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關古城樓的歷史,偏關縣的歷史沿革

2023-02-12 16:50:16 字數 5971 閱讀 4057

1樓:剛下著小雨

雁門關,寧武關,偏頭關。自明代以來,三關相互依託,成掎角之勢,為晉北抵禦外族入侵的軍事重鎮。三關之首,為偏頭關,位於今偏關縣。

如今,偏關小城的古建築大部分已蕩然無存,但年逾八旬的徐尚忠老人硬是靠著自己的執著“找回”了偏關古城歷史印跡。10年來,老人不停地走訪、考證,並於近日繪製出明清時代古城復原圖。軍營、街道、糧倉、草場、鹽店、寺廟、水井……一一再現。

小試牛刀,繪製《八景圖》   初冬的偏關,萬物凋枯,冰凌隨處可見,寒氣襲人。  徐尚忠住在城內一處大雜院,家家門前堆著一人高的炭堆。徐家在院子最深處。

11月11日上午9時,屋內昏暗,冰冷。為省些炭,早飯過後,爐子便被埋嚴實了。  徐尚忠與老伴都穿著厚厚的棉衣。

黑黑的土炕邊上,是一處高腳桌,上面堆滿了書畫,都是徐尚忠的作品。他尤其擅長國畫。  徐尚忠個子不高,雙手關節黑硬,**龜裂嚴重,怎麼看也不像畫家的手。

“唉,百無一用是書生!”徐尚忠感嘆,毫不隱瞞捉襟見肘的家境。“我這一輩子也沒奮鬥下間房子,這房還是二兒子的。

”   2023年,他在縣文化館工作,是個能唱能跳,會寫會畫,啥也能抓起來的人物。忙於工作,他無暇顧家,每天帶著館裡的人寫寫畫畫,下鄉唱戲。後來當了館長,事情就更多了,主要工作是搶救地方戲。

那時的徐館長一心想著“不能讓這些東西沒有了”,每天騎著自行車跑鄉村,聽老農唱,學老農演,回來就是個沒完沒了地寫。30多幕《偏關道情》,50餘臺《二人臺》,被完整地記錄下來。  徐尚忠邊講,邊展示他的作品。

一旁的老伴看了,不滿地念叨起來:“這老漢,就知道工作,卻掙不下個錢,跟著他受了一輩子窮。”最讓老伴不滿的,就是不停地租房,“一輩子沒個自己的窩”。

老太太牙幾乎掉光了,坐在那裡仍然顫顫巍巍的,細且高的聲音會突然響起,嘮叨對丈夫的不滿。  徐尚忠權當沒聽見,得意之作,8幅一組的《八景圖》,興致極高地指點著,講解著。這一作品完成於2023年,畫的內容是百年前偏關城內的古八景:

文筆凌霄、偏河曲流、玉清真境、聖祠林濤、關河魚浪、石沼興龍、駝洞鬥蝶、溪洞流山。  繪製《八景圖》的過程中,老人又動了將偏關古城描繪下來的念頭。  光城牆就探訪了大半年   “咱是文人,一輩子就是個幹文化的,總想給後世留下點東西。

”對費力費錢的古城復原圖,徐尚忠的說法就是這麼簡單。“知道這東西掙不了錢,但就是想幹。”   當年,完成《八景圖》後,老徐帶著老伴住進了城外寺廟白衣殿,幫忙看廟。

2023年,古城復原圖在白衣殿開工了。  徐尚忠從縣城建局借來地圖,放大,掛起來。然後就成天在城裡逛,走街巷,訪老人,找族譜,找縣誌,回到家就在圖上面標記。

建縣的歷史不復雜,明洪武二年,洪洞大槐樹移民來此,實行“三分戍邊,七分屯田”的制度。清雍正三年建縣後,成了“七分戍邊,三分屯田”。  偏關城外,有九崖頭,是九座連綿的黃土山;山下是關河水,偏關就在這山山水水的東北角,依山傍水。

城內地形與中國西高東低的大地形相異,為東高西低,河水也是自東向西流淌。因其不正,所以取名偏關。搜尋偏關300多年的歷史讓老徐著實費了不少精力。

其中,城牆就訪了大半年。  老人們說,繞古城牆走一圈,整整五里十八步。可這城牆在**?

