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水戰中,朱元璋以少勝多,對當時有什麼影響呢?

2023-06-25 07:05:05 字數 4498 閱讀 2551

1樓:深更讀史

鄱陽湖水戰是元末朱元璋和陳友諒為爭奪鄱陽湖水域爆發的一場規模非常大的水戰,結果陳友諒慘敗,就連他自己也死在了這場戰爭中。鄱陽湖水戰,意味著陳友諒所部失去了抵抗力,被徹底消滅只是時間問題。也讓朱元璋奠定了統一江南的基礎,為他以後北伐和攻滅元朝,統一全國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陳友諒自從除掉了老上司徐壽輝後,便自立為大漢皇帝,他控制著長江中游地區,兵強馬壯,實力不容小覷。

2023年陳友諒出動水陸兩軍號稱60萬人,圍攻朱元璋所佔領的江西洪都(今江西南昌),當時駐守洪都是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恰好朱元璋正在進攻張士誠,無暇顧及。

可是面對如此不對稱的局面,陳友諒卻死死的被朱文正給拖住了,愣是沒有攻破洪都,這對陳友諒所部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不僅消耗巨大,軍心也有所影響。

而就在緊要關頭,朱元璋親率水軍20萬,往救洪都。首先他派兵切斷陳友諒退路, 而自己親率水師進入鄱陽湖,形成關門打狗之勢。陳友諒聽說後,撤洪都之圍,東出鄱陽湖迎戰,一場規模龐大的戰爭於是爆發了。

然而就是到了這個時候,朱元璋也明顯處於下風。可是朱元璋很好的利用了陳友諒艦隻龐大這一特點,層層派兵扼阻,限制其兵力,並利用風向、水流等自然條件,及時了部將郭興建議,改用火攻破敵。打出了一場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例。

結果陳友諒大敗,連他自己也中箭而死,而且太子陳善兒被擒,另一個兒子陳理繼承了皇位,不過朱元璋沒有給他們機會,同年親征武昌,打敗了丞相張必先,陳理無奈之下投降了朱元璋。

可以說隨著鄱陽湖水戰的失敗,大漢已經沒有了抵抗力,失敗只是遲早的事。也由於這樣,朱元璋的勢力擴大到原陳友諒的所屬地區。

2樓:巨集盛巨集盛

影響了當時的戰爭,影響了朱元璋的地位,影響了明朝的發展,給明朝帶來了很大的經濟支援,也提高了明朝的軍事力量,這些都是鄱陽湖水戰對明朝的影響。

鄱陽湖水戰是一場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朱元璋是如何以少勝多的呢?

3樓:喵喵休閒娛樂

這場戰役是發生在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陳永亮的較量,朱元璋能夠以少勝多,是因為他的軍隊訓練有素,士氣大振。

4樓:繁新人

朱元璋這一戰可以勝利,一定程度上是陳友諒的失誤導致的,當然,主要是運氣好,這一戰真的是朱元璋運氣很好。

5樓:帳號已登出

靠的是自己的計謀和能力打敗了敵軍,朱元璋也是一位非常聰明的人,最後他成為了皇帝。

朱元璋和陳友諒在鄱陽湖爆發一場大戰,這場戰爭朱元璋是如何獲勝的?

6樓:讀史小偵探

鄱陽湖之戰,是朱元璋和陳友諒之間的一次決戰。

朱元璋之所以能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取的最終勝利,主要有正確的戰略思想、合理的戰術、用人得當。

具體分析則包含以下6點:

