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對戰國時期的秦國衛殃怎麼看?

2025-04-02 03:00:24 字數 5435 閱讀 3002

1樓:匿名使用者

乙個偉大的政治家 秦國橫掃六合一統天下就是從他的改渣衝革作為起點的 他是個只懂做事不太明白雹念做人的人 是我最源梁困佩服的人之一。

2樓:匿名使用者

他改變了李基秦朝哪銀謹的搏臘命運。

他的變法導致了秦統治了六國。

不過死也死得悲壯。

被車裂而死。

戰國時期,弱小的衛國能獨善其身,直到秦朝時期才滅亡?

3樓:青蛙與馬

衛國,周朝的姬姓諸侯國,首都朝歌,第一代國君為周文王嫡九子康叔封。

衛國立國前後共計907年,傳41君,是生存時間最長的周代諸侯國,也是眾多姬姓諸侯國中最後滅亡的國家。衛國疆域大致位於黃河以北的冀豫魯三省交界處,先後建都於楚丘、帝丘、野王。衛武公時一度強盛,平王東遷時,曾出兵勤王平戎。

西元前254年,被魏國攻滅,衛國領地成為魏國的封君之地。

西元前241年秦取濮陽等地。西元前239年衛元君被迫遷往野王,衛國此時已名存實亡。西元前209年,衛君角。

4樓:網友

衛國獨善其身談不上,第一是衛國雖還稱乙個國,實際領土也就是一座濮陽城,對戰國七雄來說他就像那一點蒼蠅,吃不飽吞了又怪噁心的,實際衛國在最後被秦滅亡前,早就被魏國滅過了一次,因此衛國的歷史空白了2年,之後魏王又再把衛國復國了,大概魏國國君是他女婿的關係,此後衛國就一直到秦統一。衛國國君就是個傀儡,這種擺設的國家因為沒有外交權,所以等於是個理論國家。

再乙個原因大概有些人沒有注意過,雖然衛國這個國家在戰國時期不入流,但是從衛國出來人才,卻幾乎都是戰國時期最著名的那幾個諸家代表,吳起、商鞅、呂不韋、荊軻,所以為國不強而民強,衛國能苟活到秦統一,不是沒有道理的。

5樓:錢多多

弱小反而保護了衛國,它相繼選擇成為魏國和秦國這兩大強國的附庸,促使其戰國時期沒有遭到周邊強國的注意。

6樓:體壇大拌菜

在老子的《道德經》中,有過「剛極易折,強極則辱」的觀點,也即太過剛強,反而容易被折斷,太過強大,反而容易受辱。在戰國時期,鄭國實力強於衛國,但是,其疆域遭到旁邊南韓的覬覦,所以最終被南韓吞併。至於宋國,一度號稱戰國七雄之外的又一強國,結果魏國、楚國、齊國三大強國聯合消滅了宋國。

與此相對應的是,弱小反而保護了衛國,促使其戰國時期沒有遭到周邊強國的注意。

7樓:金菠蘿的女朋友

對於弱小的衛國,相繼選擇成為魏國和秦國這兩大強國的附庸,也是其能夠獨善其身的重要原因。因為衛國的弱小讓別人覺得構不成威脅,都不把他放在眼裡。

8樓:匿名使用者

這就要考慮到六國論了,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賄賂秦國,為什麼6國會輸我建議你可以讀一下六國論。

9樓:月貞

這就是因為衛國的弱小讓別人覺得構不成威脅,都不把他放在眼裡,忽視他!

10樓:網友

衛國在以上諸侯國,雖然實力非常弱小,卻能夠在戰國時期苦苦支撐,獨善其身。

11樓:來自蘭谿古城淘氣的韓信草

之所以在強大的其他國家面前。衛國最小卻能獨善其身的原因是秦國沒有把魏國放在眼裡。認為這樣乙個小國家。

說滅就可以滅掉,所以壓根沒把他當成對手。而且魏國一直在討好秦國。從他送給秦王的曾侯乙編鐘就可以看出來為國有結交秦國的意思。

但最後也逃避不了被滅的命運。但最終秦國還是要統一的。

12樓:海闊天空

主要是衛國太小了,一時間被所有人給忽略了,後來還是被滅了。

衛殃為什麼要來秦國

13樓:許仙

因為他是法家學徒,有本事有理想。

秦孝公與衛鞅反映的歷史事件是什麼

14樓:網友

秦孝公與衛鞅反映的歷史事件是商鞅變法。

戰國時期秦國的秦孝公即位以後,決心圖強改革,便下令招賢。商鞅自魏國入秦,並提出了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一度量和建立縣制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為左庶長,在西元前356年和西元前350年,先後兩次實行以「廢井田、開阡陌,實行郡縣制,獎勵耕織和戰鬥,實行連坐之法」為主要內容的變法。

