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老農黑土
我在法國上學時消費一般都不給小費,沒人會因此對我有什麼不好的凳讓橡看法。可能是有些人不懂,所以產生了必須給小費的想法。給小費代表乙個人享受了非常棒非常滿意的服務,而我一般的消費都是低水平,也用不著給人家小費。
在法國給小費的姿勢:
在享受完滑耐完美的一餐之後,將找回的零錢默默推回給盡心盡力向你推薦當地美食的侍者。在當地導遊帶你遊覽一天,同時你對一天的行程感到非常滿意的時候,在棗旁握手告別的同時,將小費塞在對方的手心裡。
2樓:網友
在國外不給小費會感覺像個異類,而且有點失禮,會讓服務員覺得你小氣或者他服務不好。
3樓:尹朶月
小費不是一種施捨,是一種文化!我們國人在出脊裂國後,都不太習慣給小費,一方面謹餘是因為我們沒有這樣的習慣,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國外餐飲服務的確也挺貴,再額外支付一筆錢對祥野滾很多人來說也是相當大一筆錢了。
4樓:三熙
心裡特別的不開心吧,在自己的城市能夠得到那麼多的消費春鄭,突然的來扒凳頌了這裡粗雹什麼都沒有,心裡特別的抱怨吧,想著還是回去工作吧。
5樓:網友
人們光顧像我們這樣的餐廳不爛友僅僅飢行槐是為了食物,還有體帶逗驗,氣氛和服務的需要。給很少的小費,甚至不給---是一種邊緣犯罪。
為什麼到美國要給小費?
6樓:一口百會
在美國餐館,結帳時給服務生留下15%小費是遵守規則。當然,少給或者硬不給也可以,但恐怕會得到極差的服務。
由於餐飲行業的服務員收入普遍偏低,甚至有些餐館的服務員的絕大部分收入都要依靠於小費,所以給為顧客服務的服務員付一點額外的「辛苦費」以提高他們的收入水平就成了一種體現社會平等的,而且被社會普遍接受的行為。
很多人都以為他們付出的小費都進了直接為自己服務的侍者腰包中,其實這是乙個誤解,因為美國大多數的餐館都有乙個小費再分配的過程。如果一桌客人消費是200美元,那麼20%的小費就是40美元。這40美元要按比例分給其他服務人員,比如6-8美元要分給直接跑堂助手;給酒吧員分3-4美元;給傳菜員分2-3美元;給領座員分2-3美元,等等。
所以最後在前臺的服務生自己可以拿到手的小費也就是20美元左右,相當於客人消費額10%。而且,美國稅務機構irs把客人消費額的8%算作服務生的應納稅的收入。
這麼算下來,如果一桌消費額為200美元的客人只給留下了10%(20美元)的小費,那麼這位服務生其實不但什麼都沒有拿到,還虧了本。所以,小費給到15%以上是必須的。否則,難堪的侍者難免會給吝嗇的客人難看。
7樓:剛榮
在美國享受了別人的服務都是要付小費的,算是約定俗成的。尤其是餐飲等行業,服務員的基本薪水一般都比較低,都是靠收小費。當然也沒有法律規定說一定要給,但是一般情況大家都會給,算是對人家提供服務的感謝。
如果不給,以後就不要去這個地方了,因為出現服務員往菜裡吐口水,你也別覺得奇怪。
因為美國餐飲業服務員各自負責某幾張桌子,客人坐下來後,任何點餐,送餐,送飲料,拿餐巾,所有需要服務都是負責那一張桌子的人處理。不像中國沒有固定哪個服務員,需要服務時不知找哪個,服務態度就參差不齊了。 美國的方式可以立馬看出服務情況好不好。
為了爭取小費,服務員就會盡則,為顧客著想,在那個時段裡,服務員就是客人的員工。工資則以小費的型式給付。
在美國生活,為什麼要給小費?
8樓:184宋曉眉
按照西方的觀念,給小費是給你提供良好服務的人來說,是一種肯定,一種對他們服務的嘉獎。在經濟的角度來分析,小費也是服務員的重要收入**,有些時候,他們獲得的小費會佔他們總所得的70%以上。
美國小費怎麼給
9樓:懂視生活
現在美國消費一般最低15%,如果服務很好,可以考慮給行消18%。原則上就是有服務員的需要給,沒有服務員檔羨知的就不用。
如果是飯店吃飯,給小費不用說,一般就是離開的時候留在桌子上,如果是刷卡消費的話直接填,飯店刷過之後拿來條需要簽名的時候,直接有一項是填小費的。給小費不用說什麼特別的話,覺得派散服務不錯就微笑說聲謝謝就好。
麥當勞肯德基等快餐店不需要給小費。
住酒店、乘計程車等都需要給一點小費。當然住酒店你離開的時候不留小費也不會有人追來問你要,但是入鄉隨俗,這是美國酒店清潔員的收入**的一大部分。
國外哪些該給小費哪些不用給小費?
