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當然不是,老好人孔子叫做鄉愿。鄉愿,德之賊也。
2樓:匿名使用者
完全沒想到仁和老好人有什麼關係,感覺很多人把「中庸」理解成老好人(當然也是錯的),但是把仁認為是老好人的我頭一次聽說。
3樓:匿名使用者
仁是一種邏輯關係,不是道德概念。
4樓:匿名使用者
仁是有條件的,不是毫無原則的。
做人一定得有仁慈之心,孔子認為什麼是「仁」?
5樓:乾萊資訊諮詢
孔子把「仁」作為最高的道德原則、道德標準和道德境界。他第乙個把高巨集整體的道德規範集於一體,形成了以「仁」為核心的倫理思想結構,它包括孝、弟(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等內容。
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礎,是仁學思想體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為「仁」的實現而獻身,即「殺身以成仁」的觀點,對後世產生很大的影響。
孔子建構了完整的「德道」思想體系:在個體層面主張「仁、禮」之德性與德行。
孔子的仁對我們今天為人處事有何啟示
6樓:舒雅老師教育**
學習孔子的「仁」能幫助學生較準確地把握孔子的思想特點,孔子主張「以愛人之心調解與和諧社會人際關係」,對於當今青年一代的道德修養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和現實意義。
比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告訴我們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強加給別人;做事要表裡一致,言行一致;要知錯就改。這些做人的原則仍然是我們做人應遵循的起碼道德準則。我們每個教師除了要教會學生知識技能外,要將仁義滲透到每節課中去,只有這樣,才能成為合格的勞動者。
7樓:匿名使用者
以愛人之心調節社會人際關係,倡導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是處理人際關係的最高準則。
仁」首先是「愛人」,人不僅要愛自己的親人,還要愛其他人。
第6則中,孔子指出的是辨別好人與壞人的標準。他認為什麼樣的人才算得上真正的好人
8樓:網友
我是這樣寫的:
好人是隻有當好人喜歡他,壞人厭惡他。
壞人是指道德敗壞的小人。
原因:子貢問孔子說:「全鄉人都喜歡、讚揚他,這個人怎麼樣?
孔子說:「這還不能肯定。」子貢又問孔子說:
全鄉人都厭惡、憎恨他,這個人怎麼樣?」孔子說:「這也是不能肯定的。
最好的人是全鄉的好人都喜歡他,全鄉的壞人都厭惡他。」
孔子判斷乙個人的德行「不以眾人的好惡為依據,應以善惡為標準」,這個當然是不錯的,大是大非的原則問題是萬不可妥協的。鄉愿所指的偽君子成分定然是眾人所唾棄的,所以俗語有偽君子比真小人更可怕,可見人們對這種鄉愿的普遍厭惡。
一鄉的人都喜歡他,他可能是乙個好好先生,用孔子、孟子 的話來說,可能是乙個鄉愿先生,因此,不一定是好人;一鄉的人都厭惡他,他可能是乙個特行獨立,鶴立雞群的人,因此,不一定是壞人。只有當好人喜歡他,壞人厭惡他時,我們才可以肯定他是一 個好人。所以,好惡不等於是非,群眾意見也不是絕對正確。
正因為 如此,孔子才在另乙個地方說:「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 焉。」
9樓:迷丶羽
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
意思是最好的人是全鄉的好人都喜歡他,全鄉的壞人都厭惡他。
10樓:網友
人之初性本善人不是生下來就是壞人也不是好人,你難道沒做過壞事嗎?你心裡覺得別人是好人就是好人,不是就不是,那是在心裡的標準,每個人都不一樣的。
朋友名聲再差只要對我好他就是好人這句話對不
再好的人也有喜歡你的和不喜歡你的,很難做到所有的人都說你好。朋友名聲再差,只要對你好,他就是好人,完全正確。只要對你好,他就是好人。因為你是好人。所以凡是對你好的人都是好人。而朋友名聲差那就是別人的感受。你自己認為說得通嗎?這句話可以從兩個方面理解,一方面,朋友的名聲差,這個是客觀的還是部分人的偏見...
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大家對這句話怎麼認為
婚姻當然是愛情的墳墓,但是如果不結婚,愛情就死無葬身之地 人們明知是墳墓但都想去體驗一下 婚姻不是愛情的墳墓 在生活中,愛情與婚姻的話題,總是被人們不停的討論著,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35313862 有人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 也有人說婚姻是愛...
因特網就是全球資訊網這句話對嗎為什麼
不全對。www 全球資訊網 誕生於inter 因特網 之中,後來成為inter 的一部分,而今天,www幾乎成了inter 的代名詞。www是world wide web 環球資訊網 的縮寫,也可以簡稱為web,中文名字為 全球資訊網 其建立者伯納斯 李,在他1991年8月6日建立的第一個 中解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