現在城內,只斷斷續續留著共300米長的土堆,已快辨不出模樣。剩餘的,有的蓋起了高樓,有的建起了商店……徐尚忠走街串巷,在口口相傳中印證著城牆的位置。  “我沒有辦法按照經緯度標記,但我有我的土辦法。

”說這話時,徐尚忠瞪大了眼睛,露出年邁老人特有的“天真”,憨憨地笑了。其實,土辦法很費力氣,丈量城牆距關河的距離後,按比例標識。何處走直線,在**拐彎;西城門外有護城牆,東城門外有道土城。

五里十八步一趟趟地走,一遍遍地改。  城牆畫出來後,不方不圓,極不規則。“當初,就是依地形所建,為防禦方便,沒有更多的講究。

”   五里十八步城牆上面,不規則地凸出18個“馬面”。馬面即城斗子,每個有十米見方。兵臨城下時,馬面上可以成倍屯兵,夾擊敵人。

古代的城牆,都有四個門,而偏關卻只有東、南、西3個門,沒有北門。“北方意味著戰爭與恐懼,偏關位居最北,當然不能開設向北的通道。”   大復原圖在一面牆上鋪來   講解城牆時,徐尚忠拿出來的是一幅縮小版的復原圖,長有一米多。

講城內建築時,他這才小心翼翼地將大復原圖在一面牆上鋪來。拿著一支竹鞭,小心地指點著。“明修長城,清修廟。

”清朝統治者為了從精神上控制邊關軍民,在當地大舉修建廟宇。偏關城內多不勝數。縣誌中就記載了20餘座,徐尚忠走訪得來的數字是83座。

全部畫在了復原圖中。  城內最大的廟是大文廟,五進院子,門前仿故宮金水橋樣式,也引入一條河水通過。大中型寺廟,全部居於城北。

供奉著各路神靈,有財神、河神、關帝、藥王、龍王、玉皇、馬王、火神……   除了多廟,最多的還是軍營、官署。

已經消失的有專供官兵京將駐紮的後京營圪洞,有專門管理官兵的兵備道、參將府。“這是個軍事重鎮,老百姓的生活自然離不開為軍事服務。”清代時,城內有專門的做弓、做箭的百姓。

現在這些地方被稱為“弓家巷”“箭家巷”。  城內服務功能齊備,城中心有儲糧倉,是城內外官兵的給養中心;不遠處,是草料場;它的對面,是鹽店……   越探訪就越對偏關古城感興趣!徐尚忠說,偏關古城極有研究價值,整座城內,沒有對稱的建築。

城內有鼓樓,但找不到鐘樓;三個城門各走各的線;街道不對稱,城牆不對稱。西門外的護城樓就是古代的風火臺,有權調動太原以北六路兵將。  此外,圖上還繪製出45條街道、5個最大的官署、11座戲臺、5眼水井、9個牌樓……共萬餘處景緻。

以後有了資金,再將它製成沙盤   徐尚忠利用自己的國畫技藝,白描出了這座古軍事重鎮。蠅頭小楷精緻標識,廟宇纖細,城牆雄渾,各有特色。他說,現在正在著手將這幅平面圖升級成一幅立體圖。

“以後有了資金,再將它製成沙盤,擺在縣裡最顯眼處。”   在徐家冰冷的屋裡,凍得人連筆都握不住。徐尚忠過意不去苦笑著說:

“這畫還是在廟裡完成的,要是在這裡,根本沒地方畫。”在作畫過程中,老人收穫過真心的支援,更多的則是嘲笑。  每天拎著破兜兜,在城裡晃,逮著個老人就問。

鄉鄰們不理解的多著呢,風涼話更多。“錢掙不下,孩子管不上,幹個這幹甚呢。”   製圖期間,徐尚忠不止一次病倒。

冬天感冒,夏天中暑,都不值一提。從城坡上摔下來,傷了腰;考察已經成為工地的城牆,被鋼絲絆倒骨折。十年來,這就是徐尚忠的生活寫照。

至於更多的艱辛,徐尚忠與老伴一起想了十多分鐘,就再也想不起來了,“也許熱愛,就不辛苦了吧。”   為什麼做這沒利沒名的事情?記者不斷追問,徐尚忠也非常配合地努力回憶自己製圖的初衷,被逼急了,反覆強調:

“我就是個幹這的嘛!”

