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禮記》中記載「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凡事都講究個禮儀。坐臥立行都有嚴格的要求,甚至連吃飯也不例外,被稱為餐桌上的禮儀。
其中關於吃飯的禮儀民間有一個俗語「舀飯不能舀一下」不知各位是否知道其中的深意。
隨機尋訪了村子裡的很多老人,關於舀飯的俗語,大家的對此的印象都非常的深刻。一位年近八旬的大娘就講述了它的經歷。大娘家小時候雖然不富裕,但是書香門第,對於子女的禮儀教育非常的重視。
一次家裡來客人,讓大娘去盛飯,她只盛了一下盛的很滿就放下去盛第二碗,母親看見了,非常嚴厲的訓斥她再添一下。當時大娘以為是母親嫌自己偷懶不想多盛幾次少才遭到訓斥,可事後才知道事情並非如此。
事後母親告訴大娘,盛飯絕對不能只盛一次,盛一次飯是給死人吃的,至少要盛兩次,就算第二次盛飯只盛一粒米,也必須有這個第二次盛飯的動作,也代表年年有餘,至此以後大娘對於盛飯的次數特別的留心。母親只有在祭祀祖先的時候,才會每個碗裡只盛一下,可平時吃飯的時候都是每次盛一點,盛幾次。
其實關於餐桌的禮儀遠不止如此,還有吃飯的時候,筷子不能碰碟子出聲響;筷子不能豎著插在碗中間;吃飯的時候就近吃菜,不要站起了夾遠處的;喝湯的時候不要發出聲響;嚼飯不要啪嘰嘴;等等。
各位朋友小時候有沒有因為吃相不好被訓斥的經歷,大家家裡餐桌上的禮儀是怎麼樣的?
2樓:匿名使用者
盛飯必須盛兩下以上,是一種習慣,預示來年可以吃的更好更飽
3樓:c2百賬號
可能是農村盛飯的一種習慣,他們這樣有好的寓意。
4樓:淘淘淘奇
這樣才能把飯盛得多,而且才能夠吃的更飽。
5樓:這很撩妹
他們覺得盛飯吃的越多就會勞動越多這樣來年大豐收。
6樓:匿名使用者
盛飯必須盛兩下以上,對人的禮節。
7樓:匿名使用者
各地習慣
或者風俗而已
8樓:
因為這是一種禮貌的做法,表示的是一種尊敬吧。
9樓:轉身回眸之間
沒有這樣的說法吧,我們那裡是吃多少盛多少的。
10樓:他咯兔卡
這個是因為如果不盛兩下以上的話會很不吉利的。
11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從古代流傳下來的說法,說這樣是比較吉利的。
為什麼農村盛飯要求將飯打散後再盛
12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我倒是聽說過的。
好像是說,以前人認為鍋巴是好東西,而且越往下面,飯越不容易夾生,所以人們都喜歡要下面的飯,最好是貼鍋底的飯,都不願意要上面的。
所以,為了防止大家不好分,就將飯打散後再盛
13樓:匿名使用者
是習慣問題吧,我家也是這樣。我想主要是飯鍋從底部開始加熱,怕上面的飯有些沒熟,打散可以均勻地與下面的飯混在一起。
第二原因,這樣打散能快點散熱,減少燙傷嘴。
即使說現代的電飯煲肯定全熟,這個習慣還是改不了。
盛飯時為什麼要從邊上盛,而不從中間盛,有道理嗎?
14樓:匿名使用者
沒什麼道理,不過我家剛悶好的米飯開蓋後要把飯用鏟子都翻一下,讓米都蓬鬆了,這樣的飯好吃。
15樓:匿名使用者
這樣做是出於對別人的尊重。大部分人(我想應該也包括你)都認為一鍋飯最美味的是中間的,如果你一個人將中間的盛了去,留給別人的都是「粘鍋飯」,別人就會覺得不舒服,覺得你不會為他人著想。而且一鍋飯叢邊上開始盛不會使鍋裡的飯看起來很狼籍,顯得整潔。
16樓:匿名使用者
剛做好的飯四周都熟透了,而中間還欠點火,先吃四周的後再把飯打閃開吃
17樓:匿名使用者
我只知道小時候我奶奶跟我說,從邊上開始盛,因為邊上的比較涼,中間的太熱了,吃不到嘴裡
農村為什麼有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
18樓:奶奶講事
「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農村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19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這都是有講究的,我們自古以來對於身後大事都看的比較重要,以前的人們認為,死去的人也是有靈性的,如果你給他提供了辦喪事的地方,能夠給他一個風光的、體面的葬禮,這樣他是會對你心懷感激之情的,甚至還會保佑你
20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一旦有了孩子什麼的,就會很麻煩。
21樓:葉落葬
我們這有借死不借生的說法,以前人家計劃生育躲胎,想借個地方生孩子,一般人家都只借個不用的豬圈給人家,具體什麼原因不知道,風俗吧
22樓:如來神掌
因為後者來就不好呀,不喜歡情侶。
23樓:吹氣球小男孩
剛剛結婚的小夫妻,在新婚之夜萬一情到濃時總是會發生些什麼的
24樓:笙笙橙
因為不想給房屋借給小夫妻
25樓:匿名使用者
啊哈,不知道,不知道,沒聽說過。
26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會很容易出現很多問題。
27樓:飛哥茂建工作室
我在老婆娘家過晚我們西都是去山上解決了才回來分開睡覺
28樓:he**en羅徹斯特
對於婚禮或者喪事更是有各種講究。他們把這些總結出一兩句話簡潔明瞭
29樓:匿名使用者
這誰知道了,哎,不知道晚來的封建迷信。
在女方家吃飯,盛飯時只給我盛了半碗,在暗示什麼嗎?
