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詞一剪梅中最能領略詞人萬千愁緒

2025-01-21 15:00:07 字數 3332 閱讀 9004

1樓:南風知意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2樓:塵心之素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這種相思之情籠罩心頭,無法排遣,蹙著的愁眉方才舒展,而思緒又湧上心頭,其內心的綿綿愁苦揮之不去,遣之不走。「才下」、「卻上」兩個詞用得很好,把真摯的感情由外露轉向內向,迅疾的情緒變化打破了故作平靜的心態,把相思之苦表現得極其真實形象,表達了綿綿無盡的相思與愁情,獨守空房的孤獨與寂寞充滿字裡行間,感人至深。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李清照〔宋代〕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李清照的《一剪梅》全詞

3樓:夢之緣文化

分類: 人文學科 >>中國文學。

問題描述:誰能告訴我啊?

解析: 一剪梅。

李清照。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蓮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此詞之妙,前在虛實,後在詞工,上片一句"雲中誰寄錦書來"甚妙,不然,"玉簟""西樓"俱元所借力。下片"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把相思寫得有模有樣,有動有靜。遍觀古今詞,只有李煜的"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堪敵;然又不如,剪不斷理還亂的是紛線亂麻,有形而無意,有靜而無動。

李清照的《一剪梅》的內容

4樓:星恩文化

一剪梅(宋)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diàn)秋。

輕解羅裳(cháng),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譯文。荷已殘,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蓆,透出深深的涼秋,輕輕提起薄紗羅裙,獨自泛一葉蘭舟。

仰頭凝望遠天,那白雲舒捲處,誰會將錦書寄有?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歸時候,月光皎潔浸人,灑滿這西邊獨倚的亭樓。

花,自在地飄零,水,自在地飄流,一種離別的相思,你與我,牽動起兩處的閒愁。

啊,無法排除的是——這相思,這離愁,剛從微蹙的眉間消失,又隱隱纏繞上了心頭。

李清照《一剪梅》賞析 簡短一點

5樓:北島無夢丷

此詞起句「紅藕香殘玉簟秋」,領起全篇。它的上半句「紅藕香殘」寫戶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寫室內之物,對清秋季節起了點染作用,說明這是「已涼天氣未寒時」(韓偓《已涼》)。

全句設色清麗,意象蘊藉,不僅刻畫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詞人情懷。花開花落,既是自然界現象,也是悲歡離合的人事象徵;枕蓆生涼,既是肌膚間觸覺,也是淒涼獨處的內心感受。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

全詩如下: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譯文如下:已是秋天了,粉紅色的荷花已經凋謝,仍散發著殘留的幽香,睡在竹蓆上,已有了一些涼意。輕輕地提著絲裙,獨自登上那精緻的小船,想去散散心,排遣掉相思的苦情。仰望長空,白雲悠悠,誰會將書信寄來?

排成「人」字形的雁群飛回來時,清亮的月光,已經灑滿了西樓。

落花獨自地飄零著,水獨自地流淌著。我們兩個人呀,患著一樣的相思,卻兩地分離,牽動著各自的憂愁。這相思的愁苦實在無法排遣,剛剛離開了微蹙的眉梢,卻又隱隱地湧上了心頭。

6樓:勝芳辦公傢俱

這首詞的上闋,是寫她在荷花凋零、竹蓆清涼的秋天裡,因丈夫的離家,只有乙個人過著獨居的日子。詞的下闋,寫她由想象回到現實,進一步把她對丈夫的思念之情寫得有聲有色。

7樓:網友

一剪梅,雙調小令,六十字,上、下片各六句,句句平收,叶韻則有上、下片各三平韻、四平韻、五平韻、六平韻數種,聲情低抑。亦有句句叶韻者,[1]如《一剪梅·溫州》:「人說繁華比帝鄉,館廈皇皇,道路皇皇。

