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叫馬氏體,什麼叫做馬氏體?

2022-11-26 04:15:24 字數 5481 閱讀 1354

1樓:匿名使用者

用adolf martens的名字命名的

對於學材料的人來說,「馬氏體」的大名如雷貫耳,那麼說到阿道夫·馬滕斯又有幾個人知道呢?其實馬氏體的「馬」指的就是他了。在鐵碳組織中這樣以人名命名的組織還有很多,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些名稱和它們背後那些材料先賢的故事。

馬氏體martensite,如前所述命名自adolf martens (1850-1914)。這位被稱作馬登斯或馬滕斯的先生是一位德國的冶金學家。他早年作為一名工程師從事鐵路橋樑的建設工作,並接觸到了正在興起的材料檢驗方法。

於是他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鐵的金相組織,並在2023年發表了《鐵的顯微鏡研究》,闡述金屬斷口形態以及其拋光和酸浸後的金相組織。(這個工作我們現在做的好像也蠻多的。

)他觀察到生鐵在冷卻和結晶過程中的組織排列很有規則(大概其中就有馬氏體),並預言顯微鏡研究必將成為最有用的分析方法之一(有遠見)。他還曾經擔任了柏林皇家大學附屬機械工藝研究所所長,也就是柏林皇家材料試驗所("staatliche materialprüfungsamt")的前身,他在那裡建立了第一流的金相試驗室。2023年國際材料試驗學會成立,他擔任了副主席一職。

直到現在,在德國依然有一個聲望頗高的獎項以他的名字命名。

2樓:

就是鐵素體熱處理後得到的組織!

什麼叫做馬氏體?

3樓:匿名使用者

馬氏體(martensite)是黑色金屬材料的一種組織名稱。最先由德國冶金學家 adolf martens(1850-1914)於19世紀90年代在一種硬礦物中發現。馬氏體的三維組織形態通常有片狀(plate)或者板條狀(lath),但是在金相觀察中(二維)通常表現為針狀(needle-shaped),這也是為什麼在一些地方通常描述為針狀的原因。

馬氏體的晶體結構為體心四方結構(bct)。中高碳鋼中加速冷卻通常能夠獲得這種組織。高的強度和硬度是鋼中馬氏體的主要特徵之一。

馬氏體就是以人命命名的:

對於學材料的人來說,「馬氏體」的大名如雷貫耳,那麼說到阿道夫·馬滕斯又有幾個人知道呢?其實馬氏體的「馬」指的就是他了。在鐵碳組織中這樣以人名命名的組織還有很多,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些名稱和它們背後那些材料先賢的故事。

馬氏體martensite,如前所述命名自adolf martens (1850-1914)。這位被稱作馬登斯或馬滕斯的先生是一位德國的冶金學家。他早年作為一名工程師從事鐵路橋樑的建設工作,並接觸到了正在興起的材料檢驗方法。

於是他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鐵的金相組織,並在2023年發表了《鐵的顯微鏡研究》,闡述金屬斷口形態以及其拋光和酸浸後的金相組織。(這個工作我們現在做的好像也蠻多的。

)他觀察到生鐵在冷卻和結晶過程中的組織排列很有規則(大概其中就有馬氏體),並預言顯微鏡研究必將成為最有用的分析方法之一(有遠見)。他還曾經擔任了柏林皇家大學附屬機械工藝研究所所長,也就是柏林皇家材料試驗所("staatliche materialprüfungsamt")的前身,他在那裡建立了第一流的金相試驗室。2023年國際材料試驗學會成立,他擔任了副主席一職。

直到現在,在德國依然有一個聲望頗高的獎項以他的名字命名。

4樓:匿名使用者

馬氏體轉變是一類非擴散型的固態相變,其轉變產物(馬氏體)通常為亞穩相。馬氏體名稱是源自鋼中加熱至奧氏體(y固溶體)後快速淬火所形成的高硬度的針片狀組織,為紀念冶金學家martens而命名。馬氏體轉變的主要特點是無擴散過程,原子協同作小範圍位移,以類似於孿生的切變方式形成亞穩態的新相(馬氏體),新舊相化學成分不變並具有共格關係。

目前已得知,不僅在鋼中,在其他一些合金系,以及純金屬和陶瓷材料中都可有馬氏體轉變,故其含義已是廣泛了。

何為奧氏體,馬氏體,它們區別是什麼?