黏貼貼吧裡的,希望有幫助!

偏關縣的歷史沿革

忻州偏關 歷史背景

2樓:白開水加血

偏關縣地處晉西北的晉蒙交界處,位於東經111°22′--11°01′,北緯39°12′--39°40′之間,西臨黃河,與內蒙古準格爾旗隔河相望,北依長城,與內蒙古清水河縣接壤,東南部有平魯、神池、五寨 、河曲等4縣毗鄰,全縣總面積為1685.4平方公里。全縣總人口102085人,其中男性54572人,女性47513人,農業人口88995人。

縣**駐城關鎮。

氣候屬大陸性半乾燥區,寒冷乾燥多風沙,年平均氣溫8℃,一月最冷,平均氣溫-10℃,七月最熱,平均氣溫23℃,年平均降水量420毫米左右,平均無霜期140天。

本縣礦產資源比較豐富,主要有煤炭、硫磺、鐵礦、石灰石等。煤炭資源總儲量約為9—12億噸。硫磺資源也較為豐富,現已探明儲量為4180萬噸。

硫磺礦開採加工歷史悠久,但由於工藝落後,生產條件很差,產量一直不高。此外石灰石儲量也較大,品種也較多,為發展建材工業提供良好的資源條件。

工業主要有電力、化肥、陶瓷、鍊鐵、水泥、橡膠製品、農機修配、機械鑄造、地毯、服裝、印刷、糧油加工等行業。

交通以公路為主,平魯至萬家寨的引黃公路橫穿縣境中部,原平崞陽至內蒙川峁的幹線公路途經縣境,並以縣城為中心有多條簡易公路。全縣公路總長249公里,其中省級公路66公里,縣級公路129公里,鄉鎮公路44公里,全縣15個鄉鎮全部通了汽車,交通閉塞的局面大為改觀。此外,黃河沿岸尚有渡口多處,南至河曲、保德和軍渡可行木船,溝通了與外地的物資交流。

偏關古為邊防重鎮,名勝古蹟頗多。有明代修築、總長為500公里的六條邊牆——明長城,有明代建造的文筆凌霄塔;有唐建隆崗寺以及古烽火臺巖洞、白衣廟、白龍地等多處旅遊景點,有一定的開發價值。

3樓:

在山西偏關縣。與寧武,雁門合稱三關,東銜管涔山,西瀕偏關河,因東仰西伏,又稱偏關。五代迄宋曾置偏砦,元時改關。

現關城為明洪武二十三年(2023年)改築,並置偏頭所,太原鎮總兵駐此。清改置縣,屬寧**,轄邊牆四道。頭道邊在關北60公里處,東接平魯縣崖頭墩界,西抵黃河,長150公里。

二道邊在關北30公里處,北貫草垛山,西抵黃河岸老牛灣,南連河曲縣石梯隘口,迤東達老營好漢山。長城至此分為內外,外長城即山

山西曆史

4樓:匿名使用者

山西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迄今為止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千年之久,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美稱。西河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遺址表明,早在舊石器時代就已有了人類在這裡繁衍生息。

傳說中的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炎帝都曾把山西作為活動的主要地區。中國史前三大偉人堯、舜、禹,都曾在山西境內建都立業。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政權夏朝也建立在山西南部。

商代,山西是商的主要統治區。周代,晉國由山西境內崛興,晉文公曾為春秋五霸之一。秦、漢、魏、晉時期,山西無論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南北朝時期,山西是北朝統治的中心地帶,而且北魏曾以平城(今大同)為都,之後的東魏、北齊也曾以晉陽(今太原)為“別都”、“陪都”,這對促進山西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唐太宗李世民起兵太原,建立了大唐王朝,由此,山西被唐太宗認為是“龍興”之地,一直把山西作為唐帝國的腹髒地區,封太原為唐王朝的“北都”、“北京”。有唐一代,山西一直以其特殊的地位和發達的經濟、文化稱著於世。

到五代十國,山西仍然對中國北方的政治、軍事形勢,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宋遼時期,山西進一步繁榮,是中國北方經濟、文化的主要發達地區。元代,全國共11個行省,山西與山東、河北,並稱為元朝“腹地”,大同、平陽(今臨汾)、太原三城則成為黃河流域的著名都會。