山川瑰麗勝蘇杭,樓外花香,樓里人香。 攘往熙來富貴商,天上機航,水上舟航。王孫到此也牽腸,欲把他鄉,落作家鄉。

這首詞的上闋,是寫詞人在荷花凋零、竹蓆清涼的秋天裡,因丈夫的離家,只有乙個人過著獨居的日子。詞的下闋,寫詞人由想象回到現實,進一步把她對丈夫的思念之情寫得有聲有色。

《一剪梅》李清照思想感情

8樓:匿名使用者

李清照這首詞主要是抒寫她的思夫之情李清照本來已因丈夫外出而有所牽掛,如今面專對這樣乙個荷屬殘席冷、萬物蕭疏的景象,免不了觸景生情,其思夫之情必然更加縈繞胸懷,內心之苦是不言而喻的。凡人受愁苦的煎熬,總是要想辦法排愁遣悶的,這也是人之常情。

李清照·一剪梅的寫作背景

9樓:那個閃電

此詞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當作於婚後不久。

根據李清照帶有自傳性的《金石錄後序》所言,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李清照嫁與趙明誠,婚後伉儷之情甚篤,有共同的興趣愛好。而後其父李格非在黨爭中蒙冤,李清照亦受到株連,被迫還鄉,與丈夫時有別離。這不免勾起她的許多思念之情,寫下了多首詞篇,這首《一剪梅》是其中的代表作。

李清照藉助於鴻雁傳書的傳說,畫面清晰,形象鮮明,它渲染了乙個月光照滿樓頭的美好夜景,然而在喜悅的背後,蘊藏著相思的淚水。

10樓:及詩蕾滑富

兩任丈夫均離他而去,一任死去~~一任和離,李清照與第一任丈夫感情很好,戰亂時丈夫死去,她為保護死去的丈夫的古董而流離失所,後遇見第二任偽君子丈夫,貪圖李清照的古董和才華名氣而娶了她,後李清照無法忍受其虐待而告發他,李清照與其一起入獄,後釋放。自此,李清照的詞風大變,由婉轉小女兒態變為婉約淒涼,而一剪梅就是其與第一任丈夫出征離別後寫的~~

11樓:顧若素

這首詞作於李清照和丈夫趙明誠遠離之後,寄寓著作者不忍離別的一腔深情。首句詞人描述與夫君別後,目睹池塘中的荷花色香俱殘,回房欹靠竹蓆,頗有涼意,原來秋天已至。詞人不經意地道出自己滯後的節令意識,實是寫出了她自夫君走後,神不守舍,對環境變化渾然無覺的情形。

李清照的《一剪梅》的寫作背景

12樓:不日騎士

兩任丈夫均離他而去,一任死去~~一任和離,李清照與第一任丈夫感情很好,戰亂時丈夫死去,她為保護死去的丈夫的古董而流離失所,後遇見第二任偽君子丈夫,貪圖李清照的古董和才華名氣而娶了她,後李清照無法忍受其虐待而告發他,李清照與其一起入獄,後釋放。自此,李清照的詞風大變,由婉轉小女兒態變為婉約淒涼,而一剪梅就是其與第一任丈夫出征離別後寫的~~

一剪梅李清照的斷句,李清照一剪梅朗讀節奏

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 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詞作於詞人與丈夫趙明誠離別之後,寄寓著作者不忍離別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 沉溺於情海之中的純潔心靈。作品以其清新的格調,女性特有的沉摯情感,絲...

李清照的一剪梅的意思 李清照的《一剪梅》的內容

李清照的 一剪梅 的內容 一剪梅 宋 李清照。紅藕香殘玉簟 di n 秋。輕解羅裳 ch ng 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譯文。荷已殘,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蓆,透出深深的涼秋,輕輕提起薄紗羅裙,獨自泛一葉蘭舟...

李清照一剪梅賞析

1 原文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2 譯文 已是秋天了,粉紅色的荷花已經凋謝,仍散發著殘留的幽香,睡在竹蓆上,已有了一些涼意。輕輕地提著絲裙,獨自登上那精緻的小船,想去散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