5樓:匿名使用者

奧氏體是鋼鐵的一種層片狀的顯微組織,馬氏體是黑色金屬材料的一種組織名稱。

奧氏體/馬氏體區別如下:

組成成分

1、奧氏體一般由等軸狀的多邊形晶粒組成,晶粒內有孿晶。

2、馬氏體組織有兩種型別。中低碳鋼淬火獲得板條狀馬氏體,板條狀馬氏體是由許多束尺寸大致相同,近似平行排列的細板條組成的組織,各束板條之間角度比較大;高碳鋼淬火獲得針狀馬氏體,針狀馬氏體呈竹葉或凸透鏡狀。

組成成分

奧氏體一般由等軸狀的多邊形晶粒組成,晶粒內有孿晶。在加熱轉變剛剛結束時的奧氏體晶粒比較細小,晶粒邊界呈不規則的弧形。經過一段時間加熱或保溫,晶粒將長大,晶粒邊界可趨向平直化。

鐵碳相圖中奧氏體是高溫相。

鐵素體在912°c至1394°c時會相變成奧氏體,由體心立方的結構變成面心立方。奧氏體強度較低,但其溶碳能力較大(1146°c時可以溶進2.04%的碳)。

奧氏體系列的不鏽鋼常用於食品工業和外科手術器材。

6樓:小小小白

奧氏體(austenite)是鋼鐵的一種層片狀的顯微組織,通常是ɣ-fe中固溶少量碳的無磁性固溶體,也稱為沃斯田鐵或ɣ-fe。

馬氏體(martensite)是黑色金屬材料的一種組織名稱,是碳在α-fe中的過飽和固溶體。

奧氏體和馬氏體區別如下:

一、組成成分

1、奧氏體一般由等軸狀的多邊形晶粒組成,晶粒內有孿晶。

2、馬氏體組織有兩種型別。中低碳鋼淬火獲得板條狀馬氏體,板條狀馬氏體是由許多束尺寸大致相同,近似平行排列的細板條組成的組織,各束板條之間角度比較大;高碳鋼淬火獲得針狀馬氏體,針狀馬氏體呈竹葉或凸透鏡狀,針葉一般限制在原奧氏體晶粒之內,針葉之間互成60°或120°角。

二、物理特性

1、奧氏體塑性很好,強度較低,具有一定韌性,不具有鐵磁性。

2、板條狀馬氏體有很高的強度和硬度,較好的韌性,能承受一定程度的冷加工;針狀馬氏體又硬又脆,無塑性變形能力。

7樓:冰凍時光

奧氏體奧氏體是碳溶解在γ-fe中的間隙固溶體,常用符號a表示。它仍保持γ-fe的面心立方晶格。其溶碳能力較大,在727℃時溶碳為ωc=0.

77%,1148℃時可溶碳2.11%。奧氏體是在大於727℃高溫下才能穩定存在的組織。

奧氏體塑性好,是絕大多數鋼種在高溫下進行壓力加工時所要求的組織。奧氏體是沒有磁性的。

馬氏體分級淬火

是將奧氏體化工件先浸入溫度稍高或稍低於鋼的馬氏體點的液態介質(鹽浴或鹼浴)中,保持適當的時間,待鋼件的內、外層都達到介質溫度後取出空冷,以獲得馬氏體組織的淬火工藝,也稱分級淬火。分級淬火由於在分級溫度停留到工件內外溫度一致後空冷,所以能有效地減少相變應力和熱應力,減少淬火變形和開裂傾向。分級淬火適用於對於變形要求高的合金鋼和高合金鋼工件,也可用於截面尺寸不大、形狀複雜地碳素鋼工件。

