠著牆站在那兒,說不出話來。他對我們擺了擺手,好像說:「下課了,你們走吧。」

都德的最後一課中,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分別是怎樣的人 衝那裡

小弗郎士 幼稚,貪玩,不愛學習,理解他人的孩子。韓麥爾 愛國,盡忠職守,冷靜,從容,負責的老師。小弗朗士 貪玩,不愛學習,有點懂事,熱愛國家。韓麥爾 愛國教師,嚴肅 親切。小弗朗士bai 從天真貪玩 du不愛學習的孩子 熱愛法語 zhi從無憂無慮的幼dao 稚 熱愛祖國專 從不懂事 害怕老屬師 留戀...

都徳的《最後一課》與鄭振鐸的《最後一課》的相同處與不同處

表達了韓麥爾先生的愛國之情 鄭振鐸 最後一課 的一些問題 你的第三個問題 上午十時三十分,為什麼時間要具體到分鐘?從整篇文章的大意來分析,它所敘述的是日本侵華時發生在學校裡的事。它所要表現的是當時人們對和平生活的嚮往 大家飽受日本鬼子侵略摧殘時國人的心連在一起的愛國主義熱情。因為文章一開始就提到了 ...

男生都喜歡漂亮的女生嗎,男生是真的都喜歡長得漂亮的女生嗎?

無論是愛情還是bai 普通的生活裡du,善良真的是一種不zhi能忽視的特質dao,有人會覺得專 人之初性本善,屬善良到底能代表什麼?說的好像每個人都有一樣,但是要知道,隨著年齡的增加,人的善良,就因為很多的原因,變得越來越珍貴,因為珍貴,所以才會成為一個人的特質。男人真的都會喜歡善良的女人,因為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