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令韓信學道謙讓,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則庶幾哉 怎麼翻譯 50

2025-03-10 19:45:13 字數 2745 閱讀 8215

假令韓信學道謙讓,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則庶幾哉 怎麼翻譯

1樓:柳蜈

翻譯:假如韓信能夠學道歉讓,不誇耀自己的功勞和才能,那麼就可能不會發生(被處死)這樣的事情了。

這是司馬遷對韓信的感嘆。韓信雖然軍事才能卓越,但是做人卻不是很好,答鄭鄭比如在劉邦很困難時往往會拿他一把。試想這樣的行為放在哪個領導那都會讓人討厭。

而且韓信的軍事能力太強,作為一方諸侯,他是有能力造反的,因此劉邦必定會廢掉他,但是說劉邦想殺他那倒不一定,劉邦還是很愛他的才的,要叢纖殺他清頌僅用他私藏項羽大將鍾離昧這一條就可以了。而且他死後劉邦的態度是「且喜且憐之」。其實劉邦已經把他弄成了乙個政治閹人,一舉一動都在劉邦的掌握之中,而且是形同監禁,劉邦不僅不用殺他,而且他活著對劉邦還有相當大的好處,比如按撫其他異姓諸侯王,讓他整理古往今來的軍事著作,編寫軍事教材等。

其實在他最後的幾年,韓信的主要工作就是進行軍事理論整理和總結。

予豈好辯哉 予不得已也翻譯

2樓:其實我早該知道

「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的意思是「我難道喜好辯論嗎?我是不得已啊!「

原文:公都子曰:「外人皆稱夫子好辯,敢問何也?

孟子曰:「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

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亂。當堯之時,水逆行,氾濫於中國,蛇龍居之,民無所定,下者為巢、上者為營窟。《書》曰『洚水警餘』,擇水者洪水也。

使禹治之,禹掘地而注之海,驅蛇龍而放之菹,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漢是也,險阻既遠, 鳥獸之害人者消,然後人得平土而居之。

翻譯:公都子說:「別人都說夫子喜好辯論,請問是為什麼呢?

孟子說:「我難道喜好辯論嗎?我是不得已啊!

社會產生很久了,時而太平,時而動亂。在堯的時候,洪水橫流,在中土氾濫,龍蛇在大地上居處,民眾無處安身,低處的人築巢、高處的人挖洞。《書》說『洚水告誡我們』,洚水就是洪水。

於是派禹去治理,禹掘地引水注入大海,把龍蛇驅趕到澤地,水沿著地上的溝道流動,這就是大江、淮水、黃河、漢水。水患既已解除,鳥獸不再危害人們,百姓們才得以在平原上居住。

3樓:自言哉

我難道喜好辯論麼?我只是迫不得已啊。

古文翻譯儘可能直譯為主,並字字落實。

4樓:佳人醉月

語出《孟子.滕文公下》

5樓:網友

我難道是喜歡辯論嗎,我是不得已啊。

6樓:網友

語出《孟子。滕文公下》。意為:我難道喜好辯論嗎?我是不得已啊!

豈訓導未洽,將進用者不以德顯乎怎麼翻譯

7樓:

豈訓導未洽,將進用者不以德顯乎怎麼翻譯。

親親您好,「侍櫻豈訓導未洽,老並叢將進用者不以德蔽派顯」是一句中國古代的諺語,意思是說,如果你沒有正確地教育和引導別人,那麼即使你聘請了最優秀的人才,也不能夠顯示出你的道德。這句話提醒我們,要想讓別人表現出良好的道德,就必須先從正確的教育和引導開始。只有通過正確的教育和引導,才能使人們真正理解道德的重要性,並且能夠根據道德原則來行事。

求文言文翻譯 凡主將之道,知理而後可以舉兵,知勢而後可以加兵。知理則不屈,知勢則不沮,知節則……一靜

8樓:好自戀哦

凡主將之道,知理而後可以舉兵,知勢而後可以加兵,知節而後可以用兵。知理則不屈,知勢則不沮,知節則不窮。見小利不動,見小患不避。

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後可以支大利大患。夫惟養技而自愛者,無敵於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靜可以制百動。

知道戰爭是符合正義的,才可以出兵;知道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才可以交戰;知道有所節制,才可以調動兵力。知道戰爭的正義性就不會屈服,知道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就不會舉足無措,知道有所節制就不會陷於絕境。見到小利不要立即行動,見到小患不必趕緊逃避。

小利小害,不值得影響我方的軍事部署,只有這樣才可以對付大利大害。只有善於提高指揮技能又能儲存自己力量的人,才能無敵於天下。所以一忍可以抵禦百勇,一靜可以控制百動。

翻譯下兩句文言文。 1)於是天子後亦疏之,不用其議。 2)賈聲數上疏,言諸侯或連數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9樓:文化傳承的源與流

你給的文句有些差誤,現予補正,翻譯並註釋如下:

原句】1、於是天子後亦疏之,不用其議,乃以賈生為長沙王太傅。

2、賈生數上疏,言諸侯或連數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聽。

譯文】1、此後,漢文帝於是也疏遠了賈誼,不再採納他的意見,任命他做長沙王太傅。

註釋】1)於是:與現代漢語同義。(2)天子:

皇帝,這裡指漢文帝。(3)疏:疏遠。

4)用:採用;採納。(5)議:

意見。(6)以+人名+為+官職:任命某人做某官。

7)太傅:即皇子的老師。

2、賈誼又多次上疏皇帝,說有的諸侯封地連線好幾個郡,(這)不符合古代的制度,應該逐漸削減他們的封地,削弱他們的勢力。但是漢文帝不肯聽從(他的意見)。

註釋】1)賈生:指賈誼。世稱賈生。

2)數:屢次;多次。(3)或:

有的。(4)連數郡:(封地)連線幾個郡。

5)非:不(符合)。(6)可:

宜;應該。(7)稍:逐漸;漸漸。

8)削:削減;削弱。(9)聽:聽從。

10樓:網友

1)於是皇帝此後更加疏遠他,不再採納他的建議。

2)賈多次向皇帝上奏,指出諸侯有時私通地方郡守,不是古代的制度,可以稍微削弱他們的勢力。

韓信有子女嗎,韓信有後人嗎

當代不少軍界人士,無論國 共,有幾個韓姓軍人,相當出色。總不免讓人聯想到這位漢初的大功臣。例共方的韓先楚即是,軍事才能出類拔萃。不知道他有沒有女兒,但他好像有三個兒子,長子韓天禎 韓天貢,次子韓天相,幼子韓天保 但有篇 韓信有後妄耶非 的貼子又說叫韓瀠,後改名韋雲際 韓信貌似是被夷三族的 父 母 妻...

項羽勸韓信自立,韓信是因為對劉邦忠心所以沒聽嗎?

是。因為韓信是乙個重感情的人,即使劉邦為人不正直,但是既然是國家領導人就都應該輔助,這是責任,協助劉邦帶領國家越來越昌盛。項羽失去了大將後,已經喪失了信心,此時的項羽派出使者向韓信求和。項羽的使者向韓信闡述了當時的局面,同時希望韓信擁兵自立,不得不說,項羽這樣做肯定是有目的的。上千年已經過去了,當時...

韓信是哪個朝代的,韓信是哪個朝代人

韓信是西漢開國功臣,齊王 楚王 上大將軍,後貶為淮陰侯。公元前三世紀世界上最傑出的大軍事家 大戰略家。韓信是哪個朝代人?秦末漢初人 韓信 約公元前231年 前196年 漢族,淮陰 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安市淮陰區 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軍事家,與蕭何 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與彭越 英布並稱為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