馬氏體不鏽鋼

通過熱處理可以調整其力學效能的不鏽鋼,通俗地說,是一類可硬化的不鏽鋼。典型牌號為cr13型,如2cr13 ,3cr13 ,4cr13等。粹火後硬度較高,不同回火溫度具有不同強韌性組合,主要用於蒸汽輪機葉片、餐具、外科手術器械。

根據化學成分的差異,馬氏體不鏽鋼可分為馬氏體鉻鋼和馬氏體鉻鎳鋼兩類。根據組織和強化機理的不同,還可分為馬氏體不鏽鋼、馬氏體和半奧氏體(或半馬氏體)沉澱硬化不鏽鋼以及馬氏體時效不鏽鋼等。

馬氏體就是以人命命名的:

對於學材料的人來說,「馬氏體」的大名如雷貫耳,那麼說到阿道夫·馬滕斯又有幾個人知道呢?其實馬氏體的「馬」指的就是他了。在鐵碳組織中這樣以人名命名的組織還有很多,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些名稱和它們背後那些材料先賢的故事。

馬氏體martensite,如前所述命名自adolf martens (1850-1914)。這位被稱作馬登斯或馬滕斯的先生是一位德國的冶金學家。他早年作為一名工程師從事鐵路橋樑的建設工作,並接觸到了正在興起的材料檢驗方法。

於是他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鐵的金相組織,並在2023年發表了《鐵的顯微鏡研究》,闡述金屬斷口形態以及其拋光和酸浸後的金相組織。(這個工作我們現在做的好像也蠻多的。

)他觀察到生鐵在冷卻和結晶過程中的組織排列很有規則(大概其中就有馬氏體),並預言顯微鏡研究必將成為最有用的分析方法之一(有遠見)。他還曾經擔任了柏林皇家大學附屬機械工藝研究所所長,也就是柏林皇家材料試驗所("staatliche materialprüfungsamt")的前身,他在那裡建立了第一流的金相試驗室。2023年國際材料試驗學會成立,他擔任了副主席一職。

直到現在,在德國依然有一個聲望頗高的獎項以他的名字命名。

8樓:空心菠蘿

沒錯就是這樣的 同意樓上的

什麼叫馬氏體不鏽鋼?作用是什麼?

9樓:周小刀兒

馬氏體不鏽鋼是通過熱處理可以調整其力學效能的不鏽鋼,通俗地說,是一類可硬化的不鏽鋼。

主要用於蒸汽輪機葉片、餐具、外科手術器械。

鋼材的耐腐蝕性來自「鉻」,其範圍是從11.5至18%,鉻含量愈高的鋼材需碳含量愈高。

效能1、馬氏體不鏽鋼能在退火、和硬化與回火的狀態下焊接,無論鋼材的原先狀態如何,經過焊接後都會在鄰近焊道處產生一硬化的馬氏體區。

2、在平衡相圖中必須有奧氏體相區存在,在該區域溫度範圍內進行長時間加熱,使碳化物固溶到鋼中之後,進行淬火形成馬氏體,也就是化學成分必須控制在γ或γ+α相區。

3、要使合金形成耐腐蝕和氧化的鈍化膜,鉻含量必須在10.5%以上。按合金元素的差別,可分為馬氏體鉻不鏽鋼和馬氏體鉻鎳不鏽鋼。

10樓:探索瀚海

馬氏體不鏽鋼

標準的馬氏體不鏽鋼是:403、410、414、416、416(se)、420、431、440a、440b和440c型,這些鋼材的耐腐蝕性來自「鉻」,其範圍是從11.5至18%,鉻含量愈高的鋼材需碳含量愈高,以確保在熱處理期間馬氏體的形成,上述三種440型不鏽鋼很少被考慮做為需要焊接的應用,且440型成份的熔填金屬不易取得。

