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綜合判斷如何理解,先天綜合判斷如何理解。

2023-01-14 14:30:14 字數 5705 閱讀 5419

1樓:東野孤鴻

樓上回答的不正確。(特別是說“《實踐理性批判》是批判經驗論的”,這暴露出來其並沒有讀過《實踐理性批判》,甚至沒完整地讀過《純粹理性批判》)

先天綜合判斷是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的核心概念,這本書要回答的核心問題就是:先天綜合判斷何以可能?

在康德看來,判斷有兩種劃分形式,一種即

1.先天判斷——先於後天經驗的判斷,也叫驗前判斷

2.後天判斷——經驗後才能得出的判斷,也叫驗後判斷

另一種劃分形式即

①分析判斷——只靠人的邏輯推理就可以斷定為真或假的判斷——如數學命題的推理

②綜合判斷——必須靠經驗觀察才能確知其是否為真的判斷——如物理觀察實驗後得到的物理定律

而這兩種劃分形式又可以整合成為:先天分析判斷,先天綜合判斷,後天分析判斷,後天綜合判斷四種。

其中,“後天分析判斷”康德認為是不可能的,而“先天分析判斷”是可能的。即康德認為有一類判斷是先於後天經驗的判斷 並且必須通過後天的經驗才能得出——康德說的這類判斷(先天綜合判斷)包含兩個部分:a.

先天認識形式b.後天的感覺經驗 二者缺一不可。

2樓:偶然

這應該是康德哲學裡面的概念吧。

我的理解:

看下康德的成名作就知道他想要表達的是什麼了,《純粹理性批判》是批判唯理論的,

《實踐理性批判》是批判經驗論的,

康德說知識不是由純粹理性推理得來的,也不是由經驗得來的。

而是先天理性在知識的形成中起了關鍵作用。

康德理論是先驗論,先天理性即是先天綜合判斷。

先天理性是天生的,其實就是指人類不斷進化,形成的心理結構積澱。

你比如說7+5=12,他為什麼就是等於12,不是你推理出來的,也不是你感覺到的,

而是人類心裡積澱的直觀,參與到實踐中形成的判斷。

3樓:匿名使用者

在邏輯上先於存在者,使得存在者能夠被經驗到的基礎

如何理解康德的先天綜合判斷?

4樓:匿名使用者

名詞解釋:表象:凡意識到的、想到的一切都可以叫作表象。

一、分析判斷和綜合判斷

1. 經驗知識和先天知識的區分,還只是從一般知識的**和構成成分方面對知識進行了分類,這兩類知識都是從知識的內容方面來談的。至於知識的構成形式,特別是最基本的、最簡單的知識單位的邏輯結構形式,康德認為有必要進一步作更深入的考察。

2. 康德認為真正的、最起碼的知識是判斷。例如“玫瑰花是紅的”,單個概念“玫瑰花”和單個表象“紅”都不能算是知識,只有把主詞“玫瑰花”和謂詞“紅的”用系詞“是”聯結起來,才構成了一個最初的知識單位。

在這種意義上可以說,一切知識都是判斷。但卻不能反過來說,任何判斷都是知識。就此問題,他將一切判斷區分為兩大類,即分析判斷和綜合判斷來作進一步考察。

3. 所謂“分析判斷”就是謂詞包含在主詞的概念中,因而兩者具有同一性。例如“物體是有廣延的”這一判斷中,“廣延”這一概念本來就包含在“物體”這一概念之中,因為所謂物體,其定義就是有廣延、佔據空間的東西。

所以說“物體是有廣延的”並沒有給“物體”這一主詞增加什麼新的內容(故又稱“解釋判斷”)。因此分析判斷只是一種解釋性的判斷,即只是將概念中已有的內容更明確地說出來而已。分析判斷雖然有必然性,但它並不能擴充套件我們的知識或獲得新的知識,而只能將已有的知識作更清晰的表述。

