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中孚鑑
孫策是孫權的哥哥,是江東孫吳政權的奠基者之一。孫策勇武過人,頗知用兵。在他的努力下,得以一統江東。正當他要大展雄才的時候,卻被刺客所傷,後傷重不治而亡,當時他才26歲。
這麼年輕就是死了,實在可惜。
當時孫策雖統一江東,但天下諸侯割據林立,仍處於混亂之中,江東雖得一統,若所託非人,也是很難守住江東基業的。
孫策思來想去,雖然自己有兒子,但年齡還小,實難以護守江東,於是孫策在臨終之前,就把江東大權交給了弟弟孫權掌握。
為什麼傳給孫權呢?
因為孫策認為,弟弟孫權雖然衝鋒陷陣不如自己,但在知人善用、舉賢任能方面卻要強過自己。只要能做到這樣,就足可守住江東了。
後來孫權果然不負哥哥孫策所託,在赤壁之戰重用周瑜,大敗曹操,得以三分天下取其一。後又重用陸遜在夷陵之戰中大敗劉備,得以穩固江東。
西元229年,孫權登基為帝,建立孫吳政權。
那孫權當政,孫策的子孫都如何呢?
雖然,孫權的位置是哥哥孫策傳給的,但後來孫權登基後,孫策的子孫並沒有多大的優待,並且孫策之孫還被孫權之孫殺了。
孫權登基為帝后,追諡哥哥孫策為長沙桓王。雖然孫權還給孫策立廟,並派太子孫和親自祭拜,看似對的起孫策了,但其實卻非如此。
追封孫策的長沙桓王這個爵位,並不能傳給自己兒子孫紹。
再看看孫策、孫權的父親孫堅,孫權追諡孫堅為武烈皇帝,廟號始祖。
不管怎麼說,他們父子三人都是一脈傳下來的,孫堅傳孫策,孫策傳孫權。
孫權追尊了父親孫堅為武烈皇帝,卻只追封孫策為長沙桓王,重要的是這「長沙桓王」的爵位還不能承襲。
而孫策之子孫紹,在孫權登基為帝后,被封為吳侯,但後來他的吳侯爵位卻被剝奪了,而給他改封為上虞侯。上虞侯自然不如吳侯。
再則,在史書中,雖有孫紹之名,但他的出生、去世日期卻不祥。換而言之,東吳連孫紹的出生年月日都沒有記載,可見當時他是多麼的微不足道。
如此說明,孫權對孫策、孫紹父子確實不怎麼樣。
孫策若知是這樣的光景,不知會不會後悔把江東大權交給了孫權。
而孫策之孫就更慘了。
孫策之孫名叫孫奉,孫紹死後,孫奉繼承了上虞侯的爵位。
孫皓在位時,有一段時間,他因左夫人王氏之死,心裡很難過,所以就幾個月不出門。
結果,民間就傳起了謠言說:皇帝已經死了,得到帝位的不是孫奉就是孫奮。孫皓知道後大怒,於是就殺了孫奮和孫奉。死於謠言傳聞,實在可惜。
2樓:帳號已登出
結果就一樣啊,孫策孫權兩兄弟關係很好的,又沒仇,不然孫策也不會把位置給孫權了。
孫權父親孫堅和哥哥孫策是怎麼死的?
3樓:教育仁昌
孫堅中箭身亡。
西元192年(初平三年)四月,袁術派孫堅征討荊州,攻打劉表。劉表派黃祖在樊城、鄧縣之間迎戰。孫堅擊敗黃祖,乘勝追擊,渡過漢水,包圍襄陽。
劉表閉門不戰,派黃祖乘夜出城調集兵士。黃祖帶兵歸來,孫堅復與大戰。黃祖敗走,逃到峴山之中,孫堅追擊。黃祖部將從竹林間發射暗箭,孫堅中箭身亡,將星就此隕落。
孫策遇刺身亡。
建安五年(200年) ,孫策在丹徒山中打獵。忽然碰到三個人,這三人是被孫策所殺的吳郡太守許貢的小兒子與門客,孫策問:「你們是什麼人?
韓當的士兵我全部認識,從沒見過你們」。
說完向其中乙個射箭,那個人隨著弓弦的聲音而倒下。餘下二人非常恐慌當即彎弓搭箭,向孫策射來。孫策面頰中箭,傷勢甚重,不久後身亡,年僅二十六歲。
4樓:上網釣娛了
大衣哥哥弟講三國第2集,孫堅被殺孫策病死,孫權上位。
孫權上位後立刻就把哥哥的家眷都送走了,這是為什麼呢?
