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12歲左右被稱為豆蔻年華(偶94豆蔻hoho),20歲左右是弱冠,30歲左右被稱為而立之年(三十而立)40歲左右是不惑,50歲左右稱為半百(可以顧名思意)60歲左右是花甲(年過花甲指的是60歲以上的,so……)70歲左右被稱為古稀(古稀之年=70,因為古代的時候人能活過70已經算長壽了,畢竟他們的醫術部發達~)80歲左右被稱為耄齡,90歲左右被稱為耋齡,100歲被稱為皓首,100歲+叫做期頤。
希望給個最佳,小妹先3q了~
2樓:網友
咳咳,是這樣的。
總角:古代未成年人的頭髮紮成的小髻叫總角,後借指童年時代。
豆蔻:女子十二三歲的時候,就是情竇初開。
弱冠20歲 女子是17,18歲。
而立:30不惑:40
半百:50 其實應該是『知天命』
花甲:60古稀:70
耄:80耋:90
皓首:100
期頤:100以上。
這是我第一次問題,求求你給個最佳吧~~~
orz···
各個年齡段的稱謂 各個年齡段的稱謂舉例
3樓:剛陽文化
1、年齡段為童年:
不滿週歲——襁褓;2~3歲——孩提;7歲(女)——髫年;8歲(男)——齠年;幼年泛稱——總角;童年——垂髫;10歲以下——黃口;12歲(女)——金釵之年;13歲(女)——豆蔻年華;13~15歲——舞勺之年;青少年——束髮。
2、年齡段為少年:
15歲(女)——及笄之年;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破瓜之年;15~20歲——舞象之年;20歲(男)——弱冠;20歲(女)——桃李年華;24歲(女)花信年華;至出嫁—— 梅之年。
3、年齡段為中年:
30歲(男)——而立之年;40歲(男)——不惑之年;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4、年齡段為老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下壽;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歲——杖朝之年、杖家之年、中壽;80~90歲——耄耋之年;90歲——鮐背之年。
老年——皓首,又稱「白首」,還有把六十歲以上的人統稱為「耆老」;八十歲以上的人稱為「大耋」;亦有泛稱老人為「龍鍾」、「潦倒之年」的。
5、百歲以上:
100歲——期頤、上壽;120歲——花甲重開;140歲——古稀雙慶。
各個年齡段的稱謂
4樓:愛讀書的呂老師
在中羨談國各個年齡段的稱謂一般有包括但不限於這些:1、不滿週歲,襁褓;2、二至三歲,孩提;3、十歲左右,黃口;4、女孩十三歲,豆蔻;5、二十歲,弱冠;6、三十歲,而立;7、四十歲,不惑;8、五十歲,天命。
中豎碰國從古代開始各個年齡段的稱謂就各有不同了,成年之前的稱謂有包括但不限於這些:滿週歲,襁褓;二至三歲,孩提;十歲左右,黃口;女孩十三歲,豆蔻;十五兄纖碰歲,志學。
成年後的稱謂有包括但不限於這些:男二十歲,弱冠;女二十歲,桃李;女二十四歲,花信;男三十歲,而立;男四十歲,不惑;五十歲,天命;六十歲,花甲;七十歲,古稀。
年齡段的稱呼
5樓:網友
現代年齡段分為五段,即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
1.嬰兒期,0~歲。
嬰兒期的嬰兒與看護者建立初步的愛與信任,枯隱獲得安全感,認為外界世界是不可靠的,在不熟悉的環境中容易產生焦慮。
2.兒童早期,歲。
兒童早期的孩子表現為開始出現符合社會要求的自主性行為,也會缺乏信心,容易產生羞愧感。
3.學前期歲。
學前期的兒童對周圍世界更加主動和好奇,更具有自信和責任感,也容易形成退縮,壓抑被動的人格產生內疚感。
4.學齡期~12歲。
學齡期的兒童學習知識發展能力,學會為人處事形成成功感,容易產生自卑感和失敗沒洞廳感,缺乏基本能力。
5.青年期,12~18歲。
青年期在職業和性別角色等方面獲得同一性方向明確,容易難以始終保持自我一致感,容易喪失目標,失去信心。
6.成年早期,18~30歲。
成年早期的人樂於與他人交往,感到和他人相處具有親密感,同時也會被排斥在周圍群體之外,疏離社會,而感到孤獨寂寞。
7.成顫穗年中期,30~60歲。
成年中期的人關愛家庭,支援下一代,發展富有社會責任感和創造力,容易產生關心自我,滿足私利,產生頹廢感和生活消極懈怠感。
8.成年晚期,60歲之後。
成年晚期的人自我接受感和滿足感達到頂點,安享晚年,但是也會出現固執於成年往事,在絕望中度過餘生。
求各個年齡段的稱謂
6樓:回勳
男子20歲稱弱冠,30歲稱而立,40歲稱不惑,50歲稱知天命,60歲稱耳順。70歲稱古稀,80歲稱杖朝。90歲稱合耄耋。
100歲稱樂期頤。 女子12歲稱金釵之年,13歲稱豆蔻年華,15歲稱及笄之年,16歲稱碧玉年華,20歲稱桃李年華,24歲稱花信年華,出嫁女子稱梅之年。
7樓:依天
呼呼,好複雜啊,就是你、我、她(他)、您。
年齡段的劃分,分別怎麼稱呼》?
8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傳統年齡段的劃分:
童年:1___7歲;少年:8___16歲;青年:
17__29歲;而立:30歲;(舊稱:而立之年)耳順:
40歲;(舊稱:耳順之年)知天命:50歲;(舊稱:
五十而知天命)花甲:60歲;(舊稱:六十花甲)(古稀:
70歲;(舊稱:古稀之年)耄耋:80__99歲;(舊稱:
耄耋之年)高壽:100歲以上。
人生的各個年齡段稱呼,人生各個年齡段,用古語是怎麼說的?
人生各個年齡段,用古語稱呼 一 年齡段為童年 不滿週歲 襁褓 2 3歲 孩提 7歲 女 髫年 8歲 男 齠年 幼年泛稱 總角 童年 垂髫 10歲以下 黃口 12歲 女 金釵之年 13歲 女 豆蔻年華 13 15歲 舞勺之年 青少年 束髮。二 年齡段為少年 15歲 女 及笄之年 16歲 女 破瓜年華 ...
各個年齡段的稱呼是什麼,每個年齡段的稱謂是什麼
不滿週歲 襁褓 2 3歲 孩提 女孩7歲 髫年 男孩8歲 齠年 幼年泛稱 總角 10歲以下 黃口 13 15歲 舞勺之年 15 20歲 舞象之年 12歲 女 金釵之年 13歲 女 豆蔻年華,15歲 女 及笄之年 16歲 女 破瓜年華 碧玉年華 20歲 女 桃李年華 24歲 女 花信年華 至出嫁 梅之...
古人男子年齡名稱,古代人對各個年齡段的稱呼分別是什麼?
弱冠 而立 天命 花甲 古稀 期頤 古代人對各個年齡段的稱呼分別是什麼?古代稱謂 嬰兒 人初生。襁褓 泛指一歲以下。孩提 兩至三歲。始齔 髫年 女孩七歲。始齔 齠年 男孩八歲。說明 根據生理狀況,男孩八歲 女孩七歲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恆牙,這時叫 齔 齠年 或 髫年 總角 幼年泛稱。垂髻之年 指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