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調「至柔至慢」的武術是否都沒有實戰性?

2025-03-17 05:35:23 字數 2101 閱讀 6393

1樓:網友

恰恰相反,只有至柔至慢的,才有實戰性,快的,只適合雜明備核耍。柔是指的協調性好,沒練過的人,身體僵硬,區域性受力,就容易摔壞。協調性好滾坦的,就可以把力分散,不容易受傷,稱為柔。

捱揍同理;揍人激掘也同理。

2樓:亦江子

個人覺得,並不是所有傳統武術都不能實戰,比如強巧孝調至剛至快的外家拳,只要你先自己鍛鍊身體,訓練力量速度,再按照所州寬謂的外家拳的套路來,也不是不能實戰,因為它最起碼還是認同力量和速度的,冊寬亮這個大方向沒有錯。

3樓:網友

無論西方還是東方,格鬥的根本都是速度和力量。在達到力量和速度的方式上就是各家自有特色了。「至柔至慢」就是練法的一種。

把動作慢下來,是讓人體會,這個動作在一釐一毫變動的時首碼候,身體是如何完成的。慢的體會到了,當動作快起來能做到快準狠。和練毛筆字開始要一筆一劃,後來就可以筆走龍蛇乙個道理。

它強調的是人的體能,協排程,靈活度,反橘燃應等各種能者伍哪力。

4樓:辰星

快慢剛柔是相對而言,武術首先是要主動的,意識和身體都有,早一步預判對方的攻擊路數,身體能跟肢銷攔上才能玩以逸待勞,切入的角度,力量足夠,省一半的力不難,致柔致慢,不是我只管打我的不管別人,是應和敵人的攻擊引入自己歷胡的節奏,破壞別鬥昌人的節奏。太剛就沒了變化,太柔靠什麼殺傷力。

5樓:8045滅韓諭揖

太極拳練習的時候是慢慢的,練的時候是柔柔的。因為慢,所以細緻薯唯,所以更省力,所以才更鬆柔。因為更鬆柔,真正實戰中運動的步伐、速度才更快。

因為更鬆柔,全身才更加完整,發勁更加快速,發勁的時候力量也更大。因為更鬆柔,聽枝手棗勁也更加靈敏。以上就是太極拳練拳慢和柔的原因了。

在實戰中,太極猛拆拳也是強調快、快、快的。實戰中慢了,也自然落於下風。

6樓:融麗雅

我認為這個問題可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慢練,是過程而不是目的,當我們進行散打訓練的時候,開始打直拳也判顫兄是要求先,慢慢形成正確的發力軌跡。然後熟練了在之後才能在掘襲動作正確的情況下加速,所有強調慢的,最終也是為了在正確的動作前提下快起來。只不過好多人一直沒有做到正確的動作洞晌,所以快起來漏洞百出。

也就有了:門內快練而門外慢練的說法。

7樓:網友

太極拳因為身體鬆柔了,所以發勁的時候力量也更大,鬆柔的越多,全身完整的力量也越大。所以太極拳也是有力量肢物的,這燃埋個力量不是區域性的力量,是全身放鬆後的鬆柔。至柔歷段液至慢是用來練的,太極拳講究後發先至,要求動作更快。

聽說柔道、柔術之類的武術雖然沒有觀賞價值但是是很實用的,尤其是關節技跟地面技。中國式摔跤比起柔道如

8樓:網友

中國式摔跤是效仿國外競技專案設立的體育比賽,作為比賽來說,就要按規則使,那個沒有。

柔道主要分為投技和固技,投技就是摔法,固技就是你說的地面技,以前被譯作「捉牢法」,關節技是固技當中的乙個分類,柔道技術並沒有站立的關節技,柔術是柔道的山寨版。

外國的搏擊術沒有下盤這個概念,踢打施摔重心不穩,容易雙方倒地,那麼加練些雙方倒地後的技術還是有必要的,中國跤雖然掛了箇中國名,但跟散打一樣不純正,還是要補。

你要以比賽的東西論實用,那麼就要改,很多在比賽上風光的技術拿到街頭就是廢招,街頭的事情,不會跟比賽一樣給你公平的環境,要說實用倒不如去跟老流氓學幾招三板斧式的更效率。

9樓:棕熊的力量

地面武術現在世界上最實用的是巴西柔術。

10樓:網友

是的,但我們可以相處破解這些個柔的方法,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去多去接觸些這方面的東西,實戰很重要。

11樓:變化

都有反關節,只不過柔道不違規,中國式摔跤違規而已,

12樓:網友

古典式摔跤。滿足關節技。和地面技。

13樓:旅笑寒

都有,中國武術博大精神,任何乙個別國的武技都能在中國找到相應的武技。擒拿不是關節技?地堂腿、地躺刀不是地面技?。

但是中國式摔跤···規則限制了,木辦法。畢竟中國式摔跤脫胎於蒙古跤術,很多東西不叫用的。在中國,凡是能參與表演的東西都規則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