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舞銀蛇,原馳蠟象下一句

2025-03-18 09:20:26 字數 1317 閱讀 6322

怎樣賞析: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1樓:xy風適

1、解釋:群山的山勢蜿蜓曲折,積雪的群山銀白,看上去就像銀蛇在舞動。高原高低起伏,積雪的高原蠟白色,所以又像蠟象在奔跑了。

2、賞析:上下遠眺,則「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群山、高原是那麼生氣勃勃,充滿活力,好象正「舞」向雲宵,「馳」向天際,要跟雪雲高壓的天公一比高下!這七句大筆如椽,寫盡了東西、南北、上下、內外,筆力千鈞。

這七句,大處落墨,專寫大河、長城,點染了中華民族千古文明的歷史縱深感。「欲與天公試比高」,更給本無生氣的景物,賦予頑強的生命力和競爭意識。這是人格化的雪景,更是個性化的詩意。

自然景觀與人文景 **相統一,客體風景與主體心境相交融。

2樓:孫小悟空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的動態描寫,都有活潑奔放的氣勢。加上「欲與天公試比高」一句,表現「山」「原」與天相連,更有一種奮發的態勢和競爭的活力。

山」「原」都是靜物,寫它們「舞」「馳」,這化靜為動的浪漫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飄飛中遠望山勢和丘陵綿延起伏,確有山舞原馳的動感,更因詩人情感的躍動,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顯得生氣勃勃,生動活躍。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3樓:阿沾愛旅遊

望:「望」字統領下文,直至「欲與天公試比高」句。這裡的「望」,有登高遠眺的意思並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顯示了詩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他那豪邁的意興。

出處:《沁園春·雪》這首詞,是***於1936年2月所作。

原文節選: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譯文:北方的風光,千萬裡冰封凍,千萬裡雪花飄。遠望長城內外,只剩下無邊無際白茫茫一片;寬廣的黃河上下,頓時失去了滔滔水勢。

山嶺好像銀白色的蟒蛇在飛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許多白象在奔跑,它們都想試一試與老天爺比比高。

試對山舞銀蛇,原馳蠟象進行賞析

4樓:漢匠文化

這兩句寫群山和高原的景觀。「銀」「蠟」繪色,前者白而光,與群山積雪互映有關,後者白帶油脂,與高原平緩積雪反光有關,顏色同中有異,各飾其主,用得準確精當。「蛇」「象」繪形,用「蛇」比喻群山的高低曲折,用「象」比喻高原的平闊奇高,物異而形殊,比喻的驚奇巧妙,為一般人所不能及。

舞」「馳」繪動,蛇動如舞,象奔如馳,把群山和高原描寫的活靈活現,惟妙惟肖。所以,這兩句生動分述了群山和高原的形狀,顏色和動態。這是登高遠眺的群山和高原的真實情況,也是作者藝術加工的真實所在,生活的真實和藝術的真實融為一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描寫的是什么地質地貌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群山 高原是那麼生氣勃勃,充滿活力,好象正 舞 向雲宵,馳 向天際,要跟雪雲高壓的天公一比高下 雅丹 是 雅丹爾 的轉音,意為險峻陡峭的沙丘。雅丹地貌,是一種風蝕地貌,也叫沙蝕丘或風蝕丘,在維吾爾語中意為 風化土堆群 在地理學上是乾旱地區風蝕地域地貌的統稱。乾旱荒...

白日依山盡的後一句,白日依山盡的下一句是什麼

登鸛雀樓 唐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前兩句寫的是自然景色,但開筆就有縮萬里於咫尺,使咫尺有萬里之勢 後兩句寫意,寫的出人意料,把哲理與景物 情勢溶化得天衣無縫。白日依山盡的下一句是什麼 白日依山盡下一句 黃河入海流 登鸛雀樓 唐代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

春風一拂千山綠下一句是什麼,“春風一拂千山綠”的下一句是什麼?

春風一拂千山綠 的下一句是南燕雙歸萬戶春。出處 出自唐代民間流傳的對聯,作者無名氏。原文如下 楊柳綠千里,春風暖萬家。黃鶯鳴翠柳,紫燕剪春風。春風一拂千山綠,南燕雙歸萬戶春。釋意 楊柳綠千里,風吹楊柳,悠揚柔軟,令人感受到春天暖暖的氣息。黃鶯在歌唱,小燕子在飛舞。春風吹綠了千山萬水,雙雙歸來的春燕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