從知識的**看,知識或者是先天的,或者是通過經驗由後天獲得。那麼,我們是否根據知識的**,將分析判斷分為“後天分析判斷”和“先天分析判斷”?是不可以的。

後天分析判斷不能成立,因為既然是分析,就毋需後天經驗來幫忙,理性自己就可以做成判斷。說分析判斷是先天的,並不是說構成這些判斷所使用的概念都是先天的。在這裡,不要把判斷和概念混為一談。

判斷是先天的,而使用的概念則可能是經驗的。如果謂詞已經包括在主詞中,那麼即使主詞、謂詞使用的概念是經驗的,它也是分析判斷,即先天判斷。如:

**是一種黃色的金屬。在這個判斷裡,**和黃色雖然都是經驗概念,但在構成這個判斷時,謂詞的黃色這一屬性實際是早已包含在主詞之中的,我們只要分析主詞就能得到。因此,這個判斷仍然屬於分析判斷,即先天判斷。

“綜合判斷”就是謂詞不包含在主詞的概念之中。例如“物體是有重量的”這一判斷中,“物體”這個概念自身包含“廣延”的概念,但並不包含“重量”的概念;因而要知道物體是有重量的,不能通過分析“物體”這個概念得知,而必須憑藉經驗(我們儘管無數次看到物體總是伴隨有重量,但卻總可以設想一個無重量的物體,如後來宇宙航行所證明的,物體在太空中可以無重量),這樣形成的判斷是兩個概念的綜合。由此可以看到,凡是經驗判斷都是一種綜合判斷,因為它通過經驗而把一個原來不包含在主詞概念中的概念結合或包括到了主詞概念之內,所以它也超出主詞概念原有的範圍,從而增加了新的知識,擴大了主詞概念的內容。

但因為綜合判斷是經驗的判斷,經驗是或然的,那麼綜合判斷雖然能擴充套件我們的知識,但它卻不能得證我們的知識有普遍必然性,而只能獲得一定程度上的或然性。

4. 由此可見,在康德看來,真正的科學的知識必須符合兩個條件:第一,必須是兩個原來外在的概念或表象的聯結,亦即必須給主詞概念新增新的內容,像經驗的綜合判斷那樣;第二,這種聯結必須具有普遍性與必然性,像分析判斷那樣。

二、先天綜合判斷

1. 先天綜合判斷,如“一切發生的事都是有原因的”,謂詞“有原因的”並沒有包含在主詞“一切發生的事”中,但這一判斷不是偶然的,而是具有先天的必然性。先天綜合判斷既能和綜合判斷一樣擴充套件我們的知識,又和分析判斷一樣具有普遍必然性。

根據康德認為的真正的科學知識所必須符合的兩個條件,他認為“先天綜合判斷”具有相應的兩個特點:一是它的謂詞不包含在主詞之中,是從外面新增到主詞概念上去的,二是主詞和謂詞的聯絡具有普遍的必然性,因而又是“先天的”。所以,只有先天綜合判斷才是真正的知識,既增加知識內容又具有普遍必然性。

那麼,先天綜合判斷是否存在?

2. 康德最初從數學中發現了這種先天綜合判斷。先來看看數學(狹義的算術),數學命題都是不依賴於經驗的,所以是先天的,這是毫無疑問的(如2+4=6)。

但先天的判斷並不等於都是分析判斷。例如“7+5=12”,這個判斷就是一個綜合命題。因為從“7+5”這一概念中,分析不出“12”這個概念來,因為(“7+5”)這個概念只包含這兩個數合而為一個數的意思,卻沒有說到底那個和數是多少。

只有通過“計數”而在時間中把數目的關係構造出來。所以這個命題是先天綜合判斷。

再來看幾何學,如“兩點之間直線最短”,這個命題是先天的,而不是經驗的判斷,因為不論你憑什麼精確的儀器,在兩點之間作一直線,也不確定地說這條線恰是這兩點間的最**。所以這個命題是先天的。其次,這個命題是綜合的。