5樓:samsamdong在旅途
當時孫策在稱帝以後,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就把孫策的孩子等都送走了,這樣做直接導致了孫策的兒子沒有了繼承權,但是也是變相的保護的孫策的後代。雖然這事辦的有點不地道,但是也說得過去。<>
當時天下其實是哥哥孫策和老子孫堅給孫權打下來的,孫權妥妥的是乙個撿漏王,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打下天下以後,孫堅就去世了,然後孫策在打下江東基地以後也去世了,本來孫策是想讓自己的兒子孫紹當繼承人,但是當時孫紹的年紀實在是太小了,根本不堪重任,甚至有可能會被人害死,所埋橡以孫策打算在自己的弟弟中找乙個繼承人,而孫策的弟弟當中,只有孫權還算有勇有謀,所以就傳位給了他。<>
孫權在稱帝以後,加封了自己的父親孫堅為帝,但是孫策被孫權追封為了長沙恆王,按道理說這江山都是孫策打出來的,竟然沒有給孫策封帝,確實有點不厚道,但是為了以後的將來孫權還是這樣辦了,於是孫紹就被封為了吳侯,再也沒有繼承帝位的可能,孫紹的爵位就相當於是孫策傳下來的。<>
一方面是因為自己是有一些私心的,如果給了孫策帝彎胡旁位,那繼承人到底是誰呢,假如孫策的兒子長大了,那他是傳位給自己的兒子還是孫策的兒子,既然他能想到這件事,那隻自己的兒子以及背後的支持者也能做祥夠想到,那肯定欲殺之而後快,孫策的後代就保不住了。就不如讓孫策的後代當乙個侯爺,那樣既能保證一生的榮華富貴,也能避免被人殺害。
孫權這個撿漏王運氣確實是好,有這麼乙個有本事的哥哥還有父親,但是孫權本人也是很有抱負的,做了皇帝的時候就不好了,希望人都能夠保持初心吧。
6樓:黎昕科普知識小屋
是因為他害怕有的人會對哥哥的家眷下手。以此來威脅自己,所以把這些家眷全部都安置到了乙個安全的地方。
7樓:金牛愛仕達
為了保護兆扮穗他們,如果官位太高,會和孫權這幾個子孫產生矛盾,可能族卜會缺塵因為爭奪皇位要互相殘殺,孫權不願意看到這樣的場景。
8樓:生活達人徐胖妞
主要是為了能夠保護他們才會這麼做,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孫權稱帝后,為何不追封哥哥孫策為帝?
9樓:人類觀察君
兩個原因,首先在三國以前,從來沒有皇帝對自己的兄長進行追封帝號的先例,其次,孫策有乙個兒子,如果將孫策追封為皇帝,那麼這個皇位就不該是孫權的了。
從古至今其實帝王追封自己的父親為皇帝是非常正常的,而且世人也可以接受這個做法,但是,雖然孫權的天下是從孫策的手上接過來的,但是孫權卻不能將孫策追封為皇帝,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孫策家裡面有乙個孩子名叫孫紹。
如果將孫策封為皇帝的話,那麼孫紹和孫權兩個人都有皇位的繼承權
那麼在這個時候孫權的權利自然也就受到了威脅,雖然那個時候的孫紹是難以造反的,但是如果以後江山穩定之後,他動了篡位之心,那就防不勝防了,所以不將孫策追封為皇帝,既不會給自己未來留下後患,也不會使得國家有動盪的潛在危機。基於前因後果,孫權都不可能追封孫策。
有些人就會將孫權和司馬炎。
作為乙個對比,但是其實我們從司馬炎追封他的伯父這件事情,認真研究下去就會知道,當時司馬炎之所以能夠給他的伯父追封帝號,但是卻沒有引起禍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他的伯父膝下沒有子嗣,所以這種舉動既不會給自己帶來潛在的危險,而且還能夠給自己帶來好的名聲,那麼司馬炎自然就會給自己的伯父追封,這和孫權的情況是不一樣的,所以兩個人並不能擺在一起相互做對比。
10樓:陽西學姐
他稱帝以後追封了自己的父親為皇帝,自己的哥哥為恆王,可能是不想自己的侄兒相當於皇子,對自己的兒子有威脅。
11樓:清風不願伴九州
如果他追封他哥哥為弟的話,那麼孫策的兒子也就可以明正言順地繼承皇位了,就可能會被推翻。
12樓:網友
覺得孫權這樣做,有可能是為了保全自己的地位。如果哥哥孫策也為帝的話,可能會對自己的聲勢造成一定的威懾。
13樓:是孟孟的嗎
若追封孫策為帝,孫策的後代也會成為皇子,他怕會與自己的兒子爭搶皇位。
14樓:網友
如果追封他哥哥為帝的話,他哥哥的兒子就可以名正言順的繼承皇位,而他就比較有可能被推翻。
15樓:想逃的風
我覺得孫權有可能是出於對自己皇位的保護吧,但是他這樣做的話,名聲確實真的不行。
16樓:小貓不吃醋
我認為沒有什麼必要,因為當時的孫權也是很有能力的,沒有什麼必要去追封了。
孫權和孫策是什麼關係,孫權 孫策 孫堅是什麼關係?
兩人是親兄弟,孫策和孫權都是孫堅的兒子。孫堅死後孫策即位,孫策死後孫權繼位。作為孫堅事業的繼承者 發揚光大者,孫家老大老二都有其過人之處,都曾被人羨慕 為人稱道。曹操 生子當如孫仲謀 的誇讚,經大詞人辛棄疾引用,早已廣為人知。而在此之前,孫策也受到過類似讚美,袁術的原話是 使術有子如孫郎,死復何恨 ...
孫策是不是孫權叫人殺的啊
孫策死於許貢門客的刺殺,門客怎麼知道孫策行蹤?且不被孫策護衛發現。極有可能是孫權透露了一些東西給門客知道並策劃,借門客之手殺孫策,好讓自己接手江東之主。不排除這個可能,但沒有證據,以下有點資料,希望對樓主有用,謝謝!在中國歷史上,帝王公侯為爭奪權位,父子相殘,兄弟鬩牆,屢不絕書。人所稱道的宋太宗趙光...
曹操劉備孫權孫策前後期謀士都說下
曹操共有一百零二人 骨幹謀士九人 荀彧 荀攸 賈詡 郭嘉 程昱 戲志才 劉曄 蔣濟 司馬懿 晚期 重要謀士三十六人 陳群 華歆 鍾鷂 滿寵 董昭 王朗 崔琰 毛玠 賈逵 杜幾 田疇 王修 楊修 辛毗 楊阜 田豫 王桀 蒯越 張既 杜襲 棗祗 任峻 陳矯 郗慮 桓玠 丁儀 丁廙 司馬朗 韓暨 韋康 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