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無為國學哲學
《論生死》
很多時候,越是常見的事物,越難了解;越是基礎的問題,越難回答。古往今來,看多了生死的人,比比皆是;看淡了生死的人,為數不多;看透了生死的人,寥寥無幾。
西方的智者哲人,尤好**人生、人性的問題;而對於生死,他(她)們並未得其要領。即便如孔子這般偉大的思想家,也百思不得其解,只能發出「未知生,焉知死」的感慨。
真正能解悟生死的,唯有中國的道家人物;而對其有著深刻論述的,僅莊周一人。道家思想,深不可識,是人類最高智慧的結晶。說句題外話,若對「陰陽」沒有深入的思考和重大的領悟,談起哲學來,終究顯得膚淺。
《莊子·知北遊》有云:「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紀?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
」《莊子·大宗師》有云:「孰能以無為首,以生為脊,以死為尻;孰知生死存亡之一體者:吾與之友矣!
」此外,書中還有不少關於生死的談論,連同上文,敬請讀者自行查閱、理解,此處恕不一一羅列、翻譯。
——那麼,何為生死?一孔之見,姑且談談:
生,是能夠連續地感知到自身存在的狀態;死,是喪失連續的對自身存在的感知能力的狀態。或者說,生,是能夠連續地維持自身穩定的狀態;死,是喪失連續的對自身穩定的維持能力的狀態。
必須說明的是,非生物也能感知到自身的存在(維持自身的穩定);但這感知(維持),並不連續。由非生物到生物的衍化過程中,必定存在介於兩者之間的物體;其對自身存在的感知(自身穩定的維持)的連續性越明顯,便越接近於生物。
由此不難明白,腦死亡的人,即是死人。就算藉助醫療手段,使呼吸、心跳繼續進行,也無法令其復生:人,已死;所生的,不過是死人的器官、組織、細胞而已。
藉此,我們也可以體會古人所說的「氣」:腦死亡而呼吸、心跳未停的人,與活人相比,便是缺乏這股連貫「精」「神」的「氣」,以致對自身存在的感知(自身穩定的維持)的連續性喪失。
對生物而言,生死完全對立,兩者不可共存:其要麼生,要麼死;不能既生又死,或不生不死。
生終於死,死源於生;有生必有死,有死必有生。嚴格說來,生不能知死,死亦不能知生;但我們可依據陰陽之理,通過對生的瞭解,來推測死的特徵——兩者的性質,完全相反。
生是連續的,有長度的,如同一條線段;那麼,死是非連續的,無長度的,彷彿一個質點。也可以說,生是短暫的,而死,是永恆的。
生是有知有覺的,死是無知無覺的。任何對生的感知(譬如喜怒哀樂),在死中,都不存在。所以,死本不苦,苦於死的,乃樂於生;死本無樂,樂於死的,乃苦於生。
若苦樂不入於心,則生死皆置之外。人能苦樂一視,則可生死兩忘,步入不生不死的境界——所謂的「永生」,便是如此。
陰陽原無二分,生死本為一體。求生過度,便是找死;順天應命,方為正道。若人類能長生不老,那麼:
彼時的生,如同當今的死;彼時的死,如同當今的生。如今痴迷於生的人,彼時將醉心於死。
在此,謹奉勸那些企圖通過高等科技,來延長人類固有壽命的人:不要功在當代,禍及千秋;不可為一時之讚譽,而受萬古之毀罵。
2樓:柯仔
死是生的一部分,生來就會有死,他們相互聯絡不可分離,如何看待生就如何對待死,生活是生的細化,所以怎樣對待每一天就是對待生和死的態度,不用殷切期盼也不用惴惴不安,來了就好好經歷,過了也不會追悔莫及。
3樓:江山毅改
本不該來,何必畏去?生,當奮勇精進;死,亦坦然平淡。有詩云:人傑鬼雄。是故,生坦蕩,死亦坦蕩。生,可寄所託放浪形骸,死,可歸於秋葉寂靜恬美。佛家雲,紅粉骷髏。
4樓:
對待生死有兩種人,一種是大多數不知生從何來死往何所,一種當然就是知道,而且能自己做主,自主生死
說說看如何正確看待生死問題?
