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只有恆星和行星嗎

2025-03-31 06:10:25 字數 1608 閱讀 3939

1樓:尉遲醉易仲利

當然不是。宇宙中最常見的是恆星和星雲,這兩種形式是宇宙中最常見的。另外天體的分嫌納譁類分很多種,一般常見的有恆星、行星、芹行衛星、茄歷小行星、矮行星、彗星、星雲、星團、星系、黑洞這幾個名詞。

2樓:卓英媛烏炳

如果說我們晚上看到的星星多數是碼旦恆星。宇宙中還有行星(地球)、衛星(如月亮)、慧星,這些是「星」,還有一些由小慶敬行星組成的小行星帶,目前已知宇宙中還有黑洞存在,推測存在反宇宙…這些是我知道譽模慎的,希望你能滿意。

3樓:網友

宇宙中帶春的星球主要分為恆星、行星、彗星、流星和衛星五種。月亮是地球的衛星。

恆星是由熾熱氣體組成的,是能自己發光的球狀或類球狀的天體。太陽是一顆恆星。

行星通常虛行公升指自身不發光,環繞著恆星執行的天體差老。地球就是一顆行星。

衛星是指在圍繞一顆行星按閉合軌道做週期性執行的天然天體,人造衛星一般也稱為衛星。

行星和恆星有什麼不同

4樓:懂視生活

1、發光體不同。

恆星是指宇宙中靠核聚變產生的能量而自身能發熱發光的星體。行星是環繞著恆星的天體,自身不發光,且不能像纖含恆星那樣發生核聚變反應,看到的放光的行星都是反射恆星的光。

2、位置變化不同。

恆星的位置相對來說沒有發生變化,所以它才叫宴譁「恆」星,有個永恆不變的意思;而行星的位置在不停的變化(繞著恆星轉動),所以它才叫「行」星。

3、質量不同。

恆星的質量會比行星的質量大得多。

恆星,質量比較大,氣態,正在進行核聚變,後期**將成為紅巨星或者白矮星。

行星,質量較小,無論是類地的固體行星,還是類木氣體行星,都不具備顯著的核聚變條件(雖然木星內部確實有輻射,但還不顯著)。

迄今質量最大的恆星--rmc136a1,它在形成初期質量或可達太陽質量的320倍,亮度接近太陽的1000萬倍,表面溫度超過4萬9千攝氏度。

4、分類不同。

人們用肉眼可以看到的恆星,全天就有6000多顆。藉助於天文望遠鏡,可看到幾十萬乃至幾百萬顆以上的恆星。太陽是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

而行星按照它們同太陽的距離,由近及遠,依次為水星、金星、地晌豎行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

恆星和行星有哪些

5樓:科技未來者

常見的恆星有我們最熟知的太陽,除了太陽外,有些我們聽到過的天狼星、織女星等也屬於恆星。太陽系中的行星有很多,其中地球、火星、水星、木星等八大行星都是行星的一種,圍繞著恆星執行,同時宇宙中也存在流浪行星。

常見的恆星一般有我們最熟知的太陽,太陽屬於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其中太陽系中行星、流星、櫻賀以及星際塵埃都因為引力而圍繞著太陽運動。除了太陽外,有些我們聽到過的天狼星、織女星等也屬於恆星。

我們生活在蔚藍的地球,其實地球也屬於行星,地球表面覆蓋著大氣層,日夜圍著太陽執行。除了地球以森頌纖外,火星、水星、木星也屬於常見的行星,其中木星是太陽系中體積最大的行星。

一般乙個恆星由於它巨大的能量以及引力,會吸引其他的行星等星體以恆星為中心,逐漸演化成乙個星系,如太陽系。行星會隨著離它最近的恆星受到吸引,進而圍繞著恆星運動。但是宇宙中也存在不繞任何恆星的行星,被稱為流浪行星。

宇宙中有沒有恆星圍著大質量行星轉的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恆星和行星都是圍繞著旋轉中心在運動的。普通的專行星圍繞著恆星轉是因屬為恆星的質量特別大旋轉中心特別靠近恆星中心,所以看這是行星繞恆星轉。所以理論上讓行星的質量遠大於恆星可以,但是現實中不存在那麼大質量的行星,所以沒有 在宇宙中,有沒有比恆星還大的行星,也就 不可能有這種復情況。...

宇宙中的行星和恆星的體積大小是一成不變的嗎?

應該會改變。隨著時間的推移,有可能變大或變小,但不可能一成不變。正因為會變,才會被破壞。你們也很喜歡研究星空嗎?不是,恆星的大小在其一生中是不斷變化的,先收縮後膨脹,爆發再變成矮星,中子星,黑洞。應該是會變化的吧,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或大或小都是有可能的,不可能會一成不變,正是因為會變化因此會毀滅。...

恆星 行星等為什麼能「懸浮」在宇宙中?

對於恆星 行星等為什麼能 懸浮 在宇宙中呢之話題,我個人觀點認為,這是恆星磁場的磁性作用所引發的一種自然現象。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因為,宇宙是由數之不盡的恆星及其恆星系所構成的,每一顆恆星都是主宰著本星系物質週期迴圈運動的核體,擁有巨大的質量和體積,巨大體積中蘊藏著一個不可視見的巨大的磁場,其磁場的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