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追繳欠稅罪的犯罪構成

2023-02-14 20:05:10 字數 4364 閱讀 9777

1樓:法律顧問老胡

一、客體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體,與偷稅罪、抗稅罪一樣,是國家的稅收管理制度。如果侵犯的不是國家的稅收管理制度,則不構成本罪。

二、客觀要件

逃避追繳欠稅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必須具有違反稅收法規,欠繳應納稅款,並採取轉移或者隱匿財逃避追繳欠稅罪產的手段、致使稅務機關無法追繳欠繳的稅款,數額較大的行為。

1、必須有欠稅的事實。欠稅事實是該罪賴以成立的前提要件,如果行為人不欠稅,就談不上追繳,無追繳也就談不上逃避追繳。欠稅是指納稅單位或個人超過稅務機關核定的納稅期限,沒有按時繳納、拖欠稅款的行為。

在認定行為是否"欠稅"時,必須查明其欠稅行為是否已過法定期限,只有超過了法定的納稅期限,其欠稅行為才是逃避追繳欠稅罪所要求的"欠稅"事實。至於具體的法定期限,各個稅種規定不盡一致,應依據具體的稅收法規來確定。在考慮欠稅事實的時候,必須考慮到欠稅的原因,是行為人財力不支、資金短缺、還是擁有納稅能力而故意拖欠。

如系前者,《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20條規定:納稅人因有特殊困難。不能近期繳納稅款的,經縣以上稅務機關批准、可以延期繳納,但最長不得超過三個月。

這說明因合法理由欠稅是允許的。所以,逃避追繳欠稅顯然是指第二種情況,即故意拖欠。

2、行為人必須有實際的逃避行為。這是該罪能否成立的關鍵所在,根據法律規定、逃避行為是專指轉移財產和隱匿財產,如轉移開戶行、提走存款、運走商品、隱匿存貨等,如果不是將財產轉移或隱匿,而是欠稅人本人逃匿起來、則不構成逃避追繳欠稅罪。此處必須明確,行為人實施的"逃避"行為要與"欠稅"行為存在著必然因果聯絡。

即"逃避"就是為了"欠稅"。至於孰先孰後,並不十分重要。實踐中有的行為人實施的"逃避"行為在法定的納稅期限屆滿以後,也就是具備了法律規定的 "欠稅"條件以後;有的行為是先轉移資產,而後欠稅,這兩種情況都不影響逃避追繳欠稅罪成立。

如在納稅期內就能及時確認行為人轉移、隱匿財產,企圖逃避欠稅,如何處理呢?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的規定,稅務部門可令行為人提供納稅擔保;如其拒絕,可對其採取稅收保全措施。

3、致使稅務機關無法追繳,這是行為人的犯罪目的,也是逃避追繳欠稅罪所要求的客觀結果。稅收實踐中的欠稅是時常發生的,對於擁有納稅能力而故意欠稅者、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27條,稅務機關可採取強制措施,如通過銀行從其帳戶上扣繳稅款,或扣押、查封、拍賣其財產抵繳稅款。所以,只要欠稅人擁有逃避追繳欠稅罪相當數量的資金和財產,所欠稅款是可以追繳的;但如行為人將資金和財產轉移、隱匿,所欠稅款就難以追繳,給國家造成損失。

所以逃避追繳欠稅罪是結果犯,只有造成"欠稅無法追繳"的事實,才能成立該罪既遂,如果行為人儘管採取了逃避的行為,但其轉移或隱鍍的財產最終還是被稅務機關追回,彌補了稅款,則構成逃避追繳欠稅罪未遂形態。

4、無法追繳的人稅數額需達法定的量刑標準,即1萬元以上。該罪是結果犯,如果不足一萬元,即便具備前述要素,也不構成犯罪,這裡的數額指稅務機關無法追回的欠稅數額,亦即國家稅款的損失數額,而非行為人轉移或隱匿的財產數額,也不是行為人的實際欠稅數額。這三個數額有時是同一的,有時是不同一的,必須準確把握。

