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青蘋果大娛樂家
三國時期的荊州牧劉表給人的印象一直是乙個優柔寡斷的人,比如官渡之戰的時候,曹操和袁紹在官渡對壘,雙方打得異常慘烈,尤其是曹操,幾乎壓上了自己全部的精銳。此時有人勸劉表背後偷襲曹操,認為這樣一定可以滅掉曹操,但劉表卻按兵不動,看著曹操擊敗袁紹。
我認為,劉表不敢偷襲曹操,也不想偷襲曹操。
為什麼說不敢偷襲?曹操在官渡之戰中只出兵5萬人,這並不是曹操的全部實力,他早就防著劉表呢。劉表如果北擊曹操,必然要傾巢出動,如此一來,江東的孫策必然偷襲劉表。
所以,劉表根本不敢貿然出擊。其次,劉表的部隊以水軍聞名,陸戰並非強項,尤其是沒有優秀的將領,即使孫策不偷襲荊州,自己也沒有必勝的把握。
為什麼說不想偷襲?當時,曹操的實力遠在袁紹之下,如果不是袁紹自己作死,曹操根本不可能打贏官渡之戰。因此,劉表當然會認為即使自己不出兵,曹操也必敗,既然如此,讓曹操削弱袁紹的實力後再被袁紹擊敗,才最符合荊州的利益。
自己假如去幫助第一強的袁紹,擊敗第二強的曹操,才真是愚蠢到家了呢——這樣既削弱了自己,又儲存了袁紹的實力,對荊州更不利。
先看下曹操與袁紹實力對比,官渡之戰曹操只投入了3萬餘人,而袁紹11萬餘人,這已經是絕對劣勢了,加上袁紹的戰爭潛力比曹操強的多,在後續補充上又勝一籌,不用過多細說。
再看下曹操與劉表的實力對比,官渡之戰曹操在許昌,南陽宛縣,汝南一帶防線只有2萬餘人,(曹操的青州兵在許昌屯田務農,也沒有糧草來維持這支部隊)而劉表在官渡之戰之前剛平定荊南三郡叛亂,在東面的江夏也要防著孫策。(曹孫是盟友,而且孫策和劉表有殺父之仇)能投入的兵力在5萬左右,(除了袁紹,三國末年只有劉表真正的帶甲10萬)但是荊州沒有受到大規模戰亂影響,在戰爭潛力上是比曹操要略強的。
一旦劉表北上偷襲曹操許昌,要面臨雙線作戰,而且雙線都是劣勢,只要一線敗了曹操就滿盤皆輸。
為什麼劉表最終沒有北上呢,主要還是因為孫策,當時孫策已經統一江東了,實力大增,加上剛平定荊南三郡,自己也年邁不復當年,所以才沒北上偷襲曹操許昌。
2樓:悠悠說百態
不可能得手的,曹操手下的謀士非常多,肯定可以看穿一切,另外劉表帳下謀士並不多,所以很難得手。
3樓:借古明今之史實評說
有可能。因為劉表當時坐擁荊襄九郡,手下軍力比曹操當時還多,如果在官渡之戰時偷襲曹操,是曹操兩面受敵,很有可能會得手。
4樓:菲比的小花貓
在官渡之戰時,如果劉表在背後偷襲曹操是有可能得手的。可惜劉表性格實在是太過軟弱,錯過了大好機會。
5樓:肖艾斯的旅行日誌
不能,因為曹操有強大的護衛,而且本身警惕性很強,所以不可能得手。
6樓:花花就是我
其實還是有可能得手的,因為這種偷襲本身就是能夠趁人之危。
官渡之戰之際,為何劉表沒有趁機去偷襲曹操呢?
7樓:數位技術小輝
因為劉表是個中立派,不想參與三國爭雄,而且沒有徵戰天下的野心,素顏沒有趁機偷襲曹操。
8樓:波什嘚嗶嘚
因為官渡之戰爆發時,荊州後方出現了叛亂。劉表忙於平叛,分身乏術。
9樓:沙坪壩周星馳
因為當時的劉表並沒有能力去偷襲曹操,而且劉表的實力和眼界有限,不敢也不能去偷襲曹軍的大部隊。
10樓:小張遊戲快報
因為劉表雖然有一定的野心,但是沒有足夠的實力與氣魄,所以沒有去偷襲曹操。
11樓:網友
劉表自顧不暇。當時荊州被江東孫權虎視眈眈,劉表的實力並不足以支援他抗擊兩路,所以並沒有攻打曹操。
12樓:愛大樹苗
當時劉表並沒有那麼強的能力去偷襲曹操,再加上劉表身體也不好,而且他也沒有野心去統一天下,所以他一直處於觀望的狀態。
如果典韋不死,在官渡之戰曹操還需要讓關羽幫忙嗎?
會的。歷史的程序受太多偶然因素的影響,曹操對袁紹的結局,在很大程度是性格決定命運。以袁紹內忌外寬少斷無謀不知人善任的特質,就算這次贏了曹操,也無法輝煌多久,更不可能笑到最後,其團隊的謀士各懷鬼胎,相互猜忌內耗太大。從強到弱由盛到衰,對袁紹是必然的。就把他看作自己的師兄,而王重陽當時的武功已經處於天下...
袁紹和曹操的兵力在官渡之戰的時候,懸殊真的有10比1嗎?
在官渡之戰時,袁紹和曹操的兵力並沒有懸殊到比,兵力是有差別,但是沒有那麼大。我認為並沒有。雖然當時的確是袁紹的兵力佔據了絕對的優勢,但並沒有十比一這麼大。官渡之戰,曹操兵力在 萬之間,而袁紹兵力在萬左右,所以應該是 。袁紹與曹操的官渡之戰中,袁紹明明佔優,為何卻遭遇慘敗?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 三大戰役...
劉備在投奔劉表之前為什麼總在顛沛流離,如果是因為他沒有優秀的文官,那他為什麼沒有意識到
如果他沒有意識到,會三請諸葛亮?意識到了但是苦無根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劉備在創業之初投靠誰誰就要倒黴,為什麼還總是有人接納劉備?因為劉備只是上門之客,在客居的同時分清立場,以後也有後路可走,又不是一定去了就一定要拜入帳下忠心侍主。劉備在三顧茅廬前投奔了很多人,以下哪一個是他沒有投奔的 許昌三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