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所以導於人者古文中哪一句是名句?

2025-02-23 12:25:05 字數 1591 閱讀 2637

1樓:匿名使用者

求其所以為舜者,責於己曰:彼,人也;予,人也。

出自唐代韓愈的《原毀》

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重以周,故不怠;輕以約,故人樂為善。

聞古之人有舜者,其為人也,仁義人也。求其所以為舜者,責於己曰:「彼,人也;予,人也。

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聞古之人有周公者,其為人也,多才與藝人也。

求其所以為周公者,責於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

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聖人也,後世無及焉;周公,大聖人也,後世無及焉。是人也,乃曰:

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責於身者重以周乎!其於人也,曰:

彼人也,能有是,是足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為藝人矣。」取其一,不責其二;即其新,不究其舊:恐恐然惟懼其人之不得為善之利。

一善易修也,一藝易能也,其於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

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於人者輕以約乎?

今之君子則不然。其責人也詳,其待己也廉。詳,故人難於為善;廉,故自取也少。

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

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於人,內以欺於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其於人也,曰:「彼雖能是,其人不足稱也;彼雖善是,其用不足稱也。」舉其一,不計其十;究其舊,不圖其新:恐恐然惟懼其人之有聞也。是不亦責於人者已詳乎?

夫是之謂不以眾人待其身,而以聖人望於人,吾未見其尊己也。

雖然,為是者,有本有原,怠與忌之謂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嘗試之矣,嘗試語於眾曰:

某良士,某良士。」其應者,必其人之與也;不然,則其所疏遠不與同其利者也;不然,則其畏也。不若是,強者必怒於言,懦者必怒於色矣。

又嘗語於眾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應者,必其人之與也,不然,則其所疏遠不與同其利者也,不然,則其畏也。

不若是,強者必說於言,懦者必說於色矣。

是故事修而謗興,德高而譭來。嗚呼!士之處此世,而望名譽之光,道德之行,難已!

將有作於上者,得吾說而存之,其國家可幾而理歟!

2樓:千

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 孟子·離婁下》

3樓:文化傳承的源與流

最有名的應該是:「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其他的名句還有:

1、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

2、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

3、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

4、君子必自反也。

5、君子有終身之憂,無一朝之患也。

6、舜,人也,我亦人也。

7、非仁無為也,非禮無行也。

這段話出自《孟子•離婁下》第二十八章。

4樓:匿名使用者

君子所以導於人者」該句出自於《孟子·離婁下》

君子之學 文言文 答案

5樓:網友

君子之學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而言,蠕而動,一可以為法則。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

我家的小園短文中哪一句是擬人句

天氣很好。今年的春天來得太遲,太遲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專天總算來了。我的母親又熬過屬了一個嚴冬。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 樹上的嫩芽也密了 田裡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 生命。如何學好語文作文500字 一 學好課本知識。課本知識是語文...

夜書所見文中表示時間的詩句是哪一句

這首詩是南宋詩人葉紹翁所寫。蕭蕭的秋風吹動梧桐葉,送來陣陣寒意,客遊在外的詩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一二兩句寫景,借落葉飄飛 秋風瑟瑟 寒氣襲人烘托遊子漂泊流浪 孤單寂寞的淒涼之感。三四兩句寫兒童夜捉蟋蟀,興致高昂,巧妙地反襯悲情,更顯客居他鄉的孤寂無奈。這首詩寫羈旅鄉思之情,但作者不寫如何獨棲孤館...

《夾竹桃》一文中反襯夾竹桃的句子是哪一句

秋葉是無私的。秋天唯一不足的是那樹,因為葉的漸漸飄落而略顯光禿,不免給人些許遺憾。呼 呼 一陣風兒吹過樹梢,葉兒不禁 嘩啦嘩啦 地響著。風兒停了,葉兒探過頭,輕盈地跳下樹,與大地為伍。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這些落葉的逝去,雖使樹兒顯得光禿禿的,卻讓樹兒更加蒼勁有力。也許樹兒曾挽留過葉,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