“兩點間直線”是性質的概念,而“最**”則是一個量的概念,從“兩點之間直線”的概念中分析不出“兩點之間直線最短”的概念來,只有藉助直觀(作圖、測量)才能把二者綜合在一起。所以這是一個綜合判斷。總而言之,該命題是一個先天綜合命題。

第三,來看一下物理學,康德認為物理學的最基本的原則,是由先天綜合判斷構成的。例如物質不滅定理:“在物質世界的一切變化中,物質的量保持不變”。

這個基本原理絕不能從經驗中抽象出來。因為在經驗中,憑你用如何精密的觀察,運用如何精密的儀器,也不能確切地觀察出變化以後的量絕對地不變,而總是有或多或少的偏差的。其所謂“不變”是我們先天的假定,而不是從經驗中抽象出來的。

所以這個原理是先天的。其次,從“物體”和“量”這兩個概念中並不包含“不變”的意思,這個意思完全是判斷中加給“物質的量”的。其他如牛頓三大定律,以及自然界的因果律(前面提到的“一切發生的事物都是有原因的”)等等都是先天綜合判斷。

什麼是先天綜合判斷??請詳細回答!!

5樓:關大掌櫃

“先天綜合判斷是如何可能的”是康德《純粹理性批判》的總問題和基本問題。但是核心概念“綜合”及其相關概念“分析”有著多種含義,這種歧義已經妨礙了人們對“先天綜合判斷”做出正確的理解。長期以來,受到康德自己在《純粹理性批評》“導論”中明確定義的影響,人們只是在一種邏輯學意義上來理解綜合判斷中的綜合概念,這使得康德在“概念分析”論中關於綜合判斷的新思考被忽略了。

不僅如此,從康德在世之日直到今天,他的分析和綜合的區分就不斷地飽受各種詰難和懷疑,尤其以來自於分析哲學的挑戰為甚。[1]為了維護康德哲學,首先就必須把康德綜合和分析概念的各種含義區分開來。在繼承前人工作的基礎上,[2]我首先區分邏輯學上的、認識論上的、方法上的三種不同的分析和綜合概念,而對應於《純粹理性批判》先驗演繹第一版和第二版的區分,我把想像力的綜合與知性的綜合區分開來,最後,我指出在知性的綜合中存在著一種存在論意義上的綜合概念。

綜合理論全面回答了先天綜合判斷如何可能的問題。

先驗與先天綜合判斷

6樓:hobo雙子

1全部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的“緒論”中,對他自己提出的先天的知識給出了明確地規定:“所謂先天的知識,將不是指獨立於這個或那個經驗的知識,而是指絕對獨立於一切經驗的知識。與這種知識相對立的是經驗的知識。

經驗知識只是後天地可能,也就是隻有通過經驗才可能。”這樣,康德就明確地把知識劃分為兩類:先天知識與後天知識即經驗知識。

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的“先驗邏輯”中,又說"現在我提出一點請讀者務必記住,因為這對這個以後所講的都有關係.並不是每一種先天的知識都應叫做先驗的,而只是那樣的知識才應該叫做先驗的,就是根據那種知識,我們認識到某些觀念(直觀或概念)能夠先天的來運用,或者是純粹先天的可能,並且認識到它們何以是這樣.這就是說,'先驗的'這個詞指的是這種知識,這種知識是關於先天的可能性和知識的先天的運用的.

"這樣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在康德看來,先驗的知識是先天的知識一種,或者說先驗的知識也是先天的知識,只不過先驗的知識僅僅用來解釋或說明先天知識是何以可能的.

通過以上的摘引康德的論述,可以看到僅就字面來說康德的關於先天和先驗的劃分是很清晰的.但是真正讀起康德的著作來,我冒昧地武斷地說是很難理解清晰的:比如先天的知識是不是人腦中固有的?

