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無慾無求,與有什麼相或者是實相是空相之類的沒有關係。無慾無求的基本概念,是指放棄過度的以自我私慾為基礎的慾望奢求,並不是說放棄一切生活必須的行動。
就捨棄過度的慾望,安然處世而言,「隨緣」二字豈不更好?隨緣不變,不變隨緣,不奢求也不退縮,正是修行心態。
在佛經論典中可以找到這樣的話,都是以知足、珍惜、精進為主,可做參考:
無病最利,知足最富,厚為最友,泥洹最快。
《法句經·泥洹品》
一食止知足,二修業勿怠,三當先儲積,以擬於空乏,四耕田商賈,擇地而置牧,
五當起塔廟,六立僧房舍,在家勤六業,善修勿失時,如是修業者,則家無損減,
財寶田滋長,如海吞眾流。
《長阿含經》卷十一《善生經》
當知有四大畏,恆逼人身,終不可制卻,亦復不可咒術、戰鬥、藥草所能抑折:所謂生老病死。亦如四大山從四方來,各各相就,摧壞樹木,皆悉磨滅。
《增一阿含經》 卷五十
一切歸於盡,果熟亦當墮, 合會必當散,有生必有死。
《增一阿含經》卷二六《等見品》
2樓:蝸牛太牛
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緣無事可思量。
不是存心、故意、造作要去除掉心裡的慾望和追求,刻意的不去追求,而是實在沒有什麼事可以值得去思考和追求的,這是一種境界的自然展現。
佛教說的無慾無求到底指的什麼意思沒有慾望還有什麼進步還是更高的境界
3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的無慾無求,就是指對修行者自己來說,沒有任何不合理的要求了,只求能幫助別人,做善事。
4樓:味之膄大廚
就是不要自尋煩惱的意思
你喜歡做的事,就不是煩惱,是開心的事情,那就去努力,去奮鬥。
你不喜歡的事情,不要為了錢啊什麼的苦苦掙扎。
5樓:匿名使用者
你所謂來的進步
指的是外物的進自步,例如以前騎馬,現在開車。所謂外物,就是人意識以外的事物,用佛教的話說是通過感覺器官感受到的。
佛教修行是向內的,也就是修心,心就是我們常說的意識。心理學上把意識分為顯意識和潛意識,顯意識就是佛教的第六識別---意,潛意識暫且可以認為就是佛教所說的佛性(不精確,但比較複雜,暫不詳說)。
所以,你說的進步和佛教一個是向外,一個是向內,區別還是很明顯的。
佛教的概念,外物都是因緣和合而生,是會生滅的,而你的佛性則是永恆的。佛教最終的目的就是通過修心讓人達到永恆安樂的境界,這顯然是追求外物達不到的。
如何修心呢?你說的無慾無求就是一種近似描述。當然如果完全無慾無求那就是死人了,你會不會餓?
餓了吃不吃飯?無慾無求的意思是你要把心從現在的追逐外物改變成不追逐外物而追求內心的清淨,也就是對外物無慾無求。更精確的描述應該是金剛經所說的無所住,餓了我就吃飯,不餓的時候我不會去胡思亂想自己吃點什麼好的。
吃的時候我就專心吃飯,不會分別這個好吃那個不好吃等等。
佛教內容博大精深,上述都是很粗淺而且不精確的描述,有興趣的話自己下功夫系統的學習一下。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
6樓:匿名使用者
且不說佛法的教理,只是中國還有句「無欲則剛」,多看好書,還要用心去體會,體會到的跟字面理解的還是有差距的。
7樓:相忘於江湖之中
無慾無求指的是你能看透本質,不再執著,一切隨緣而不攀緣,並不是說什麼都不要,什麼都不做,如果是這樣,那和一塊石頭有何區別?
佛教說的無慾無求是什麼意思
8樓:匿名使用者
無慾無求我是這樣理解的,人沒有慾望了就沒有什麼去渴望得到的了,是一種比較平和或者帶一點消極的心態。反過來說,你想要得到的就是你所要去爭取前進的腳步。其實人類就是因為慾望才能發展到現在或者以後。
9樓:鬆至天空
什麼都不想要,不喜歡玩遊戲,不想吃好的,誰都不喜歡,通俗的講就是這個意思
10樓:賀藍媽
簡單說,佛教說的無慾無求不是拒絕和消極,而是不執著和知足,反而是快樂和積極的。
實際上,佛教只對一件事感興趣,就是洞見真理。擺脫慾望並不是佛教的終極目標,佛教的終極目標是獲得對真理的證悟。如果慾望是你洞見真理的障礙,那麼,你需要放棄慾望;如果慾望並不構成障礙,那就沒有關係。
處理慾望和情緒的過程,也是引導你洞見真理的過程。
佛教跟世俗生活並不衝突,世俗生活從來不是問題,對它的執著才是問題。假如你有1000公斤的**,但你並不執著於它,那沒有任何問題;假如你有一塊餅乾,但你的注意力都在如何守住它、不失去它,那即使只是一塊餅乾,也是個很大的問題。因為你太執著。
無慾則無求,無求則....請問這句話是出自何書?還是現在人自己編的!