30樓:明暗交雜一笑生花
吃的不能太多,飯不能太滿 ,意味著做人不要太傲。
31樓:我要堅挺
這沒有什麼,不夠了再要,女方害怕你吃不慣家的飯菜,讓你難堪。
32樓:禍起蕭牆後宮
我覺得對於這種事情可能是暗示著讓早點吃完就走。
33樓:拱靜曼
我覺得可能是因為他們怕你吃不習慣,所以先給你呈點飯先吃著。
為什麼農村人吃飯喜歡用大碗,而城裡人喜歡用小碗?
34樓:北慕
去過東北的朋友都說,東北人非常的豪爽,非常的大方,特別是飲食這方面出手非常的闊綽,當地不管什麼美食,都是用著一個大鍋裝著,就像是農村人喜歡吃的麵條也是用一個大碗裝著的,要吃多少就一次性裝多少,有的人還會把一大碗麵條端到門口去吃,這樣就不用來來回回去夾菜了。而且像農村人有些去地裡做農活的,這種對於體力的消耗也是很大的,所以用大碗裝好食物拿到地裡去吃也是會吃得更飽一些。
完全不用擔心去到東北吃不飽,看到這紅豬蹄了嗎,一個個豬蹄非常的大,一隻豬蹄能吃上一天呢。喜慶的節日,無論是城裡人還是農村人,都會擺上宴席,宴請親朋好友吃飯,但是對農村的裝菜方式表示非常疑惑,跟城市人宴會裝菜方式區別很大,農村裡每個人都是拿著一個非常大的碗,在擁擠的人群中裝菜,場面感覺十分壯觀。城裡人跟農村人吃飯就不一樣,城裡人吃飯的時候十分研究,對美食的要求非常的高,不僅要美食外觀非常的新穎,在口感上的要求非常的高,最重要的是,城裡人吃飯都是一點點吃,如果把整碗裡面裝得滿滿的話,有人肯定會覺得你素質不怎麼好。
城裡人每天的工作相對於農民來說,體力消耗的不會太多,飯量自然也會小一點。
而且城裡人是比較講究餐桌禮儀的,吃飯就一定要坐在飯桌上吃,想吃什麼菜就夾著吃了,也不用再用刀大碗去裝很多的菜了。還有就是城裡人要是有小孩的家庭的話,這飯菜也是會講究一些營養搭配的,比如要有菜、有肉、有魚還要有湯,一頓下來就有不少的菜了,所以用小碗的話,想吃多少就盛多少,這樣也不會造成浪費了。
35樓:風蜂蜜柚子茶
為農村人經常幹活嘛,就吃的比較多,用大碗比較方便。
36樓:可愛的啊路
我覺得這個直接原因是因為農村要幹農活,吃得多,大碗會很方便。
37樓:愛學習
因為農村人吃飯都比較實在,城裡人吃飯主要吃的是菜。
38樓:
可能是因為農村人相比較而言,勞動力比較多吃的比較多。
39樓:禍起蕭牆後宮
這是因為農村的一般都要進行農活兒,城裡人不需要出太大的體力勞動。
40樓:嘰嘰咕顧
我覺得主要是因為農村人他乾的活比較累,所以吃的比較多。
41樓:一個酸的檸檬
因為農村人平時幹活比較多,消耗體力比較大,所以說吃的飯比較多。
42樓:萌萌不知道
因為用大碗吃飯的話更方便一點,不用一直盛飯。
43樓:匿名使用者
在我看來是因為農村人飯量比較大而城裡人飯量比較小
44樓:
我認為農村用大碗吃飯的話會,不用一直去打飯。
45樓:wybzd哈哈哈
因為農村人乾的活多,消耗的能量比較大,所以吃得多。
農村七月半接老客哈飯有講究嗎?
