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嗨我來了
自然是夸人的,這是曹操對後輩孫權極高的評價。正如當年青梅煮酒時,「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一樣,都是歷史上有名的橋段。
赤壁之戰後,南北呈現僵持之勢。孫劉抱團取暖,曹劉孫進入邊境地區的爭奪。江陵方向,孫權、劉備都有力量駐紮,曹操不好動手。經過精心比較後,曹操決定與孫權爭奪淮南地區。
因為此時合肥、壽春在曹操掌控之中,以合肥為前線基地,奪取入江口,便可以趁機掌握制江權,通過這樣的軍事壓力,摧毀東吳抵抗意志,進而進軍收復東吳地區。
針對曹操的意圖,赤壁之戰中大勝的孫權,自然不甘心束手待斃。他決定固守淮南,等待有利時機,進攻甚至奪取合肥等地,破壞曹操的戰略意圖,確保江東的安全,甚至直接奪取合肥,作為抵抗曹操的前沿陣地。
就這樣,曹操、孫權爭奪的地點,從赤壁之戰的江陵轉到了淮南地區。雙方在此經過了將近兩年的戰鬥,前後發生三次爭奪戰。
而「生子當如孫仲謀」這句話,便是在西元212年,第一次淮南爭奪戰時,曹操對孫權的評價。曹操帶領號稱40萬的大軍,從合肥進攻濡須口,攻破東吳江北營,俘虜江北營都督。
孫權一邊向劉備求救,一邊率兵抵抗曹軍。後來,曹軍被俘三千餘人,淹死數千,曹軍敗退。此後,孫權屢次到曹營挑戰,可曹軍閉門不戰。
為了探查曹軍情形,孫權乘船到曹營前觀察。曹操令人放箭,船隻一側受箭太多,失去平衡,有傾翻的危險。
孫權令船的另一面受箭,船隻恢復平衡,孫權命令船隻一邊奏樂,一邊緩緩退去。《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草船借箭」,就是以這段史實為藍本。曹操見孫權臨危不亂,東吳船隻、器械、軍伍整齊威武,當下十分感慨,生兒子就要像孫權這樣(英雄),劉表的兒子(劉琮不戰而降)不過是像豬狗罷了。
作為和孫權父親一輩的人物,雄才大略的曹操對後輩有這樣的評價,是把孫權當作了和自己平等的對手,自然是極大的褒獎了。所以,後世的豪放派的辛棄疾,化用了這一句感嘆,留下了千古名詞。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2樓:bat誰主沉浮
這是曹操誇獎孫權的話,當時曹操南下攻打孫權,但是他沒想到這個文章錦繡之地也有如此多的猛將,他不由得誇孫權治理有方。
3樓:帳號已登出
是誇獎,孫仲謀就是孫權,這是曹操羨慕東吳的孫仲謀,在誇他,曹操是個愛人才的人,他希望自己的兒子都像孫仲謀一樣。
4樓:洪的哈哈哈
在我看來,這句話就是在誇孫權,因為曹操也非常羨慕,畢竟孫權是乙個很厲害的掌門人。
曹操為什麼發出「生子當如孫仲謀」的感慨
原因是 建安十七年,即公元212年,曹操集結大軍南下征戰孫權。曹操與孫權相持於濡須,曹操攻而不能破,且見吳軍陣容整肅,孫權英武異常,頗為羨慕。於是就發出了 生子當如孫仲謀 的讚語。後人常以此比喻希望晚輩英賢。在 三國志 吳志 吳主傳 中有相關記載 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須,權與相拒月餘。曹公望權軍,嘆...
曹操不喜歡自己的兒子嗎?為何說生子當如孫仲謀,曹丕比不上孫權嗎
當時情況是,赤壁之戰後,在建安十八年正月,曹孟德擊破韓遂馬超之後,南征孫權,進攻濡須口。由於赤壁之戰後,孫權和謀士們早就預料到了曹孟德遲早會再次南下,因此做了充足的準備。所以,這次曹孟德挺進濡須口,又是進入了相持階段。就是在這一情況下,孫權親自率領一小隊人馬乘船繞著曹軍營地轉了個圈,並對著曹軍擊鼓奏...
赴美生子到底是優勢還是壞處,赴美生子有什麼優勢呢
這個都是很難說的事,我想最少給孩子將來多一點選擇吧。赴美生子有什麼優勢呢 赴美生子利弊?一 一出生就是美國公民 美國是目前全世界擁有最寬鬆公民身份制度的國家之一。美國在出生公民權問題上實行出生地原則,被俗稱為 落地國籍 原則。即凡在美國出生的嬰兒都自動成為美國公民。到美生二胎三胎,不違反中國計劃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