無法追繳的欠稅達不到法定數額的,由稅務部門依法作行政處罰。

上述四個要素是相互統一的,對於逃避追繳欠稅罪的成立來說,都是缺一不可的必要條件,同時也是與偷稅、抗稅和一般欠稅行為相區別的關鍵。

三、主體要件

逃避追繳欠稅罪的主體是特殊主體,即法律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不具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不能構成逃避追繳欠稅罪的主體。 逃避追繳欠稅罪根據《稅收徵收管理法》第4條第1款的規定,納稅人是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

每一種實體稅收法律、法規都對該稅種的納稅人範圍作了具體明確的規定,稅種不同,納稅人範圍各不相同。例如,根據《增值稅暫行條例》第1條的規定,增值稅的納稅人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而根據《消費稅暫行條例》第1條的規定,消費稅的納稅人則是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生產、委託加工和進口本條例規定的消費品的單位和個人"。

依本節第211條之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企業事業單位也可以成為逃避追繳欠稅罪的主體。單位犯罪的,實行兩罰制。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應當理解為妨礙追繳欠稅單位中對該罪負有直接責任的法定代表人、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參與人員。

四、主觀要件

逃避追繳欠稅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並且具有逃避繳納應繳納款而非法獲利的目的,行為人的故意不僅表現為其對欠款應納稅款的事實是明知的,還表現為行為人為達到最終逃避納稅的目的而故意轉移或者隱匿財產,致使稅務機關無法追繳其欠繳的稅款。至於行為人的動機可能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是為了使職工能多發獎金,有的是為了使本單位扭虧為盈或擴大再生產,也有的是為了謀取個人私利,但動機並不影響逃避追繳欠稅罪成立。

2樓:樺南

逃避追繳欠稅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必須具有違反稅收法規,欠繳應納稅款,並採取轉移或者隱匿財產的手段、致使稅務機關無法追繳欠繳的稅款,數額較大的行為。

1、必須有欠稅的事實。欠稅事實是該罪賴以成立的前提要件,如果行為人不欠稅,就談不上追繳,無追繳也就談不上逃避追繳。欠稅是指納稅單位或個人超過稅務機關核定的納稅期限,沒有按時繳納、拖欠稅款的行為。

在認定行為是否「欠稅」時,必須查明其欠稅行為是否已過法定期限,只有超過了法定的納稅期限,其欠稅行為才是逃避追繳欠稅罪所要求的「欠稅」事實。至於具體的法定期限,各個稅種規定不盡一致,應依據具體的稅收法規來確定。在考慮欠稅事實的時候,必須考慮到欠稅的原因,是行為人財力不支、資金短缺、還是擁有納稅能力而故意拖欠。

如系前者,《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20條規定:納稅人因有特殊困難。不能近期繳納稅款的,經縣以上稅務機關批准、可以延期繳納,但最長不得超過三個月。

這說明因合法理由欠稅是允許的。所以,逃避追繳欠稅顯然是指第二種情況,即故意拖欠。

2、行為人必須有實際的逃避行為。這是該罪能否成立的關鍵所在,根據法律規定、逃避行為是專指轉移財產和隱匿財產,如轉移開戶行、提走存款、運走商品、隱匿存貨等,如果不是將財產轉移或隱匿,而是欠稅人本人逃匿起來、則不構成逃避追繳欠稅罪。此處必須明確,行為人實施的「逃避」行為要與「欠稅」行為存在著必然因果聯絡。

即「逃避」就是為了「欠稅」。至於孰先孰後,並不十分重要。實踐中有的行為人實施的「逃避」行為在法定的納稅期限屆滿以後,也就是具備了法律規定的 「欠稅」條件以後;有的行為是先轉移資產,而後欠稅,這兩種情況都不影響逃避追繳欠稅罪成立。

如在納稅期內就能及時確認行為人轉移、隱匿財產,企圖逃避欠稅,如何處理呢?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的規定,稅務部門可令行為人提供納稅擔保;如其拒絕,可對其採取稅收保全措施。

