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恆法在化學計算中的應用

2025-03-21 08:30:24 字數 1934 閱讀 1562

1樓:網友

生成的混合氣體500ml,除以標況下的標準氣體摩爾體積得到500÷22400,而通過反應比例關係得知,這是1+2+4=7份氣體,即2份x對應7份氣體,那麼也就是用500÷22400再去 ÷7 ×2 這個結果便是x的物質的量mol數,再根據摩爾質量定義用 ÷剛剛的結果便是m(x),即m(x)= ÷(500 ÷ 22400 ÷7 × 2)

2樓:創作者

m(x)= ÷ 500 × 22400 × 7 ÷ 2 = ÷[500 ÷ 22400 ) 7 × 2 ] mol / l 能不能看懂?

根據質量守恆定律,反應物x的質量也是,所以需要求出它是幾摩爾,就能夠求出摩爾質量,據方程式可知,x的物質的量是生成物的總物質的量的七分之二,生成物的物質的量是500 ÷ 22400 mol。

3樓:網友

根據元素,質量守恆,先算出生成物的平均適量,再根據係數比求出答案,注意把生成物看成一整體。

在化學中怎樣運用各種守恆法啊?

4樓:納喇彩榮倪琴

化學反應前後存在著這樣幾個守恆:

1.電荷守恆。常用在離子反應中,作用是反應前後溶液始終處於電中性。

2.質量守恆。反應前後個元素質量不會改變。

3.某些離子的守恆。譬如用一定量濃硫酸溶解克銅,的ph=1的酸性溶液。

再將一定量的鐵粉加入溶遊族局液中,最後鐵粉有剩餘,問溶解了鐵多少克。可以這樣想:反應前後硫酸根離子總量守恆,而原溶液是硫酸與硫酸銅的混合物。

可以很穗橡快算出硫酸根離子的總量。又因為鐵粉有剩餘,故ph=7,亞鐵離子物質的量等與硫酸根物質的量,故可以很快算出溶解鐵的量。

4.得失電子守恆。在神讓氧化還原反應中,還原劑失電子的量等於氧化劑的電子的量。

化學守恆法的應用·······謝謝了

5樓:網友

1全部利用電荷守恆法:金屬被硝酸氧化失去電子變成陽離子所帶的電荷數一定等於硝酸被還原時得到的電子數,等效於形成氫氧化物沉澱時結合氫氧根離子所帶的負電荷數。即從硝酸中的正五價變成二氧化氮的正四價,四氧化二氮相當於兩個二氧化氮的合體所以二氧化氮的體積就應該是4480+336×2ml=5152ml=

m(金屬氫氧化物的質量)=m(金屬)+m(oh-)=

6樓:網友

保證化學反應式中 「=」 左右兩邊 物料守恆以及電荷守恆~!~

在 化學反應式的配平以及化學反應計算中的 有很大作用 通過係數的不同 得出不同的倍數以此計算反應物和生成物物質的量。

化學技巧計算元素守恆法

7樓:網友

caco3 = cao +co2

x= 13g c%=12/100*100%=12%

12%*則該石灰石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是。

質量守恆在化學計算中的應用

8樓:網友

100g含碳酸鈣(caco3)質量分數為80%的石灰石樣品。

所以m(caco3) =100*80% =80g所以ca元素的質量 = 80/100 * 40 = 32g雜質質量 = 100 - 80 = 20g由於吵判反應後ca元素仍然鬧梁留在cao中,質量不變。

所以反應後的固公升彎改體質量 = 32/41% =反應生成的co2質量 = 100 - =caco3=高溫=cao+co2

m(cao)

所以m(cao) =56* =

9樓:網友

碳酸鈣的質量=100*80%=80(轎神汪克)鈣元閉仔素的質量=80*40/100=32(克)剩餘固體的質量=32/41%=78(克)

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100-78=22(克)設生成氧化鈣為x克。

caco3=高溫=cao+co2《氣體瞎陪》)x 22x =28(克)

物理中的角動量守恆怎樣應用

在研究物體運動時,人們經常可以遇到質點或質點系繞某一定點或軸線運動的情況。例如太陽系中行星繞太陽的公轉 月球繞地球的運轉 物體繞某一定軸的轉動等,在這類運動中,運動物體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在不斷變化,因而其動量也在不斷變化。在行星繞日運動中,行星受指向太陽的向心力作用,其運動滿足角動量守恆。我們很難用...

物質的量在化學實驗中的應用,物質的量在化學反應中的應用

答案選b 實驗室中沒有950ml的容量瓶,因此我們要選用1000ml的既要配製2.0mol l的碳酸鈉溶液1000ml,再取出950ml1000x10 3x2.0x106 212g 選b因為容量瓶中沒有950的規格,而100和500太小,所以實驗室裡先配置1000ml2.0mol l的碳酸鈉溶液再取...

化學知識在廚房中的應用課題 結題報告

廚房化學,化學小實驗研究一 問題產生的背景廚房就像一個化學實驗室,每一樣東西都是化學物質。在廚房中,發生得最多的便是化學反應。關注廚房裡的化學,就是關心我們的身體健康,讓我們能更好的去工作和學習。依照自己平時所學的化學知識和積累的生活常識,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一步瞭解許多我們不知道的知識。二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