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太后「垂簾聽政」過嗎

2025-02-19 08:25:24 字數 1693 閱讀 3389

1樓:留香亂語

蕭太后貌似有很多啊,中國人似乎喜歡把遼國的皇后稱為「蕭太后」。遼代的蕭太后,執掌朝綱,雷厲風行,令當時的宋人頭疼得很。

宋雍熙三年(986年),太宗發動第三次圍剿一史稱「雍熙北伐」。其時遼景宗駕崩,聖宗年幼無知,由蕭太后說了算(遼王朝「垂簾聽政」的故事)。出於投機心理,宋軍三十萬人馬趁火打劫,突襲這「孤兒寡母」之邦。

兵分五路:「第一路自保州(今保定)進攻涿州,第二路自雄州沿拒馬河北上,這兩路是攻打燕京的主力軍。第三路自唐河谷進攻蔚州,第四路出雁門,進攻雲、朔。

目的在於插入敵後,切斷遼軍由大同(遼西京)對幽州(遼南京)的增援。這兩路的主將是潘仁美,副將是號稱楊無敵的楊繼業。第五部是水軍,搶佔遼西走廊,防止契丹自腹地調集援軍由榆關南下,沿海濱馳援燕京。

五路大軍的總目標是會師薊城之下,奪回幽州故地。」(引自《北京簡史》)構想得堪稱盡善盡美,可惜計劃不如變化。

2樓:網友

遼國所有皇后 除去世宗耶律阮的皇后都姓蕭,所以皇帝一死都是蕭太后。

我想你說的是其中最有名的遼景宗耶律賢的皇后蕭燕燕,景宗死後聖宗耶律隆緒即位,只有十二歲,所以蕭太后就垂簾聽政 , 快死時候才歸政聖宗。期間遼宋多次打仗,其中就有楊家將的故事原型,還簽訂了澶淵之盟。

垂簾聽政的是哪個皇后

3樓:新初遊戲

垂簾聽政的皇后中,比較知名的就是慈禧。

太后、呂后。

蕭太后。慈禧太后垂簾聽政是廣為人知的事情,慈禧太后在政治鬥爭中,使用鐵血手腕,掌握了實權,而且一生中多次臨朝掌權。清朝末期,慈禧太后掌握權力的時間接近50年時間。

但是慈禧掌權期間,天下大亂民不聊生。

呂后是劉邦。

的妻子,在歷史上,呂后十分心狠手辣,發明了很多酷刑。呂后掌握權力,也成為後世皇帝們的反面教材。

蕭太后則是擁有治國能力的皇后,掌權期間賞罰分明,讓遼國。

越來越強盛。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出現過哪些垂簾聽政的太后?

4樓:壬麗滄

中國最早垂簾聽政的是戰國時期秦國昭王的母親宣太后。 第二位垂簾聽政的是戰國時期趙國的趙太后。 鄧綏,東漢和帝皇后,史稱鄧太后。

元興元年(105年),和帝駕崩,時年27歲。鄧皇后自己沒有兒子,但她知道後宮生有兩個兒子寄養在民間。乙個年齡大些,但體弱多病,不能繼位;乙個是新生嬰兒,剛滿百日。

她就立為皇帝,即漢殤帝,尊鄧皇后為皇太后,鄧太后臨朝垂簾聽政。

5樓:白珍全全全

慈禧還有蕭太后。不過能夠垂簾聽政的女性,她們都是非常的具有能力還有手段的。

6樓:廖氏彬哥

中國最早垂簾聽政的是戰國時期秦國昭王的母親宣太后 ,因為皇帝年幼開始長達41年的攝政生涯;最後一位垂簾聽政的是清末的慈禧太后,慈禧太后的垂簾聽政,在歷史上最為著名, 在當時的政治舞臺上也導演了驚心動魄的一幕。

古代太后聽政為何要「垂簾」?

7樓:網友

因為古代女人地位低下,並且要遵守三從四德,不可以隨便示人,同時不能出現在朝堂之上,因為皇帝年幼,聽政可以,但如果直接出現在大殿之上就是攝政,女人沒有攝政的權力,並且女人自古被認為是沒有見識的乙個群體,如果參與攝政,則國家必亂。所以只能聽政,而聽政則重在聽上,只聽不攝,不得參與其中,所以要以簾隔絕開來,形成形式上的隔離,以表示形式不同。

蕭太后和韓德讓有孩子嗎?

蕭太后和韓德讓是沒有孩子兩個人在談戀愛期間會非常的甜蜜,然後到修成正果,結婚之後時間越長反而出現 相看兩厭 的情況。難道真的是得到了之後就不珍惜嗎?我認為主要原因是談戀愛和結婚有著根本的不同。一定的量變會引起質變。在談戀愛期間,兩個人會有各種各樣的甜蜜。因為他們不需要擔心的太多,只要兩人開心就好。而...

劉娥和蕭太后雖在不同陣型但惺惺相惜,為什麼她們會有這樣的情意?

劉娥和蕭太后是最近的一部電視劇集 大宋宮詞 中的人物,都是女人,歷史上也都是真實存在過的。她們分屬宋遼兩國,是敵對陣營,歷史上應該是沒有見過面的,但是在電視劇集裡,為了加強戲劇效果,安排了劉娥去往遼營為質,跟蕭太后接觸過一段時間,有針鋒相對有據理力爭。時間一長,這兩位似乎互相都很佩服,頗有些惺惺相惜的感...

蕭太后殺姐姐和武則天殺姐姐有什麼不同,在本質上有何區別

蕭太后是遼國大臣蕭思溫的三女兒,她有兩個姐姐。遼國皇室內部混亂,皇帝的位子被你爭我奪,在遼太祖耶律阿寶機的三個兒子的後代中來回轉。蕭思溫為了穩固自己的位置,後來耶律賢繼位,蕭思溫便把三女兒蕭綽嫁給了他,而耶律賢又是太祖長子耶律倍的後代。三個女兒嫁給三個不同的皇室勢力,一開始就註定了姐妹之間的悲慘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