11樓:唯愛一萌
出自《老子》「天網恢恢,疏而不失」章,全文如下: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
天之所惡,孰知其故?是以聖人猶難之。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綽然而善謀。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天地以無心無慾無為自然而生萬物生人,人生天地間,不知效天法地,事無事,為無為,而乃多欲多求,有作有為:追逐五色而目盲,追逐五音而耳聾,追逐五味而口爽,追逐難得之貨而行妨。
貪聲逐色、追名逐利。不知返先天而合道本而得長生,反耽溺後天、沉淪五欲,耗竭精神,於是速死其生——此謂之「勇於敢則殺」。敢者,敢作為、多欲求之謂也!
為聖人則逆之,效天法地,無事無為、無慾無求,心安而虛,道自來居,道妙真機煉化後天精氣神,精化為氣,氣化為神,神化為虛——唯道集虛,是為虛中自有萬德具足,而得長生久視——此謂之「勇於不敢則活」。不敢者,無作無為、無慾無求,自然而然,無為而無不為也!此兩者,一以貪求多欲,有作有為而速死,一以無心無慾,無為自然而長生,故乃「或利或害」也!
天地無心無慾,而厭惡、遠離有欲有求,故能安處無為自然之本位而化生長養萬物,成就生養事業而不以為我有功,是所謂「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是以天地遠離有欲有求而得成就無量無邊之大事業也!而眾生愚昧,固執我見我欲而不捨,誰能知天地無心無為之自然,而能效法而獲長生之功果?夫唯聖人能之。
而聖人得此大道,見眾生聞道而或若存若亡,而甚或大笑之,亦不得不以教化眾生為難行之事也! 天道無為,故無不為;天道自然,故成萬法;天道無求,故本具足;天道無私,故成其私。要言之:
天之道,無為而無不為也。無為則無心,無心則無慾,無慾則無求,無求則自然生化長養萬物,自然握道樞機而成就一切萬法,故夫唯不爭,則一切在握也!是所謂「不爭而善勝」。
天道寂默,寂默而能仁,寂然不動,感而遂通,故能千里之外纖毫必應,一機一境無不如宜、如量、如法也!是所謂「不言而善應」。天道無心絕慮,而妙能隨緣起應萬機,能無心而生無量妙解,妙能銼其銳氣,解其紛結而得萬化開釋自然自在。
是所謂「綽然而善謀」。 天道無心,故能了知一切心;天道無求,故能圓備一切萬法;天道無為,故能成就一切事業;天道虛無,唯道集虛,故能長養一切萬物,成就一切萬法!是無心之心、無求之求、無為之為、虛無之妙,則如網乎——疏闊而至無形,細密而至無間,一切時一切處,無不在大道無為大化之中也,故謂之「疏而不失」!
(是即佛門法界緣起,互即互入,相因互果,含裹十方、圓攝三世之義也!)
希望採納
12樓:承凌蘭
佛曰 何以為道。答曰無慾無求,清躬無為道之妙者。 若真的無慾無求,那是為何活著。
只是為了死亡?若真的無慾無求,出生時就已經死了,還是說出生是的欲正是人的原罪? 無慾則無後,人類滅絕了才是佛所追求的度?
天地混沌時才是佛的理想生存環境? 無求則無念,那為何要一心向佛?求道是不是也是一種追求?