5樓:匿名使用者
有生就會有死,迴圈往復不斷的輪迴,世間萬物皆逃不過於此,這本來就是一場無休止的宿命,既來之,即安之。
生死,人們卻為它悲,為它喜,為它哭,為它笑,從此人世間便上演著一幕幕悲喜交加的動人的故事。是生重要還是死更重要,相信很多人會說同等重要,這是用來維持這個世界的動態平衡的唯一方式,就像一條不斷流動的小溪,為了讓溪水始終清澈見底,這是唯一的途徑。
生活的注意事項和重點須知:
生死都是老天給我們的權力,在這個問題上兩者不分伯仲,但後面的事卻大不一樣,有人生在一個富貴之家,也有的人出生在貧寒之所,二者相比可能出現兩種情況,好的越來越好,而壞的越來越壞,反之則不然,大多數人還是出身決定命運,這個不必太多爭論。
然而死對人都是基本相同,無非是變成白骨葬於大地之上,有的附上親人的哀思,有的卻無人問寒,這並不代表前一種是好人後一種是壞人,而是一種對待死亡價值觀的驅使,能夠坦然面對死亡,生和死是人類的兩件大事,生往往給人帶來希望和歡喜,死則相反給人帶來的是絕望與痛苦。
6樓:尋找若有失
建議看看莊子的學說,大概就是生死同齊,人不該因出生而高興,也不該因死去而悲傷,這是非常自然的事,順應自然即是道,人的生命現象本身就是一種自然現象
7樓:旌濤拍岸
生死問題,是人來到這世上要走的過程。有道是:從天堂到地獄,我路過人間。
當一個生命從哇哇落地開始,便是大自然賦予的神奇產物。到奄奄一息結束,就是生命的盡頭,亦是歸宿,這也是大自然的迴圈倫理。
8樓:居洋
想開了看淡了也就可以坦然接受了,誰離開了地球都在轉,第二天太陽依然會升起,所以活好當下才是我們最應該做的。
9樓:光看不見
生命本身就含著死亡的種子,生就意味著死。死了人已經不是人了,是另外一種事物了,所以人的死是人活著的時候存在著的事。死是一過程這過程不多不少正好從生開始。
在活著的時候慢慢明朗的事。不是說土埋半節了嗎,這不就是說死一半了嗎!生與死是時時刻刻,不可分割地聯絡在一起的。
不要把生與死分割開理解,事實上他們的有機同一的整體。隨著年齡的增加各個部位都不行了,這就是一定意義的死亡,壞死,最後達到了完全死亡。
10樓:瀝瀝小雨
生是偶然的,死是必然的,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只有活在世上,對得起自己,不虛此行,不後悔,順其自然就行,有一天不留遺憾的離去,那也就沒有什麼了,正確對待就好!
11樓:猴17157汲顏
黃泉慈母一路走好!未來的日子,我也會追隨媽媽而去的。媽媽生活不能自理近四年了,還得了老年痴呆八年了,讓人心痛萬分。
媽媽的耳朵長的很大,耳朵大的人一般腎都好,如果媽媽沒有骨折,真的會長命百歲的。現在,老父親還健在,希望他老人家活一百歲吧!
12樓:回憶
生死是天定的,各位喜歡把生和死區分開來講,這樣就會產生一種錯覺,認為生的時間很長,當死來臨時就覺的太突然,就會恐慌,甚至害怕,對人生有著百般留戀和不捨的感覺。
13樓:翎兒
人生是來提升自己的靈性的,要開心的過,好好的修行,做點對人類有用的事,當然活多久是命,運氣好就是要無疾而終,我覺得這才是最圓滿。
14樓:閒雲逸志
對於久病纏身的人來說..死是一種解脫..對於貪生怕死的人來說..死是恐懼...有生必有死 有死必有生..生命的意義在於呼吸之間....知死而後生,才能發掘活著的價值
15樓:猴42357值迅
家有父母,永遠是小孩子。父母不在了,就沒有了靈魂了。也沒有了過年過節,兄弟姐妹團聚一堂的心情。
媽在,家在。父母在,兒女有來處。父母不在了,兒女只有去處。
媽媽不在了,哥哥說戶口本又少了一個人,神情非常悽慘,讓人潸然淚下!是啊,我們每個人都會擁抱死神的。
16樓:都市傳說寄語
活著沒有自由不如一走了之,我曾經期待過,等待過,隱忍過,焦慮過,後悔過,無能過,強顏歡笑過,但只有我變了,變的對未來不抱希望,自卑,厭世,我覺得我瘋了,但是被世界逼瘋的。
17樓:峰佘無敵
過去有句名言,生如夏花之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這是印度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泰戈爾說的。死亡不可怕,活的艱難很害怕。
夏花尋常百姓都不會那麼熱烈,過好日子,上養父母,下育兒女,儘自已的本分,讓自己不白活一世就行了。至於死的靜美,像秋天的葉子,這也不容易做到。生老病死,老天說算,只要老天請了,個人的力量不能勝天。
只是個人不加塞搶先好了,人世間有許多委屈和不平,只要活著,就好好忍受吧!花謝了又再開,人去了永遠不再來。人只有一輩子,生命珍貴,唯有萬分珍惜!