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15樓:匿名使用者

商鞅變法—反應了戰國社會的轉型。

春秋戰國時期是奴隸制崩潰、封建制確立的過渡時期,在這一時期,鐵製農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廣,導致奴隸主的土地國有制,逐步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地主和農民兩大對立的階級的產生。

新興軍功地主階級隨著經濟實力的增長,要求獲得相應的政治權利,從而引起了社會秩序的變動。因此,紛紛要求在政治上進行改革,發展封建經濟,建立地主階級統治。各國紛紛掀起變法運動,如魏國的李悝變法、楚國的吳起變法等。

戰國初期,秦國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產生和賦稅改革,都晚於其餘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落後於齊、楚、燕、趙、魏、韓六個大國。為了增強秦國實力,在諸侯國的爭霸中處於有利地位和不被別國吞併,秦孝公引進人才,變法圖強。

16樓:東莞羅猛

他們兩除了商鞅變法沒有其它歷史事件了吧。

戰國時期,衛國非常弱小,為何能苦苦支撐,直到秦朝時期才滅亡呢?

17樓:三月三

衛國在戰國時期一直都是乙個非常弱小的國家,因此衛國從來都不是戰國諸侯國放在眼中的乙個國家,衛國也幾乎是誰強大便依附誰,所以直到秦朝統一六國之後,衛國才滅亡。

衛國是戰國時期乙個非常弱小的國家,弱小到什麼程度呢,他們的國君都不敢自稱為公,先是貶稱謂為候,最後連候的稱謂都不要了,衛國的國君直接稱為君,在戰國時期,諸侯國的宗室才會被稱為君,比如戰國信陵君,春申君等,但是正是因為衛國弱小,在戰國時期,諸侯國混戰,衛國這個低眉順眼的小國家,就會讓眾多諸侯國君王非常放心,因此衛國也在動盪的戰國時期平安度過。

當然光是靠柔弱也不能每每都能打動諸侯們的心,衛國後來採取依附的政策,就是誰強我就跟誰混,在戰國時期,衛國再弱小也是一方的諸侯國,諸侯國間的戰爭後期就是拉幫結派,看誰人多力量大,所以衛國好歹也算乙個人頭,因此諸侯國非常樂意手下這麼乙個小弟,衛國在魏國是強盛的時期依附魏國,後來秦國強盛了他們又依附秦國,所以當時衛國可以利於不敗之地,就是因為這些大哥們的保護。

可惜秦朝是有統一天下的野心的,所以當年收的小弟,也是為了壯大聲勢,如今秦國都統一了天下,小弟也當然不能再自立門戶,最終衛國躲過了戰國時期諸侯國之間的混戰,沒有躲過秦朝的大一統。

18樓:姚寶寶

因為衛國一開始就是秦國的附屬國,秦朝說兩句就同意了。

19樓:gu娘**逃

因為秦國變為強國之前,是因為,商鞅變法的緣故。而變法的商鞅來自衛國而後魏國成為了秦國的附屬國。正所謂跟著大哥後面有肉吃再加上商鞅變法的緣故。商鞅來自衛國。

所以到秦朝國內動盪不安。秦朝無法支撐,衛國小國的發展。所以衛國滅亡。

20樓:英語

既然是古代戰國時期,當然大國有大國的好處,小國有小國的變通。

21樓:祖硯齋主人

戰國時期,哪有衛國,是燕國吧?

22樓:王電金

哈哈哈,就因為太小吧。

23樓:雲南萬通汽車學校

幫忙點個採納謝謝;主要原因如下:第。

一、正是因為弱小不起眼,別人才不會注意它。第。

二、有自知之明,懂得攀附強國,而且知道主動降低自己的格調。第。

三、國土雖小,但是人才輩出。

戰國時期,弱小的衛國為何能苦苦支撐,直到秦朝時期才滅亡呢?

24樓:人間香菜兒

衛國能夠在夾縫中求存,直到秦朝時期才滅亡,正是因為它的弱小。當時主要都是其他強國之間的紛爭比較多,很少國家將這小小的衛國放在眼裡,才使其僥倖躲過一劫。

25樓:茯神分享屋

1、衛國是個非常小的國家,懂得示弱,攀附強國。

2.商鞅和呂不韋都是衛國人,所以情感分打得很足。

3.衛國將爵位先自貶為「侯」,再自貶為「君」,「君」是什麼概念,我們常說的戰國四公子,如孟常君,平原君等,衛國君主是和他們同級的,

26樓:體壇大拌菜

弱小反而保護了衛國,促使其戰國時期沒有遭到周邊強國的注意。

27樓:海闊天空

因為它的弱小,沒有人把它當回事,加上它知道攀附大國來儲存自己,

衛國為什麼在秦朝建立後才滅亡?