植物人是最接近佛的人? 無為則無用,若每個人都消極的等待死亡,或則說是積極的求道,1天之內全世界清淨了。。。全都tm餓死了。。。
學習佛家思想在於領悟其中的慈悲,是一種精神方面的糧食,使人心胸寬廣,心中有佛則自己就是佛。 其實拜與不拜信與不信都是自己的選擇,教義都是凡人寫下的文字。若世間真有所謂的神佛,所謂普度眾生不會因為你相信與否而加以區別吧。
若真是那樣佛也太小氣了。。。。信者得救始終是人為的宗教為收教徒而編寫出來的句子。
佛說無慾無求才是人生真諦,誰能告訴我四大皆空指什麼
13樓:匿名使用者
四大:地火水風,既空,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空既地火水風。皆:
一切既一,一既一切。不取法相,不取非法相。不取亦不離。
四大皆空,地火風水四種毀滅世界的方式。使之空無一物。即非常直觀的告訴世人現存的物質也是會被四大所空。
佛教所講的四大,也有小乘與大乘的不同。從大體上說,小乘佛教所說的四大是指造成物質現象的基本因緣,稱為四大種,意思是說,地、水、火、風是形成一切物質現象的種子,一切的物象都是由於四大的調和分配完成,四大和諧便會欣欣向榮,四大矛盾便會歸於毀滅,物理現象是如此,生理現象也是如此,所以佛教徒把病人生病稱為「四大違和」。小乘佛教觀察四大種的目的,是在使人看空我們這個由四大假合而成的色身,不以色身為實在的我,不因執取色身為我而造種種生死之業,一旦把我看空,便會進入小乘的涅槃境界,不再輪迴生死。
大乘佛教所說的四大不是指的根本元素,而是指的物態的現象,是假非實,是幻非實,對於物象的形成而言僅是增上緣而非根本法,雖也承認四大為物象的種子,但不以為四大是物象的真實面貌
已無慾無求包括感情,有木有好的佛門法號?
14樓:匿名使用者
叫度塵。度化有緣人,度絕塵世七情六慾。
15樓:匿名使用者
悟空,你又跑出來玩啦?
佛教講究無慾無求,為何又說「一切有情」?
16樓:愛吃麥片
佛教徒追求的不是沒有的慾望,佛教的目的是什麼?所有佛教派別都追求同一個目標,那就是涅槃。佛教說所有的生物都在輪迴中。
世上一切輪迴都是無常的。今天的得失是虛幻的。所有的生命都依附於這些無常的事物,為了得失而快樂和痛苦。
這是都是虛幻的。所有的生命總是在輪迴中,總是在這些不真實的快樂和痛苦中。我們怎樣才能擺脫輪迴,不再被這些虛幻的東西所控制?
答案是涅槃,這是佛陀希望我們追求的。
佛教認為人是有情之人,甚至所有的人都是有情之人。關於「情感層面」,有四種認為。人們常問:
「人從**來?」西方世界是由眾生的業力感引起的。這片土地上生活著各種各樣的種族、家庭和國家,所以「西方世界」也被稱為「有情世界」。
一切有情,佛教解釋為每個人都有感情,但我們應該用理智控制感情,用心去理解感情,用禮儀去規範感情,用道德去引導感情。把自私的情感轉化為無私的愛,把有選擇性的、不同的愛淨化為「大慈大悲,使情感生活更加豐富、更有意義。
17樓:必嗆蹲悔倉誠鞍
中石器時代對應地質學上的全新世。中石器文化廣泛分佈於次大陸各地及斯里蘭卡
18樓:
佛教講究無慾無求,又說「一切有情是因為人是無法擺脫七情六慾的。
19樓:718來吧
沒有在膨脹的印度國有銀行中推行私有化,而私有化是阻礙快速增長的主要障礙。
你身邊有沒有無慾無求的朋友,無慾無求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
我女朋友,不喜歡包包,不喜歡買衣服,不喜歡逛街,吃東西只喜歡吃雞蛋,逢年過節不送禮都行,跟一般的女生完全不一樣。我就有一個同學,超級佛系,永遠不急不燥,帶點慵懶的氣質,實際並不懶。真的超羨慕這種人。等我什麼時候對未來沒信心了,我一定要做這種人,我就是,看破了紅塵,長大不想找男朋友,男性朋友也不想,也...
你覺得人有可能做到無慾無求嗎
其實我覺得人是能夠做到這個無慾無求的,比如說那些和尚。這個世界上肯定是有人可以做到無慾無求的,因為沒有人辦不到的事,只是沒在我們身邊或者我們不知道,我堅信。有啊,不是什麼人都有慾望,也不是所有人都愛慕虛榮,會有人無慾無求的。完全沒有可能,任何一個人總會有需求有慾望的,如果沒有了這個東西的話,它就不再...
比喻人貪得無厭的成語,形容貪得無厭的成語有哪些
不知紀極 紀極 bai終極du 限度。原形zhi 容貪得無厭。dao亦表示極多。不忮不回求忮 嫉妒 求 貪求答。指不妒忌,不貪得無厭。得隴望蜀隴 指甘肅一帶 蜀 指四川一帶。已經取得隴右,還想攻取西蜀。比喻貪得無厭。規求無度規求 貪求 度 限度。一味貪求,沒有限度。形容貪得無厭。貪心不足貪得無厭,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