10樓:麼麼
1、就餐是產生小費最多的場合,一般來說快餐和自助餐不給小費;而特色菜餚和專項服務要給小費。飛機上就餐不給,但是如果覺得很好,你願意給,沒人會拒絕——錢不咬手嘛。憑你的心情了。
2、酒店裡早餐的自助餐不給。但是在北美**街喝早茶,一般要付小費。
3、大廳裡的售賣部,相當於國內的飲食區,從視窗買完以後坐到大廳裡吃的不給。但是,大堂裡的單獨門市而且是特色菜餚,另當別論。
4、快餐店不給,不管是漢堡還是比薩。中式快餐也不用給,但在**街的餐館裡,要付小費。
5、特色菜餚——烤牛扒專營店,要付小費。
6、廚師不停展示廚藝,服務人員不停送免費的麵包咖啡飲料。之後waiter還不停問你需要什麼,一直到你說好好好為止的……注意了:必掏小費!
旁邊的人都在瞄著你。不掏的話你會很沒面子的,很沒禮貌。
7、中餐裡的「點菜」,吃過後要付小費。點菜的餐廳需要服務,而提供服務的waiter有的是學生,有的是沒有身份的「黑人」。小費是waiter的重要收入**,有的waiter甚至簽約時,就不要老闆的基本工資,他的收入百分之百靠小費。
8、招牌有特點的餐廳或酒吧一般是要付小費的,酒吧的waiter要付小費。
9、大酒店的房間清理,一般要付小費。行李員幫你提行李到房間,一定要付小費。
10、青年公寓不用付小費,特別是幾人合住一間的,臥具每客一換的,不付小費。
11、機場出來後,有的行李車要付小費,特別是行李員幫你推的那種。有的是自助不收費的,還有的是機械投幣的。
12、馬車遊一定要付小費,即便是講好價錢後,也要付一點。
13、個人的街藝表演,如果你看,就要付小費;不看可以匆匆而過。
14、與正式的門警、保安合影一般不付小費,即便是皇家衛隊的士兵也無需小費。但是,景點旁邊身著民族服裝的主動來陪你合影的小黑孩,要付小費了!
15、小費的支付方式也是與時俱進,原來付現金,現在也可以刷卡付賬。賬單的預付拿給你,客人確認小費數額後,刷卡機再行通過。小費有乙個下限指標,一般不低於消費總額的10%,多付也可。
在國外什麼情況下給小費?
11樓:淡開的墨
在國外:餐廳就餐、打計程車、住酒店、接受其它服務性質的情況下給付小費。
以美國為例:
1、哪些餐廳需要付小費:
1) 、餐廳內就餐,一般有人接待,問你需要什麼,點完餐後給你上菜的情況是絕對要給小費的。
其提供的服務:在你用餐的途中,他們還會問您食物如何、祝您用餐愉快等等。
2)、叫外賣,在您點完餐拿到食物就走,不在餐廳用餐時,你可以給小費,也可以不給,主要看您的心情。
服務:因為您只是點餐並沒有享受到服務,但您覺得他很熱情,您心情舒服。
3)、快餐店不用給小費(無論你是否留下就餐),像麥當勞、肯德基這樣的快餐店就不用付小費了,點完餐離開就好。
2、小費的數額:
一般的情況下,午餐是付10-15%的小費,晚餐則是15-20%的小費。如果一同用餐的人數超過五人,餐廳有乙個名詞叫 party over five,則您必需付18% 的小費,否則就算失禮了。 計算出的小費不必太精確,四捨五入到「元」就好。
3、在酒店如何支付小費:
酒店行李員:每件行李最少1美元。如果是去住高階的旅館,可要多付一些。住客通常都是在早上要出門前,在每一床的枕頭上放1美元的紙鈔。酒店泊車:一般5美元。
4、其他服務的小費:
計程車通常是15%的小費。理髮、美容,還有洗車等等場所,小費都是15%-20%。
怎樣在國外付小費
12樓:網友
你好;到歐美國家旅遊應當有一點小費意識。不給小費當然不是違法行為,但是,應該給而不給就會給服務人員帶來不悅,也可能給遊客帶來負面的影響。國人應該瞭解一些小費的知識。
要知道哪些是應該給的,哪些是可給可不給的。
1在日本,當進人飯店大門時,顧客可向女招待員付一些小費,而對於其他人員可不必付。
2在泰國,顧客所付的小費,無論多少,都是需要的。
3在新加坡,付小費是被禁止的,如若付小費,則會被認為服務質量差。而澳大利亞也沒有給小費的習慣。
4在瑞士的飯店餐館,不公開收取小費,而司機則可按明文規定收取車費10%的小費。
