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使用者名稱蕭蕭康
一兩金=100兩銀。
1000文=1兩銀。
絕對正確,因為我爸爸是考古人員!
古代的錢是從**來的?
2樓:網友
起源:錢是商品交換的產物。在原始社會末期最早出現的錢是實物。一般來說遊牧民族以牲畜、獸皮類來充當,而農業民族以五穀、布帛、農具、陶器、唯扮海貝,珠玉等來充當。
據考古發掘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如半坡出土大量陶罐作為殉葬物;大汶口文化殉葬大量豬頭和下顎骨,表明豬和陶器在原始社會後期曾起過錢的指租灶作用。但眾所周知,流通較廣的古代錢是「貝」。因為牛、羊、豬等牲畜不能分割,五穀會腐爛,珠玉太少,刀鏟笨重,故最後集中到海貝這一實物。
海貝可作頸飾,有使用價值,便於攜帶與計數,因此在長期商品交換中被選為錢。在考型滲古發掘中,夏代,商代遺址出土過大量天然貝,貝作為錢一直沿用到春秋時期。因此中國漢字中和財富,價值有關的字大多與「貝」字有關。
演變: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的演變。貝是我國最早的貨幣,商朝以貝作為貨幣。
在中國的漢字中,凡與價值有關的字,大都從「貝」。隨著商品交換的發展,貨幣需求量越來越大,海貝已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商朝人們開始用銅仿製海貝。銅幣的出現,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的一次重大演變。
隨著人工鑄幣的大量使用,海貝這種自然貨幣便慢慢退出了中國的貨幣舞臺。
古代的"錢"是指什麼東西?
3樓:匿名使用者
錢」是我國對貨幣的俗稱。是在特定國家或經濟體內的察察物資與服務交換中充當等價物,或是償還債務的特殊商品。為什麼稱貨幣為「錢」呢?
錢」字又有怎樣的由來呢?由來原來,在漫長的商品交換發展中,起一般等價物作用的商品,不是一開始就用**,而是先用牲畜。但是牲畜大小、肥瘦、雌雄、健病有不同,加上它不能分割,不易攜帶、保管,就被敗遲茄谷帛代替。
可是以谷帛充當一般等價物也會出現「溫谷以要利,作薄絹為市」的投機現象,又因它們品質不一,作價勢必要引起麻煩。這樣久而久之,人們就以**和生產工具等實物作為一般等價物,進行商品交易。而我國古代有一種農具,當時稱為「錢」,「錢」最初是農田耕作的一種用青銅鑄造生產工具的名稱。
因為農家必須依賴這種工具從事生產勞動,而且「錢」又比土地和其它物品易於交換,由於它較長時間地被當作交換媒介物,後來便逐漸演變成為貨幣,「錢」這個名稱也就被沿用了下來。到了漢代,封建迷信的統治者,出於聚斂財富的願望,將「錢」又改稱為「泉」,「泉」便成了「錢」的借用。用「泉」來稱呼貨幣更加形象,難怪有人形象地比喻:
泉是由四面八方彙集在一起,再流旦寬向四面八方。因此直到現代,「泉」這個借用詞還在用,比如:集幣迷們總是以「泉友」相稱。
我們現在在博物館等處,見到的「布幣」比農具「錢」要小得多,但保持了「錢」的原形。1980年版第四套人民幣伍元鈔票,對著光照一照,它的水印圖案就是「布幣」~
古代銅錢是怎麼做出來的
4樓:星恩文化
古代人對造假比出發十分殘酷,所以很少有人去冒這個風險。
中國古代貨幣的鑄造,主要採用型範澆鑄的工藝。
伴隨著科學和技術的發展,先後採用了平板範澆鑄、疊鑄和母錢翻砂三種工藝。
錢幣制作過程,首先製成所鑄錢幣的陶範,然後將陶範兩兩重合,累積 疊起形成範包,再將銅熔成銅液,把銅液澆注人範包,待銅水冷卻後,打碎範包,取出固定好的銅錢,然後用一根方形木棍,將方孔圓錢穿成串,打磨毛刺,最後成型。
古代錢的單位是什麼
5樓:懂視生活
古代的一貫等於一兩銀子。古代貨幣指的是相對於現代貨幣,具有歷史性、貴重性、交換性的貨幣。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剩餘物品的增多,人們逐漸互相依賴,收到別的物品,需要輸出自己多餘的物品,這是最早作為中間媒介的古代貨幣。
貨幣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是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目的是為了克服物物直接交換所遇到的困難。***用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這便標誌著貨幣正式產生。
貫"最初是銅錢的數字單位,它總是1000枚銅錢,面值一文或面值五銖。然而,從中晚唐開始,它一直是最先萎縮的。在不同的地區和不同的行業,總有950文,有900文,有800文,有770文等等。
如果家財萬貫,它將為1000萬文。在某些時期,你可以兌換500兩**在古代,1兩大約是37克**,也就是說,如果你家財萬貫,有37近**。
大明寶典》是明朝洪武年間發行的一種紙幣,也被稱為「一貫」。起初,它相當於1000文。然而,由於貶值,最低價值下降到一文。因此,一文兩貫,實際上是2001文,這被視為兩貫。
古代的一文錢是現在的多少錢,古代一文錢等於現在多少人民幣,
這個很難說,中國的歷史這麼長,各個時期的物價也是千差萬別。尤其戰亂時候物價更是其不穩定,我只好按照太平時期的相同購買力下各自的數值來估計 以明朝萬曆年間為例,據史書記載,這個時期一兩 可以購買兩石普通大米,一石大米是188.8斤,就是說一兩 可以買377.6斤大米。而按照現在的物價水平,一斤普通的大...
古代的雨具是怎樣的呢,古代的雨傘是怎樣做的
中國古代的雨具主要為雨衣和蓑衣,而由於製作工藝的限制,雨衣的出現要晚於蓑衣。蓑衣的出現可謂湧源流長,最早的記載見於 詩經 小雅 無羊 爾牧來思,何蓑何笠,古代雨衣就是在布衣上塗以桐油,而桐油的使用年代約在宋代。故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蓑與笠成為人們防雨避暑的唯一工具,常蓑笠並稱。傳說傘是由魯班妻子云氏發...
古代的房屋是用什麼造的,古代的房子是用什麼做的?
我國的古建築以木結構為主.在奴隸社會以前就有使用木骨架塗泥,土坯磚,夯土做房基等方法周代開始有瓦的使用,是類似陶器的製作.從此建築形態擺脫茅茨土階的階段.春秋開始有磚的使用 青磚 漢代有大量磚石用於墓的營造,另外各朝皆有磚石塔,橋樑等,普遍用於民居建造已經是明代的事了.明代硫璃面磚也較普遍.總的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