如果是固有的,是潛在的還是直接的?如果不是人腦中固有的,那麼有沒有**?還比如先驗的知識有沒有物件?

如果有物件,那麼它的物件是什麼?如果沒有物件(沒有**),沒有物件的知識又該怎麼理解?應當說康德對這些問題似乎沒有明確的說明.

康德的著作比較晦澀,並不在於他的理論的艱深,而是這些問題,康德沒有明確的回答,或者甚至可以說康德沒有解決.應當說這也是康德留給後來哲學界的任務.

康德哲學之所以出現上述的模糊不清,以我之拙見,重要原因甚至是根本原因,是由於康德不承認理性直觀造成的.在康德看來,認識的物件只有一種,那就是可以感性直觀的東西,或者說是可感的東西,凡是不可感的東西,都不是認識的物件.比如認識形式.

邏輯形式都是不可感的,數學中的定理.公理的物件.等等等等也都是不可感的,因此這些在康德看來也都不是認識的物件.

因此關於它們的知識就統統稱之為先天的.然而人們頭腦中不可感的東西之間又是區別的.康德也認識到了這一點,但是他把這種區分化為先天的知識和先天的知識何以可能的知識(先驗知識).

但是這種劃分,讓人感到困惑.

那麼應當怎樣劃分才是清晰的呢?就是要承認在感性直觀之外,還有理性直觀的認識源泉.

關於認識的兩種源泉問題,即認識的源泉既有感性直觀又有理性直觀,在康德之前的西方哲學中,已經有些著名的哲學家提出了,但我本人不知道康德出於什麼原因,就是視而不見.如果承認認識有兩種源泉,也就必然承認認識有兩種物件,對於先天的.先驗的.

經驗的劃分,也就很清晰了.因為這樣我們就可以把不是**於認識的東西,叫做先天的,比如認識規律.把通過認識得到的東西叫做後天的,在後天的東西中區分先驗的與經驗的,**於理性直觀的叫做先驗的,**於感性直觀的叫做經驗的.

這樣我們也可以說一切知識都是後天的,先天的知識是沒有的,因為沒有不經過認識而形成的知識,而只有認識規律和思辨邏輯基本規律才是先天的.

因此,我認為康德關於先天的知識和先驗的知識劃分本身就是模糊的,不正確的.

我不是老師,我的這個帖子只是和您討論.我的認識也很膚淺,僅供您參考.

先天下之憂而憂中的而該如何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而用法是什麼?

而 就,先的意思。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它的本義就是 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就憂愁,在天下人快樂之後才快樂 就是把國家 民族的利益擺在首位,為祖國的前途 命運擔憂分愁,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汗流血.作者在這句話中也同時寄託著以天下為己任的政治抱負.體現了作者一種憂國憂民,先人後己的高尚品格.也寄託...

怎麼確診是眼病還是梅傑綜合徵,如何判斷自己是梅傑綜合徵

梅傑綜合徵,是面部肌張力失調樣不自主運動,沒有器質性病變。而眼病是眼部的疾病,嚴重會引發器質性病變。那麼,如何去分辨梅傑綜合徵和眼病呢?一 發病部位 兩者患病部位症狀不同。即便梅傑綜合徵和眼部疾病開始發病部位是眼睛,但如果繼續發展下去,病情有更多差異。其中一個重要的症狀是眼睛乾澀,梅傑綜合徵和眼部疾...

憲法學綜合論述題,憲法學判斷分析題

憲政應包括以下幾個要素 1 依據憲法進行國家管理,不能行使憲法以外的權力。這反映了有限 的觀念,它要求限制 的權力。在西方有著根深蒂固的對 不信任的傳統,被人們理解為不可避免的 惡 他們認為,人民好比一群羔羊,非常容易受到侵犯,豺狼虎豹,飛禽走獸都可能吞噬這群羔羊。為了自保,這群羔羊必須找到一個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