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原文出處:西漢·戴聖《禮記·檀弓下》:「夫子曰:『何為不去也?』曰:『無苛政。』夫子曰:『小子識之,苛政猛於虎也。』」
唐 柳宗元 《捕蛇者說》中最後有引用。
「苛政猛於虎」這句話曾被唐朝什麼人在哪本書中引用過
2樓:風
「苛政猛於虎也」這句話曾被唐朝柳宗元(人名)在《捕蛇者說》中引用過.
3樓:匿名使用者
柳宗元的《捕蛇者說》
最後一段
餘聞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於虎也!」吾嘗疑乎是,今以蔣氏觀之,猶信。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4樓:匿名使用者
李德《慈竟齋雜記》有引用,因為是名言,所以歷代都較多的引用。
5樓:安迪布蘭頓大人
柳宗元 《捕蛇者說》
「苛政猛於虎」也曾見於唐朝的誰?
6樓:夏侯侯頤
出現在唐朝柳宗元的文章——《捕蛇者說》中,但屬於引孔子的話。
7樓:匿名使用者
苛政猛於虎,唐朝有人說過,是誰啊?
8樓:天頂星
柳宗元!!!!!
《捕蛇者說》最後一句「賦斂之毒有甚於蛇者乎,以俟乎觀人風者得焉「,樓上全在答些什麼!!
我的語文很一般,現在也忍不住了,不知道不要誤導人!!
9樓:
怎麼說呢,
柳宗元的《捕蛇者說》裡的原文是
「孔子曰:「苛政猛於虎也!」吾嘗疑乎是,今以蔣氏觀之,猶信。」
應該說是孔子說的,然後被柳宗元給引用。
10樓:
出現在唐柳宗元《捕蛇者說》中,但屬於引孔子的話。
孔子經泰山…
11樓:愚花仙子
苛政猛於虎出自《禮記》,柳宗元在《捕蛇者說》中引用過。
12樓:華北大星天牛
魏徵說過吧
他引用孔子的
13樓:
苛政猛於虎出自西漢的戴聖所寫的《禮記·檀弓下》,柳宗元在《捕蛇者說》中引用過。
14樓:匿名使用者
韓愈說的,在捕蛇者說裡說的
關於《憫農》詩,你還知道哪一首
15樓:匿名使用者
唐代詩人李紳有《憫農二首》(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宋代詩人楊萬里也有《憫農》兩首
稻雲不雨不多黃,蕎麥空花早著霜。
已分忍飢度殘歲,更堪歲裡閏添長。
老天不憫農,遍地起黃風。
無雲難下雨,百姓少收成。
16樓:匿名使用者
憫農二首⑴
趙玄荒院士楷書刻石拓片《憫農二首》其一
其一春種一粒粟⑵,秋收萬顆子⑶。
四海無閒田⑷,農夫猶餓死⑸。
其二鋤禾日當午⑹,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⑺,粒粒皆辛苦?
17樓:sky池韻
其一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賞析:這首名詩提出了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既然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那麼豐收的糧食都到**去了呢?
人們不難知作者之意:「苛政猛於虎也!」詩人委婉而深刻地揭露了統治者剝削者殘酷剝奪農民軍勞動果實的罪惡。
其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賞析:這首描寫農民在烈日下艱辛苦鋤地,感慨嘆一粥一飯來之不易,暗斥侵奪農民勞動果實的剝削階級。兩首「姊妹篇」都具有與內容相稱的形式,均選用短促的仄聲韻律,給人以急切悲憤的感覺、抑鬱難伸的氣息,因而更具有藝術感染力。
18樓:擁有天使
憫農《唐》李紳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說說,小子識之,苛政猛於虎也,這句話反映了孔子的什麼思想?
19樓:努力學物理
其翻譯是;孔子說:你們(子路等)都知道了吧,苛刻殘酷的政治比老虎對人民還厲害呢
很顯而易見的啊。
反映了他對統治者苛政的不滿,也反映了他仁慈,疼惜天下黎明百姓的心聲 有愛,追求和平、平等,仁義(儒家思想中的「仁」)
20樓:death不滅
壓迫人民比老虎還可怕對苛政鄙棄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是什麼古詩
21樓:縱橫豎屏
是《古風二首 / 憫農二首》。
原文:
《古風二首 / 憫農二首》
【作者】李紳 【朝代】唐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譯文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穫很多糧食。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田地,勞苦農民,仍然要餓死。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誰想到,我們碗中的米飯,粒粒飽含著農民的血汗。
22樓:小石頭pk小雨花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是是唐代詩人李紳的組詩作品,從體裁上來看屬於:五言古詩,也叫五言絕句
其一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賞析:這首名詩提出了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既然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那麼豐收的糧食都到**去了呢?
