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孔子是聖人,有什麼典故嗎?

2025-01-29 22:40:20 字數 1750 閱讀 2701

1樓:無記娛事

孔子是春秋時期的偉人,在當時,很多民俗民風都沒有開化,是孔子率先提倡以仁義禮智。來作為品德要求人們的道德規範,這是在之前都沒有的,可以說孔子是中華民族文化道德準則的奠基人。

2樓:希望老師**解答

那是因為,它的思想內容、思維方式、價值取向都早已融入了我們民族的血液,沉澱在我們的生命中,鑄成了我們民族的個性。

3樓:欣欣天空藍

憑《論語》中展現出來的孔子的思想和智慧!這個智慧不是某一家的智慧,也不是某個種族的智慧,而是全人類最高的智慧!

孔子的地位是隨著時間一步一步提高的。

首先是孔子門人及其後學者均推尊孔子。

孟子認為孔子所行的「聖人之道」是遍及自然界和社會的至高準則。

然而當時民間一般看法認為孔子是博學成名的大學者。

漢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從此居於統治地位,成為官方的意識形態。孔子的也就隨之水漲船高。

西漢中期,天災頻發,社會動亂。儒者梅福認為,這是由於未能妥善安排對於孔子的祭祀,因而上天發怒。國家政權接受了梅福的提議,封孔子為商湯的後代,接續先王的祭祀。

到東漢,國家才正式把孔子作為國家的 公神,其地位和 社稷神同等。

唐代,命令每個縣都要建廟祭祀孔子。每年春秋兩次大祭,每月初一和十五兩次小祭。大的祭祀起初由 學官主持,後來改由地方官主持。

唐代以後,孔子的地位不斷提高,對孔子的封號也不斷增加。

清代,孔子祭祀一度成為和上帝、和國家的祖宗神同等級別的「 大祀」。

這種殊榮除老子外,萬古唯有孔子而已。

4樓:好好學習

1、政治思想核心:「禮」與「仁」。 2、創立儒家學說派。

3、開創全新教育理念。孔子「有教無類」的思想在教育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主張無分貴賤不分國界,只要有心向學,都可以入學受教,開創了教育普及的先河。

孔子為何被稱為「孔聖人」?有什麼歷史意義嗎?

5樓:使用者名稱用

孔子之所以被我們稱為孔聖人,還是因為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而儒家學派是我國古代封建社會2000多年來的指導思想。古代封建統治者需要在封建王朝中推行孔子的儒家學派,所以封建統治者需要對儒家學派這個創始人孔子表示一定的尊敬,這樣才能顯示得出封建統治者對於儒家學派的重視。

畢竟上行下效,只有處於上層階級的人喜歡推崇儒家學派,下面的人才會為了討好上層階級的人而效行推廣這個儒家學派。所以孔子能夠被尊稱為孔聖人純屬是因為封建統治者需要他這個學派,而有趣的是孔子所創這個儒家學派與後世封建統治者所需要的儒家學派是不一樣的。可以說到了封建統社會末期的儒家學派已經和最初的儒家學派完全是兩個樣子,封建統治者所需的儒家學派完全是為了封建統治者而服務的。

而早期孔子,孟子,荀子所創立的儒家學派學說並不完全是為了封建統治的統治,他們更是一群志向高遠的君子。我並不是說後來儒家學派的讀書人不是君子,只是那個君子和我所說的那孔子孟子這類的君子是有一定差距的。封建統治者需要承認孔子這個聖人的身份,是因為他們需要孔子創立的儒家學派是聖人教派,這樣儒家學派才能更好地在百姓在天下中推廣開,最終達到控制天下百姓的精神世界的目的。

其實我想如果孔子活到了現在,孔子他可能都並不一定想要他這樣的名頭。因為我覺得孔子這個聖人的名頭對於孔子來說是一種侮辱。用已經被篡改過的學派學說來讚揚乙個創始人,我覺得無論從哪種方面,這個都可以說得上是一種侮辱。

要說這個歷史意義的話,我認為是封建統治者開始重視天下百姓的歷史精神世界的標誌。

6樓:生態蛋子

有乙個皇帝題詞,至聖先師,萬世師表。

為什麼說齊魯“一山一水一聖人”,這句話有何典故

一山一水一聖人 是山東的一個旅遊口號。山 即泰山,水 指泉水。有這樣一個故事 乾隆年間江南科考,因應試的舉子都是當地名士,一連換了幾個主考官,都被舉子一個個頂了回來。乾隆又命王爾烈到江南主考。舉子聽說主考官是個北方人,想奚落他,居然在王爾烈的館驛門上貼出一個上聯 江南千山千水千才子 王爾烈提筆續寫下...

孔子為什麼被尊稱為聖人,為何孔子被尊稱為 聖人

因為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公元前478年4月11日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人 今山東曲阜 祖籍宋國慄邑 今河南夏邑 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 大教育家。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曾受業於老子,帶領部分 周遊列國十四...

為什麼叫瓢羹?有什麼典故嗎

吃飯喝湯的小勺子叫瓢羹,沒有什麼典故。地方方言,多在湖北等中部城市和福建 浙江 廣東等沿海城市中的方言中使用。是指吃飯喝湯的小勺子。瓢羹是屬於勺子範疇,可以說瓢羹是勺子,但不能說勺子是瓢羹。南方人吃飯煮習慣都要喝湯和羹,故用 羹 字來區別大勺和小勺的區別。你好,來福州也有好幾年了,總覺得有些名詞聽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