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底地殼的組成 75,洋底地殼的組成

2025-02-22 09:55:28 字數 2191 閱讀 5249

洋底地殼的組成

1樓:網友

洋殼即大洋型地殼。是分佈於大洋盆地之下的地殼。根據**和重力研究,大洋型地殼與大陸型地殼有根本區別。

它的結構總是比大陸型地殼更為均一,自上而下,系由沉積層和矽鎂層(5—6km)組成,平均密度為克/立方厘公尺,缺失矽鋁層。近來一般把大洋型地殼從上到下分為三層:①未固結的沉積物,在大西洋中平均厚度為1km,在太平洋底厚度僅。

固結的沉積物,厚約,p波速度為5km/秒。③厚度不到5公里的可能是玄武岩或輝長岩層,其中p波速度為公里/秒。洋殼的沉積厚度在不同的海域也有顯著的變化,但鎂鐵質的第三層卻相當均勻,在這一點上與厚度變化甚大的大陸型地殼的矽鎂層有很大不同。

有人把「安山岩線」作為大洋型地殼和大陸型地殼的分界線。此線的大陸一側主要是安山岩、英安巖、流紋岩等,矽質較多(>50%),為大陸型地殼;而北線的大洋一側主要是橄欖玄武岩、粗面岩等,矽質較少(<50%),為大洋型地殼。

2樓:趙曉婷楊青

地殼是有岩石組成的固體外殼,地球固體圈層的最外層,岩石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底界為莫霍洛維奇不連續面(莫霍面)。整個地殼平均厚度約17千公尺,其中大陸地殼厚度較大,平均為33千公尺。

高山、高原地區地殼更厚,最高可達70千公尺;平原、盆地地殼相對較薄。大洋地殼則遠比大陸地殼薄,厚度只有幾千公尺。

地殼分為上下兩層。上層化學成分以氧、矽、鋁為主,平均化學組成與花崗岩相似,稱為花崗岩層,亦有人稱之為「矽鋁層」。此層在海洋底部很薄,尤其是在大洋盆底地區,太平洋中部甚至缺失,是不連續圈層。

下層富含矽和鎂,平均化學組成與玄武岩相似,稱為玄武岩層,所以有人稱之為「矽鎂層」(另一種說法,整個地殼都是矽鋁層,因為地殼下層的鋁含量仍超過鎂;而地幔上部的岩石部分鎂含量極高,所以稱為矽鎂層);在大陸和海洋均有分佈,是連續圈層。兩層以康拉德不連續面隔開。

擁有大陸地殼和大洋地殼的是什麼?

3樓:ray聊教育

擁有大陸地殼和大洋燃型廳地殼的是皮隱地球。地球是太陽系。

中唯一同時擁有大陸地殼和大洋地殼的行星。也是目前已知的唯一孕育和支援生命的天體。

地球表面的大約是由大陸和島嶼組成的陸地,剩餘的被水覆蓋,大部分被海洋、海灣和其他鹹水體覆蓋,同時也被湖泊、河流和其他淡水覆蓋,它們共同構成了水圈。

地球的氣態結構簡介。

地球的大氣主要由氮和氧組成。熱帶地區。

接收的太陽能多於極地地區,並通過大氣和海洋環流重新分配。溫室氣體。

在調節地表溫度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乙個地區的氣候不僅由緯度決定,還由海拔和與該租臘地區和海洋的接近程度等因素決定。熱帶氣旋。

雷暴、熱浪等惡劣天氣多發於廣大地區,對生活影響較大。

4樓:匿名使用者

太陽系中唯一同時擁有大陸地殼和大洋地殼的行星是地球。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為第鄭局銀三顆,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距離太陽億公里。

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同時圍繞太陽公轉,46億年以前起源於原始太陽星雲。地球內部有地核、地幔、地殼結構,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氣圈以及磁場。地球是目前宇宙中人類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天體,是包括人類在內上百萬種生物的家園。

地球赤道半徑千公尺,極半徑千公尺,平均半徑約6371千公尺,赤喊宴道周長大約為40076千公尺,呈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的橢圓球體。地球表面積億平方公里,其中71%為海洋,29%為陸地,在臘茄太空上看地球呈藍色。

5樓:逝水流年

同時擁有大陸地殼和大洋地殼的地質結構是大陸架。

簡述洋底地形的主要特徵。

6樓:愛讀書的呂老師

正確答案:(1)深度大,高差大;(2)洋底地形可分為大陸架、大陸坡和大洋底三部分;(3)洋脊貫通四大洋。

陸殼與洋殼有什麼區別地質學角度

7樓:科技愛好者老錢

1、大洋型地殼與大陸型地殼根本性的地質學區別在於大洋型地殼的結構總是比大陸型地殼更為均一,自上而下,系由沉積層和矽鎂層組成,平均密度為克每立方厘公尺,缺失矽鋁層。

2、大陸型地殼主要分佈在大陸及淺海大陸架區。大洋型地殼分佈在深海之中,二者在地質學上的分佈範圍不同。

3、大陸型地殼多為雙層結構,在玄武質層之上有很厚的沉積岩層和花崗質岩層,相當於矽鎂層及其上的矽鋁層兩層。大洋型地殼缺失矽鋁層。

地殼有哪些岩石組成,地殼是由什麼組成的

地殼的岩石構成主要有三種 火成岩 沉積岩 變質岩。整個地殼中大約百分之五的沉積岩,百分之九十五的火成岩 而地球表面大約百分之二十五的火成岩,百分之七十五的沉積岩。在一定的條件下,三種岩石可以相互轉化。大陸地殼 由花崗岩類和成分相當於玄武岩的變質岩組成的地殼。全球地殼由大陸地殼 質量79 洋殼兩部分組...

地殼是怎樣形成的,地殼是怎麼形成的

收縮說核心思想 地球最初是熔融體,逐漸冷卻。冷卻是從外表開始的。地殼最先冷卻形成,而後地球內部逐漸冷卻收縮後,體積變小,這時地殼就顯得過大而發生褶皺。如同幹蘋果一樣,外皮皺 存在問題 按這種理論,地殼上的褶皺分佈應是隨機的,但實事上褶皺的分佈有一定的規律。尤其是放射性元素的發現,說明地球並非由熱變冷...

海洋底棲生物的分類,海洋底棲生物的異養型海洋底棲生物

按生物屬性分,可分為海洋底棲植物和海洋底棲動物 按營養型別分,可分為自養型海洋底棲生物和異養型海洋底棲生物。海洋底棲生物的異養型海洋底棲生物 海洋底棲動物絕大多數是消費者,為異養型生物 動物群落的成員,有的能進行化合作用,在無陽光和缺氧的條件下,與自養細菌共生,以無機物為生。底棲動物按食性和方式可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