人們不難知 作者之意:「苛政猛於虎也!」詩人委婉而深刻地揭露了統治者剝削者殘酷剝奪農民軍勞動果實的罪惡。
其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賞析: 這首描寫農民在烈日下艱辛苦鋤地,感慨嘆一粥一飯來之不易,暗斥侵奪農民勞動果實的剝削階級。兩首「姊妹篇」都具有與內容相稱的形式,均選用短促的仄聲韻律,給人以急切悲憤的感覺、抑鬱難伸的氣息,因而更具有藝術感染力。
23樓:依然未央
憫農作者:李紳 年代: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賞析:這是一首揭露社會不平、同情農民疾苦的詩,著重寫舊社會農民所受的殘酷剝削。
第一、二句「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以「春種」「秋收」,概寫農民的勞動。從「一粒粟」化為「萬顆子」,形象地寫出豐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無閒田」,更寫出全國的土地都已開墾,沒有一處田地閒置著。
此句與前兩句的語意互相補充,進而展現出碩果累累,遍地金黃的豐收景象。勞動人民辛勤勞動創造出如此巨大的財富,在豐收的年頭,照理該豐衣足食了吧?誰知結句卻是「農夫猶餓死」。
這真是觸目驚心!一個「猶」字,發人深思:到底是誰剝奪了勞動成果,陷農民於死地呢?
「猶餓死」三字極為深刻地揭露了社會不平,凝聚著詩人強烈的憤慨和真摯的同情。
24樓:匿名使用者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出自唐朝詩人李紳的古詩作品《憫農》第一二句,其全詩文如下: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註釋】
1憫:憐憫、同情。
2粟:(sù)穀子,脫殼以後北方叫小米。
3猶:仍然。
4四海:泛指全國各地
5閒田:無用,不耕種的田。
【翻譯】
春天,農民把一粒粒穀子種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糧食。雖然全國各地的土地都被農民耕種,但農民還是因為糧食全被佞官奪去而餓死。
【賞析】
詩的第一首一開頭,就以「一粒粟」化為「萬顆子」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豐收,用「種」和「收」讚美了農民的勞動。第三句再推而廣之,展現出四海之內,荒地變良田,這和前兩句聯起來,便構成了到處碩果累累,遍地「**」的生動景象。「引滿」是為了更有力的「發」,這三句詩人用層層遞進的筆法,表現出勞動人民的巨大貢獻和無窮的創造力,這就使下文的反結變得更為凝重,更為沉痛。
「盡道豐年瑞,豐年事若何?」(羅隱《雪》)是的,豐收了又怎樣呢?
「農夫猶餓死」,它不僅使前後的內容連貫起來了,也把問題突出出來了。勤勞的農民以他們的雙手獲得了豐收,而他們自己呢,還是兩手空空,慘遭餓死。詩迫使人們不得不帶著沉重的心情去思索:
是誰製造了這人間的悲劇?答案是很清楚的。詩人把這一切放在幕後,讓讀者去尋找,去思索。
要把這兩方綜合起來,那就正如馬克思所說的:「勞動替富者生產了驚人作品(奇蹟),然而,勞動替勞動者生產了赤貧。勞動生產了宮殿,但是替勞動者生產了洞窟。
勞動生產了美,但是給勞動者生產了畸形。」
25樓:匿名使用者
憫農2唐李紳
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子。
深海無閒田,
農夫有餓死。
苛政猛於虎中代詞的意義和用法
26樓:
孔子過泰山側,有婦人哭於墓者而哀。夫子式而聽之,使子路問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憂者。
」而曰:「然。昔者吾舅死於虎,吾夫又死焉,吾子又死焉。
」夫子問:「何為不去也?」曰:
「無苛政。」夫子曰:「小子識之,苛政猛於虎也。
」1.夫子式而聽 之 指示代詞 聽老婦哭得傷心2.使子路問之 之 人稱代詞 老婦
3.子之哭也 之 指示代詞 那麼傷心4. 壹似重有憂者 者 名詞作代詞 原因5.小子識之 之 指示代詞 你留在這裡的原因
27樓:嚴洪渲
苛政猛於虎表示中國古代的國家機構對勞動百姓強制無章法的徵收超極限的稅務,使得勞動人民的生活生不如死,感覺比老虎還凶猛!
經常用於形容一個**對他的人民亂使用政策,不顧百姓死活,任意收刮人民的惡劣做法。
苛政猛於虎是什麼道理,苛政猛於虎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原文回答
禮記 檀弓下 中有 苛政猛於虎 一文,記載孔子和 子路路過泰山時,遇到一名身世悽慘的婦女的故事。當地虎患嚴重,可就是因為其他地方有國君苛刻的 所以她和親人寧願一直住在這裡,以至於後來竟有多人連同她的親人也被老虎咬死,只剩下她一人對著親人的墳墓哭泣。全文以敘事來說理,深刻揭露了 對人民的殘害。後來從這...
文言文苛政猛於虎
禮記 檀弓下 中有 苛政猛於虎 一文,記載孔子和 路過泰山時,遇到一名身世悽慘的婦女的故事。當地虎患嚴重,可就是因為沒有苛刻的 所以她和親人寧願一直住在這裡,以至於後來竟有多人被老虎咬死,只剩下她一人對著墳墓哭泣。全文以敘事來說理,深刻揭露了封建 對人民的殘害。後來從這個故事中引申出了 苛政猛於虎 ...
說說,小子識之,苛政猛於虎也,這句話反映了孔子的什麼思想
其翻譯是 孔子說 你們 子路等 都知道了吧,苛刻殘酷的政治比老虎對人民還厲害呢 很顯而易見的啊。反映了他對統治者苛政的不滿,也反映了他仁慈,疼惜天下黎明百姓的心聲 有愛,追求和平 平等,仁義 儒家思想中的 仁 壓迫人民比老虎還可怕對苛政鄙棄 苛政猛於虎 說說 小子識之,苛政猛於虎也 這句話反映了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