馬氏體不鏽鋼能在退火、硬化和硬化與回火的狀態下焊接,無論鋼材的原先狀態如何,經過焊接後都會在鄰近焊道處產生一硬化的馬氏體區,熱影響區的硬度主要是取決於母材金屬的碳含量,當硬度增加時,則韌性減少,且此區域變成較易產生龜裂、預熱和控制層間溫度,是避免龜裂的最有效方法,為得最佳的性質,需焊後熱處理。

馬氏體不鏽鋼是一類可以通過熱處理(淬火、回火)對其效能進行調整的不鏽鋼,通俗地講,是一類可硬化的不鏽鋼。這種特性決定了這類鋼必須具備兩個基本條件:一是在平衡相圖中必須有奧氏體相區存在,在該區域溫度範圍內進行長時間加熱,使碳化物固溶到鋼中之後,進行淬火形成馬氏體,也就是化學成分必須控制在γ或γ+α相區,二是要使合金形成耐腐蝕和氧化的鈍化膜,鉻含量必須在10.

5%以上。按合金元素的差別,可分為馬氏體鉻不鏽鋼和馬氏體鉻鎳不鏽鋼。

馬氏體不鏽鋼具備高強度和耐蝕性,可以用來製造機器零件如蒸汽渦輪的葉片(1cr13)、蒸汽裝備的軸和拉桿(2cr13),以及在腐蝕介質中工作的零件如活門、螺栓等(4cr13)。碳含量較高的鋼號(4cr13、9cr18)則適用於製造醫療器械、餐刀、測量用具、彈簧等。

馬氏體不鏽鋼與調製鋼一樣,可以使用淬火、回火及退火處理。其力學性質與調製鋼也相似:當硬度升高時,抗拉強度及屈服強度升高,而伸長率、截面收縮率及衝擊功則隨著降低。

馬氏體不鏽鋼的耐蝕性主要取決於鉻含量,而鋼中的碳由於與鉻形成穩定的碳化鉻,又間接的影響了鋼的耐蝕性。因此在13%cr鋼中,碳含量越低,則耐蝕性越高。而在1cr13、2cr13、3cr13及4cr13四種鋼中,其耐蝕性與強度的順序恰好相反。

「馬氏體」是什麼,什麼是馬氏體?

馬氏體 martensite 是黑色金屬材料的一種組織名稱。馬氏體最初是在鋼 中 高碳鋼 中發現的 將鋼加熱到一定溫度 形成奧氏體 後經迅速冷卻 淬火 得到的能使鋼變硬 增強的一種淬火組織。最先由德國冶金學家 adolf martens 1850 1914 於19世紀90年代在一種硬礦物中發現。馬氏...

為什麼說得到馬氏體隨後回火處理是鋼中最經濟而又最有效的強韌化方法

淬火形成馬氏體時,馬氏體中的位錯密度增高,而屈服強度是與位錯密度成正比的。馬氏體形成時,被分割成許多較小的取向不同的區域 馬氏體束 產生相當於晶粒細化的作用,馬氏體中的合金元素也有固溶強化作用,馬氏體是過飽和固溶體,回火分析出碳化物,使間隙固溶強化效應大大減小,但使韌性大大改善,同時析出的碳化物粒子...

琥珀為什麼叫做琥珀,琥珀為什麼要叫琥珀?

琥珀是由波斯語kahrpba的音譯過來的。傳說琥珀出自陰間,人們還相信她會給逝者帶來神祕之光。人們相信琥珀能給巫師和法師帶來魔力。琥珀象徵愛 力量 幸運 病除 保護以及安神等。琥珀 波斯語kahrpba的音譯.唐宋時期琥珀作為高階貢品傳入中國 還有個琥珀光學啊,它的奈米陶瓷隔熱膜很出名的,源自德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