46樓:癲瘋閱讀
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我國的「鬼節」,俗稱「七月半」(有些地區為十三或十四)。俗傳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閻王釋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習俗。送祖時,紙錢冥財燒得很多,以便「祖先享用」。
同時,在寫有享用人姓名的紙封中裝入錢紙,祭祀時焚燒,稱「燒包」。年內過世者燒新包,多大操大辦,過世一年以上者燒老包。 無論貧富都要備下酒菜、紙錢祭奠亡人,以示對死去的先人的懷念。
中元節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三年內死的稱新亡人,三年前死的稱老亡人。迷信說新老亡人這段時間要回家看看,還說新老亡人回來的時間並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後回。
因此要分別祭奠。燒紙錢的時間選晚上夜深人靜,先用石灰在院子裡灑幾個圈兒,說是把紙錢燒在圈兒裡孤魂野鬼不敢來搶,然後一堆一堆地燒,燒時嘴裡還要不住地念叨:「某某來領錢。
」最後還要在圈外燒一堆,說是燒給孤魂野鬼的。亡人們回去的這一天,無論貧富都要做一餐好飯菜敬亡人,又叫「送亡人」。
47樓:步水戎
is有講究,因為這一天是7月15,也就是說劉劉老和子女的消費日,也就是要離開了,在這一天吃飯特別的講究,又吃離別飯。
48樓:
農村人說的企業班四個鬼切的日子是實在的。我姐是在醫生的人跟死者的老父老母捎錢花,這裡是二。
49樓:說書人揚羽
接老客哈飯是這樣的:
1不可以祭祀血食
2不可以祭祀動物五臟。
3不可以祭祀葷腥。
4酒水一次倒滿不可以一點點的續
5茶水用清茶不要在茶水中放東西比如大棗什麼的不可以放。
6儘量不殺生
7儘量做倒頭飯
所謂倒頭飯就是用第一鍋的夾生飯,將飯放在一個乾淨的碗裡面倒扣在另一個乾淨的碗裡面。有的地方是往裡面放牛奶的
盛飯是有講究的:1必須是夾生飯。2必須是一勺子飯也就是說這一勺子盛多少是多少不能一點一點的往碗裡續。3必須是頭一鍋頭一碗祭祀給老客。
阿彌陀佛
50樓:
是為祭祀已故去的老人
51樓:
接祖先,應該說些什麼語句?
為什麼農村老話常說「寧給人停喪,不給人成雙」?
52樓:匿名使用者
農村老話和規矩不少,有些淺顯易懂,而有些卻讓人難以理解,聽起來都怪怪的,比如今天要給大家說的「寧給人停喪,不給住雙」是什麼意思,啥規矩呢? 「寧給人停喪,不給住雙」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寧可把房子借給村裡其他人家辦喪事用,也不借給其他人家的夫妻來住。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規矩呢?
按說喪事更不吉利了,為啥還能答應把房子借給別人呢?
這裡有兩個原因:
一 、人的去世,同時也意味著新的生命會降臨,這在古代的農村人看來,不是什麼壞事,也並不代表不吉利,反而有種對新生命的期待。
二、喪事本身確實不吉利,但是如果把房子借給了辦喪事的這家,通過這個喪事,反而可以把家裡本來存在的不吉利的隱患,都一掃而光,留下來的就是好運氣了。那麼為啥不能把房子借給外來的夫妻住,尤其是過房事?這其實跟農村的生活習慣是有很大關係的。
自古至今,房子和宅子在農村,都是一等一的大事。在古代,一個農戶,一輩子只有幾件大事:蓋房子、娶妻、生子、送走老一輩。
這幾件事辦下來,人也將近花甲,一輩子就差不過過了一大半了。可見,房子是這輩子大事中的頭一等,而寢室更是最私密的地方,除了戶主自己夫妻可以住,絕對不能借給別人住,尤其是借給別的夫妻住,更是不可以的。這被認為會帶來晦氣和災難。
每一句老話和規矩都代表一種價值取向和文化觀念,都有著他的內在解釋,雖然有些聽起來不是怎麼的正確,但他都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和追求。
53樓:誰選舉的說法
可能是當時的那種背景條件下不允許這樣去做吧,反正我是不能理解這種想法。
有什么小產品適合在農村裡跑市場得產品
我就在賣衣服,批發價,八元一件 下鄉產品的市場定位 什麼樣的產品適合定位在農村市場 兄弟,你的要求也太高了,寫一篇文章是不可能的吧!但下鄉產品的市場定位確是可以說說的。下鄉產品無非就定位農民和小城鎮的居民等。什麼樣的產品,也就是現在農民和小城鎮的居民的使用還不普遍,但有實際需求的產品。目前的下鄉產品...
為什么農村出來的大學生混得不好,為什麼農村出來的大學生混得不好?
的確是這樣,尤其是那些比較落後的農村,好不容易培養出來一個大學生,有的家庭還是借錢供孩子上大學,但當孩子從大學畢業以後,很難在大城市落腳。有的混的還比較差,都不如那些曾經沒有好好學習的同學,那麼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我也是農村的一名大學生,說實在的,混的真不如人。我覺得有以下這方面的因素 一是,農村畢...
為什么農村村宴特好吃呢,為什麼農村村宴特好吃呢?
農村村宴特別好吃的原因有幾點,第一點就是感覺,農村宴席,都會在室外搭幾個簡易的大灶臺,看看那一溜幾個大灶臺的氣勢,大灶臺,大鐵鍋,燒著柴火。又燉又炒的,又煎又炸的,鍋裡的菜香飄出幾裡外,就這種感覺,就這種氣氛,就這種意境,就會讓你垂涎欲滴的!農村的宴席,雞是農民自己家裡養的笨雞,魚是自己家池塘裡現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