5在法國,付小費是公開的,服務性的行業可收不低於價款10%的小費,財政稅收也將小費計入。
6在北非及中東地區,收取小費是「理所當然」的事。因為,許多從事服務性活動的老人與孩子,小費是其全部收入。如遇顧客忘卻付小費,他們會追上去索取的。
7在美國,小費現象是極普通而自然的禮節性行為。一般來說小費是消費的10%—15%,不過經常有人高興多給點。有些餐廳在結賬的時候專門列有一項是「小費」(graιulιy),必須要交的。
付小費的其他情況包括坐計程車和到旅館請人搬行李等。在這些情況下付一兩塊錢小費就行了,而不是15%。坐計程車付10%的小費。
8墨西哥人將付小費與收小費視為一種感謝與感激的行為。
在國外哪些情況是要給小費的?
13樓:網友
給小費在國外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從側面來看也是給於服務人員的一種獎勵
我認為給小費這樣的習慣在我國是很少見的,但是當你出去國外旅遊時,給小費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要樹立正確的「給小費」意識,不要每次都覺得虧了那幾塊小費。 理論上講,在大家計算**的時候,應該把小費當做固定花費算進成本里,就像你買東西會算上稅是一樣的。
但是因為每個國家的文化差異和經濟水平不一樣,當你去到不同的國家旅遊時,面對不同的服務人員,給的小費是不一樣的哦。
當你去到酒店,首先你會看到的是酒店的門衛,他們會為你拿行李,開門。如果你沒有行李,通常就不必為他們只為你開門這樣簡單的服務付費。當你帶著行李準備離開飯店而門衛從行李員手中接過行李並幫你把它放入你的車子或計程車裡時,你還應該付給他小費。
有的酒店還會有專門幫你拿行李去到你房間的行李員,這個你也是需要給小費的。當行李員為你做了一些特殊的事情,比如替你購物或把你需要的東西送到客房(但不屬於客房服務範疇)等,他應該得到2至3美元的小費。
總結。在我看來,在國外來說,給小費是常見的事情,也算是對給你服務的人應當給的報酬,但你要根據每個國家的情況不同來判斷,建議你去旅遊前可以先了解下當地人的習慣
在國外哪些情況是要給小費的?
給小費在國外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從側面來看也是給於服務人員的一種獎勵 我認為給小費這樣的習慣在我國是很少見的,但是當你出去國外旅遊時,給小費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要樹立正確的 給小費 意識,不要每次都覺得虧了那幾塊小費。理論上講,在大家計算 的時候,應該把小費當做固定花費算進成本里,就像你買東西會算上...
對你來說,人生最重要的是什麼對你來說,什麼是選擇?如果人生是有選擇的,在你過去的人生中,你作出什麼選擇?
每個人的想法不一樣,但我不介意拿我的想法給你參考 我是一個畢業一年的女孩,沒畢業前,我覺得人生中最重要的是名和利,比如說找份好工作啊,找個貼心的男朋友啊,嫁個有錢的老公啊.但工作一年的我,遇到的事情很多很多,在這些事情上反思下,我覺得先前那些都是浮雲,特別不真實的東西,我覺得人生中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
我很負責任的告訴你,在國外,賓士和寶馬是級別,奧迪不是和前兩者級別的,而是低半個級別的
奧迪的確以前不是與賓士寶馬同一個級別的,自從被大眾收購以後,堅定了走科技創新的路線,在商言商 針對中國的加長,針對老美的超大排量等 逐漸追近了寶馬和賓士,但明顯品牌上低一點,甚至需要一些誇張的東西吸引人,例如在05引入大嘴設計,收購蘭博基尼後推出 和諧 跑車 不是超跑 等等。奧迪可以說就是一個德國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