18樓:網上紅塵
芸芸眾生除了生死二字其餘根本不叫事,出生佔了個《生》子,剩下《死》字,任你千般變化,萬般手段,定位不出自己再折騰也是白搭。
19樓:我信仰我獨立
力量不夠怕死,找個伴自己給自己打氣啊!人多難團結一心,也根本不可能團結一心。所以,二人一心才是根本方法。這應該誰都知道了,呵呵!
20樓:想好好活
以前沒想過,現在年齡大了點,看到孩子還小,老爸老媽白髮蒼蒼的,現在不是怕自己死,而是放不下家人!
21樓:瓊州客
五言詩—五月—葛志堅
依送四月雨,喜迎五月風。
心香春常在,去來兩關情。
22樓:六月微風吹過
生亦何歡,死亦何苦。
23樓:警世通言
生死由命,富貴在天。
24樓:生活達人小鄭老師
對於生死的問題,它是自然的規律,沒有必要看得太重。
如何正確對待生死觀
25樓:南溪
生死觀是指人們對生與死的根本看法和態度。
不同的人生觀,對生與死就會有不同的價值評價,從而形成不同的生死觀。
中國人其實是很不願意談死亡的,甚至覺得這個字眼很不吉利。這跟中國的傳統教育有很大關係,大家忌諱談死,都說「好死不如賴活著」,人死了也說成是「老了」或者「走了」。談死色變的文化基調,襯托出一種灰色的人生態度。
生老病死,本是生命的自然過程。然而,人們往往非常重視「生",對老、病、尤是死亡一直諱莫如深。 特別是物質生活極度豐富的現在,「體面而有尊嚴」 的活著已深入人心,而對死亡卻異常忌諱,甚至採取迴避的態度。
」死亡 」這個話題,不僅僅代表著言語上的不吉利,更被置於道德的高架上。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正視死亡,因為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階段中,都要伴隨著很多次「死亡」,親人離世,或者認識的人離世,這些都是會發生的事情,我們應該儘早的對孩子進行有益的「死亡教育」,向孩子講解死亡的話題時不要欺騙,那些看似美好的謊言只是家長對死亡的另一種逃避,在死亡教育這件事上起不到任何正面的作用,其次要如實告知,告訴孩子死亡到底是什麼樣子,它不應過分恐懼,更不應是無限的美好
26樓:四合青音
生死都是是我們自己無法選擇的,所以坦然接受生死,活著活的開心就好,如果有離去那一天,那也是天命,人人都不可躲避的,坦然面對,珍惜現在就可以了
如何看待死亡
27樓:匿名使用者
在人的一生中,我們會親眼目睹一個又一個生命離我們遠去。當我們看到某個生命被突如其來的橫禍瞬間奪走時,我們無不感慨生命是那麼的脆弱,那麼的無奈。
雖然每一天都會有很多人離開人世,但活著的人還是得活著。活著的人不會因為死亡而消沉,反而會因為死亡而更加珍愛生命,更加積極,更加堅強。
害怕那也就說明你還活著。
生與死本來就是一瞬間的事情。
我們只能這樣活著:能活多久就去活多久,一直活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當一個人真正害怕死亡的時候,那麼除非他可以改變死亡的事實,否則他就無法完全消除這種害怕。
或許只有死亡以後,我們才完全不會害怕死亡了。四不同的人生其實只是過程不一樣,但終點卻全都是一樣的。因不幸而去世的人其實只不過是提前到達了終點而已。
如此去看待人生與死亡的話你或許就不會那麼的害怕意外災難了。
你怎麼看待「朋友」,你怎麼看待「朋友」二字?
有一首歌唱的好 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朋友是你人生路上必不可少的人,它是你除了家人最靠譜的依賴。在你失落難過的時候朋友都會幫你度過難關。所以朋友是我們一生的財富。朋友或許我們能有很多,但是真正的 朋友 卻很少。在這個社會上,版我們認識,就會權 稱呼別人為朋友,可是能找到志同道合,興趣相投的交...
諾,你怎麼看待友誼,諾,你怎麼看待友誼?
對於我,有兩層。一是雙方的付出,二是你自己是否心甘情願地付出。第一點 朋友之間的關係不是單方面的付出與單方面的索取,若真是這樣,那早點分了最好,沒有哪個朋友會單方面索取,佔你便宜,還不如用這些付出去做交易,說不定能賺錢呢!嘿嘿!第二點 關於付出,回顧一下過去,是否真的心甘情願的。朋友之間都會有疙瘩摩...
怎麼看待同居
人內心很複雜,對於同居,好比一個人很餓,看見一隻有毒的雞子,吃吧,怕過後痛苦,不吃吧,很餓又很想吃。同不同居跟人有關,反正過來人大都巴不得多同居幾次,哈哈 異地戀情的成功幾c率很小a,還好你們是家裡人g介6紹認2識的,還算知根知底。他讓你過去沒有錯,也j是怕錯過這段戀情。你過不h過去就看他的魅力o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