1、從兵力上看

陳友諒兵力高達60萬,朱元璋兵力僅有其三分之一即20萬。

陳友諒的戰艦,多為鉅艦,而朱元璋的船隻多為小船。

鉅艦的優勢是戰鬥力強,便於在寬闊的水面上發揮威力,缺點是不夠靈活在狹小的水道上則無法施展。

陳友諒依靠兵多艦多,存在輕敵思想,進而易偏聽偏信、只知己不知彼,增加了失敗的風險。

而朱元璋能夠做到知己知彼、揚長避短、團結一致是其取勝的一大關鍵。

2、從用人上看

陳友諒缺少知人之明,雖不多疑但卻容易相信別人,尤其是他之前的好朋友康茂才。

康茂才之前是陳友諒離開元朝後,沒有投靠陳友諒反而投靠了朱元璋。

陳友諒輕易相信了康茂才裡應外合之說,是出於對朋友的信任,但作為一方主帥不夠謹慎。

輕易出兵,導致中了朱元璋的埋伏,以致錯失先機。

由於裡應外合的地方河道狹窄,陳友諒為了保命遺棄大量鉅艦。

反觀朱元璋一方,則利用先機優勢,巧妙地實現了草船借箭的效果,此消彼長,戰鬥力劇增。

3、從內部管理上看

陳友諒內部矛盾激化,而朱元璋則能團結一致,一致對外。

借陳友諒內亂之機,及時出兵,擴充套件了控制範圍,進一步壯大兵力。

4、從戰術上看

陳友諒在交戰時鉅艦的優勢施展一字長蛇陣,卻忽略了河水枯竭及風力的先天條件。

朱元璋則依靠徐達,藉助風力優勢,利用火銃、火箭等兵器發揮火攻之術,相輔相成成果顯著。

由於朱元璋合理的戰術,得以成功應對鉅艦的進攻,使其

燒死淹死者不計其數。

陳友諒**遠大於朱元璋一方,更損失了2個兄弟和1個大將陳普略。

5、從對待俘虜的態度上看

陳友諒由於隨時慘重,軍心動搖,對待俘虜的朱軍基本上以殺掉居多。

朱元璋則反其道而行之,對待俘虜的人員,則殺掉的甚少,甚至出現送還的情況。

贏得軍心這方面,朱元璋勝於陳友諒。

6、從突圍之戰看

陳友諒的突圍之計,被朱元璋識破,朱元璋會同胡大海部,以逸待勞,來了個甕中捉鱉。

陳友諒在激戰中不幸「驟中流矢,貫睛及顱死」

陳友諒作為一方主帥,身死戰場,大大動搖了軍心,以致慘敗。

鄱陽湖之戰的勝利,使得朱元璋得以迅速奪取陳友諒的老巢;

鄱陽湖之戰的勝利,使得朱元璋不但控制了江南,更為以後的北伐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7樓:阿樂秋季雨

朱元璋所在的地理位置非常好,其次朱元璋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所以才能夠獲得戰爭的勝利。

8樓:結婚發的

他採取了正確的戰略部署,而且也利用了天氣,當時朱元璋的船非常的小,非常的靈活。最終獲得了勝利。

9樓:匿名使用者

在這場戰爭當中,朱元璋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當時的風向只對著陳友諒吹,朱元璋掌握了戰術要領。

10樓:花裡胡哨

我覺得這場戰爭朱元璋是憑藉自己的實力獲勝的,因為朱元璋的實力是很強的,並且在武功方面是很厲害的。

11樓:不爽的爽朗菌

這場戰爭中,朱元璋是通過自己智慧的頭腦以及自己出眾的軍事能力而取得了勝利的。

在鄱陽湖決戰中,為什麼陳友諒最終會敗給朱元璋呢?

12樓:向日葵愛歷史

我們都知道鄱陽湖之戰是元末明初最大規模的水戰,這場戰役也是陳友諒和朱元璋一決天下的終究之戰,此戰,朱元璋如願擊敗了陳友諒,成為了當世的霸主,這個時候,就會有人問到:在鄱陽湖決戰中,為什麼陳友諒最終會敗給朱元璋呢?接下來,我們就來好好聊一下這個話題。

在鄱陽湖決戰中,為什麼陳友諒最終會敗給朱元璋呢?——第一,陳友諒求戰心切、驕傲輕敵,朱元璋則是穩紮穩打,以逸待勞,陳友諒兵敗也是在情理當中!

陳友諒當時親率60萬大軍,浩浩蕩蕩殺向洪都,而朱元璋的軍隊人馬只有20萬,因此陳友諒仗著自己人馬比朱元璋的人多,對於朱元璋很是不屑,認為朱元璋的人馬不堪一擊,陳友諒基本沒有什麼巧妙的戰術,依靠的就是人海戰術,將水軍的戰船連在一起,向朱元璋的軍隊一次又一次發起衝擊,而朱元璋則是穩紮穩打,以逸待勞,採取火攻的策略,使得陳友諒的水軍損失慘重,最終敗下陣來。

第二,朱元璋在鄱陽湖水戰中,運用策略和計謀,使得陳友諒上當,吃下大虧,最終兵敗身亡!

朱元璋派康茂才詐降陳友諒,使得陳友諒放鬆了警惕,被朱元璋複製了火燒赤壁的策略,使得陳友諒的主力部隊損失慘重,陳友諒也在此戰中,兵敗身亡,而鄱陽湖水戰也是赤壁之戰的一種延續,也是歷史上少有的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

第三,陳友諒手下無強將,朱元璋手下強將眾多,雙方在將領的比拼之中,陳友諒已經先敗一成。

陳友諒雖然軍隊龐大,但是手下有即戰能力的將才卻屈指可數,而朱元璋則是不同,手下強將眾多,都是朱元璋的鐵桿人馬,如常遇春,徐達,廖永忠、俞通海等人,而陳友諒能夠拿得出手的,屈指可數,並且在雙方的對峙過程中,陳友諒手下的將領陸續投降於朱元璋,使得陳友諒徹底失勢,最終被朱元璋的大軍合圍殲滅,陳友諒也在此戰中,中箭身亡!

13樓:對教育的思考

當時陳友諒兵敗鄱陽湖的主要原因是他使用的策略不對,他把船用鐵索連在一起,方便了對手使用火攻,最後落得個戰敗的下場。

14樓:一紙荒誕

這主要是因為朱元璋吃透了陳友諒的計策,知道他什麼時候會出擊,什麼時候會撤退,因此能夠將他擊敗。

15樓:許岸芷

朱元璋的實力很強,而且他還有個很厲害的軍師,給他出謀劃策,再加上有個豬一樣的對手,他的勝利不是顯而易見的嗎!

朱元璋鄱陽湖之戰勝利靠的是什麼?

16樓:青島一隻

火攻,現實版的借東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