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出自范仲淹的什麼

2025-01-19 20:00:15 字數 3018 閱讀 2499

1樓:網友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是指在朝廷做官就擔憂百姓,這句話出自范仲淹的《岳陽樓記》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的之是什麼用法

2樓:嶠熠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之:助詞定語後置標誌。選d。以養群從之貧者,之:助詞定語後置標誌。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則的意思:

則,意思為就、那麼,表示順承關係,也可不譯。 在朝中做官擔憂百姓。廟,宗廟。

堂,殿堂。廟堂:指朝廷。

下文的「進」,對應「居廟堂之高」。進:在朝廷做官。

出自北宋。著名政治家范仲淹的《岳陽樓記》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句式: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定語後置」和「省略」加「倒裝」句式。

廟堂之高」和「江湖之遠」都是定語後置句,其中「之」作定語後置的標誌,意思分別是「高高的朝廷」和「偏遠的江湖」。

在「居」和「處」後都省略了介詞「於」。即原句應為:居(於)高廟堂則憂其民,處(於)遠江湖則憂其君。

岳陽樓記節選:

原文: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

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翻譯:哎呀!我曾探求過古時仁枯野人的心境,或者和這些人的行為兩樣的,為什麼呢?

是由於)不因外物好旦盯壞,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時,就為百姓擔憂;不在朝廷做官而處在僻遠的江湖中間就為國君憂慮。模敗和。

他進也憂慮,退也憂愁。既然這樣,那麼他們什麼時候才會感到快樂呢?古仁人必定說:

先於天下人的憂去憂,晚於天下人的樂去樂。」呀!唉!

如果沒有這種人,我與誰一道歸去呢?

3樓:禚倚實雲夢

d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之:助詞定語後租衫置標誌。

屬予作文以記 之 之 :代詞 指這件脊衫事。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之:助詞 的。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之:助詞 的 看櫻型腔了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以養群從之貧者 之:助詞定語後置標誌。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出自宋朝詩人範中淹的

4樓:平常心的生活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出自宋朝詩人范仲淹的《岳陽樓記》。這句話的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時,就為百姓擔憂;處在僻遠的地方做官則為君主擔憂。

岳陽樓記》是北宋文學家范仲淹於慶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應至交好友嶽州知州滕宗諒之請為重修岳陽樓而創作的一篇散文。這篇文章通過寫岳陽樓的景色,以及陰雨和晴朗時帶給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達了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愛民情懷。文章超越了單純寫山水樓觀的狹境,將自然界的晦明變化、風雨陰晴和「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結合起來寫,從而將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縱議政治理想方面,擴大了文章的境界。

全文記敘、寫景、抒情、議論融為一體,動靜相生,明暗相襯,文詞簡約,音節和諧,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對比,成為雜記中的創新。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後移居蘇州吳縣。北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

范仲淹幼年喪父,母親改嫁長山朱氏,遂更名朱說。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讀及第,授廣德軍司理參軍。後歷任興化縣令、秘閣校理、陳州通判、蘇州知州、權知開封府等職,因秉公直言而屢遭貶斥。

宋夏戰爭爆發後,康定元年(1040年),與韓琦共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採取「屯田久守」的方針,鞏固西北邊防。對宋夏議和起到促進作用。西北邊事稍寧後,仁宗召范仲淹回朝,授樞密副使。

後拜參知政事,上《答手詔條陳十事》,發起「慶曆新政」,推行改革。不久後新政受挫,范仲淹自請出京,歷知邠州、鄧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潁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

宋仁宗親書其碑額為「褒賢」。累贈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魏國公,諡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至清代以後,相繼從祀於孔廟及歷代帝王廟。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出自范仲淹的

5樓:陽光愛聊教育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出自范仲淹的《岳陽樓記》。

完整句為: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瞎基缺君。是進亦憂,退亦憂。

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

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翻譯為:在朝廷做官就為百姓憂慮;不在朝廷做官而處在僻遠的江湖中間就為國君憂慮。這樣他們進入朝廷做官也憂慮,退處江湖也憂慮。雖然這樣,那麼他們什麼時候才快樂呢?

那一定要說「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先憂愁,在天下人快樂以後才快樂」吧?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路呢?

《岳陽樓記》的文學賞析:

第一,岳陽樓之大觀,前人已經說盡了,再重複那些老話沒有意思。范仲淹就是採取了換乙個新的角度,找乙個新的題目,另說他的一套。

文章的題目是「鋒咐岳陽樓記」,卻巧妙地避開樓不寫,而去寫洞庭湖,寫登樓的遷客騷人看到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時產生的不同感情,以襯托最後一段所謂「古仁人之心」。范仲淹的別出心裁,讓人佩服。

第二,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交融在一篇文章中,記事簡明,寫景鋪張,抒情真切,議論精闢。議論的部分字數不多,但有統帥全文的作用,所以有人說這是一篇獨特的議**。《岳陽樓記》的議論技巧,確實有值得借鑑的地方。

第三,這篇文章的語言很有特色。它雖然是一篇散文,卻穿插了許多四言的對偶句,如「日星隱曜,山嶽潛形。」「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這些駢句為文章增添了色彩。

作者錘鍊字句的功夫也很深,如「銜遠山,吞長江」這兩句的「銜」字、「吞」字,恰切地表現了洞庭湖浩瀚的氣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簡潔的八個字,像格言那樣富有啟示性。「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把豐富的意義熔鑄到短短的兩句話中,字字有力。

全文記敘、寫景、抒情、議論融為一體,動靜相生,明暗相襯,文詞簡約,音節和諧,用排偶章法作景磨辯物對比,成為雜記中的創新。

昔者先王未有宮,冬則居營窟(洞),夏則居橧巢(木構的巢。未有火,食草木之

1.茹毛飲血,冬則居營窟,夏則居橧巢,未有麻絲,衣其羽皮2.1 燧人氏是傳說中發明鑽木取火的人,這在先秦的古籍中已有記載。據 韓非子五蠹 記載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 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惡臭而傷害腹胃,民多疾病。有聖人作,鑽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說 悅 之,使王天下,號之日燧人氏...

誰能解釋一下靜心則專!靜居則安!靜思則通!靜默則熟

心靜下來才能專心做事 一個人如果把心靜下來,那麼就能做到專心致志。如果平靜的生活,過著平版凡的日子,就能得權到安定,和諧。冷靜思考,那麼問題就會自然而解。心平氣和,沉默思考,那麼就是成熟冷靜善於思考的表現。自己想的,希望能幫到你 靜居則安!不要經常外出言多必失事多必有禍端跟隨在家裡安靜度日隨緣度日可...

含有居字的成語有哪些,含有「則」字的成語有哪些

居高臨下 居心叵測 居心不良 居心何在 深居簡出 居理力爭 居安思危 安居樂業 後來居上 奇貨可抄居 居安 思危 安居樂業 居襲 高臨下 居心 bai叵測 深居簡出du 囤積居奇 後來居zhi上 離群索居 居心dao不良 歲月不居 居大不易 居功自傲 變動不居 日居月諸 尸居餘氣 居仁由義 功成不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