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的恆星,究竟是藍色多還是紅色多呢?

2025-01-21 13:00:06 字數 3544 閱讀 2677

1樓:我是小熙呀

恆星是銀河系的一大特色之一,它們五顏六色,各有各的風采,為漆黑的銀河系增添美麗的光芒。

那麼恆星為何是五顏六色的呢?其實,恆星所表現出來的色彩與它們的表面溫度有關。據科學家解釋稱,物質所呈現出來的顏色與它們自身的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則它們所輻射出來的能量就越大,而光波是通過波的方式進行輻射傳播的,所輻射出來的能量越大,則波長就越短。

我們還可以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來解釋物體的顏色與溫度的關係,如一塊金屬鐵在不同的溫度下所呈現出來的顏色也是不一樣的,常溫狀態下是呈現出黑色,隨著溫度的公升高,依次轉變為暗紅色,橘紅色,黃色,白色,藍白色。

恆星之所以會呈現出五顏六色,也是因為這樣的原理,恆星的顏色變化會隨著恆星的溫度的變化而變化。當它們的溫度發生變化時,光波的長短隨之發生變化,而光波長短的變化,會使得反映到人們眼中所看到的恆星的顏色發生變化。

科學家表明,光波為紅色的比光波為藍色的波長要長,故而紅色的能量要比藍色的低。由此可見,加熱呈現出藍色的恆星的溫度要比紅色的高。其中白光是由各種不同波長組成的光波。

在恆星中的光子的能量隨著溫度的公升高而公升高,所謂的光子,就是一種光粒子——由熱氣體原子發出,波長隨著能量的公升高而縮短。由於這樣的原理,最「稚嫩」、「炙熱」的恆星一般都是呈現出藍白色的光芒。

恆星顏色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恆星的生存方式就是不斷地燃燒自己直到核燃料消耗殆盡,而核燃料的減少會使得恆星的溫度慢慢的降低,以至於恆星的顏色慢慢發生改變。因此,「老年期」的恆星一般呈現出紅色,而「中年期」的恆星則呈現出黃色。

2樓:丘山日王

這個是沒有具體的依據的,但是在我看來還是藍色的比較多,因為紅色的是紅矮星是發光的恆星,而藍色的基本上均為白矮星屬於自行不發光但是反射光線的人,所以還是藍色的居多。

3樓:君王的孤獨

黃色的恆星溫度大約就是5000到7000度左右,那麼白色的恆星是多高的溫度呢,在宇宙中存在許多的白矮星,有些白矮星其實是其他恆星演變而來的,白矮星的表面溫度超過8000k,所以白色其實比黃色的要更熱,藍色的恆星的溫度其實也比太陽要高,那麼藍色肯定不會是低溫的象徵,它的表面溫度大概能達到幾萬度,這才是真的能瞬間氣化大多數物質的超級恆星。

4樓:sky乙隻猛男

恆星是藍色的比較少,紅色的比較多,因為電磁波之類的更容易成紅色光。

為什麼有的恆星是藍色的?

5樓:網友

溫度高,恆星就可以呈藍色。

恆星的顏色直接反映出恆星的表面溫度,溫度越低,顏色越紅;溫度越高,顏色越白,甚至是藍色的。

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燒乙個鐵塊,初時是黑色的,隨著溫度公升高,它開始依次變成暗紅色、紅色、橙色、黃色。繼續加熱,它還會變成白色的。如果再加熱,忽略鐵的狀態變化,它就會發出藍色的光。

恆星也是一樣的。紅色恆星的表面溫度一般在1500~2500℃;超過5000℃,就是橙色的。我們的太陽是橙黃色的,表面溫度約5600℃。

表面溫度超過6000℃,恆星就是黃色的。到8000~1萬℃,恆星就會發出白色的光。到萬℃以上,恆星的顏色就會變成藍色。藍色越深,溫度越高,最高可超過3萬℃。

赫羅圖。

6樓:紫悟

恆星藍色的是因為長島的光線經過大氣的折射和反射就可能呈現藍色的星球。

藍色的恆星比紅色的恆星更熱嗎?

7樓:網友

就表面溫度來說,藍色恆星是比紅色恆星熱。

恆星的顏色是它們表面溫度的反映,溫度越低,顏色越偏紅;溫度越高,顏色越偏藍。

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燒乙個鐵塊。

初加熱時,顏色是黑色的。隨著鐵塊溫度公升高,它會逐漸發出暗紅色光,然後是紅色、橙色、黃色、白色。如果再加熱,忽略鐵的狀態變化,鐵會發出藍白色,甚至藍色的光。

恆星也是一樣的。紅色恆星對應的溫度在2000~4000度;橙色恆星為4000~5000度;黃色恆星為5000~7000度。表面溫度在8000度到萬度,恆星就是白色的。

到萬度以上,恆星就會發出偏藍色的光。

藍色的恆星最高溫度可達3萬度。

恆星顏色與溫度。

8樓:匿名使用者

溫度越高發出的光波長越短(越接近藍色).所以看到的顏色越藍就說明它本身的溫度越高。

有那些恆星是藍色的?