3、致使稅務機關無法追繳,這是行為人的犯罪目的,也是逃避追繳欠稅罪所要求的客觀結果。稅收實踐中的欠稅是時常發生的,對於擁有納稅能力而故意欠稅者、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27條,稅務機關可採取強制措施,如通過銀行從其帳戶上扣繳稅款,或扣押、查封、拍賣其財產抵繳稅款。所以,只要欠稅人擁有相當數量的資金和財產,所欠稅款是可以追繳的;但如行為人將資金和財產轉移、隱匿,所欠稅款就難以追繳,給國家造成損失。

所以逃避追繳欠稅罪是結果犯,只有造成「欠稅無法追繳」的事實,才能成立該罪既遂,如果行為人儘管採取了逃避的行為,但其轉移或隱鍍的財產最終還是被稅務機關追回,彌補了稅款,則構成逃避追繳欠稅罪未遂形態。

4、無法追繳的人稅數額需達法定的量刑標準,即1萬元以上。該罪是結果犯,如果不足一萬元,即便具備前述要素,也不構成犯罪,這裡的數額指稅務機關無法追回的欠稅數額,亦即國家稅款的損失數額,而非行為人轉移或隱匿的財產數額,也不是行為人的實際欠稅數額。這三個數額有時是同一的,有時是不同一的,必須準確把握。

無法追繳的欠稅達不到法定數額的,由稅務部門依法作行政處罰。

上述四個要素是相互統一的,對於逃避追繳欠稅罪的成立來說,都是缺一不可的必要條件,同時也是與偷稅、抗稅和一般欠稅行為相區別的關鍵。 逃避追繳欠稅罪的主體是特殊主體,即法律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不具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不能構成逃避追繳欠稅罪的主體。

根據《稅收徵收管理法》第4條第1款的規定,納稅人是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每一種實體稅收法律、法規都對該稅種的納稅人範圍作了具體明確的規定,稅種不同,納稅人範圍各不相同。例如,根據《增值稅暫行條例》第1條的規定,增值稅的納稅人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而根據《消費稅暫行條例》第1條的規定,消費稅的納稅人則是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生產、委託加工和進口本條例規定的消費品的單位和個人」。

依本節第211條之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企業事業單位也可以成為逃避追繳欠稅罪的主體。單位犯罪的,實行兩罰制。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應當理解為妨礙追繳欠稅單位中對該罪負有直接責任的法定代表人、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參與人員。

逃避追繳欠稅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並且具有逃避繳納應繳納款而非法獲利的目的,行為人的故意不僅表現為其對欠款應納稅款的事實是明知的,還表現為行為人為達到最終逃避納稅的目的而故意轉移或者隱匿財產,致使稅務機關無法追繳其欠繳的稅款。至於行為人的動機可能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是為了使職工能多發獎金,有的是為了使本單位扭虧為盈或擴大再生產,也有的是為了謀取個人私利,但動機並不影響逃避追繳欠稅罪成立。

犯罪構成理論分析罪名,犯罪構成的概念

犯罪構成的四個要件 主體 客體 主觀方面 客觀方面。本案例中,主體當然是張某,客體是受到侵犯的權利,包括前面的生命健康權和後面的財產權。主觀方面是報復,屬直接故意,客觀方面是打趙某致重傷,後面的是臨時起意,也屬直接故意,客觀方面表現為佔為己有,已違犯 刑法 規定的第二百三十四條,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

什麼是基本的犯罪構成和修正的犯罪構成

基本犯罪構成一般是單獨犯和既遂犯的犯罪構成,是由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分則 或者專門的刑事法律進行加以規定,且是具體規定於罪刑式法條的罪狀中。修正的犯罪構成指總則性條文以基本的犯罪構成為基礎並對之加以修正而就共犯 未遂犯等所規定的犯罪構成。作為法律概念,犯罪構成就是確定某種行為是否犯罪的規格和標準,是...

犯的是哪一類罪?分析本案犯罪構成

1全部故意毀壞財物罪是指故意毀滅或者損壞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行為。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公私財物的所有權,屬於侵犯財產罪的範疇。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毀滅或者損壞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行為。這裡所說毀滅是指用焚燒 摔砸等方法使物品全部喪失其價值或使用價值 損壞是指使物品部分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