28樓:我賣燒餅不賣饃

因為當時衛國已經名存實亡了,衛國長期附秦,等於是秦的屬國,兩國關係也一直不錯,呂不韋,商鞅也都是衛國人,廢衛沒多大必要了。

衛國,周朝分封的乙個姬姓諸侯國,侯爵。第一代國君為周文王嫡九子康叔封。

衛國疆域大致位於黃河以北的河南的濮陽、河北的邯鄲、邢臺一部分、山東的聊城西部一帶,先後建都於朝歌、楚丘、帝丘、野王。衛武公時一度強盛,周平王東遷時,衛武公曾出兵助周平戎。

衛國是生存時間最長的周代諸侯國之一,立國前後共計838年,傳35君。西元前254年,已被魏國覆亡,其領地已成為魏國的乙個封君之地。西元前241年秦取濮陽等地,西元前239年衛元君被迫遷往野王縣(今沁陽),衛也就名存實亡了,西元前209年衛君角被廢為庶人,衛國徹底滅亡。

秦國是周朝時華夏族(漢族古稱)在中國西北建立的乙個諸侯國,秦人是華夏族西遷的一支。其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時期就是商朝鎮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頗受商朝重視,為商朝貴族。後因嬴姓部族捲入了武庚挑唆的叛亂而遭到西周統治者的懲罰,被迫西遷,嬴姓部族因此淪為奴隸。

周孝王時,秦先祖秦非子因養馬有功被周王封為附庸。秦人此後世代為周王室養馬並在戌邊對抗西戎。周夷王以後,周王室越來越衰敗,不得不依靠秦人來穩定西部疆域的和平。

西元前821年,秦莊公擊敗西戎,被周宣王封為西陲大夫,賜以原大駱之族所居的犬丘(甘肅天水市西南禮縣一帶)之地。西元前771年,周幽王被西戎所攻殺,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而得到周平王的賞識。

西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被封為諸侯,又被賜封歧山以西之地。自此,秦國正式成為周朝的諸侯國。

秦國最初由於地處偏僻,不被其他諸侯國重視。直到秦穆公時先後滅掉西方戎族所建立的12個國家,開闢國土千餘里並穩定大後方以後,才奠定了其作為春秋四大強國的基礎。秦國多位君王死於討伐西戎,秦人與戎人常年交戰造就了秦人能征善戰。

戰國初魏國連年進攻秦國,奪取了河西之地,秦國被迫退守洛水以西。秦孝公時,任用商鞅進行變法,秦國因此與日俱強,逐漸成為戰國中後期最強大的國家。

西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稱王。前316年秦滅蜀國,從此秦國正式成為戰國七雄中版圖最大的國家。

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於前230年至前221年十年間滅掉六國,建立秦朝。

戰國時期什麼叫術治,戰國時期,秦國是怎麼取勝的 打敗的六國

秦國是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秦人是華夏族西遷的一支。其國君嬴姓 少昊氏之後 傳說周孝王因秦的祖先善養馬,因此將他們分封在秦,作為周朝的附庸。前770年,秦襄公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被封為諸侯,秦始建國,佔領原周朝在陝西的領地。從前677年起,秦國在雍建都近300年。雍城有宮殿區 居住區 士大夫...

戰國時期,深受秦國國君賞識的是哪家思想家?代表人物是誰,主張是什麼?

法家。代表人物 衛鞅 韓非 李斯。主張 集權 以法治國 術勢結合 富國強兵 獎勵耕戰。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兵家的代表人物是誰?他的代表作以及主要思想是什麼?兵家,古時研究軍事問題的學派,指軍事家或用兵的人。戰國時期代表人物 吳起,代表作 吳子 孫臏,代表作 孫子兵法 吳起主張把政治和軍事結合起來,對內修...

戰國時期的玉手串,戰國時期手串怎樣子

戰國時期的玉手串,質地細膩溫潤,時代特徵比較顯著 真品收藏價值十分高的 真品有一定市場潛力的。現代工具的雕刻痕跡很明顯,新東西啦。那個傻子跟你說的戰國時期的人喜歡帶手串了 戰國時期手串怎樣子 春秋時,同姓不婚,因此 姓 起著 別婚姻 的作用,故女子稱姓特別重要。為了給待嫁或已嫁的同姓女子加以區別,就...