9樓:小小小略懂

從恆星光譜來說,恆星表面溫度越高,顏色越藍,一直到深藍色,紫色恆星是否存在到現在一直只是猜測,赫羅圖只有到藍色。下圖是恆星表面溫度極其顏色的關係。

宇宙中恆星的顏色是由什麼決定的

10樓:網友

恆星的顏色是由它的表面溫度決定的。

燒乙個鐵塊,最初它是黑色的,溫度公升高,會是暗紅色的;再公升溫,會發出紅光;再公升溫,呈橙色;然後是黃色、黃白色,如果忽略它的狀態變化,溫度再公升高時,它還會變成白色,甚至藍白色。

恆星也是一樣的。1000多度到2000多度,是紅色的;3000-4000度是橙紅色。5000-6000度是橙黃色。

7000-8000度是黃白色,到1萬度,呈白色。恆星如果發出藍色光,表面溫度最高可達3萬度。

太陽的表面溫度在5700度左右,所以它是黃色的。

宇宙具體是什麼顏色?恆星是什麼顏色的?

11樓:網友

宇宙是黑色的,但是它有一些星雲 恆星等,所以會有時紫色的 綠色紅色的 還有藍色的,其中每種顏色代表不同意思,當它是紫色時,說明是星雲,當是綠色時,就是誕生了恆星,當時紅色時,這些但是恆星,

12樓:網友

複製,貼上什麼的最討厭了。

為什麼最大的恆星 是紅顏色而不是藍顏色?

13樓:逢元修喬亥

樓上恆星光譜的資料找的很好,建議一看。竊以為有一些值得補充的地方,還請見諒。

不妨用太陽演化的過程來說明吧。太陽是一顆g2v型的主序星,g2是光譜性,可以和溫度直接關聯,大約5700k,呈現黃色;v是恆星的型別,指的是矮星。主序星是恆星最穩定的階段,大約在一顆恆星壽命的90%以上,此刻太陽內部進行氫的熱核聚變。

這個過程已經持續了50億年,預計還能持續40億年。

說到這裡,應該能猜到有然後了。然後呢?隨著情劇變的逐漸進行,內部的溫度逐漸公升高。

會引發氦元素的聚變(第二號元素,he,電荷數為2,質量數為4,需要更高的溫度才能有足夠的動能克服電磁力引發聚變)。此刻,太陽會形成乙個洋蔥結構,內部是氦聚變的區域;外部是敗散氫聚變的區域。內部產生的能量會將恆星表面向劇烈推送,什麼概念?

可以吞噬今天的地球,也就是現在直徑的100倍以上。這個階段,稱為紅巨星。

沒辦法,表面溫度只能劇烈下降,只有2000-3000k,呈現紅色。

太陽的質量比較小,但也可以區域性的演化這個過程。從表面溫度較高,體積較小的主序星演化為表面溫度較低,體積很大的紅巨星。

對於大質量的恆星,也會有主序星的階段,一般是藍矮星或者藍白矮星(不能簡稱為白矮星哦~),在引發重元素的鉅變後。旋即演化為紅超巨星。

最大的恆星,一般指體積,自然,也就只有引發重元素聚變的紅超巨鄭孫星才能拿到這把交椅了,所以顏色自然是紅色的。

“大統一理論”究竟是偽科學還是宇宙中的自然美呢?

大統一理論其實就是宇宙中的自然美,因為其實我們宇宙也是只有乙個的,所以也算是全部統一了,所以都是來自宇宙的靈感,所以才是宇宙的自然美。是宇宙中的美,大一統理論如果能夠實現,那麼宇宙中的任何事情都能被很美好的解釋。在粒子物理學中,大統一理論是試圖在乙個理論框架內描述所有基本力與基本粒子之間的關係的嘗試...

神話中的火神究竟是燧人氏還是祝融

上古的燧人氏便是因啄木鳥的啟發而得到火的 據說遂明國有棵大樹,名遂,盤根錯節,佔地萬頃。有一位聖人漫遊到日月光照以外的地方去,來到這個國家,在這棵樹下休息,看到有鳥啄樹,發出火光。這聖人受到啟發,也用小樹枝鑽木取火。以後這個人便叫 燧人氏 見 太平御覽 卷七八引 拾遺記 傳說祝融是上古南方的一位火神...

為當今社會究竟是渣男多還是渣女多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這說明了女人都愛財,不是這個 才 富二代是好,有錢有條件,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有再多的錢有什麼用呢?那都是祖業,關健還要靠自己,自己去創造 去打拼,如若不然,祖業再大也不會長久,所以,女人啊,要向前看,看人要看 才 才對,不要光向 錢 看,這樣,吃虧的是自己唷 我覺得,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