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黃雀樓的詩句是什麼,黃雀樓的古詩

2024-12-28 16:15:07 字數 1428 閱讀 1643

1樓:匿名使用者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白話譯文。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 滔滔黃河朝著東海洶湧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風光景物看夠,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層城樓。[1]

創作背景。該詩是唐代詩人王之渙僅存的六首絕句之一。

作者早年及第,曾任過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縣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誣陷而罷官,不到三十歲的王之渙從此過上了訪友漫遊的生活。寫這首詩的時候,王之渙只有三十五歲。

寫作手法。動靜結合。

白日依山而盡,這僅僅是乙個極短暫的過程,落日銜山,雲遮霧障,那本已減弱的太陽的光輝,此時顯得更。

加暗淡,可稱為靜景,為靜怡之美;黃河向海而流,這不是所謂「定格」,而是奔騰咆哮、滾滾南來,東流入海,充滿了無限的生機,雄壯氣勢存於永恆的運動中。兩句動靜結合,形成一幅溢光流彩、金碧交輝又瞬息多變的壯麗圖畫。

虛實結合。首句著筆遠景,天空一輪白日西沉消失在萬山叢中,次句由樓下近景奔流的黃河延伸,直至遠方的海洋。這樣,西邊的落日和東邊的流水,把看得見的落日和意念中的大海(詩人身在鸛雀樓上,不可能望見黃河入海)結合起來,把當前景與意中景巧妙溶合為一,由遠及近再及遠,使畫面無邊的寬廣和深遠,這樣著墨也為後兩邊詩詞安排了無窮的遐想。

景入理勢。日本遣唐使高僧空海在《文鏡秘府論》中強調「景入理勢」,意思是說詩歌不要生硬地、枯燥地、抽象地說理,而不是說在詩歌中不能揭示和宣揚哲理。這首詩,把道理與景物、情事溶化得天衣無縫,使讀者並不覺得它在說理,而理自在其中。

這是根據詩歌特點、運用形象思維來顯示生活哲理的典範。

純粹的哲人以說教者的姿態出現,可以使人膜拜。而哲人似的詩人以朋友的身份說話,就足以使人感奮與追求。

2樓:部行

登黃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黃雀樓的古詩

3樓:vbn15963**座

關於黃雀樓的古詩如下:

登鸛雀樓王之渙 〔唐代〕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站在高樓上只見夕陽依傍著山巒慢慢沉落,滔滔黃河朝著大海洶湧奔流。

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風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層樓。

登鸛雀樓》是唐代詩人王之渙(一作朱斌)的詩作。此詩前兩句寫的是自然景色,但開筆就有縮萬好畝卜裡於咫尺,使咫尺有萬里之友穗勢;

後兩句寫意,寫得出人意料,把哲理與景物、情勢溶化得天衣無縫。詩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靈,悟出的是樸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夠催人拋棄固步自封的淺見陋識,登高放眼,不斷拓出愈益美好的嶄新境界。

清代詩評家認為:「王詩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盡,後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勢耐敬。」此詩篇幅雖短,卻以千鈞巨椽,繪下北國河山的磅礴氣勢和壯麗景象,氣勢磅礴、意境深遠,千百年來一直激勵著中華民族昂揚向上。

特別是後二句,常常被引用,藉以表達積極探索和無限進取的人生態度。時至今日,此詩還不時出現在中國國家重大政治和外交場合。

《登岳陽樓》中著名的詩句是哪句,岳陽樓古詩誰知道寫岳陽樓的,最著名的詩句是哪句

杜甫的 登岳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還有 岳陽樓記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登岳陽樓 練習題及答案 這幾句詩有什麼特點 登岳陽樓 唐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1 這首詩中寫景的是哪幾句?這幾句詩有什麼特點?請...

《登鸛雀樓》中告訴我們道理詩句是什麼什麼

登鸛雀樓 中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詩句是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字面意思是 若想把千里的風光景物看夠,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層城樓。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如果想得到更多的知識 道理,則要站得更高一些,要有積極進取的精神與 遠矚的胸襟。原文 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

杜甫的《登岳陽樓》全文,杜甫的登岳陽樓的傳說有什麼?

登岳陽樓 杜甫 唐朝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賞析一 首聯虛實交錯,今昔對照,從而擴大了時空領域。寫早聞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實現目睹名湖的願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之情。用 昔聞 為 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