當時山西商業的發達、經濟的繁榮、文化的昌明,曾受到當時來中國旅行的義大利偉大旅行家馬可·波羅的盛讚。明代,山西的商業迅猛發展,曾領全國之先。特別是晉商十分活躍,威震海內外,其足跡東出日本,北抵沙俄。

最著名的是山西票號,可謂中國金融之鼻祖。

中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以後,山西的經濟、文化發展受到嚴重破壞。但是,山西人民英勇地抗擊了外敵的侵略。特別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山西人民進行了更加頑強的鬥爭,在三晉大地上譜寫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百團大戰、平型關大捷、上黨戰役永垂青史。

2023年4月,全省解放。9月,成立了山西省人民**,從此揭開了山西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新篇章。幾十年來,山西人民為全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出為重大貢獻。

黃河流經山西,孕育了無數英雄豪傑、仁人志士。在中國的各個歷史時期,山西曾湧現出許多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文學家、歷史學家。最著名的有春秋時期的霸主之一晉文公重耳,有中國唯一的女皇帝、唐代傑出的政治家武則天,有中國的“武聖”、三國時期名將關羽,有唐朝名相狄人傑、裴度,有抗擊匈奴而名垂青史的漢朝名將衛青、霍去病,有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的作者、宋代著名史學家司馬光,有創立"製圖六體"的西晉地圖學家裴秀,有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有唐代著名詩人王勃、王之渙、王維、王昌齡、白居易,唐代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政治改革家柳宗元,有金朝文學家、詩人元好問,有元曲四大家中的三位著名戲曲家關漢卿、白樸、鄭光祖,有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文學家、醫學家、書畫家傅山;清末維新派揚澤秀以及戊戌六君子譚嗣同、劉光弟等。

可以說,山西是人傑地靈,代不乏人。而其中晉商的足跡更是踏遍華夏、享譽全球。

山西是厚重的黃河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古人類文化遺址、帝都古城、寶剎禪院、石窟碑碣、雕塑壁畫、古塔古墓、佛道聖地、險堡關隘以及革命文物、史蹟等,從北到南、珠串全省,構成了山西古今兼備,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目前,全國儲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築物70%以上在全省境內,具有珍貴价值的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就有119多處。

如佛教聖地五臺山、應縣木塔、雲岡石窟、永樂宮壁畫、運城關帝廟、永濟普救寺、洪洞廣勝寺等在國內外都很著名。山西民歌、民謠舞蹈、民間傳說、民間工藝等具有獨特的魅力。

山西是革命老區,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具有勤與儉的民風。劉胡蘭精神、大寨精神、太舊精神、李雙良精神激勵著人們為爭取新生活不斷艱苦拚搏。

特奧蒂瓦坎古城的歷史,特奧蒂瓦坎古城有哪些歷史?

特奧蒂瓦坎古城,是印第安文明的重要遺址。位於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東北約40公里處。在其繁榮興盛的 六 七世紀,全城有20萬人口,規模可以和中國當時的長安相比。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特奧蒂瓦坎古城作為文化遺產,列入 世界遺產名錄 特奧蒂瓦坎城在全盛時期,是世界大城市之一。據估計,居民有20多萬,面...

東北歷史最長的古城是哪個城市,東北最古老的城市是哪裡

遼陽是東北地區最古老的城市,在漫長的歷史時期,這座城市承載了東北地區政治文化中心的使命。因為地處中原地區到遼東半島以至東北廣大區域的古交通線的咽喉要地,遼陽不僅是軍事重地,也一直是中原政權與地方割據政權反覆爭奪的寶地。在中原政權強大穩定時,遼陽就是 政權延伸觸角的一個關節點,如秦滅六國後,分天下為3...

梁山的建制沿革,梁山縣的歷史沿革

介紹 梁山縣在山東省西南部,隸屬濟寧市,許河頭位於梁山縣城南8公里處。地名來歷及歷史沿革 明洪武年間許氏祖由山西洪洞縣老鴰窩遷來,在一古河的源頭建村,故命名為許河頭,延續至今。濟寧地區的歷史沿革 約於公元前2000年夏少康時,封此地為任國。秦稱任城縣。後周廣順二年 952年 置濟州,設治於鉅野,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